一般都说是改编自sergei lukyanenko的魔幻三部曲,ms原著有四部。
看了前两部电影,觉得很赶,每部2个多小时跳跃性比较大,看得怪累的,投资才几百万美元,不可能长篇大论。
我想知道更清楚的来龙去脉和更多细节,我想看原著……话说主演小胖儿konstantin khabensky演过counsellor,我绞尽脑汁儿才想起来。
决定看电影之前是比较排斥的,因为跟我一贯看的俄罗斯电影不太一样,不是很有兴趣,虽然我对hp和ring都很着魔。
为了下决心看,特意看了一些评论,褒贬不一,有人觉得挺俄的是优点,有人觉得学hollywood是缺点;有人觉得第一部太沉闷不成熟,有人觉得第二部太商业失去味道。
我最大的感觉是幽默,如果你不觉得它是喜剧,那我只能耸耸肩,虽然这是个很bc的动作。
俄式幽默,可能有点儿糙(我坚持认为19世纪是他们最细腻的时期……),但是我很舒心。
不由得想起lenin,当时看完我直觉得它不得oscar谁得,德国电影有时也觉得糙,但是那部很讨巧,简直流畅得无懈可击。
可是近年看得俄罗斯电影,每每我感叹即使战争题材也渗透着一种不同于前苏联经典老片儿的调侃式幽默,却无奈你总能感到粗糙在刺激眼睛。
放是放开了,但是没有及时收回来,明显喝酒喝爽了的状态。
平时咱看看没事儿,要说拿到国际评奖,人家就会嫌你酒鬼轻浮,不过这是功利话题了……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第一部,ms系列作品第一部比较难,有时候还不够交代背景的呢,要么就是长话不能短说,要么就是更多成为一个引子的功能。
但是night还好,虽然有些宗教色彩,不过入戏比较快,能成为一个比较独立的段落。
要么怎么说赶呢,导演挺着急的……我喜欢night很分明地把黑白正邪的不分明展现出来,两部里我都很喜欢吸血鬼父子,属于我青睐的那种比较旁观的角色,父亲唯唯诺诺生怕破坏协议,却为了让儿子变成人暗中为黑暗卖命。
吸血鬼害人是xe的,光明为了行使对黑暗的权利,不惜使用无辜人类做诱饵。
anton当年就是做了回巫婆的诱饵才发现了自己的异类身份,从此过上另一种生活,代表光明的他却仿佛他永远活在黑暗里,跌跌撞撞汗涔涔血淋淋地执行任务,别忘了一开始他是多么抵触杀人。
虽然我本能地偏向光明,也对zavulon对anton设下的圈套感到愤怒,但有那么一会儿,当anton的儿子yegor以为父亲想杀死自己所以选择黑暗时,我有一丝幸灾乐祸,因为那个少年说的也许没错,你们也不是什么好人。
anton的报应。
不过day似乎纠缠在紧张的情节上,少了点儿深沉,而且可以预见会有一个happy ending。
因为有了前面看评论的铺垫,我毫不奇怪在影片中看到一些大片儿的影子。
night开头就像准备将一个当代ring的故事,一些镜头让我想到matrix 1,虽然我只看过1,hp可以举一个明显的例子,鉴于正陷入书7电影5的狂热中——day里,anton去找那支粉笔的资料,几乎就是hp三人组对hogwarts图书馆,特别是禁区难以抵挡的诱惑的再现——好吧,或许没有那么夸张,但当时我我已经跑题了,不由自主了,只差一件隐形斗篷……可是看到最后才想起来,其实这些都不是原型,归根到底还是butterfly。
anton为当初的一个错误决定付出了代价,而粉笔只能用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他在世界被黑暗毁灭时显然只有反悔那次决定,在墙上写一个大大的het,提醒自己对巫婆说不。
就这样,他仍然是个凡人,并且命中注定地遇到了后来那个能力超凡而不自知的svetlana。
两人擦肩而过,但anton转过身追了上去,于是成了butterfly的n个结局中之一,可惜不是我看的那版、我最喜欢的那个结局。
http://shawxx.spaces.live.com/blog/cns!C75C78C8E80335DE!3184.entry
看这部续集的时候已经距离看上一部《守夜人》太长时间了,看《守夜人》还是在2005年春节,片子刚出了没多久,下载看的。
只看了一遍,没太看懂情节,只觉得和好莱坞片很不一样。
后来直到了2007年某一天,在某张DVD的花絮部分,突然看到了《守日人》的片花,那种莫名的兴奋感觉又被钩起来了。
只不过那之后一直没有买到DVD,当然,也没有认真去找。
后来看了导演Timur Bekmambetov的《通缉令》,觉得很炫,但也只是很炫,对于没看过那两部前作的人来说。
因为我觉得《夜》《日》中那种吸引我的东西已经不在了,只剩下单纯的炫技——不过说实话此片带来的快感要比《夜》《日》强烈得多,因为贝导可能终于拿到足够的银子来放手搞特效,《通》里面的视觉冲击绝对比两部前作来得及中猛烈。
——至于视效,我还有后话。
还想说的一点是,《夜》《日》这两部片子于我来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那就是,在看了预告片之后会有十分想看的冲动,在看正片的时候却有种很复杂的感觉——经常性的烦躁不安,几欲离席,却又好像屁股上被涂了胶一样动不了,等看完了之后总有想再看一遍的冲动但是又没有勇气真的去再看一遍。
怎么样,这片子邪门吧。
用“邪门”来形容《夜》《日》这俩片子,真的是很恰当,相当恰当。
顺便说一句,《日》是我上个周末才看完的,也是下载的,因为我估计三里屯的DVD店里面很难找这片子了,只是估计。
上一部《守夜人》的具体内容已经记不太清了,只记得在结尾决战的时候反派大佬把自己的脊椎骨咯吱咯吱抽出来当剑使的场面很震撼,此举被后来《火影忍者》中君麻吕同学现学现卖。
想当年看到君麻吕使用这一着的时候,我还真好信儿地去查了一下,证实确实是《守夜人》在先,火影在后。
日本人真聪明,估计他们也料到这两部作品的交集观众不会很多吧。
况且岸本齐史本人就是个电影迷,他自己都承认了火影原作里有很多分镜都是从电影里拷贝来的。
说回来。
促使我看这部《守日人》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我比较怀念前作中那种凄厉的末世风格,二是预告片做得真的挺华丽的——虽然后来证明导演这厮把所有拿得出手的镜头都塞进预告里了,致使预告片里看不出任何情节。
不过这也符合俄罗斯人的作风,卖肉就是卖肉,把所有好的一股脑都摆上来,你爱买不买,绝不瞎闹。
故事线索是接着上回发展的,新角色不多。
来了个新的女主角,金发碧眼,某个角度看起来还有点像乌玛瑟曼。
我又得说实话了,这次还是没太看懂,因为上次就没太看懂,又忘得差不多了。
不过这回导演似乎也没打算把故事讲明白。
特效比上次多了很多,估计后来好莱坞把贝导找去拍《通缉令》也就是看上了他独特的暴力视觉。
在人物或物体移动时突然快放接定格或慢放然后再快放,这种个人标签式的技巧,在用对了的时候会让人有闪尿的快感。
说到闪尿,最近也就是在电影院里看《变2》的时候小小地闪了一把。
不过对于这两者,是不同的体验。
《日》中频繁地运用了这一“视觉刹车”,那感觉就好像你在撒尿中突然收紧括约肌,然后再放松——只不过一开始的时候是你自己收紧,到后来看得多了,就好像有个人在旁边帮你掐着。
片中有一镜头,反派御姐开着一辆红色马自达轿跑从地面冲上大楼,然后以垂直地面九十度的姿势“贴楼飞行”,很帅,这也是预告片中让我意淫很久的一个镜头。
结果在看正片的时候,发现导演没有给这一炫技的场景安排什么有意义的情节,她刚一出场就那么不由分说的开上去了,仿佛就是为了开车上楼去才开上去的,总感觉有点做作过了头。
其实我更感兴趣的是,她开上去之后是怎么开下来的,可是导演没给播这段。
好在贝大叔点到为止,再后来就没怎么做作了。
另一个印象深刻的镜头是结尾处摩天轮从铁架上脱落横轧活人的桥段,做得很逼真。
偶觉得,影片最大的问题就是出场人物过多。
两大超能女,帅哥吸血鬼,男主角的操心儿子,正反派大佬,神秘的蒙古老头,还有看上去不高也不帅但一如既往地一脸衰的男主角,每个人都占了相当的戏份,却又过多地分散了故事主线,结果每个人的故事都讲得不清不楚,就更别说整个故事了。
当然,这也可能是我没看透彻,其实我正打算再看一遍。
只是,我担心,倘若再看一遍之后会没有心思再写这篇文章了。
我个人很喜欢这部电影镜头呈现之下的莫斯科(记不得片中有明确交待发生地点是这里么)。
故事永远发生在冬天,透过导演独特的审美镜头,那种黑暗阴冷,散发着危机感的气息笼罩了全片。
粘腻的街道,厚厚的积雪,清冷逼仄的公寓,幽暗的厂房……影片虽然叫做《守日人》,结果绝大多数取景还是在夜晚。
更甚的是,片中除了正方女主角还能和“光明”搭上点边之外,其余角色,包括那个男主角的叛逆儿子全部都阴气十足。
一部影片看下来,就没几个人正经笑过,要笑也都是阴森森的冷笑,尤其是那个被算计了的老吸血鬼,人家笑起来那可是真正的,让人不寒而栗。
不过,导演在渲染气氛上做得很成功,偶就是喜欢这种画面粗砺,线条冷硬的俄罗斯风格。
本片不算长,但情节布局总给人拖沓的感觉。
每次要开打都打不起来,比划两下就速战速决了。
最大的不爽就来自这里。
战斗前气氛渲染得相当到位,以为终于要大干一场了,结果不是一方早早败下阵来就是干脆逃了。
那感觉就好像你兴高采烈地上了床,前戏热辣熊熊燃烧,真正办起事来另一半却始终给不上油,痴缠半天就是到不了高潮,结果被弄得精疲力尽,兴致也渐渐淡了,到最后还是流出来的。
这话放在整部片子正合适,我就是这样被导演折磨了两个小时。
但,这部影片的优点是,没有打算说教,也不是故意的一味玩酷。
至少在看片的时候,会感觉到导演很用心地想把电影做好。
与本片风格类似的《康斯坦丁(又译地狱神探)》和《加百利》就没给人这种感觉,完全流于形式了。
我想这可能也与导演故意(真的是故意么)没选用很多的帅哥美女有关系吧。
奇怪得很,片中能称得上是帅哥美女的也就是光明女和小吸血鬼了——后者没出场几次还没来得及展示一下超能力就被暗方大佬秒杀了,男主角儿子属于正太,未成年所以不算在此列。
其余清一色的人格扭曲大叔+暴露狂阿姨(专指黑暗女,其实个人挺喜欢她的如果不是皱纹太多绝对可算在美女之列),实在是不够养眼。
为了尽可能的吸引眼球,导演甚至让片中唯一美女全裸出境玩起了断背之吻,用心良苦啊。
不过,正因为没什么养颜的糖豆,反倒让这片子看起来很真诚,观众的目光更集中在故事本身了。
总之,近期有打算再看一遍的想法。
其实男主角Konstantin Khabenskiy还是很会演戏的,个子不高长得也不偶像,但还算得上性格型男一枚。
其特有的颓唐气质和阴暗的目光加上低沉沙哑的嗓音,对大叔控们想来还是有一定杀伤力的。
只不过近期他好像日渐发福,到了《通缉令》里面就完全沦为一中年肥佬了。
如果亲们比较哈哥特和末世风格,对魔幻题材比较有爱的话,此部影片还是值得推荐的。
只不过是2006年的了,想必很多人都早已看过了吧。
这部电影就像一块大咧巴,黑乎乎,粗糙冷硬。
吃的时候还有点刮嗓子,吃完了还可能会胃疼,但消化完了去上厕所,那叫绝对一个舒服。
想来俄国电影岂不都是大体这般,起初让人难以下咽,一旦接受了,后门却无比通畅。
对于向我这样看惯了所谓美国魔幻大片的人,守夜人/守日人带来的观影感受是非常独特的。
除了黑暗与光明的2分设定,有点类似那部康斯坦丁那部的平衡之外,很多情景/细节都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
比如:命运之笔、黄昏空间、互换身体、调查员,特别是叶戈尔用一个小弹球(俄罗斯yoyo?)摧毁整个世界那一段,千疮百孔的大楼中party中狂欢人群和厮杀军队同时出现,小卡车撞穿大卡车后还顶着发动机,大呼过瘾。
看完<守日人>才明白<守夜人>为什么拍成这个样子,是的,下部要比上部完整和震撼的多,上部是试水,看看反响如何,故事没有交代完整,两条主线最后也没交汇,人物都像喝醉了一样东倒西晃,画面黑暗似乎还有点血腥,演员表情都有些僵硬,似乎是个很大的故事架构,怎么就拍的这么不提气呢.于是看完<守日人>就知道了,原来是这么回事,导演你早就想好的吧,好吧,完成的太棒了.先来理顺一下故事,主角安东的妻子出轨,他去找巫婆解决,却被巫婆骗说自己妻子肚子里的孩子不是自己的,于是下了狠心要除掉这个孩子,但被守夜人救下,哪知这个孩子是未来的关键人物,他的选择将重要的影响光明和黑暗的力量平衡,若干年后,黑暗降临在一位美丽善良的女人身上,她由于年轻时心存私心没有救自己的母亲,而诅咒自己永世不得超生,诅咒一旦生效,黑暗即将降临,经过光明势力和安东的不懈努力,危机终于化解,却没想到黑暗势力却在同时设计使安东对自己的已经长大的孩子动武,迫使孩子选择了黑暗,大家这才意识到,一切都是黑暗势力计划好的阴谋,至此第一部结束第二部开始,那个被诅咒的女人也和安东一样加入光明一方,却发现他同样拥有超越众人的力量,黑暗势力让安东的孩子频繁作案,安东碍于亲情没有惩罚他反而处处维护,而在一起行动的过程当中,安东和女人深深相爱,但又割舍不下对儿子的亲情,黑暗势力设计了很复杂的一个阴谋想让安东的儿子和他的女人大打出手好打破光明和黑暗的协议进而爆发战争,一边是爱情,一边是亲情,安东不知作何取舍,就在最后爆发的一刹那,他选择让一切归于原点,回到过于对着巫婆说了不,于是一切都没有发生,他重新归于平凡,享受平凡的爱情,而光明和黑暗也再度和谐共处了.第二部的情节要比第一部的复杂和刺激的多,虽然叙事上对于看惯好莱坞电影的我们来说有些混乱加上角色的台词模棱两可,可能前面会看的有些吃力,但是到了电影后半段,情节和画面的震撼会完全打乱所有的感官神经,一股股的冲击迎面而来,除了张大嘴,不需要其他的反应了.关于画面第一部的画面着实有些黑暗血腥了,破旧艳丽腐化的房间,杂乱的衣着,献血和肢体,昏暗的街道和地铁,冰冷的表情,凌乱的脚步和默然的眼神,看下来有些不太舒服,除了那乌云闪电下漫天的乌鸦很震撼,异次元世界的效果很奇特外,电影并没有给我带来如传说般的颠覆性感官刺激,不过听说预算相当少,所以也很敬佩了第二部的画面就完全是惊艳了,反派开车从楼的表面一路疾驰直接开进楼内甩头,这设计的太刺激了,也就理解了为什么<通缉令>里面那么多让人乍舌的飞车镜头怎么会想的出来了.那个弹力球的破坏力也是让人下巴掉到地上的效果,整个城市瞬间在闪电中呈现出地狱般的死寂和黑暗,最后一切归于原点,复原,那种平淡,也让人惊叹.除了这些让人想不到的镜头设计外,导演一直很钟爱超慢镜头,回头,撞车,走路,出拳,无所不用其极,处处慢镜头,再加上摇摆,叠影,营造了一种很不真实的气氛,加上角色动不动就喝酒醉醺醺的,整个电影充满了冲动和不安,也充满了腐败和糜烂的黑暗气质,而最后紧要关头那让时间停止的一片光明,就显得如此纯粹和灿烂,让人心底顿生希望.关于情感其实上集<守夜人>并没太多的情感戏,故事线和情感线都是为了下半部铺垫的,于是下半部里面,各种感情一起迸发,主角对于儿子深深的藏在暗处的爱,对于恋人欲说还拒的羞涩,电影虽然故事复杂,情节紧凑,但人物情感交代的非常清楚,不仅主角有血有肉,配角也个个亮点频频,尤其是配角反派爸爸为了让儿子脱离黑暗阵营不惜杀人作恶听从魔鬼调遣,只为了和儿子一起洗衣服时那阵阵开心的笑那段,看的很让人窝心.关于主题仔细想想全片的主题,似乎能说的还很多,对于追求平凡的淡泊通透,对于光明和黑暗,好人和坏人的辩证,对于救赎,原谅的讨论,很多很多,有一段台词我印象很深刻.安东的儿子偷到命运之笔后想交给黑暗的首领,但却得到不需要的答复,孩子说有了他就可以纠正所有的错误,难道你没犯过错误么,回答道,我有犯过很多错误,但是我从来不为自己犯过的错误而后悔,是啊,后悔是没有用的,时间之轮不会停滞更不会倒转,要做的只有想办法怎么弥补过失,呆着双倍的精神继续向前看上半集的时候我还在想,跟日本漫画
快速过一下守夜两部曲,合起来,才算是 比较完整。
整个世界架构是 莫斯科城的 地下 变种人体系,守夜和守日两派,争斗不休。
虽然表面上有 停战协议,但 实际上 暗流涌动,勾心斗角。
违反 停战协议,会导致 变成动物(相当于 有期徒刑)电影中,出现的受刑人 有 猫头鹰(第一代 守夜势力 Top1 战力,因私自潜入遗迹,盗取改命粉笔,被判处 60年 有期徒刑)红衣女巫,因 非法打胎未遂,被 判处 在 动物园当 蛤蟆 12年鹦鹉哥,具体原因不详。
悠悠球小子,开出 一发 超远距离 群伤 悠悠球,是本片 的名场面。
摄影师的 曝光时间,也是 牛皮。
本作的颜值担当,是 男主隔壁的 吸血鬼小哥。
————————————————————————————————————关于本片的弱点:有的镜头很晃,有的镜头很闪
看过守夜人第一部的电影,映像不是太深,只记得是正邪交战的奇幻背景的片子。
匆匆看完了第二部,感觉还不错。
画面和动作戏很酷,剧情比较吸引人,演员也还行,印象最深的是导演和叙事的风格。
整部片子虽然跟诸多好莱坞奇幻大片一样讲的是正邪大战,法师与吸血鬼,神器,命运,但是俄罗斯导演拍出来的片子和好莱坞大导们完全是两种风格。
少了一点刺激和紧张,但是时紧时慢的情节发展,还有对奇幻题材不同的诠释让人觉得同样好看,也有新鲜感。
说到不同于好莱坞/美国的奇幻风格,可能很大部分应该归功于小说原作者俄罗斯式的想象力。
多层黄昏界的世界设定,对于大法师,魔法大战,吸血鬼不同的描绘,都让人眼前一亮。
遗憾的是要把这么复杂的故事压缩进2个小时的电影里实在有点勉为其难。
很多细节,很多人物都让人觉得背后有精彩的故事,却没有时间展开来讲。
整个剧情的来龙去脉,人物间的关系有时也让我一头雾水。
如果能看到原书的话,应该也很过瘾吧。
本来想给个还行的评分,考虑到众多让人眼前一亮的新鲜元素,还是给个推荐分吧。
看完这部电影,有两个发现:一是俄罗斯人如果玩起轻佻来,比美国人还不知要炫上几百倍;二是有些文娱消费品并非完全务虚,其中的一些隐喻还是非常有实用性和借鉴价值的。
整部电影给人的感觉是手风琴音质般的佻达流丽,从始至终镜头都在快速切换,画面性格极为华丽张扬,魔幻感十足,背景的手风琴(记得好像通篇伴着手风琴)的旋律也与之配合默契。
在看电影的同时可以令人想起“骇客帝国”系列的某些手法。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是安东去光明实验室为儿子偷帽子时那个看守员的表现。
让我着实重新认识了一下俄罗斯的民族性格。
以前我所了解的,是田园牧歌的民谣中的俄罗斯和屠格涅夫、托尔斯泰等人笔下的俄罗斯。
那是一片清浅银灰色调的大地,清新、静穆、优雅、忧郁。
这是一部有关末日世界的电影,但其实要表现的不过是再平凡不过的要从泥土中长出花来的现实生活吧。
可以说编剧以及导演都是分外机智的顽童,但骨子里还是有成年人的那份心中装进了责任的庄重感,因此在娱乐大众眼球的同时,还没忘了通过一些隐喻来向我们表达另外想说的东西。
片中的黑暗成员用针管袭击人类,然后就可以随心所欲的吸取被害者的生命力,而被害者只要因疼痛倒地,生命力便会在几分钟内被榨取尽净,面目瞬间苍老。
但只要你保持镇定,站着不倒,那加害者就无法得逞,你就有打败他的可能。
其实这是在影射我们在生命中所遇到的伤害吧。
不失为一种体贴的警醒。
另外,这部电影除了让我想到《黑客帝国》,还让我想到了一部小说,同样是俄罗斯人的作品,《大师与玛格丽特》。
安东改变了决定,从巫婆的家里出来,遇到了熊、虎和谢苗,他看见了他们,说明他仍然有他者的潜能,但是他有没有认出他们,从谢苗与熊、虎的对话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不是当年在《守夜人》时的第一次初见,因为他们认得他,那么这到底算是轮回还是平行世界的概念呢?
当安东走在路上,与斯维塔擦肩而过后又回去搭讪,这时用的是双关语——我们好像在哪里见过。
进一步模糊了概念,到底是俗套的搭讪方式呢?
还是安东的守夜人记忆驱使他做正确的事呢?
最后安东对着镜头跳着挥手,从镜头上看很难判断他是在调戏斯维塔还是在嘲笑坐在长椅上观察他的光明和黑暗的两位首领。
如果是后者,那还是说明安东成为守夜人这些年的记忆是事实存在着的。
可我觉得有点不舒服。
僵硬。
别扭。
毫无特色。
滥用视觉效果。
人物毫无细腻的余地。
叙事含糊,乃至拙劣。
下部让我觉得。。
纯然是向好莱坞致敬的习作作品。
我和别人的感受非常不同,只觉得它做作。
尤其是众位击节称赞的剪辑和为了快速剪切而晃动非凡的镜头。
看起来并不流畅。
特别是最后天地一片漆黑,浩劫临头的场景。。。
我俨然看到无数美国灾难片的再现,无论是镜头感、演员的动作、甚至电视播报员的存在都让人觉得。。。。
唉。
尤其,演员的表演很僵硬,尤其、尤其在表现幽默感的时候。
大家都记得俄罗斯电影里的幽默感是什么样的,但他们现在非得学着美国FBI或是坏蛋大亨说话、或是不说话只是使用眼色和身体动作(那拙劣的探戈片断啊),这就让人觉得怪怪的。
至少我极其不舒服。
还有音乐。
也是大家都很喜欢的吧。
但我觉得它总是故意的突兀地随动作而起,是相当不够圆滑和纯熟的硬贴痕迹。
就一个影片的叙事结构和表现手法来说,这儿有一个模仿托儿金赋予戒指以魔力的粉笔翻版。
但对于粗粗看过前部守夜人、或是压根儿没看过守夜人的观众而言,无异于痴人说梦。
粉笔也好,为期一千年的含糊规则也好,统统没有清楚明白的让观众了解。
在这一点上,窃以为甚至还不如我们的无极。
当然,守日人里面有很多称得上奇思怪想的情节,汽车开过大厦、身体互换,但对于大情节的清晰表述、人物非脸谱化的细腻刻画,都无济于事,恍如当今的俄罗斯娱乐业五体投地于好莱坞文化、技巧、审美之前。
我记得我看第一部时确实有种惊讶的感觉,主要是由于——这是俄罗斯电影。
没想到第二部时的厌倦,也是出于同样的立场,但却成了反问——这本该是俄罗斯电影吧?
从“夜”到“日”,续作前半段的色调明显比前作明快了不少即便在夜里,地上也铺满映着月光的积雪。
热腾腾的饺子,稍稍能令人觉得温暖的情感然而阳光并不能使血迹褪色,积雪也无法永远掩盖住腥臭绝对的黑暗和彻底的崩坏在弹球扔出的一瞬间完全被释放至于一只粉笔带来的光明,究竟又能维持多久?
这嘛,科幻设定超级棒❤
成本已算低廉,有这样的特效实属不易。不可思议的是从头到尾无悬念~汗
场面壮观,情节迷糊~~
片源没找好,看了一部无声电影,但总体来说比守夜人好看点!
#四月观影小记# #守日人# 多年以后重看,觉得片子有里面有好多无比熟悉的东西……吸血鬼小青年挂的那一段真叫人难受……
大片就应该是这样
没看过第一部+字幕翻译不通,觉得毫无逻辑,只是炫技。
没看懂 可能需要看第一部才行到时再加评价吧
特技不错.
这片真是,俄罗斯人说话和行事逻辑完全跟不上啊,敬佩的是生生用小成本拍出一部科幻片,但整个剧情走向都没有跟上,导致故事看的乱七八糟,早知看完1发现没懂就不该追着看2的
其实这部我没看懂
前十分钟一洗我对俄国电影的成见,风格犀利镜头风格强烈,帖木儿传说命运之笔,小设计充满,半醉打包剩饺子捧着书回家,亲吻球员照片的反应,不过这样花哨切换癫狂的风格现在也已不再流行,而且注意力很容易就涣散。拍完本片后导演立刻被好莱坞捕获,《通缉令》就是复刻,这样看提莫·贝克曼贝托夫真的只有三板斧,而且他非常需要制片人监工,把故事讲简练。
整体依然叙事散碎,也就比《守夜人》好了一点,因为好歹认识人了,部分小细节很可人但是也就那样吧
我特么的还是不要看魔幻了。
说实话看一次看不懂。。。不过特技很眩啊,而且很特别
还是有着前作的缺点,讲故事的方法老套沉闷,所幸想象力不错
狗尾续貂。其实完全没必要这么和谐的结局的。
情节有点扯,拍摄手法也扯,比上一部还是好了不少,至少有个女猪了
两部合起来证明男主确是傻逼无疑
额,没看第一集,所以看完连故事脉络也没有摸清,听着俄语不知所云,俄罗斯电影确实对我没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