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告密者

The Informant!,爆料大师,大鑊密探,告密人

主演:马特·达蒙,埃迪·杰米森,拉丝蒂·休默,克雷格·里奇·沙纳克,瑞克·欧弗顿,梅兰妮·林斯基,托马斯·F·威尔森,斯科特·巴库拉,斯科特·安第斯,安·唐德,艾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9

《告密者》剧照

告密者 剧照 NO.1告密者 剧照 NO.2告密者 剧照 NO.3告密者 剧照 NO.4告密者 剧照 NO.5告密者 剧照 NO.6告密者 剧照 NO.13告密者 剧照 NO.14告密者 剧照 NO.15告密者 剧照 NO.16告密者 剧照 NO.17告密者 剧照 NO.18告密者 剧照 NO.19告密者 剧照 NO.20

《告密者》剧情介绍

告密者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成。营养生化学家出身的马克·惠特克(马特·戴蒙 Matt Damon 饰)是美国伊利诺伊斯州迪凯特市AMD公司的副总裁。他领导的赖氨酸新产品试验持续失败,马克报告是日本竞争对手指使某位AMD员工恶意投毒所致。公司向FBI报案,后者开始监听马克家的电话。心惊胆战的马克担心他协助公司与全球赖氨酸生产厂商联合干扰自由竞争、抬高市场价格的不法行为暴露,在妻子金姬(梅兰妮·林斯基 Melanie Lynskey 饰)的劝说下,主动向FBI揭露公司限定赖氨酸价格一事。在FBI探员布莱恩(斯科特·巴库拉 Scott Bakula 饰)和罗伯特(乔尔·麦克哈尔 Joel McHale 饰)的协助下,马克当起了FBI的线人,开始收集公司的犯罪证据。但谁也没想到,马克在揭露AMD公司不法限价行为的同时,自己却隐瞒了一系列无法告人的秘密…… 本片获金...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陆王敦煌不了情苍穹的法芙娜HEAVENANDEARTH抓痒神探拨云见日玩谢大师吕梁铁骨凛冬边缘扑克脸第二季北方的金丝雀来聊聊须绪美吧云中谁寄锦书来49日未成年贝利叶一家伦敦生活第一季埃兹拉AURA~魔龙院光牙最后的战斗~歌塑世界撕裂的末日空手道贝拉的奇幻花园为爱闯天涯明月引紧急呼叫沉睡美人谜案追凶第二季2012:超时空危机希尔达与山怪王星光都市

《告密者》长篇影评

 1 ) 说谎大师

首先,这部电影整体来说是很不错的。

一个研究氨基酸的生物学家。

获得过三个学位,从小父母双亡,被一富商收养,给了他最好的衣食住行,给了他最好的教育,给了他一个知恩图报的善良之心。

长大后组成了一个美满的家庭,收养了两个小孩。

在公司里通过内部定价来控制市场,掠夺人民财富的时候,作为一个正直、善良的科学家,他觉得自己有必要做些什么,不然他的心将会受到谴责。

于是他成了FBI合作证人,做了卧底。

两年多时间帮助FBI录取了200多部磁带,收集了大量证据,终于能够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但是这样发展下去,观众就会受不了了,“什么呀,烂片一部!

”中间还夹杂着马特 达蒙近乎神经质的旁白,说的简直让人烦躁,难怪很多网友大呼看不下去的电影。

所以,索德伯格大导演还是没有辜负观众们,接下来的剧情便是让你觉得谎言的力量真他么大啊。

其实故事是这样的,马克,一个伪善的科学家兼商人,在实验材料里下了病毒,导致公司每天亏损700万刀,而他却想以此来敲诈公司一笔。

可不料公司联系上了FBI,想让他们帮助查出真凶。

马克得知他的计谋不能继续下去,便转身开始和FBI合作,来共同对付自己的上司。

(你知道的,我不喜欢剧透......)影片最搞笑的地方莫过于被玩弄的警方还担心马克未曾接受过训练怕他承受不了双重生活,还处处替他着想,呵呵,可笑啊,着实可笑。

马克,用不断的谎言来进行着自己的阴谋,整部电影都是他的谎言充斥起来的,但是和天才普瑞利不同的是,普瑞利是个奶油小生,马克是中年大叔,两人的腹黑程度也明显不同,但是两人都是谎言的高手,绝顶高手。

 2 ) The Informant!

买这张碟要推算到许久以前。

谁知道呢。

或许是在他被拍完以前我就已经买到手了。

你可以去问《时代》杂志的阿罗森克里特。

他可以证明!

什么?

你打过电话给索德伯格了?

好。

好,可你去问克里特。

他真的可以证明!

看这部片子的时候,配乐让我回到了ocean's1x系列。

很跳跃,但是很贴切。

这样一个剧本,可以拍成很严肃的题材。

可我看到的却是荒诞化的一出精彩的好戏。

导演对于影片的驾驭能力十分卓越,使得整部片子的风格化让我着迷。

damon的表演也无可挑剔。

记得从前看过一部叫做《曾经安静的男人》的片子。

故事题材差异很大,可人物形象却让我觉得相似。

那也是部装饰性十足的片子,可比起这一部。

显然有些逊色。

这部片子荒诞化的风格把整个世界变成一出闹剧。

毁灭生活的所有重点都不再是重点。

导演成功的让我把对于这个男人的认识从一开始的古板,变成懦弱,变成脑炎,变成骗子,变成精神病患者,变成伟人,变成一个生活在生活中真切的普通人。

这种体验很难得。

整个影片的视听语言也十分典范,基本无可挑剔。

特点不在于拍法,而在于方式。

2010.04.27改剧本于漠居

 3 ) 怎样去相信你所选择的事是不是对

说实在的,一开始看这片子,以为是一个阴谋被揭露的复杂过程中的诸多惊险迭起的谍战片,可是每当刚要被主角的话认为信服的适合,一个谎话开始了,很快又是另一个新的谎话。

这也许就是存在于政治和商业,乃至人普通生活中的最基本的事件:因为一些不想让他人得知的秘密而不自觉去撒谎,也许谎言被层层揭露后,最开始的那个谎言让人无法信服,更加不可思议。

从整个故事的前后看,马克并不是一个所谓穷凶极恶的恶徒,虽然他想获得总裁的职位,他名下有很多车,也可能会有不少的房产,而且他还“贪污”了至少1150万美元,可是,我还是看不出他的罪恶本质。

从故事的叙述看,马克的研究遇到了瓶颈,也或者是他在产品中投毒了,于是他撒谎说是有日本的商业间谍这么干的,,公司决定让FBI参与进来,而马克十分反对,其实如果反对有效的话,就不会有更多的谎言的制造和被拆穿了,可是,马克性格中的不安占了上风,他撒了谎而且通过办公电话与他联络。

事情太复杂了,我快理不清楚了,说实在的,这是没有惊险的喜剧和惊悚片,看完了,同情马克更多一些,那些明里暗里的商业回扣,估计是普遍存在的,可是因为他选择了与FBI合作,最后差点被当成了疯子,FBI并没有令他脱罪,而是被放弃了,没人相信他,他自己估计谢顶后也糊涂了,悲哀的cooperation

 4 ) 好电影,值得一看!

好片,难得一见!

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尤其耐人寻味,反复看了几遍,既好笑,又发人深省。

主人公最后被裁决与精神病症无关,自己反而松了一口气,庆幸自己也身心健康,可能还是要归结到人性、性格上面吧。

马克说:“没人相信像他这样的一个乡下穷小子会考进常青藤大学。

”也许从这句话可以窥见到他性格中以及事件真正起因的一些蛛丝马迹。

想一想,这个人多有趣。

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谎言,却能得到别人的信任,以致最后谎言不攻自破,自己还一副坦然、一本正经的样子为自己做最后的辩解,而不会歇斯底里地发泄什么内心的怨恨与不满——他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我们所能想象到的的说谎者,他洞察人心理活动和情绪的能力也是超一流的。

他用一套最平实普通的说辞将许多人玩弄于鼓掌之间,然而其他人始终都没弄明白“他到底在想什么”,以致最后,尽管我们发现他说的话半真半假,却仍会被这些慌话牵着鼻子走,弄得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与此同时,他还始终将自己标榜在正义道德的旗帜上,这也让他的那些话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5 ) 犹大与谎言

关于加略的犹大,历来有一种他是在人子授意下才做出告密行为的看法,其源头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发掘后几经波折才被认定为诺斯底派著作的犹大福音。

但无论就正典四福音书的记载,还是按正常逻辑推论,耶稣在坦然接受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命运的同时,也确实知道将要出卖他的那个人是谁。

是利益驱使抑或被要求已经不再重要,犹大所扮演的,实际上是一个被利用的角色。

他绝非全知全能的神,也并非掌有俗世权利的罗马统治者,其个人悲剧在一开始就已经注定。

西科塞斯在他那部最富争议的基督最后的诱惑里将耶稣塑造为彷徨苦痛于自身宿命与责任的人之子,犹大却摇身一变成将全部热情与爱贡献给他的导师和事业的一位圣徒。

但整部福音书中最可玩味的角色,除了施洗的约翰,恰恰是这位“把那银钱丢在殿里,出去吊死了”的叛徒。

当然不拿那一套神叨叨的基督教义来解构,本片的主题看起来要简单明了的多。

帝国主义(现在是寡头垄断啦)亡我之心不死,FBI都是一帮平时偷鸡摸狗出了事就过河拆桥的混蛋,(窃听我电话的人?

不,那是FBI,我们不做当地监视……怎么这么多年还是这个调调)以及,撒谎者绝对没有好下场!

同为擅长扮无辜装可怜的顶级骗子,有别于当年天才雷普利里那个初出茅庐的愣头青,这次Matt Damon演的是年届中年肥胖谢顶的成功人士,增肥30磅又垫上奇怪的鼻子不说,连前额的头发都被剃了一大撮。

上次入伙CIA时尚是天资英发的有为青年,给FBI做污点证人就颓唐落魄如此,美剧里对FBI的普遍敌意也不是没有道理。

但这位戴着过时方框眼镜碎念个不停的马克大叔以他缺心眼的形象博得了不仅观众的信任——不需要剧透,也看得出他从一开始就在撒谎,还是情不自禁地替他的所为找借口。

还有FBI的懈怠,影片后半看到几位特工因为马克的弥天大谎而焦头烂额时,固然好笑,也会觉得很无奈。

这个充斥了商业欺诈和个人道德沦丧的故事实际上颇为沉重,抛弃黑色幽默的成分和Matt Damon神经质的独白,很可能会成为又一部辛瑞那。

索德伯格能在现实和虚构之间找到平衡点并在其中如鱼得水的游走,这是他的长处,但就像片中的马克为了利益欺骗了包括同事同谋亲人在内的所有人一样,导演也不得不以刻意误导的手法去解说这个几乎全是谎言的剧情,以至于连全片中唯一一句看似发自肺腑的质问都显得那么不可信。

若眼中所见,耳中所听的一切都是虚假,又有什么可以相信。

在今人看来,为了三十银币出卖基督的犹大,未必就比三次不认主的彼得私心更甚。

犹大之永久钉死耻辱柱,很可能是因为人们无法接受为全人类牺牲这一最高尚的目的,就算是命运使然,竟然建立在一个告密者谋取自身利益的行动上,没有犹大的背叛,也就不会有之后人子复活的神迹。

号称个人主义的西方价值观,在不义者的判定上,却与东方道德有着惊人的相似。

马克最后度过九年铁窗生涯,无法获得特赦,涉嫌操纵价格的ADM亦有相应处罚。

索德伯格并不想在人性层面上挖掘太深,将选择权交到观众手上,你可以认定他是商业规则的牺牲品,也可以认定他因为信奉利己主义注定满口谎言。

而不管选择相信什么,作为informant,或者betrayer,甚至仅仅一个liar,马克都有他无可趋避的罪与罚。

 6 ) 成也谎言 败也谎言

一场电影看完,令人唏嘘不已。

男主角马克,一个研究氨基酸的生物学家,美国ADM公司的副总裁。

你以为他从小父母双亡,无依无靠,被收养于富商家中,寄人篱下却自强不息,获得了三个学位,长大后有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成为两个孩子的父亲。

其实他父母皆在美国的某个州安养天年,他的求学、入职经历也没有脑补的这么心酸和励志;你以为他正直善良,看不惯资本家联合定价剥削群众转而做了FBI的卧底证人,抛弃自己的高位宁可做每天提心吊胆的无间道,两年多时间帮助FBI录取了多部磁带,收集了大量证据,终于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其实他是因公司找到了FBI的人来调查公司实验材料里病毒的事情,怕自己往公司的实验材料里投放病毒,导致公司每天亏损几百万,而他坐收渔翁利这件事被泄露,进而向FBI告密,牺牲公司,转移FBI视线。

本片跳脱常套的励志与温情的美国喜剧片路线,一路反转,惊喜不断,中间还夹杂着男演员近乎神经质的旁白,与他的一些欺骗行为相得益彰,更显得喜剧效果浓烈。

马克没有生活在楚门的世界,但他却实实在在用谎言为自己打造了一个楚门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他谁也不信,谁人皆可骗。

自己做的坏事败露,他找到律师去寻求帮助,却也始终不和律师交底自己到底。

他说谎成性,典型的言语跑的比脑子转的快,脑子还未想到,嘴巴就已经说了一个完美的谎言,到最后,他甚至自我伪造成被抢劫绑架过的样子,去欺骗妻子。

几千年前,古代先贤孟子在舍生取义的命题上做了流传千古、为人赞颂的选择,而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另一种选择的极致化。

故事最后,在FBI探员的询问中,他又不小心暴露了自己谎言下隐藏的现实,探员错愕的神情与他的毫无悔意相互映衬,更让他伪善爱利的人设塑造得更加丰满。

我们无法探寻,生活在虚假世界的他是否真的快乐,我们也无法体会,毕竟“有钱的快乐,是我等无法想象的。

”也许在马克心中,说谎并不是一件感到会感到羞耻的事情,“万般皆下品,唯有利益高。

”也正基于这种逐利的心理,我们的反垄断宽大制度有了实施空间。

一个制度的设计和成功运行实施必定是抓住了人们的要害,基于对人最真心理的探究。

马克思有言:“当利润达到10%时,便有人蠢蠢欲动;当利润达到50%的时候,有人敢于铤而走险;当利润达到100%时,他们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而当利润达到300%时,甚至连上绞刑架都豪不畏惧。

”商人间的联合是为了赚取利益,但当宽大制度的适用能够为已方争取到更多的利益时,商业活动的经营者也必定会像马克一样毫不犹豫地做一个告密者,抛弃联盟。

宽大制度是指经营者主动向一国的反垄断执法机构报告达成垄断协议的有关情况并提供重要证据,执法机构可以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对该经营者的处罚。

其理论基础类似于经济学中的“囚徒困境”,每个经营者都担心自己被出卖,而宽大制度的减免力度又是很大的,这对经营者是十分具有诱惑力的。

我国的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之上设有反垄断委员会。

根据《反垄断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横向和纵向垄断协议都能适用宽大制度,在实践中也不乏在纵向垄断协议上适用宽大制度的例子。

只不过横向垄断协议通常具有严重的排除、限制竞争的效果,随着《反垄断法》的不断发展,经营者与之斗智斗勇,他们之间所达成和实施的垄断协议的隐蔽性将越来越强,相应地,执法机构发现垄断协议的难度就越来越大。

所以在查处横向垄断协议的方面,宽大制度的作用更加明显,我国也是尤为注重该方面。

2019年1月,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印发《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横向垄断协议案件宽大制度适用指南》来具体规定横向垄断协议的宽大制度的适用。

经营者若要争取宽大,首先,要在特定地时间条件下即在执法机构立案前或者依据《反垄断法》启动调查程序前,也可以在执法机构立案后或者依据《反垄断法》启动调查程序后、作出行政处罚事先告知前。

其次,经营者需要和执法机构事先沟通,尽可能早地报告垄断协议有关情况,可以匿名或者实名通过口头或者书面方式与执法机构进行沟通。

然后,根据经营者申请的是免除还是减轻处罚,提交不同的资料文书,申请免除处罚的还要做好登记。

最后,经营者满足其他条件经执法机构审查综合情节决定作出是否给予经营者宽大以及处罚减免幅度。

一般情况下,执法机构在同一垄断协议案件中最多给予三个经营者宽大。

如果案件重大复杂、涉及经营者众多,并且申请宽大的经营者确实提供了不同的重要证据,执法机构可以考虑给予更多的经营者宽大。

美国与中国的宽大制度略有不同。

第一,执法机构不同。

美国的反垄断执法任务分别由反托拉斯局(AD)和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承担,我国是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第二,美国的宽大制度分为个人宽大和企业宽大制度,而我国则无此区分,美国违反反垄断需要承担的责任为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而我国《反垄断法》没有与《刑法》衔接追究刑事责任的条款,某些协议行为有可能追求刑事责任如串通投标行为。

第三,美国的公司宽大制度主要由A型宽大方案和B型宽大方案两部分组成。

A型宽大方案适用于反托拉斯执法部门在对某一具体卡特尔行为调查之前的情况,其规定宽大申请者只要其在申请宽大时符合六个条件就能够获得宽大待遇。

B型宽大方案适用于反托拉斯执法部门对某一卡特尔已经知悉但证据不足的情况,相比于A型宽大方案要严格一些。

在A型宽大方案下,宽大待遇是自动的,即只要宽大申请者经审核符合宽大条件,无需再经过反托拉斯执法部门决定,宽大待遇自动给予宽大申请者,公司及其高级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都能自动获得宽大,大大降低了反托拉斯执法部门的自由裁量权。

而我国的宽大制度仍要经过执法机关一定的审查,执法机关具有较大裁量权。

第四,美国未能获得宽大待遇的卡特尔成员面临来自卡特尔行为受害者提出三倍民事赔偿的诉讼风险,这样的制度设计更加激励经营者去争取宽大机会,但是我国对此却并无这样的规定,宽大是行政责任的减免,不涉及民事责任。

最后,美国的宽大制度中只存在完全宽大,不存在部分宽大,这意味着有且只有第一个宽大申请者能获得宽大待遇。

而我国最多能够一次宽大三个经营者,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酌情多几个名额。

不过,无论是按照美国还是中国宽大制度的规定,马克都不能获得宽大。

正所谓“玩火者必自焚”,马克劳神费力,一砖一瓦地构建了一个楚门拼死也想要逃出去的虚假的世界,最后自食恶果,被谎言反噬。

这也为我们的市场经营者敲响了警钟,在商业逐利活动中,选择遵守法律、坚持德行才是财富能够源源不断的保障。

否则,“后人哀之而不鉴之“的后果只能是“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参考文献:[1]李笃. 美欧卡特尔宽大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6.

 7 ) 谎言抵不过真实

都说是一部充满谎言的电影,而我却粗劣的以为,最开始的那个是规避自我责任的谎言,而所导致的后续事情则都不再是谎言。

从头到尾,怎么看怎么觉得男猪因为怕事而不断揭露他人的事情,甚至不惜牺牲公司同僚的利益,告密潜伏,直到最后事情越揭越大,大到自己实在脱不了干系才坦言自己的“罪行”,才坦诚承认自己的“贪污”。

到最后,竟然还给予了他升职的待遇,说实在的,不知道怎么去理解这样的结尾。

 8 ) ……

(其实应该给个三星半吧)根据真实故事拍的电影tmd比电影还更不可思议,主角果真证明了天才必然有异于常人之处。

要是从这两个意义上来说,社会也太“电影”,太“天才”了……针对这一现象我国优秀长篇小说《红楼梦》早就用简单的两句话全概括了……

 9 ) 向马特·达蒙致敬

本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一个有关美国历史上牵扯资金数额最多的商业窃听战的故事,导演史蒂文·索德伯格成功打了一个翻身仗,两部《格瓦拉》加上一部《应召女友》的反响不佳,让他急需一部作品来挽回声誉,否则在竞争激烈的好莱坞,下一部作品的投资就不知道是什么情况了,史蒂文·索德伯格此次依然使用他最喜欢的真实事件题材,这也是他最擅长的,本片节奏轻快,复杂的事件在电影中却显得简单易懂,剪辑手法利落,演员表现精彩,基本上还原了那个刺激,戏剧化的历史事件。。。

为了扮演好有一把年龄的维塔科尔,马特·达蒙在猛吃猛喝,增重了30磅,他非常成功的成为了“维塔科尔”,一个演员为角色做出体重上的牺牲,而且不计形象,无论如何都是令人佩服的。。。

中英字幕版下载地址http://www.dygod.net/html/gndy/dyzz/20100125/24191.html

 10 ) 黑色喜剧

黑色冷幽默风格,内核沉重的喜剧片。

导演弱化了类型片中常见元素,如细致阴险的策划、紧张刺激的取证、明暗交错的心理、惊心动魄的追捕等。

马克并非一个立体的存在,他似乎没有惊慌失措的时候,总是那么憨厚无辜的样子(跟瑞普利很像),即使谎言被揭穿,即使坐牢,也会将自己的生活打理得很好。

马克的出场在很多时候引发了强烈的喜剧效果或明显的荒唐怪诞。

增重30斤的马特达蒙依然有型。

《告密者》短评

窘迫

6分钟前
  • 北方天使
  • 还行

matt的演技真牛b

8分钟前
  • 大白臉WC15
  • 较差

太深刻了 不理解 而且原打算看喜剧的 骗人 一点都不好笑

13分钟前
  • 美年达
  • 较差

只能说这个人好可悲= = 以及真的没什么意思,。。

14分钟前
  • 咗咗
  • 还行

zzzZZZzz

19分钟前
  • 我要vsop!!!
  • 较差

以復古諜報片風格和戲謔的手法,講述一則真人實事改編,關於一位大公司主管透過一連串的謊言和爆料,把公司和自己都拖垮的故事。導演透過商場語言和知識的迷障,塑造出主角偏執性格和其一連串的妄想,真實有時不過是一種製造出的幻想。索德堡又一部玩弄形式趣味略嫌欠缺感情的作品。

22分钟前
  • alfredo
  • 还行

废话连篇的旁白说不出的所以然,而且毫无关系,看着很烦……一半不到……删了

25分钟前
  • Ocean
  • 很差

喜欢这种处理

29分钟前
  • 海心
  • 推荐

不喜欢马特达蒙饰演这类角色~

32分钟前
  • 小塚ai艾
  • 较差

需要看第二遍...以上

37分钟前
  • sherry
  • 较差

该说什么呢...en...Damon同学你果然是变形儿了...

39分钟前
  • Fan
  • 推荐

绝对爆料

41分钟前
  • 慕容壮
  • 推荐

这电影 一不留神就能跟着跑偏了= = 能坚持下来不容易呀~总体还是趣味多多 娱乐无限 PS:马特达蒙是一位伟大的演员

46分钟前
  • doherty
  • 推荐

嘟嘟囔囔都不知道说了个什么

51分钟前
  • 较差

好不紧不慢的骗子电影啊,对话量好多。越来越喜欢马特达蒙了。与其说马克的谎言指向某些目的,不如说其实是天性作祟。OS里裹着好多美式典故,有些知道有些并不太清楚。

53分钟前
  • 可乐杨
  • 推荐

这部影片的结尾还是满出人意料的,讽刺意味很强。每一个人都不像传说中的那样简单,情了解多元化的人们

55分钟前
  • 找自己
  • 还行

Matt的演技已经进化到怎么演怎么有的阶段

57分钟前
  • sasasasa
  • 推荐

三星半。索德伯格电影还是颇令我心水的,这次他没有用实验性的电影手法,而是在内容上下功夫拍出一部黑色幽默片。片中处处闪现精彩台词,对美国食品工业、日本人、FBI等等各种讽刺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电影的闷。Matt你增肥了好多啊!

1小时前
  • 月球漫舞者
  • 推荐

很诙谐的配乐

1小时前
  • Joe
  • 推荐

不知为何,这个电影看完后感觉非常不爽!害人害己呀!

1小时前
  • 小齐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