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网站设计师,一个建筑设计师,我对片子一开始的基调就一见钟情。
在遇到些错误的人之后,两个孤独的灵魂汇聚一起。
不得不相信命中注定的缘分,对于错误的他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还是会咫尺天涯。
在遇到那个对的人之前,注定兜兜转转等着每个痴男怨女。
不要因为怕错误而放弃开始,也不要因为怕伤害而不敢开始。
因为正是因为遇到这些错误的人,才成为我们今天的自己,才会遇到对的那个他。
我也想拥有一个像他们那样的公寓,很奢侈的想法。
在没有遇到那个对的他之前,请珍惜单身的每一天,过好属于我们自己的每个孤单但是仍美好的生活。
1. 如果我的生命是一场纸上游戏,我必须后退五格。
这就是为什么我还呆在这里:杂乱的人生被装在27个盒子里,我坐在12公尺长的泡泡纸上把泡泡炸开,这样我就不会像泡泡一样爆裂了。
2. 天象仪把我的方位指了出来,提醒我,世界并没有绕着我转。
我是地球上,太阳系中,银河系里非常渺小的一部分,如同从宇宙中分裂出的成百上千的银河系的一部分。
这提醒了我,我是永恒的、无限的整体宇宙中的一部分。
3. 当我知道谁是我要找的那个人时,而我却找不到他;当我不知道谁是我要找的人时,我又该如何找到那个人?
4. 在一起四年,真是一个愚蠢到不行的结局。
四年是48个月,1460天,35040个小时——我都和错误的人在一起。
有天晚上我看着他,领悟到所有的事。
我第一次感受到,他是如此的疏远,好像他是一个完全不认识的陌生人。
我突然间地感到害怕,我怎么单独地跟一个陌生人在这里。
我在这里,在同一间公寓里,我却像是被遗弃似的和他生活在一起。
我站在同样的镜子前,已经四年多过去了。
5. 他们说金字塔顶上,有无限大的能量帮你实现愿望。
我的愿望就是不放弃,一路走上去。
有些人打退堂鼓,没有走上去。
但那只是独特的宗教传说,有些承诺也未必会发生。
所以你不必后悔给了他们索取的献金。
我希望我不要后悔爬这些阶梯。
6. 我和他的关系对应了我的电子年龄。
在开始交往时的那一年,我买了一台相机来记录这四年。
第一年我拍了380张照片;第二年,176张;第三年,97张;最后一年,4张。
简单的理论:时光不能倒流。
我的四年就是38.9MB的文档大小。
如果我的大脑可以和我的Mac一样运转的话,我按一个键,就可以忘掉这一切。
7. 在21世纪,最令人沮丧的莫过于面对一个空荡荡的电子邮箱。
8. 从水泥墙中发芽而出,在不该它们长大的地方长大,坚忍不拔地野蛮生长,展现出意志力与尊严。
这些不知名的、野生的、植物学家都不知道如何分类的,却有着奇妙的、蔓生的、诡异的美丽。
它们装饰了这些极灰暗的角落。
没有特别的原因,也没有什么可以阻拦它们。
这象征着什么?
这象征着失控的生活。
这些似非而是的理论,促使我面对我的弱点。
9. 有个方法可以解脱住在鞋盒式套房的压迫感——一条逃生路线。
所有的逃生路线都违反了规定。
但一些很小的、违建的、不安全的、明显违反了城市规划规范的窗口,也可以创造奇迹般的日光浴,让光明照进我们的黑暗。
10. 这是我第15次报名游泳。
但这第15次,我不会去。
我爱游泳,但我讨厌游泳前跟游泳后的每件事。
我讨厌淋浴的前前后后,我讨厌脱衣服、穿衣服,我讨厌在冬天要吹干的头发,我讨厌放在包里的湿湿的浴巾、湿湿的泳裤、湿湿的人字拖……我讨厌氯的味道,我讨厌会员卡和用药检查——有必要让别人看我脚趾间有什么吗?
我讨厌有人在水中尿尿,我讨厌泳帽和泳镜——让你戴起来一脸痴呆样。
而我最讨厌的,就是泳池里满满的人群。
11. 毫无疑问的,所有的建筑都有没有用没有处的一面。
不是在前面,就是在后面。
它们叫做公墙或边墙。
大块的墙面将我们隔离,在瞬间的视线中飘过的只有流逝的时间、烟雾和霉斑。
公墙展现出我们最恶劣的特质。
它们反映出容易变质的、会破裂的、不长久的答案,像是我们从地毯下扫出来的脏东西。
我们唯一记住的,就是在某些情况下,这些被坏天气侵蚀多时后像广告滤网一样的墙面。
公墙也被用来当作广告的另种媒介。
好看的广告并不多。
通常,这些广告可以指点我们距离还有多远。
超市:往下走,再往下走;快餐店:在这边左转。
而乐透广告,给我们中大奖的希望。
12.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变成没有电线的都市?
什么样的天才才会堵死河流,并把房屋跟天空布满电线?
几公里长的电线,是把我们捆在了一起,还是把我们隔离?
因为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地方。
手机通讯大举入侵这个世界,还允诺我们随时可以连线。
文字和新型10键输入法把最美妙的语言转换成信息,取代了原始的、有限的母语词汇。
我们的未来在光纤网络,说起来还真是梦幻。
他们宣称,未来我们可以在办公室操控家中的暖气。
没错!
当我们回家时,也没半个人在等门。
欢迎来到虚拟人际关系的时代
这是第二次看这部电影,已经记不得第一次是什么时候看的了。
只记得在第一次看完之后,在淘宝上给自己买了一件印有“where’s Wally ?”字样的T恤衫。
穿上这件黑色印花的简单T恤,试图在人海中寻找那个属于我的Wally。
这一次看的很认真。
这是一部拍给孤独者的电影,在里面我看到了信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所要面临的人际关系的危机。
每个人都渴望着爱,同时又对爱充满着不相信。
害怕受伤,所以选择了封闭自己,在试探中前行,寻找一个知晓自己的灵魂。
这让我想起了《答案》里的歌词:天上的星星为何像人群一般的拥挤呢地上的人们为何又像星星一样的疏远 主人公在各自的世界里孤单的生活着。
她,一名立志成为建筑师却不得不暂时从事橱窗设计。
他,从事网页设计的工科宅男。
相同的是他们都生活在没有阳光的鞋盒室公寓里。
在电影的上半部分,他们的压抑的生活着,虽然对生活有很多的向往,但是如同他们的公寓一样,永远照不到阳光。
她,虽然有很多的追求者,但是结果不是她不喜欢他,就是他不喜欢她。
第一个男人,约会时挑了一个在20层的餐厅。
但她患有幽闭恐惧症,无法乘坐电梯。
在劝说她乘电梯和另选餐厅无果后,男人选择陪她一同爬楼梯。
刚开始,男人自信自己能够爬上这20层的楼梯,所以他向她讲述了自己和同伴一起游埃及爬金字塔的经历。
他话语中透露出自己的坚韧和对同伴半途而废的不屑。
她默默的听着,不置一词,只是劝男人不要说太多话,保存体力好爬楼梯。
男人显然没有把她的建议听进去。
3楼。
5楼。
9楼。
由于常年吸烟,男人早没了当年的体力,爬的越来越吃力,最后他决定放弃,乘电梯上去等女主。
她随后也爬上了20楼。
也许是因为对半途而废的男人失去了信心,也许是因为她觉得被人知道了自己的幽闭症而丧失了安全感。
她没有走向在餐桌前等候多时的男人,而是在洗手间洗完脸之后飞奔着跑下了20楼。
她是在游泳馆里认识的第二个男人。
第一次相见,他热心的向她传授游泳经验。
与游泳馆里为了游泳而游泳的人不同,他真心热爱游泳。
同时,他虽然是一个医生,但也是一个失眠症患者,游泳能够带给他身体的极度疲惫,从而缓解紧张的神经。
第二个男人让她看到了希望,他也是一个和她一样孤独的人。
她觉得自己找到了同类。
但是这个男人也有自己难以克服的心理障碍,一番交往之后,他再也没来游泳馆游泳,她也再也没有碰到他。
与第一个男人的结局是她主动选择的结果,这一次却是被选择的结果,她的心再次受到伤害。
电影里还描写了女主对于钢琴态度的转变。
她初遇钢琴是在外出的时候,搬运工人们将钢琴用绳索从楼顶调到公寓里,她数了楼层,发现那架钢琴是自己的邻居买的。
第一次在房间里听到钢琴的时候是好奇而惊喜的,显然,她从未与这位弹钢琴的邻居见过一面。
琴声很轻柔,她很喜欢,一边贴着墙一边仔细的品味。
第二次听到钢琴声,是在女主与其他男人不愉快的经历之后。
这一次的琴声急促而有力,女主越听心里越乱,最后情绪失控,将手中的杯子砸向地板,琴声也在杯子的碎裂声中戛然而止。
直到那天,她打开了那扇命运的窗,发现了人群中牵着狗穿着红色条纹衫的他。
这时候,那幽闭的电梯已不再是一个不可战胜的障碍。
为了不错过他,她按下一楼的电梯,一路狂奔向他。
一切的发生好像是因为天命,但人为也不可或缺。
如果没有女主对于阳光的渴望,没有那扇凿出的可以看到大街的窗户,也许这一次他们又会不可避免的错过了。
遇见,就像是照进冬日晨雾中的那一束阳光,蒙积在心里的淡淡忧愁在瞬间被驱散,所有的辛苦和承受都可以释然。
为了这一刻,所有的跋涉都是值得的。
我们并不是孤单的那一个,而是孤独的那一群。
所以,终有一天,我们会遇见,然后不再孤单。
请相信,true love will find you in the end。
阿根廷的电影,看见自己未来系列。
一个需要吃抗抑郁药的女主和一个需要吃抗抑郁药的男主。
生活在一样黑暗的只有一扇换气用的窗户的四十几平方的小公寓里。
两个死宅,女建筑师在做橱窗设计家里摆满了塑料男模,社交恐惧,幽闭恐惧,只走楼梯。
男网页设计师有一个5.8kg占体重8%的救生包每天背着,到脊柱出问题,不乘坐交通工具,只走路。
都爱游泳,会私自在墙上开窗,会想自己动手试一下,会停电马上去买蜡烛,点上就来电。
算是一个爱情电影吗?
然而电影前80多分钟男女主都没有认识,就是平静的双线条叙述着两人分别的生活。
如果你把关注点放在爱情上,那么爱情的叙述少之又少,你可能会注意到两个人的帽子在擦肩而过时那颗心,可能会注意到男主在女主的橱窗前驻足,或者是在留电话号码时的停电。
结尾是给所有在等待缘分的人一个交代吧,世界上是有那么一个人的,跟你一样的,你在找的等的那个人,愿你在窗前凝望时,他刚好出现,然后两个人都变成更好的个体。
比起爱情是更加文艺的电影吧,男女主的独白甚至无关的事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比起爱情更加现实的电影吧?
故事发生在发展不完善人口密集的城市。
“高楼挨着矮楼。
设计合理的挨着设计不合理,法式建筑挨着毫无式样可言的建筑,这些不规则,或许就是我们自身的绝佳体现,即使在审美和理论上不和谐,这些毫无逻辑可依的建筑,展现了城市糟糕的规划,正如我们的生活,我们不清楚自己想要怎样的生活,我们将布宜诺斯艾利斯当做中转站,创造出客居文化”说这些话的时候一张张建筑的动态图生硬的路过,背景音乐更多的是简单的节奏,偶尔还有施工的敲击声。
有的是地上的视角,有的是高一点的视角,有的建筑在建造,拍摄的片段也只是相机角度都不会转动的,工人站在平台上偶尔动一下,表示这些片段不是照片……“房子越盖越小,里面的居住空间就更小了,公寓的大小决定了房间的数量,从带阳台,娱乐室,佣人房和储藏间的五房式公寓。
到只有一间房的鞋盒式公寓。
"讲这里时五房式公寓用的是建筑效果图……“正如所有人工制品一样,我们的住房也是有差别的,有前有后,有高有矮,有权有势的人的门牌号为A或B,门牌号在字母表里排的越靠后,意味着公寓条件越差,现实中很难找到既有视野光照又好的房子,对着一个用后背对着河流的城市,我还能有什么期待呢?
我深信分居,离婚。
家庭暴力,电视综合症,交流匮乏,精神萎靡,情感淡漠,抑郁症,自杀,精神衰弱,恐慌症,肥胖症,神经紧张,缺乏安全感,妄想症,压力以及久坐的生活方式都归咎于建筑师和建筑商。
除了自杀我忍受着所有这些病症的折磨……”电影到这里,结束了背景音乐……开始的实际上还是男主的独白之后穿插着女主的独白,做了两年建筑师没有建过一栋房子,无论是大楼,房屋还是浴室……念了四年建筑系,并没有什么卵用……膝盖啊中了好多枪……“如果我大脑和我的电脑一样工作正常,我点一点鼠标清空所有事情”想让前女友的小狗习惯和别的同伴在一起,男主认识了托管狗狗女友,实际也只是觉得生活无聊在劈腿的玩家……走进又离开……留下孤独的男主和狗……独白再次开始,说着看似毫不相关的事情……长在墙上的植物“这里本不该是它们生长的地方,它们坚韧不拔的生长着,充满意志力和尊严,由于没有科属又是野生,植物学家也无法给他们分类,它们的美,奇特,旺盛,不循规蹈矩,装点了这些暗淡的角落,它们不顺从与任何事物,没有东西可以阻止它们生长,相比之下,我不得不直面自己的弱点”女主独白失恋独白也是一样 “明媚的晨光,让我清楚地看到玻璃上的倒影,过了一会,一如往常一样,我意识到橱窗上的倒影是我,就像人体模型一样,一动不动,安安静静,冷冷冰冰。
”春季终于到来。
“毋庸置疑所有的建筑物,都有一面是没用且毫无目的的,既不是它的正面也不是背面,是它的侧面叫做界墙,把我们分隔开的巨大墙面,让我们想起流逝的时间烟雾和污迹,界墙展示出我们最恶劣的特质,反映了易变裂缝敷衍的解决办法,以及我们扫在地毯下的灰尘,我们只在特别的时候想起它们,当天气不好时,界墙上的广告就显露了出来,界墙已经变成另一种广告媒介,但上面好看的广告并不多,总而言之,这些我们到超市和速食店的距离彩票广告给我们很多不切实际的希望。
最近这些广告又提示我们经融危机让我们无业可就,有一种方法可以逃脱住在鞋盒公寓的压抑感,一条逃生路线,和其他逃生路线一样,这也是非法的,一些违反城市建设的小窗子,让一些不可思议的光线高粱我们的黑暗。
”镜头停留在一个涂鸦上,上面蓝色的大大的写着“HOPE”“我们的城市什么时候能告别电线,是哪个天才用建筑物挡住河流,用电线分割天空,那几千米长的电线真的把我们联系在一起了吗?
还是把我们隔绝在自己的空间里?
移动电话侵蚀着这个世界,它承诺会让我们永远沟通顺畅,文字信息、新的十键输入法系统将最美妙的文字转化为原始、局限和以及蹩脚的字符,空想主义者认为光线孕育着未来,他们宣称,我们能够在办公室操控家里的暖气。
没错啊,因为我们回家时,也没人在等我们,欢迎来到虚拟关系的时代。
”男女主第一次交集就这么开始了…
我觉得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永远都说不完的话题。
在这一刻,遇到了某人并且觉得此生非他不可,是极其少有的,尤其在当代的社会中,我们能够快速约会,能够快速结交到新朋友,某个人都在强调自己的独特,但每个人都只是普通人,那些细小的特色,有谁能够发现了?
有谁又能够无限包容某人奇怪的点了?
在这部电影里,他们在地理上是如此接近对方,但偏偏还没有到那个时候,就是遇不上,或是就算遇上了,两个人,都是擦肩而过的陌生人。
我很记得女主角在某一天里,只是一个很平常的场景,她看着他,忽然意识到他好像是一个陌生人,而且有句台词是:“我怎么会和一个陌生人一起生活?
”我们在生活中,是不是也突然有这样的感觉,自己的另一半,其实很陌生。
我们怎么会和陌生人一起吃饭,一起看电影,一起做爱,一起生活那么久了?
是缘分拉近了两个陌生人,是缘分让我们产生爱情。
让两人原本不大相关的人走在了一起。
很多的如果,很多条件都不一定能够促成两个人同时有“在一起”的强烈愿望。
在人海里遇到你,我究竟花了多少时间,走过多少路,谈过多少次恋爱才能到达你的身边了?
朋友推荐看的。
一开始画面感觉很沉闷,建筑拥挤灰败。
角色的状态也像这建筑一样,淡漠孤独,还有点神经质,总觉得自己有病。
心里渴望着爱情,却求而不得,甚至像得了交往障碍。
流淌着生无可恋的气氛。
直到他们都决定改变,敲开那扇窗户,让阳光照进来,小屋也明亮了,内心也变得明朗。
有时候换个活法,换个角度,生活就开始不一样。
他们对望的那扇窗户所在的墙面图案,是整个电影里饱和度最高的色彩了吧我觉得,有点喜感,预示着新的开始。
然后他们终于相遇了!
电影的最后,男主角那身红条纹上衣,是命中注定的标记,也为这个一路灰白的电影内容点亮了彩色的结尾。
我们其实都是这样,一个人孤独行走,像被上帝抛弃的可怜孩子,我们以为自己会过不好这一生,其实是没有遇到对的人。
一个人能遇到对的人的概率,就像这电影里的多次擦肩而过,幸福总是得来不易,但你继续期待,它终有一天会降临。
我们在一起的时候,有一天突然发现彼此之间是不一样的味道。
分开,没有疼痛,却有看得见的伤疤。
四年之后,在偌大的房间里自己只留下了一扇窗,可以用来照进阳光。
用几盏台灯淡黄色的光放在的房间里,使房子和自己的味道一样。
是我的安静伤害了你,还是你的消失拒绝了的我对你的真诚和狂热。
我们彼此再一次的分开,只为某一刻突然遇到和自己一样的味道,才懂得释放自己的能量
高楼紧挨着矮楼,设计合理的紧挨着不合理的,法式建筑紧挨着毫无式样可言的建筑,这些不规则或许就是我们自身的绝佳体现,即在审美和伦理上的不和谐。
这些毫无逻辑可依的建筑,展现了这座城市糟糕的规划,正如我们的生活。
我们不清楚自己想要怎样的生活。
我们将城市作为中转站,创造出客居文化,房子越盖越小,里面的居住空间就小了,公寓的大小取决于房间数量,从带阳台娱乐室 佣人房和储藏间的五房式公寓,到只有一间房的鞋盒式公寓。
正如所有的人工制品一样,我们居住的房屋也是有差别的,有前有后,有高有矮,有权有势的人的门牌号为A或B,门牌号在字母表里拍得越往后意味着居住条件越差。
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既有视野光照又好的房子,对一座用后背对着河流的城市,我们又能有什么期待呢?
我深信分居、离婚、家庭暴力,电视综合症、交流匮乏、精神萎靡、情感淡漠、抑郁症、自杀、神经衰弱、恐慌症、肥胖症、神经紧张、缺乏安全感、妄想病、压力以及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都归咎于建筑师和建筑商
感觉电影有点闷,也并不怎么看得懂。
看见别人评论里提到《向左走,向右走》,才察觉两部电影是有些相像的。
只是,那时看《向左走,向右走》,我看的是阴差阳错的爱情,看《在人海中遇见你》,我看到的是感同身受的孤独。
一座城市,高楼林立,男女主角各自栖身的只是一个不大的空间,甚至没有一扇能够洒进许多阳光的窗子。
女主认真地给人形模特洗澡,将人形模特丢弃前给予告别的拥抱。
女主百无聊赖地把玩着钥匙扣上的人偶挂饰,男主慢慢拆去阿童木的包装盒。
停电时,点亮一只一只蜡烛,将燃烧着的蜡烛摆满各个角落,女主抱膝安静的坐着,望着面前的蜡烛,只是静静地坐着。
入睡前,女主将灯一盏一盏地熄灭,仰面躺到,须臾,翻身用毯子将自己全部裹住……有一幕:女主貌似心情很烦乱,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先是把散落地上的杂志收起,再是挪动椅子……似乎想拼命给自己找点事情做,却又不知道做什么好。
邻居家的钢琴声很能显示女主烦乱的心境,最终女主砸掉自己手中的杯子,世界安静了。
还有一幕:女主坐在地板上,不知道为什么在哭泣,又慢慢停止,安静下来,自己擦干眼泪……曾有类似以上这些场景的情形发生在自己身上,所以觉得很真实。
因为一个人住,因为某些方面的压力,偶尔也会情绪崩溃,想要大叫,想要哭泣。
想要找人诉说,发出的消息都没有回应,眼泪湿掉的纸巾扔一地,哭着哭着想到连个安慰的人都没有,哭给谁看呢,便连哭的情绪都没有了。
擦擦眼泪,平静地把扔一地的纸巾扫起倒掉,然后或坐或躺,面无表情地望着窗外。
看到什么呢?
不知道,或许什么都没有看到眼里去。
因为孤独,所以偏爱温暖的小物,桌角床头摆着人偶,窗前挂着风铃,黑暗中点燃香薰蜡烛……电影里,黑暗中闪烁的那一豆温暖的烛光真的很能给人安慰。
学生时代住宿舍,总是喜欢黑暗,无论是玩手机,或是只静静躺着,都喜欢早早关掉灯。
而今,每每下班回来,喜欢把屋子里的灯都开着,一来有安全感,二来是暖光灯感觉很温馨,能够让屋子里少点冷清。
亦有心情莫名其妙烦乱的时候,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就把屋子搞得乱七八糟,然后一点点收拾,当房间再次归于整洁,心情多数会平静。
昨天有个朋友说,他新换了窗帘,又去宜家买了落地灯和一些小物件,把房子重新收拾了一番,心里很有满足感。
是的,当我们心里有了满足感,一些负面的情绪就会离开,孤独就会少一点。
此刻,外面风大雨大,深夜不眠,杂七杂八的也不知道自己在写些什么,以此打发一下时间,若不然该又孤独感来袭,又会难过了。
没有很强烈的喜欢,某些情节却有不可遏制的抵触。
女生吸烟,然后咳嗽,嗑药&性……这些本该有些回避的东西,在这部影片中太过浓郁,甚至渲染。
而且,阿根廷的色调是那样灰暗,观影过程给人喘不过气来的压抑感,难免让人心生厌恶,几度看不下去。
故事情节没有什么新意,从开头就可以猜到的结局。
每交一个新朋友的床戏,感觉主人公太随便了。
他们的生活中就是吸烟和嗑药。
没有一点新的东西注入,整部影片或许是那些生活在逼仄空间都市年轻人的写照,反射出他们的压抑和无聊。
生活如一潭死水一般,有如那句话所写,有些人20岁就死了,80岁才埋葬。
对爱情的理解仅仅期待为相遇就心动,没有太多深层次的东西,看完没有内心毫无波澜,或许正是这样,才让我们对有阳光的生活充满憧憬和反思。
生活也是如此。
像极了每一个人。
年轻人,走出房间,看看世界。
打破原有的生活节奏,早睡早起,读书健身,就如新开辟的窗户,阳光洒入,灵魂重生。
有点闷,睡着了,但是结局还是美好的,在人海中遇见你是多么幸运的事情
阿根廷,好神秘的国度啊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看的漫画大王,看似杂乱无章各行其道,其实每个人每次相遇都是刻意安排好的,如果你想在布城街头找到“她”的话。
love will find you in the end.
阿根廷文艺片,大量建筑摄影彰显逼格,不过对于这种小清新题材真心毫无感觉了。
true love will find you in the end。西语小清新版向左走向右走。
Daniel Johnston - True Love Will Find You in the End
片子较闷,画面较暗,配合俩宅人的生活方式,很压抑。有很多人物独白,大多数是主人公或者编剧对现代城市影响人类行为的见解。故事的结局,男女主角才正式相遇,在这之前他们有过很多巧合,甚至做过网友,交谈过,而彼此却又一无所知。融合《西雅图夜未眠》《向左走向右走》有些地方感觉像《重庆森林》
清新文艺,摄影调色都很美。关注很细微的情感,在电影里面被放大,适合一个人慢慢看。
一万天的孤独,只为一次相遇。
我终于找到这部电影叫什么啦!当时看完就很想买《威利在哪里》那套系列书,结尾找到他时我哭得稀里哗啦。
8/10“只有你也在寻找时,真爱才会找到你。”请别放弃!她最后敢坐电梯了!哇 真的很符合我内心所期待的,本来就是两个孤独的人的结合~故事的开头有点王家卫那若有似无的虚无感 享受到了
哈尔推荐
真的好喜欢这部片,摄影很棒,建筑都拍的很漂亮,发现身边的美,配乐也很赞,很有情调的感觉,剧本、选角、配乐、摄影、剪辑、服装、道具、灯光、场景等等各方面都很不错的一部都市童话,茫茫人海,遇见你,只需一眼。
好拖沓的一片,过多的旁白,如果和国内的“向左向右”比的话,可能还是国内的电影手法更让人接受
最后30分钟高能 从界面墙到开窗到最后相遇
人海中总有一个和你气味相投!
好配乐
文艺
也许平行世界中有另外一个人一直等待你,近在咫尺,多少次擦肩而过而不知。这么说来,满大街都是你的有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