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日军侵华,我们这一代人所了解的大多是“八年抗战”,但如今的历史书已经修订为“十四年抗战”,为何这样修订,是缘于“八年抗战”是以1937年的“七七事变”这一日军开启全面侵华事件为起始点,而“十四年抗战”则是以1931年日军在东北发动“九·一八事变”,继而霸占东北三省为起始点,至1945年8月15日军投降而结束,这样计算的“十四年抗战”无疑更客观与精准。
中国人民向来是不屈不挠的民族,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哪里有,作为被侵略时间最长的国土,东北大地更是涌现出无数的抗战队伍、抗战英雄,以及众多可歌可泣的抗战事迹,比如我们都非常熟悉的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所率领的东北抗日联军等等。
将于10月15日全国公映的战争片《天道王》,就为我们讲述了一段在东北这片沃土之上所发生的真实惨烈的山野猎户的抗日往事,故事的原型就来自于东北抗日联军“十二烈士小孤山阻击战”和“李炮营阻击战”。
据说电影《天道王》曾用片名叫《猎神阻击》,这个片名虽然没有《天道王》威猛和厚重,但却很直观的点名了剧情内容,毕竟故事所讲述的便是十二名猎户揭竿而起,为了抗联总部突围和群众转移赢得更多时间,与日军大部队多次斡旋、奋力阻击的故事。
十二名猎户,本是山林里的淳朴居民,他们的名字都特别接地气,比如老倭瓜,比如老蔫儿,还有他们的带头人李把头等等,如果不是遭遇日军的侵略,他们正过着安定祥和的小日子,无奈国难当头,没有谁可以置身事外,全民皆兵的动员之下,向来只杀丛林动物的他们,又将猎枪瞄向了日本侵略者和汉奸走狗这帮畜生们。
《天道王》的战争场面是激烈又惨烈,影片全程在东北本地拍摄,为观众还原了这里的风土人情,比如“把头狩猎”、“红绳请参”等等,也通过剧情,让我们感受到了十二名猎手的满胸仇恨与一腔热血。
耿直又勇敢的东北乡亲们,用他们的血汗与生命,为抗日战争史谱写了一曲又一曲的悲壮战歌:从前期的突袭,到中期的埋伏,以至后期的血刃厮杀,战线不断拉长,战斗愈加惨烈,而我们英勇的战士们,也在与敌人的屡次交锋中,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强情节的硬核战斗,奋不顾身的前仆后继,那正是全国上下抛头颅、洒热血拼力抗日的一个缩影。
对于战台烽而言,观影《天道王》更加触目惊心的,则是影片所带来的强烈对比,茂密的山林,淳朴的人民,平静的生活,都被侵略者所打破,曾经的家园有多美,被毁的家园有多惨,就会激起我们多少对于日本军国主义和日本侵略者的恨,虽然时至今日,抗日战争已经结束七十余年,但是血色仍未淡去,历史不容遗忘,更不容篡改和背叛,《天道王》这部影片的公映,正是以铿锵有力的声音,向世界揭露侵略的真相,向世界展示我们世世代代捍卫国土、守护家园的决心。
在今年,我国乃至世界,都遭遇了一场严峻的“新冠疫情”挑战,虽然这不是炮火纷飞的战争,但这同样是一场关乎人民生死存亡的危机。
在疫情之下,世界形势也变得愈加复杂,但幸运的是,我们伟大的祖国与坚强的人民携手同行,取得了抗疫的阶段性胜利,虽然代价是巨大的,但却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的保家卫国精神,始终在这片热土上昂扬,而《天道王》的公映,也将给到我们更多的信心与勇气,让我们牢记历史,永葆初心,感恩时代,为迎接未来一个又一个未可知的挑战,而做好随时出击的准备。
前有《八佰》,后有《金刚川》,今年的华语战争题材电影受到了观众前所未有的关注,但在这两部大制作之外,还有一部战争电影同样值得一看。
它就是, 《天道王》 同《八佰》和《金刚川》一样,《天道王》同样也是根据真实的战役改编,它选择的是抗战史上著名的“十二烈士山阻击战”和“李炮营阻击战”,是抗日时期东北战场的经典战役。
在真实的历史资料记载中,在寒冷的东北战场,12 位英勇战士,用血肉之躯对抗近 400 人的残暴日军,所带弹药仅仅二千粒,平均七粒多子弹打死打伤一个敌人,为抗联主力和总部机关突围争取时间,是独属于东北林海雪原的战争记忆。
电影对这一事件做了合理化改编,电影故事跟随东北雪原的一群猎人,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国家,放下了儿女私情,不惜一切代价加入抗日联军,拿起猎枪与敌人周旋,多场惨烈的战斗也随之展开。
看完整部电影,除了对抗战英雄的敬意,最让我感受深刻的,就是电影中每一个鲜活的,有血有肉的角色。
因为电影的设定,这十二位烈士原本只是东北当地的普通猎人罢了,他们在自己的家乡以打猎为生,几十年来过的都是相对贫苦,但平静温馨的生活。
但外来入侵者的凶残打破了这一切,身为平民,自己的家乡已经受到了严重威胁,危在旦夕。
为了保卫家乡,也为了保卫自己的妻儿,他们不得不放弃安逸的生活,拿起武器,冲上战场。
作为此前双手只沾染过动物鲜血的猎人,面对战争,活生生的人,他们的第一反应是犹豫,害怕,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人性。
导演的厉害之处在于,塑造了多个角度的角色,主角李玉成,整个村落里的“老大哥”,说话做事颇有分量,是领袖的角色定位,但与此同时他也是自己小家的一家之主,肩负着抚育妻儿的家庭重担。
所以当他决定拿起武器冲上战场的时候,由陶红扮演的郭淑珍,李玉成的妻子,自己的丈夫抛下小家去打仗,一开始肯定也是一百个不愿意的,但为了整个民族,家乡的存亡,她也渐渐变的坚强,无畏,这中间的人物转变,用了很多细节去铺垫,做的可信且感人。
还有本来已经和小青定下婚约的强子,一面是儿女私情,一面是家国的危难时刻,他遵从内心做出了选择,毅然走上了打击敌人的道路,最后也是和小青双双殉国,成为了整部影片中悲剧色彩的一个缩影。
另外还有梁队长,面对保家卫国和照顾瞎母的两难选择,选择了为家乡挺身而出,而最后母子二人双双被汉奸无情杀害,同样也是一个泪洒影院的悲情时刻。
他们一开始的懦弱,害怕,是和我们从小认识到的英雄形象完全相反的,在我们的印象中,英雄难道不应该是英勇无畏的吗?
但这也是整部电影最贴近真实的地方,每一个英雄,都是儿女,也都是父母,他们成为英雄之前,首先要是一个“人”。
身而为人,就有七情六欲,就有儿女私情,但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放下这些普世的人性,去选择为了家国大义,英勇献身,才可以被称之为英雄。
影片构建了数个有血有肉的角色,每一个小人物从懦弱到英勇的细微心理变化都被导演很好的捕捉,一个个小矛盾,小事件,都让人物变得丰满,真实,从映照在大银幕上的纸片角色,变成了似乎真的生活在我们周围的“人”。
有了这些有血有肉的角色,才更能撑得起电影精良的摄制质量,东北雪原的泠冽、农村的乡土人情、战场的炼狱残酷,在导演的镜头之下都足够让观众有代入感。
电影《天道王》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气势恢宏的画面描绘了东北猎人受抗联精神感召,在白山黑水之间,小兴安岭深处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感人故事,充分展现了广大抗联战士“不屈不挠、 英勇无畏、誓死如归”的爱国精神和家国情怀,是近期的院线,一部不可多得的必看佳作。
“战争是什么?
”如果将这个问题抛给当下的年轻人,他们可能会说,那是历史书上的词汇。
如果问战争中的将军首领,他们可能会说,是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关于生存和尊严的较量。
如果问狂热的战争分子,他们可能又会说,那是男人挥洒热血和荷尔蒙的角斗场。
但如果问李炮营的“十二烈士”,他们可能会告诉你“战争?
我不懂,我只是想守住我们的家罢了。
”
故事发生在抗战时期一个东北村落,这里位置偏僻,常年被积雪覆盖,村民们以打猎为生,而主角李玉成是这个村落里的“老大哥”,是言语颇有分量,能影响所有人的领袖,在家,是有妻有子的普通男人,他的日子虽不富裕,但也算是与世无争的幸福。
然而平静被忽然的造访所打破,猎户村的村民们被告知,随着抗日战争的扩大化,日军已经逼近到此,于是为了守护家园,将侵略者赶走,村民们自发组织了一支“抗日联军”,在茫茫林海里与日本伪军展开了殊死较量……
在八年抗战的过程中,中华大地上产生过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尽在黑龙江就有打响抗战第一炮的马占山、视死如归的赵一曼,战斗到最后一刻的八女投江,不胜枚举,这片黑土地上诞生过无数热血无畏的勇士。
《天道王》也同样取材自真实历史事件——十二烈士山战役。
这场战役或许并没有那么有名,但却是抗战历程中极其重要的一役,1938年正是日伪军急于巩固东北的时候,为了能够完成侵略目标开始更加凶猛的与中国部队作战,对平民百姓行杀戮之事。
而抗联的出现代表了近代民族主义的觉醒,正是有这种觉醒,才让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人都担起了抗击侵略者的责任,为了纪念他们,人们不但将小孤山命名为“十二烈士山”,更在2015年国家公布抗日英雄名录中,十二烈士被排在了第一位。
现在再回望,这无疑是意义重大的一场战斗,但让我惊喜的是,《天道王》并没有刻意的去渲染烈士们的功绩,他更注重的,是烈士们身为个体,身为普通人的矛盾与纠葛。
十二烈士,并不是一开始就想当烈士的。
面对战争,他们反而第一反应是犹豫,害怕,割舍不下。
陶红饰演的郭淑珍,在最开始李玉成跳出来答应参战时就直接反对,后又劝阻他,说可别破坏了当下一家四口的安稳生活。
身上有婚约的强子,在参战过程里不住惦记着恋人小青;在第一次应战日伪时,也会有人因杀了人而不安以至于双手颤抖。
这一切都和我们从小认识到的“英雄”形象不同,英雄不应该是无所畏惧,奋勇杀敌的吗?
怎么还会有这么软弱的一面?
可这才是电影出色的地方,导演与编剧并没有将十二烈士塑造成高大全却没有灵魂的脸谱化角色。
传统的教科书式故事,只是一昧的告诉我们爱国情的高尚,却很少告诉我们,那样浓烈的爱国情是如何被激发的。
在《天道王》中给了我们答案,在我看来,最能表现这一点的,其实是梁队长那个角色,他本来为了自己的生存给日军做事。
可在看到同胞们站成人墙,被日本人像对待牲畜般打成筛子一样的场面后,他的良心受到谴责,他的民族情被激发,于是最终选择帮助抗日联军。
而猎户们也是在见证了自己的亲友一个个被日军残忍杀害后,与他们赴死拼搏的决心达到了最高。
和日本人作战,不是他们的选择,而是唯一的出路。
在惨烈的民族存亡之际,弱小而平庸的普通人,也被逆境倒逼成英雄,这正是《天道王》试图讲述的,也是试图唤醒的,那种朴素而真挚的爱国主义情。
在当下饭饱衣暖,安居乐业的今天,“抗日英雄奋勇杀敌”,越来越像某种离生活很远的传奇神话故事,太多人已经忘记了我们的先辈是付出了怎样的热血去换来今天人们的幸福。
也忘记了身为一个中国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
很高兴在今年,看到像《八佰》,《天道王》这样用心塑造抗日英雄的战争电影,也希望它让所有人记住:即便历史已经过去,但我们仍要铭记,即便已生活在和平年代,仍要时刻居安思危,不忘自己中华儿女的身份。
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得起那些用鲜血奉献给国家的先烈们,不是吗?
人总是活在枷锁之中。
影片一开始让人很亲切,很有生活气息。
不是英雄式的电影,反而更像是小人物。
所以也更让人有代入感。
平静的生活下就像是现在的我们,只不过工作不同,邻里朋友不同,地域不同,习俗不同。
肯定也会有枷锁,只是不明显。
但是日本鬼子来了,矛盾马上转变,而且越来越锐利。
日本人在山下暂时不会有威胁,国军来求援,家人顾忌安全不愿意,要去打鬼子吗?
一辈子安安分分,只打猎不杀人,要把子弹打在人的躯体上,即使那是日本人吗?
政府已经招安投降,一部分人选择顺从,无非是换了个皇帝,要这样默默地活着吗?
人总是活在枷锁之中,要过亲人朋友那关,要过自己这关,要过社会和民族认同的祖宗的关。
不撞南墙是不回头的。
不是我们天生强大,是对手越凶残,我们越强大。
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应该都会想,明天会是什么样呢?
家里的孩子老娘怎么办呢?
就在这时,影片里抗日联队出现了,不禁给人一丝希望。
可是又不禁思考另一个问题:如果没有抗日联队怎么办呢?
一个让人绝望的问题,我想我们的民族是幸运的。
因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没有星火,就变成星火。
最后,但是也很重要,分享一个观影技巧:请在1小时30分钟左右离场。
不知是编剧笔力有限,还是nt甲方要求,后半段nt剧情极其影响观影感受,以上。
《八佰》的上映,唤醒了无数观众的爱国意识,它带来的现象级话题度也打响了国产电影在压抑环境下的,一次振奋人心的重启信号。
“好哭”,是《八佰》好评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因为它讲述的是一群小人物如何成为历史英雄的故事。
以小人物入局,谱写宏大的热血乐章,这样的冲击力足以让每个观众动容。
在即将上映的抗联电影《天道王》里,同样讴歌了一群誓死保卫国家的小人物们,它的催泪程度绝不亚于《八佰》。
《天道王》由缘世达国际影视文化传媒(北京)公司、奇雪文化投影城有限公司联合出品,苑本立执导,巩峥、陶红、杨钧丞、刘楚玄等实力演员联合主演。
为此,我们特别采访了本片的总策划白雪公主,她用一句话形容这部电影就是:“《天道王》体现的就是一群替天行道的十二烈士。
”电影主要讲述的是十二名东北猎人出身的战士,用生命全力阻击敌人、为抗联总部突围和群众转移赢得宝贵时间的故事。
电影首先聚焦的人,再由人去驱动故事的燃。
小人物身上,也有盖不住的滚烫热血在目前的市场上,大部分战争片凸显的都是一个“大”字:大事件、大战场、大人物,影片中的主要人物基本都是主宰战争胜负的决策者和组织者。
为什么《天道王》选择聚焦小人物?
电影的总策划白雪公主给出了回答,“2018年在延安革命老区做企业的义务宣传时,感受到了那里的师生对于革命先辈的深切情感,也听到了很多革命老前辈当年浴血奋战的一些故事,因此就产生了想要通过文化影视领域将红色文化继续传承下去的想法,我觉得每一个小人物都是历史的大英雄。
”《天道王》正是以中国东北猎人加入抗日联军,与日军展开惨烈战斗为故事主线。
在响应抗联号召之前,他们都是一群扛着猎枪营生的普通人,在真实的绝境中,普通人对战争最本能的反应就是恐惧和逃避。
电影也真实地呈现出了人性的真,大部分的家庭都不愿意让自家的儿女参与到抗联的斗争中。
“这打小日本的事儿吧,就让官府自己去弄呗,跟咱猎户人家有啥关系?
”
但战火蔓延到自家脚下,血性儿女不愿坐以待毙,他们最开始的想法也不过是想用自己的力量去赢得一个“安生”,那时候他们的想法是“保家”。
于是这些猎户主动找到抗联大部队,在贡献一份抗联力量的同时,利用当地人的身份为部分提供一切有利的地理信息。
但在亲历战火之后,猎户们才后知后觉原来抗联并没有自己想象中那样简单。
伴随满腔热血而来的,是危险的敌军,乃至战火下的牺牲。
人性的勇,在这一刻被彻底激发。
面对随时可能都会贯穿自己胸膛的冰冷子弹,他们的想法不是如何逃,而是如何战,一碗壮士烈酒心中过,从此身躯为国民。
哪怕被敌军捆作俘虏,也要高昂着华夏儿女的头不显露任何怯懦的姿态,这副血肉之躯就当作是国家强大路上的铺路基石。
枪火再炙热,也热不过华夏儿女骨子里沸腾的血液,战争再冰冷,也抵不过这些勇士铁汉柔情的温暖。
电影在刻画这群爱国之士如何奋勇抗战的同时,也将他们心中的情感一点点掰揉拆碎。
兄弟之间的共同使命感无需多言,一个点头就能让猎枪接力杀敌;爱人之间的双向奔赴,也只需要一个眼神就能交换温柔,你在前线杀敌,我便在后方为你铺好温柔乡。
亲人之间更是有着血脉相连的默契,既然选择了这条抗联的道路,就带着最坚定的信念绝不回头。
十二名猎户,从一开始的“保家”,到逐渐升华的“卫国”,他们甘愿在战火中流血、牺牲,用自己的血肉筑起希望的城墙。
人性的刚柔,也是总策划白雪公主认为电影最动人的地方,“老炮手们没有用华丽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却用自己英勇无畏的实际行动体现了他们人生的境界、格局和高度。
”同时,白雪公主也说到这部电影除了讲述十二位烈士之外,也刻画了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角色,“虽然她们都是女儿身,但是在反击抗日侵略者的时候,我觉得每个中华儿女的心都是一样的。
”
致敬抗联英雄,传承热血红色文化正是因为有了这群勇敢的烈士,电影处处都充斥着高燃的热血场面。
从预告片中我们可以看到,烈士们在漫天的子弹和炮火中穿行,谁也不知道下一秒究竟是生还是死,但自始自终,没有人往后退缩过一步。
排山倒海的震撼炮击,子弹横飞的生死狙击战无一不是牢牢牵引着观众的心。
白雪公主作为电影的总策划,也亲自参与了这部电影的拍摄过程,她特别强调到所有的场景动作都是由演员本人们亲自完成,“在整个拍戏的过程当中我感触最深的事情是,我以前以为有很多电影的镜头,可能都是用替身或者是用高科技的方式去完成,但我没有想到这部戏里所有的镜头都是真实的,哪怕是里面最难最苦的角色老倭瓜,也全是真实的场景、真实的镜头、真实的过程,我真的很感动,他们让我看到了他们是用生命在演绎电影这份事业。
”
真实,是《天道王》最动人的底色。
不论是在零下三十度的拍摄环境,还是工作量巨大的动作戏,所有人都毫无怨言,而他们之所以会有如此高的觉悟,也源于对《天道王》历史背景的崇敬。
和《八佰》一样,《天道王》取材自真实的历史故事。
在中国抗日战役史料中,有一场以少胜多最著名的战役——“烈士山战役”,它记载的就是当年东北深山猎人奋起抗日救国的厚重历史,这群东北抗联将士用血、肉、魂谱写在白山黑土间顽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这一宏大历史上可歌可泣的主旋律,在他们身上,充满了伟大的爱国主义正能量。
为了纪念抗联战士们,2015年国家公布抗日英雄名录,抗联十二烈士名列第一位。
他们,都是中国最巍然的脊梁。
“这也是我为什么要走进影视领域、为什么首部电影要选择的这个抗联题材的原因,我想让更多的中国的孩子能够记住历史,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过去的革命先辈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希望当代的人能够学会珍惜,学会感恩。
同时,我最想对英雄们说的是,历史会记住你们,祖国会记住你们,我们会向你们学习,爱国是不分时间、不分地界的赤子之心,只有积极向上报效祖国,让国家更加强大,我们才可以持续拥有幸福的生活。
”白雪公主如是说到。
在最后,白雪公主也表达了自己对未来影院发展的见解,后疫情时代,希望借由《天道王》的力量给市场注入一剂强力针,在未来,她会继续在影视领域成长和发展,继续投入更多的时间,为后续影院的发展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总的来说,《天道王》让人看到了硝烟中一个个真实的普通人,看到了他们被战争激发出来的勇气和人性的伟大,看到了穿越时空的爱国力量。
今日的繁荣都是由这些历史英雄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铺就的,他们值得被永远铭记在心。
一起前往电影院观看吧。
2020年第一部在影院观看的影片,单位党支部组织免费观看,还好是免费,不然真的是浪费时间又浪费金钱。
多么好的题材啊,我抗日联军艰苦卓绝的在深山老林里英勇不屈的战斗,愣是一丁点没表现出来。
全部都是猎户的功劳、他们迎头痛击敌人、阻击敌人、埋伏敌人、偷袭敌人。。。
纳了闷为啥这么严肃题材的电影,要让女主化妆?
眼睫毛飞起来的,嘴唇也涂的红红的,艰苦的环境,朴素勤劳的猎人哪里去了?
多亏了这部电影才知道陶虹和陶红不是一个人。
堪称全片最大的败笔,为啥要在紧要关头回到战场,还带着孩子,就为了一家人要在一起?
这么任性真的好吗?
非得把大儿子坑死才消停?
这个角色的表演简直让人看了牙根痒痒。
电影有点过分宣扬猎户的战斗精神与战斗能力了,三两个人组成小组便能杀人偷马并全身而退、便能焚烧日军粮仓要地。
就是没弄明白色诱日军为的是啥?
还把老倭瓜给坑了。
老倭瓜雪地行走,雪中爆冻还是看得挺让人心疼的。
猎户简直是抗日主力军,设关卡,设埋伏,打阻击战,无所不能,而我们伟大的抗联,打了个支援战后竟然撤退了,撤的过程中还靠着两个猎户小伙子趟雷,顺便提一下,这一段是我认为全片最感人的部分啦,结果这雷趟的,两个人把所有的雷都趟了,一般不就一个人踩中一个必定玩完吗?
抗联的存在感真的好弱好弱啊,不符合史实呀,导演是猎户的后代吗??
且不说有多少猎户加入战斗,打死了多少鬼子,反反复复,感觉没多少人却能打到最后。
强烈怀疑山里能不能养的下这么多猎人。
战斗场面也是激烈的很,地雷四处都有,却不表现埋雷过程,手榴弹横飞,迫击炮整整齐齐, 猎人们愣是能顶的住。
抗联吸收队伍也不给人个番号,是认真的吗?
本片槽点多多,两颗星,一颗给伟大的抗联,一颗给无辜牺牲的百姓。
这是我看过最尬的剧,一来就开始鬼子来了,然后要打了,然后两分钟撤退了,然后接着牺牲一个人了,接着大家都牺牲了,然后中途都在给每个人建造抗日英雄的背景,然后一点过度都没有,基本上大部分都在给个人镜头,然后就很难受,不知道看点。
比起这个可能更愿意看百度然后看原版故事简介。
这个真是太尬了特效也太迷了,特别是放“烟花”
电影我没看一半就离场了,本来是微商活动免费区看的,但是实在是看不下去,电影演员就像是来搞笑的,背景明明是东北地区,口音却千奇百怪,镜头也是用的够神奇,动不动就给演员特写,关键是满脸也没个演技,给我搞得头皮发麻。
再说那些演员吧,我怀疑是白雪公主(某导演)带来的七个小矮人亲戚,剧情更是一点逻辑没有,有一个假扮妓女暗杀日本人的场景,我是真的被导演的镜头给搞吐了,那个哥们还穿个肉色打底裤,我真的是。。。。。
看完那个镜头我就走了。
让我没想到的是,这个团队还请人来写影评,刷五星,气的我直接注册豆瓣来对线。
好家伙,本来就不想去,学校还强行让去,找了一个预告片看着还行,没想到啊,直接给我看傻了。
首先就是刚开头的那一家子,东北抗联,普通话比我说的都好,还有就是刚开始打鬼子那块,一群骑兵带着一群步兵,开打的时候就莫名其妙多了一堆炮兵。
还有就是那个德械日军,你告诉我德军用捷克式机枪??
还有就是那个猎枪,好家伙,无限子弹加无后座,wtf?
???.还有就是最后主角开挂,好家伙被地雷震了两次,内脏准确来说都成糊糊了,然后还被崩了几枪,然后直接给我来了一个站立机枪无限子弹加无后座,还有超级瞄准,人家游戏(战地风云)玩机枪还得蹲下打呢,真就???
hhhh再有就是水军,说什么:诶呀,我们要推放爱国影视啊,八佰怎么怎么样的,我们也要怎么怎么样的,hhhhh,想蹭热度直说啊,请水军干什么,这玩意也就忽悠忽悠老年人口,真当我们小学生傻了??
——
作为一名80后,我的童年观影记忆里被一大批抗战电影占据着,它们中有《小兵张嘎》、《地雷战》、《地道战》、《渡江侦察记》、《英雄虎胆》等等,有些电影更是看了很多遍,比如《小兵张嘎》看了最多遍,最喜欢的是《渡江侦察记》、《英雄虎胆》,那时候也没有“明星”、“流量”、“大导演”、“大制作”这些概念,但真心就是觉得这些片子好看,这类题材也看不腻。
长大之后,这类的战争片好像越来越少了,一年有几部,也是大导演的大制作。
但《天道王》这部电影却唤起了我的那些小时候沉迷抗战电影的记忆。
说起《天道王》这部电影,要从真实历史事件“十二烈士阻击战”开始说起: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进一步扩大了侵华战争,为了消灭东北抗日力量,加紧对东北抗日联军的围剿。
东北抗日联军五军三师八团一连,为保卫东北抗日联军二路军总部以及五军三师“密营”(根据地)与日伪军进行了一场遭遇战。
连长李海峰带领的十二名烈士被称为“神枪手队”,都是百发百中的头等射手,为了不暴露通往根据地的路径,李海峰率领战士们爬上小孤山,用岩石、树木筑起堡垒。
在位于小孤山的这次遭遇战中,抗联的12名勇士阻击四百日军,全部牺牲,最终歼敌一百多。
战后,我军在小孤山举行了追悼会,并将此山更名为“十二烈士”山。
《天道王》就是根据这一段史实改编,故事的主角换成了十二名东北山野猎人。
这十二名猎人的带头人叫李玉成,人称李把头。
原本李把头和他的家人、乡亲们生活在东北密林中,即使这里地理位置偏僻,气候寒冷、常年积雪,仍没有躲过日军的入侵。
李把头这个东北耿直爷们儿,一身正气,虽是猎户出身,却通晓大义,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的这番话:“小日本进了咱们的村子,就没了咱们的好,咱不能让外人欺负,咱们有枪的炮手不上,还能让老百姓拿菜刀上啊”,他的言行也影响了身边的人,不仅改变了原本想躲进深山里的妻子的想法,也激发了队员村民的斗志。
李把头和自己的队员们和日军斗智斗勇,最终在一场遭遇战中英勇牺牲。
《天道王》这部电影的剧情就已经很吸引人,角色的设计也并不是高大全的英雄为主角,电影的主角在那个时代就是普通人,小人物,他们却做了不平凡的事情。
几个重要角色的刻画都有血有肉,几场戏令人印象深刻:老倭瓜被俘后,在冰天雪地里只穿一条短裤,汉奸将其绑在树上,用冷水泼,但他仍然没有背叛自己的兄弟,临终遗言平实而壮烈。
姜炮、黑子带着联军、乡亲们逃避日本人的时候,发现要经过一片雷区,为了大家的安危,用肉身排雷。
强子和小青这对情侣英勇献身时用尽最后的力气也要握住对方的手。
淑珍对着李把头说:这辈子嫁给你,我不后悔……看得人又难过,又再次对那个年代的抗日英雄无限憧憬和感恩,正是这些一个个为了保家卫国的信念不怕牺牲的人,才有了我们现在和平幸福的生活。
我说这部电影唤起我童年的观影记忆,是因为我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完全回到了小时候看电影的状态。
小时候那会儿,看电影的选择不多,有的看就不错了,所以并不会在乎电影的题材、制作团队、卡司,只要故事情节吸引人,就会觉得好看,现在选择多了,了解的多了,获取信息和资源的渠道的资源多了,看电影也没那么纯粹了,总带着挑剔和批判的眼光去审视。
《天道王》这部电影,导演和制作团队我并不了解,演员阵容方面,也只有两位演员我能叫上名,一个是久违的陶红,一个是演“瞎妈”的沈丹萍。
吸引我看和看下去的就真的只是这动人的故事和人物,这些不是流量的演员,凭借真实不做作的表演让这个故事更加感人且令人信服,绝不是只有口号的伟光正。
战争场面也是力求真实,绝不是夺人眼球的“手撕鬼子”,为了特效而特效,为了大场面而大场面,只是用心去把这样一段根据史实改编的故事呈现给观众。
所以,我更加觉得这部电影的难得,不浮躁,不追求流量,踏实,有诚意,希望电影市场上也有这样的电影的一方天地。
真人真事改编 因为英雄多给一颗星运镜头昏 逻辑差 丑化女性
太差了,侮辱观众智商
为什么工作一天回到家要让我在电影台看到这种东西
眼罩微商瞎带节奏
党员活动。在电影院打了十几个哈欠。烂得无法用言语描述。
嗯
今天民泰银行请客户看电影 所以我去了 看的什么天道王的电影,瞅着电影名字就奇怪 开播了,没错 是抗战剧,看了前40分钟剧情简直把我的智商拿捏的死死的,本想着白看的电影看看就算了,还不让我中途离场,索性就看完把 ,强忍着看完,最后50分钟左右的剧情把,太内啥了!剧情纯粹为了感动而感动,太欺负观众的智商了 ,本来也没啥好生气的,一回家发现还有衣服没洗,越想就越气,我为啥浪费这时间,拿来洗衣服难道不好吗?要是我来打分,看在红色题材的份上 我给2分!导演和编剧太欺负人了,生气阿阿!!!!
真的,第一次来影评,被气的肝痛,大过年的!两个星给抗日英雄们,电影一坨只能说
一群v商好好卖东西吧,非要乱搞电影,搞就搞吧,喂shi一样让别人买票刷场次..
天雷滚滚,这年头抗日神剧都上影院了
感觉一般
本来有点想看,看到朋友圈V商满屏的刷屏,恶心
难得的烂片
不明白拍这个电视剧在大荧幕上的目的是什么?陶红也是绝了,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还画着精致的妆容,假睫毛和大口红都不脱妆!请问用的是哪个大牌化妆品?!
我真想骂人。因为客人看完出来都是说难看想找经理退票。
没有比这更垃圾的电影了,太假 太扯 能不能动点脑子拍电影
有些地方不是很合理,,炮弹跟手雷在身边炸还能跑,踩地雷,中枪还能说话这么利索,那时候打仗没有那么近距离的呀
太无聊了吧 不懂这种剧情有啥好拍的……
又是一部神剧,脸上一点沧桑感都没有,怎么在深山老林里待的?趟地雷的时候没踩雷,都能雷声四起,侮辱观众智商!
微商电影,跟传销性质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