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者希望通过这部片子告诉香港现在的年轻人,不要因为眼前的困境、犯错的过往等原因,自怨自艾,破罐子破摔。
要找到自己,勇敢去做自己,努力奋斗去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
同时也告诉老一辈的港人,有教无类,年轻人犯错,是长辈没有引导好、教育好,应当承担责任,给年轻一辈改过自新的机会。
整个社会都应该团结起来,继承和发扬狮子山精神,齐心协力建设好香港,重现往日的辉煌。
4分,电影质素质就4分,剧情尴尬,狗血,煽情特别老套,这题材放90年代都觉得烂大街了。
刘天王卖力演出加上一班大牌配角,另加林子祥《谁能明白我》好听,可以加0.5分。
但以下几项扣分:1. 雷颂德,鄂靖雯两个角色根本没作用,完全不知道干啥的。
2.刘德华候机室手机开音量外放加公共场合手舞足蹈,行为不检点,不文明行为。
如果在广州地铁,早就被抓了。
3.合唱团合唱期间唱rap。
不是说合唱比rap高雅,音乐没贵贱(艺术也没贵贱,但电影是觉得喜欢cosplay就是问题少女!
),但这场合不合适啊。
特别是之前已经在cosplay现场唱《狮子山下》被人扔鸡蛋了,还没学乖吗?
这是屡教不改了。
这跟《某球的最后一个夜晚》宣传为悬疑片一个德行,这鸡蛋特别应该扔!
所以扣0.5分。
最后4分!
剧情方面1.著名指挥严梓朗回国接手热血合唱团的真实目的居然是撞死了人逃逸,在临近比赛的关键时刻又跑去自首,这波操作够骚。
2.严梓朗的对手合唱团对剧情推动丝毫不起作用,可有可无,编剧想渲染又不动笔,轻轻点了一下又退回。
不知道是不是剪辑的问题。
3.B计划讲着讲着就消失了,有头没尾。
同样不知道是不是剪辑的问题。
4.人物动机没有逻辑。
前一秒还在渲染曾小龙勤俭持家努力学习积极上进的形象,他接下来的剧情就去偷东西?
第二次偷还被抓了?
后来怎样也没有交待。
再次怀疑剪辑甩锅。
5.想要突出的人物太多,主次不明。
编剧和剪辑建议互相对照对照。
6.鄂靖文饰演的角色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整部影片看完只记得她鹤立鸡群在一众说粤语的角色中操着一口京片子(只针对角色不针对演员)。
7.最后比赛是唯一的亮点,但你欺负我没待过合唱团?
没有指挥就算了,唱着唱着来一段rap是什么意思?
还在这种国际化比赛的舞台上,评委和观众还热泪盈眶。
我:???
编剧想突出他们的转变也不至于这样吧?
这就好比在红毯上穿背心裤衩,突兀难受。
8.机场指挥。
严梓朗最后在机场候机室,对着一部手机手舞足蹈,后面围上来一群不明就里的人看着他。
配上煽情的音乐,各种摇镜头、特写,他潸然泪下。
对不起这很煽情吗?
我只看到了刻意和不走心。
技术方面1.前面屡次提到的剪辑。
又快又乱又生硬,好好地硬是把一部文艺片压缩成了逐页播放的PPT,还不时存在串页的现象。
2.导演功力可以用差劲来形容,场面调度不及格。
举个例子,蒙眼抓人那一段,剪辑不连贯,镜头切换前后角色的行动轨迹不一致,而且剧情设定是角色边动边唱,但演员根本不敢开口,一开口就是穿帮,歌曲节奏对不上,只能后期配音。
我觉得这不是演员的问题。
3.配乐从头到尾填充得满满当当,且切换生硬,丝毫不考虑观众情绪转变。
4.电影语言匮乏。
我没有看到技巧性的蒙太奇,什么隐喻蒙太奇,平行蒙太奇,都没有。
导演和剪辑也互相对照对照。
5.灯光不自然。
开头严梓朗在舞台上的时候脸光和背景光很突兀,后面的剧情也有这种情况,甚至一些很基本的光源都出现得莫名其妙。
有理由怀疑绿幕抠像。
写在最后:虽如此说,不代表这部电影一无是处,至少立意是好的,能看出刘德华先生在很努力地塑(饰)造(演)角(自)色(己)。
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广了合唱文化,强调了它的教育意义和普世价值,单凭这一点,就没理由全盘否定影片。
尽管作为某大学合唱团的一员,我深爱着合唱团,谁跟合唱过不去,我会第一个跟他急。
对比一下隔壁的《放牛班的春天》吧。
老实说,除了华仔和一众老港星的演技外,这部电影是平庸到了极点。
影片中学生的问题多是由其家庭引起,但是问题又十分“轻易”地被解决。
而且电影中有很多闲笔是没有什么用的,比如鄂婧文的角色?
比如作为最大竞争对手的合唱团?
而且刘德华的角色设定也有问题,四五十岁了还输不起吗?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的剧本很不行。
最后,如果看这部电影的话,片尾的歌真的很好听,不要错过。
导演的出发点是好的,想通过电影去向香港的年轻人传递一些想法,但现实是有点无力。
说起来的本片还不如甄子丹的《大师兄》热血,虽然类型不同,但至少甄子丹的动作戏还可以。
本片故事方面也跟《大师兄》有点类似,都是讲一个在社会有经历的学生回到母校当老师,然后遇到一班被学校放弃的学生,最后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都走向了一个积极向上的路。
可能电影想表达的太多,校园、家庭、社会,所以故事整体的节奏松散。
其实电影找的点还是挺好的,尤其是通过《狮子山下》这首歌去影响香港的年轻一代,但这首歌的作用其实可以发挥的更大一点。
也可以用更多方式,不同年龄不同社会层次的人去诠释他们理解的狮子山下精神,让他们把这种理解再去默默的影响合唱团的的学生。
这样一来,不管是学生还是观众,都能对狮子山下精神有更深的印象,也就更能对电影有代入感。
当代的香港人理解了狮子山下精神,就不会想着去逃离香港,而是想着怎么样让香港更美好——《热血合唱团》首发于“看世界电影”公众号,欢迎喜欢电影的朋友关注
可能是乱七八糟的事情太多的原因,我感觉我最近记忆力明显下降。
不能像原来,很多事情都能规划好,有条不紊的去打钩。
我前两天在学长的引荐下认识了洪浚嘉,之前我是在《破冰行动》里知道的他,这次他在《除暴》里和吴彦祖一组。
加了之后,他表示最近比较忙,可能都不能第一时间去看自己的电影。
我小脑瓜一转。
上次不是知名电影公众号“Roy的电影圈”说这周有《除暴》点映吗?
于是我就说
然后,我今天跋山涉水的邀请了朋友一起看电影...买了饮品,我还火急火燎的跟朋友说,我先去上个厕所,免得到时候错过剧情。
取完票,我发现好像有点不对劲。
我再一看...
原来是我提前一周到了电影院。
但“贼不走空”,来都来了,我就直接买了一部,这周我并没啥期待的热血合唱团Find Your Voice
你见到这篇推送的时候,时间可能比较晚。
因为我真的是六点多开场,看完回家八点多才开始写的推送。
新鲜出炉。
这个电影其实和我在“每周观影指南”里面写的差不多,它就是一个类似于《放牛班的春天》一样的故事。
刘德华饰演的知名指挥家受朋友之托回到香港教一群废柴学生练习合唱。
整部电影看下来,我是能感受到,它的立意是好的。
不同的废柴学生,有着自己的缺点,而这些缺点又能引入到每个家庭存在的原生问题。
通过集体活动的合唱,培养集体精神,配合着老师的“有教无类”,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更好的自己,找到自己的声音。
这是这部电影想要表达的东西。
那为什么,我说的是,这部电影立意是好的呢?
因为除了立意之外,这部电影的其他方面基本没啥别的可取之处了。
如果我们以一个俗套的热血故事为及格线的话,这部电影是,即便是加上刘德华和港片情怀,也带不动的那种。
我们不拿这部电影对标《放牛班的春天》,因为任何一部电影,如果我们都拿同类的顶尖标准来衡量可能显得过于严苛。
既然是《热血合唱团》,那么一个俗套的“热血故事”应该怎么拍呢?
首先主角应该是遇到了一些成长的挫折和困难吧。
这种困难最好是被动的,也就是他是被命运所裹挟,被迫的进入窘境。
被命运所裹挟,是所有芸芸众生的共同点。
所以这样的角色一出,观众即便没有完全的代入感,也能或多或少的体会到情绪。
那么如何热血呢?
当然,这个被命运所裹挟的人要去做出突破,去突破芸芸众生的限制,去成为英雄,至少是自己的英雄。
有了想法,就要去做。
所谓一波三折,在做得过程中肯定要再遇到一些困难,这些困难简单处理,就塑造一个大魔王就行。
复杂点可以挖掘下角色身世背景,引出相关人物丰富剧情也行。
总之,困难一定要有,主角遇到了,要通过不断地努力,来克服这些困难。
此时的努力过程主要用来压抑观众情绪,在最后才好爆发,才好煽情催泪。
再次之后,电影之后,一场比赛,紧张刺激,争分夺秒,BGM高燃或抒情,点燃情绪,热血收官。
常规思路就是这样,热血电影之所以热血,就是要让身为芸芸众生的观众看到芸芸众生去努力拼搏成为英雄的可能。
只要将以上的这些东西完成的八九不离十,一部及格线左右的热血片就能完成。
那么《热血合唱团》到底差在哪里呢?
其实它哪里都不差,它是按照模板在拍,但是哪里都有点多。
全片只有九十多分钟的剧情。
电影却想要细化到五六个小孩的,甚至想要呈现他们每个人的家庭。
这显然是不现实的,这样一来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蜻蜓点水。
你可以通过一些群像来体现有教无类,但主体应该还是落在一两个主要角色身上,这样才能较为完全的呈现角色成长,方便观众进入剧情。
毫无重点的人物剧情,不仅是分散了观众的注意力,也影响了电影的剧情时间。
让很多本该花时间处理的事情都变得非常突然。
比如说废柴学生为啥能一下子都开始听话?
电影没有时间来处理这些事,只能通过某一个家庭的转变来引起所有人的变化。
这就非常的尴尬突兀和无语。
类似于A同学家里好了,所有同学家庭就都跟着父慈子孝起来...
多少是让人有点摸不清头脑了。
这样的负面效应是连续的,电影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从开始崩了节奏,后面也就乱的一塌糊涂。
突如其来的情绪转变、一开始来势汹汹的大魔王后续却毫无踪影、刘德华忽然成为逃犯...
剧情情绪的混乱已经让电影不可控,所以大男主刘德华只能靠着一大段一大段的鸡汤把破碎不堪的剧情一一拼凑。
本应该是群戏的合唱团俨然成为刘德华一个人的配角,而这个主角又只能说鸡汤,毫无灵魂,甚至有点莫名其妙。
而电影最悲惨的莫过于,它用着香港的老演员,配着老歌。
影像里却是一个又一个哭戏都哭不出来的年轻演员。
时代的割裂感,和香港电影的后继无人扑面而来。
让人一声叹息。
四分吧,作为一个完全没有学过电影相关知识的人,我想说的是。
这片子的剧本,真的是我上我也行。
换个逻辑,刘德华就像是带了一群完全不会做电影的人拍了部片子。
那是真的带不动啊...
这是一部被低估的电影,要像片名一样,去品读这部电影的意义之声,才能被这部电影感动。
这是所有人都会问自己的人生问题《热血合唱团》这部电影是2020年11月上映的,很多看过的人都形容“刘德华也拯救不了的票房”,但其实这部电影真的被低估了。
如果是抱着看精彩剧情,绚丽画面的想法去观赏,无法真正明白这部电影说要表达的内容。
但如果换位思考,以影片中参加合唱团的学生成员的角度去看,就会明白更多。
影片的名字在片中的英译为“find your voice”,是片名也是合唱团的名字。
主要故事讲述的是刘德华扮演的音乐指挥家“严梓朗”,指挥一个由多个学校学生组成的合唱团,参加演唱比赛的故事。
这些学生形形色色,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难处,而且演唱水平参差不齐,甚至还有从零开始学习的学生。
而严老师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学生团结起来,让他们演唱歌曲,唱出真正的“声音”。
整部电影的贯穿词汇,主要有这几个:声音、热血和值得。
在最开始,严老师笑着问校长“值得吗?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自己也渐渐明白,为了这些孩子,值得。
每一个孩子也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声音,“孤僻,自卑,逃避”等等,但是这些声音却是每个孩子心中最真实的声音,也是最动听的声音。
直到最后,严老师在感化这些学生的时候,才渐渐明白,自己也被这些孩子的热血所感化,也勇敢的说出了自己肇事逃逸的事情。
即使面对无法亲自指挥比赛,也终于心无遗憾离开赛场。
这部电影没有精彩的打斗场面,没有绚丽多彩的场景,更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都是一些正常人家庭故事的描写,家庭的贫困,家人的吵架,父母的理解等等,都是生活中那些最普通的故事,但是把这些普通的故事做一个完整的拼接后,却爆发出了惊人的力量:真实。
生活中很多人都像影片中的孩子一样,逃避生活,不敢面对,其实只要勇敢点,自信点,那些生活中所谓的困难真的没什么。
正如他们最后参加比赛歌曲《you rise me up》,总会有人帮助你,走出阴霾,去拥抱温暖的阳光。
华哥的电影我一般都是会看的,这一部也不例外。
一开始宣传我以为这是个综艺节目,后来才知道是电影,为我的消息闭塞而充满对华哥的歉意,对于情节,我真的觉得很老套,跟以前看过的一些类似,通过音乐,合唱,让孩子以及家长都有巨大的转变,即使是这样老套的影片,看到最后我还是忍不住流下眼泪,华哥站在候机室对着手机屏幕指挥可以说是很尬了,但偏偏收获了周围的掌声,这掌声也是送给舞台上孩子们的吧!
我强烈怀疑这位知名指挥家,其实是师范毕业的吧,要不他怎能这样会对孩子言传身教呢,作为老师,我很佩服他的勇气和跟孩子沟通的方式,他的爱心也是成功的关键,特别附和当下对老师的期许。
影片没有多出彩,但也还是有简单的感动。
这部电影的题材很容易让人想到著名的《放牛班的春天》,当然每个少年的故事都进行了HK本土化是必须的——所以珠玉在前被比较和被批评的境遇就无可逃遁。
此片的幼稚之处显而易见,情节过于平淡没有高潮,矛盾冲突过于简单和低龄,大家都是一教即化的乖孩子,这就不可避免的让电影流畅有余精彩不足……纵观电影历史,经典的青少年题材电影几乎无一例外全是残酷青春和问题少年,因为温情的教育要比放任的叛逆难得多。
所以尽管有些俗套的说教和煽情,但其中的一些片段,尤其是最后少年们的成长在精神层面反哺了老师的结尾,确确实实温暖了我!
再说个其实大部分人都忽略了的点:放牛班也好、合唱团也好,最终和最有效的治愈了所有生病的心灵的,是音乐,而不是某个人,其中老师所代表的意义是先知和传道者,而不是真理本身。
而且,不可否认的,作为有着几百年传统音乐审美基础和民众欣赏素养的欧美地区,音乐题材电影的可接受度确实要远远高于我们。
——以及,狮子山下这首歌太地域化了!
个中体现的精神含义除了大湾区人民之外恐怕都很难感同身受。
不出意外的,这部电影可预见性的不卖座又成了老刘的锅……但我根本也不想再和陌生人谈及他对濒于崩溃的HK电影所付出的心血以及对电影艺术的爱了——这么多年了,他只要稍微自私一点儿,有些电影就会与他无关——人格的光辉最终会照亮艺术品本身。
严老师,教师节快乐!
刘德华上一部超低分的电影作品是王牌逗王牌,这个一点也不意外,但打着热血和励志标签的音乐题材电影热血合唱团,仅获得了4.7的评分,还是和预期有很大差距的。
将音乐与育人合在一起,本身正能量满满,只是这个内核稍显平淡,难以形成整部电影的支撑。
若是再多一些外部因素和阻力,让矛盾冲突更加强烈一点,应该会更好看。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电影里三次出现了《谁能明白》这首歌,第一次是林子祥演唱,当年电影《猫头鹰与小飞象》的主题曲,现在听来依旧有一种气势和精神。
第二次是学生们正式表演之前的开场曲,这一段有打动到我。
第三次是刘德华翻唱,个人感觉华哥唱得更像是回首岁月的感慨,但若说热血,还是林子祥的版本听起来更富有激情和力量。
刘德华饰演一位著名的合唱团指挥家,应卢冠廷的邀请回港来教育、鼓励一批问题少年,在卢冠廷的眼中,音乐大爱没有高低歧视,非常的理想化。
曾经也听过一个论调,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因材施教宣扬了很多年,事实上,想教好所有学生,单靠一个好老师是远远不够的。
合唱团的孩子们有单亲家庭、有恋爱狂、有COSPLAY、有自闭症、有富二代等等,卢冠廷说了句全靠你了,仿佛听到导演在和华哥说,票房和口碑全靠你了一样,想想都觉得尴尬。
学生们因为各种理由不得不参加合唱团,来应对九个月后的校级合唱团比赛,过程想象得到,漫不经心的闲散混日子,然后共同经历一些事情逐渐改变,最终达到相互成就。
整个过程说实话并非我喜欢的类型,不过能看到谢君豪、关礼杰、吴岱融、尹扬明、雷颂德等人的加盟,哪怕戏份再少,也还是很欣喜的。
刘德华也并非圣人,他在困难面前也有过纠结和退缩的念头,但最终克服了自己的心理关。
在他的激励下,学生们相互扶持,终于走到了比赛日。
最后那一段看似很感人的独白,硬生生被酒驾给毁了,还不如同学们唱起谁能明白我来得有感染力。
本来蛮期待以组曲的方式,将一些经典粤语歌曲从头唱到尾,没有完全本土化的呈现多少有些失望。
这部电影里有多少曾经辉煌的名字,就同样有多少分尴尬,很久没看过这种满是劣质味精味道的鸡汤片,宣发上还是别硬拉《放牛班的春天》下水了。小格局的香港故事从来都是从那个时代过来的观众情怀,老掉牙的故事能拍好倒也不是不能一战,但不要仅靠一些众所周知的电影配乐强行把情怀往观众兜里掖,关信辉在《可爱的你》中操刀的做作感在这部电影中绝对做到了变本加厉,硬拗师生情的《大师兄》尚可勉强看一下甄子丹的功夫戏,而这部电影或许主要是针对刘德华的粉丝做定向宣发吧,马上六十岁的人,也早已经有过不爱惜自己羽毛的阶段,不如继续自己余顺天和雷洛类的角色定位,照这么劳模下去可能就真的晚节不保了。
尴尬的我脚趾抠出一个电影院...
虽然还是被后面的恶意煽情稍微打动到。。。但那么强大的客串阵容,那么平淡无趣的电影,也是够了。。。╮(╯▽╰)╭
很离谱的是看到这部电影名字的第一秒就猜到了它是一部怎样的青春励志影片,但是还是看哭了……青春片里最能够打动我的无非就是友情的那些东西
find your voice.有教无类。经历了乱七八糟的事情,感觉很难相信这些,毕竟向上很难。少了什么别少了信念
本来想打两星的,故事还是老套路,一个温暖的老师把所谓的坏孩子在短短时间内感化,成了最后的赢家。合唱部分也是草草了事。客串阵容可畏强大,也都演得还行。刘德华还是忍不住的耍帅阿,哈哈。虽然知道最后的结果,但最后那场戏我还是有点眼眶湿了,哈哈。。
普普通通,剧情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尾。国语配音确实不咋地。
29/11/2020 @ the sky。港版海報上所謂的”劉德華發掘33位新生代演員誠意演出”,我在片中只看到的是劉德華立心不良借新演員來自我陶醉當救世主而已。
用心了。被感动到。
很偏门的题材,拍成这样还是挺不错的
等到了粤语版……额……还是难逃扑街
7.4 首先歌不错,整体也算个完整的故事(这里能打个四分,算上华仔的演技,其他人也还过得去加个2分),这个故事真的很抽象诶。感觉导演过于沉浸在自己的年代里了,太脱节了。最抽象的一集
剧本太差了,可惜了华仔,感觉是还人情一样的,里面的煽情都太刻意和不扎实。。。
最想看的是雷颂德关礼杰谢君豪卢冠廷,碎片般的戏份,有一片算一片吧。拾人牙慧的创作竟也砌得七歪八倒,对不起立项时的期待。一两分血热,八九分却是脸热,有多少道义都被尴尬吞噬。哪怕是刘华最后高潮时的指挥,再自我感动都没用,机场贵宾室有人知道你在干嘛?而且真不能多等半天再飞?但当然,最好笑的地方,是香港学生嘲讽同学不认识吴亦凡……只能说,再烂的剧本,至少有三两粤语金曲救场,比起《港囧》之流,也还是强百倍。
挺励志的啊,可惜是现实太多曱甴,不容易啊
著名的合唱指挥将组织一群“问题学生”参加合唱比赛,“音乐改变生活,唱歌改变人生”。老套而空洞的情节加上鸡汤式的对白却令人潸然泪下,作为励志电影其意义远超影片本身!歌曲(你鼓舞了我)才是影片所表达的真意,为了热血合唱团,值得! [/cp]
剧情冲突达不到爆点。
好看,很感人,歌也好听,很好哭,很喜欢
问题少年们的心被老师感化和影响,有点模拟《放牛班的春天》。电影里刘德华说: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成功就是找到自己,最大的勇敢是做自己。
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