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剧替我问了一个一直以来自己都在回避的问题——为什么在一次又一次地下定决心、决定停止某个让自己深恶痛绝的行为,并且已经制定出详细的计划去遏制这一切的发生时,我还是会因为某个非常细小的触发点重新回归那种行为,并最终把这一切归为自己的软弱无能,从而更加厌弃自己,但是在转移注意力之后,我又觉得自己可以重新振作起来,制定计划,再次遏制这一切的发生?
一次次在内部寻找原因,一次次试图自我剖析,这种做法的频率已经远远大于我去向外部的那些伤害问责,或者是毅然决然地去痛恨辱骂斥责某一个人。
有时候我希望自己心狠手辣,我希望立即离开那些已经对自己造成伤害的人和事,但是,我习惯寻求解释的多面性,我珍视自己共情他人的能力,我肯定着自己身上的这些、毫无疑问是属于正确三观的品质,但是我知道有时候它们依然会反噬我,并且面对这种反噬我无法说出“停止”。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我觉得自己和Donny有同样的困境,我甚至会认为,除我之外还有很多人和Donny一样有同样的困境,束缚我们的实质是,一些本质属于积极美好的追求和品质,但是这些东西被一些人看到,被一些人利用,让其产生与恶相关联的后果,让牵涉在其中的你开始了反复的自我怀疑以及无数次由“重启”到“归零”的尝试。
破局真的很难。
我和理查德•加德一样,不能给任何人给出任何答案,这个任何人包括我自己。
但是有一个方法,适当的时候,尝试做一个“坏人”。
还有一集。
即使被跟踪的是男的,被性侵的是男的,感觉配偶也没有多少同理心。
特意来查演Teri的演员的叫什么,真的很有魅力。
/原来是编剧亲身经历,自我剖析真坦诚,到底是被性侵让他厌恶自己,还是发现自己的才华甚至在这样付出后都不配得到回报而厌恶自己,就是,如果得到了理想中的回报,其实也不一定那么憎恨自己了?
所以他最后回去找那个编剧大佬了,还答应了合作,因为他火了,证明了他确实还是有才华。
人人都有主体性大概也就需要承担自己的选择后果,弗兰就说,人人在乎那些女明星被性侵,但她们明明可以不干的,我们要在意的是那些清洁工被性侵,因为她们再也不能不干了。
这样想就理解了一点配偶对男主没有多少同理心,“他自找的”,他一直这样说,男主其实也一直这样说,或借助他人的口说。
人人会为自己的软弱找借口,但少有人能认识到。
/一直删字数因为不想起标题,但好像有点难因为又想到一点,写作业这么能写就好了。
我想这个剧的坦诚还在于,女主的外形是她悲剧的一部分,法律系毕业也没办法回避的现实。
还有前女友的妈妈,男主运气太好了吧所以应该也有他的魅力在。
还有还有,正常人分手都应该像男主和前女友以及男主和Teri一样,说清楚就分了,所以男主其实也没那么低自尊,女主是在关系里完全低自尊的人,因为从来没有被爱过吧,好可怕。
也是人人都有软弱的时候,现在大家好像寄希望于监督他人在道德上不能take advantage,也挺乐观的。
在收到41071封电子邮件、744条推文和350小时的语音留言后,35岁的“伦漂”、脱口秀演员理查德·加德决定告官,在长达数月的时间里,他一直在被人跟踪和侵犯。
Netflix这部黑色喜剧惊悚迷你剧集根据加德本人的同名自传独角戏改编。
问题来了——“你为什么忍了这么久?
”本剧无意揭露跟踪狂的作案手法,而是对创伤及其运行机制的抽丝剥茧——为什么我会被那些应该导致我痛苦的事情唤醒?
我身上一定有一些令人厌恶的东西,吸引坏人来虐待我,为什么别人就好好滴?这部以个人真实经验改编的剧作雄辩地证明了,我们这个物种并不是以干净、可理解的逻辑行事的机器,我们脆弱易伤,可我们身上修复的动力又那么强,创造力既无限又无效,既可悲又可爱,既坚持不懈又自暴自弃……“想在你下巴底下装一条拉链,这样就可以钻进你里面。
”这句话很疼,却又莫名散发着爽的甜腥(151)。
不得不佩服演员的演技,把自我怀疑,自我剖析,深陷泥潭却无法自拔的那种纠结演的恰到好处。
最后一集,当martha哭着说她童年唯一最美好的记忆就是那只reindeer toy,她极尽疯狂的渴望靠近,占有那份她仅剩的幸福时,一切谜题都有了答案。
结尾的首尾呼应把整个故事线串联了起来,真的给我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Dunny为Martha难过的同时,又痴迷的享受着Martha带给他的“安全感”,也许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点a little bit sick吧
论脱口秀中领笑员之重要性。
/“Like if I'm passed around like a whore, then I might at least shed this idea that my body is part of me somehow. Like who cares if it happened before? It's happened a ton of times now, so what does it matter?” omg自毁心态。
只要我把自己害得更惨 似乎你对我的伤害就显得不再重。
/创伤后的心理过程都能懂,但这个原因我十分不接受。
/我们回避型很懂这个嘟once we falling in love, means that we could no longer hiding. /e4结尾我反复看了好几遍。
/好喜欢Teri千万别黑化啊。
/看清自己没有才华带来的双重悲哀,那一瞬间我懂了我可能永远也无法实现理想也懂了你根本没有欣赏过我。
/e6让我想起马男葬礼那集。
e7又豁然开朗又突然危机的结构也很熟悉。
/omg天主教地狱笑话我笑了我有罪,但又以共同创伤经历获得谅解有点俗套,and答案是家庭吗不对症啊。
/啊啊啊Martha语音变播客笑死我了,论ai总结的实用。
/卧槽可怕的是我一边想着这完全斯德哥尔摩一边共情着他的迷恋。
/又笑了这样特写男主真的有在像驯鹿。
/卧槽酒吧结尾直接升一星,我们全都懂了just a cup of tea带来的情绪是几乎要将你拯救。
/你能想起你惹过的人,你忍着恶心在依恋的人,或者你明知是自己欺骗而被依恋的时刻。
Teri说了两次你就是喜欢这样,你仍在疑惑,可是的没错 你就是喜欢,你需要。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你迷恋这种失败与痛苦,你不愿承认,沉浸在危险中你就再也不用面对危险。
故事以男主单线剧情讲述。
男主在坚持梦想成为谐星的路上一次善意的举动解救了跟踪狂玛莎,玛莎因为这次举动疯狂迷恋上了他,他在与玛莎的不断接触中逐渐理解了玛莎的行为故事。
故事设定新奇,人物塑造立体化且很有特色,从一个男性受害者的角度去深入了解了男主的不间断遭遇,但也只言片语中拼凑出了玛莎的一生。
故事要素颇多,同性恋、性别认知、跨性别者、妄想症和跟踪狂多种引人不适感的人物汇聚。
有些情节引人不适,但过程不拖泥带水,真的是一遍过。
作为女性受众看着看着有点不能理解男主,他虽然在追逐梦想的路上遇到了很大的灾难,但这些其实都在逐步发展,男主如果想要避免得话其实可以完全避免,但他没有。
而且从观众的视角来看男主已经足够幸运了,向父母坦白后父母安慰和开导他。
他和前女友分手,一直低价住在前女友妈妈的屋子里,享受着亲儿子般的待遇。
在他剖析自我的遭遇,不在过分在意他人眼光的时候,前女友的妈妈和前女友还能找他回来,继续住着她们的房子。
而且感觉男主根本不适合做一名谐星,他只会用低俗的生死段子和以女性取乐,而且一直重复,一点谐星的天赋都没有,真的无语…最不能理解的是他最后因为剧本上的一句话就主动找邀他嗑药和性侵的人再次见面,完全是打算再续前缘了…可能是人无完人吧,但最后一点我真的体会不了,但我能明白男主能够共情玛莎这一点,因为他们本质上是一类人。
导演在这一点刻画得十分完美。
总结,《驯鹿宝贝》对学心理,共情力高,对社会学感兴趣的人看或者单纯涉猎蛮适合的。
它不太适合普通观众,因为他们观看上和理解上有门槛,我身边大部分的人是不能接受男主人设的,会因为他果断弃剧。
而且有些画面我看得头皮发麻,冲击感贼强。
开头甚至有一种猎奇心理。
一个外表柔弱的男子被一个大体格女子跟踪骚扰的故事。
哇,好像很精彩,甚至有些喜感。
随着故事的慢慢推进,没想到呈现在眼前的是这样一个严肃深刻又真实破碎的故事。
很确定,Donny的确是是沉醉其中的。
如果要拒绝,早就能斩断这莫名其妙的关系了。
问题就是,为什么?
为什么要放任这样奇怪的关系?
为什么要自虐般受这样的折磨?
直到谜题慢慢揭晓。
这段创伤实在是描写的十分到位,很细致地展示了,为什么受害人偏偏离不开那个施虐者。
这种奇特又悲哀的心理,外人真是没资格居高临下的评判。
因为受害人自己已经不能停止自我反省,我为什么离不开?
我是不是有问题?
是不是我的错?
在这样的极端情绪之下,才能欣然接受Martha最诚挚又夸张的赞美。
让Donny觉得,我就是一个这么棒的人。
Martha的极端恰恰让他“遗忘”了另一段的极端往事。
而最令人动容的,是Donny的所谓自我厌恶和自我毁灭。
俗称,破罐子破摔。
他残酷地折磨自己,仿佛这样一来那段黑暗过去就可以“不算什么”。
觉得自己根本不配幸福,自己是个烂人,自己永远都回不去了,最不能原谅的根本不是施虐者,而恰恰是自己。
痛恨自己的懦弱和虚荣。
一天又一天,一遍又一遍。
拍案叫绝的是结尾处。
看到他重新去了编剧家,我用常规的看剧思路想,他是要去痛骂对方吗?
他是要去与过去的自己和解吗?
可是,他什么都没有做。
甚至若平常好友那般聊聊天,说说话,在编剧随随便便提出一个proposal的时候还礼貌微笑地答应了。
直到坚持出门,一个健步冲到外面,吐了。
他恶心的不是编剧,而是自己吧。
这一段描写完全符合之前在网上所出现过的大多是女性受害人的心理。
不愿意弄僵关系,怀疑是不是自己想太多/过激了,想要礼貌性地平静地结束这个场景。
而最后的委屈和厌恶,只能自己咬牙吞下。
恰在这个时候,Martha的赞美把他拉了回来。
他笑了也哭了。
在那个酒保请他喝了酒的时候,他终于完全理解了Martha。
What a sad story.
《驯鹿宝贝》源于男主角唐尼的扮演者理查德·加德的真实经历,他也是本片的编剧。
特别之处在于,该剧并没有走向我们通常认知中的犯罪悬疑类型,而是充斥着受害者大量详尽的独白和心理剖析,仿佛读了一本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
且在该剧中,男主始终处在被骚扰、被跟踪、被性侵的位置,而在一般语境中处于这个位置的都是女性,再次验证了“女性是一种处境”这一观点。
没有类似生命体验的人可能很难理解,为什么男主不懂得拒绝,为什么他会放任一个罪犯入侵自己的生活,还一次次对其施以同情和怜悯,甚至在情感上产生依恋。
在查阅大量心理方面的论文资料后,我将试着对男主更深层次的心理活动做一个可能性分析。
1.精神症趋势卡伦·霍妮在《我们内心的冲突中》中认为“精神症趋势”分为三个类型:亲近人、对抗人和回避人。
在这三种表现中,首先是无助状态,然后是敌对情绪,再次是孤立脱群。
剧中,一切事件的缘起只是唐尼请玛莎喝了一杯茶,他仅仅觉得她可怜。
在亲近人类型里,患者能敏锐地感受到他人所需,且将自己的情感需要投射到他人身上,时刻准备着给予他人同情。
在不断地牺牲自己成全他人中,他变得没有自我,自认为爱所有人,但内心深处其实是对他人的不信任——他不会真正地关心帮助别人,倾向于认为别人都是虚伪的、自私的。
且当他盲目给予,却没有得到期望中的同等回报时,他会加深此认知,但又无法从同情他人的道德满足感中抽身出来,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不管哪种类型的精神症患者,内心都十分脆弱,总有一种被轻视践踏的感觉,为了让这种感觉消失,患者会希望获得别人的认可,包括赞成,吹捧,认同等。
而这正是玛莎一直在做的,她在每个小细节上夸奖唐尼,对唐尼尴尬的喜剧表演展现出强烈且公开的支持,甚至能轻易察觉到唐尼的痛苦。
患者还会不由自主地讨厌每个优秀的人,但如果某人压下了他的傲气,他会转而对那些盛气凌人、声称自己无可取代的人产生盲目的崇拜感,因为他们身上呈现出的正是他理想中的形象。
这也许能对唐尼和达里安的关系做出一定解释。
达里安一直吹嘘自己在影视界的名声和地位,也一直强调自己对唐尼才华的欣赏,还不停给唐尼画饼。
唐尼难免会对如此成功的达里安产生崇拜之情,也迷失在大编剧对自己才华的肯定中,他希望验证自己的价值,所以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让性侵发生。
2.成瘾倾向成瘾是健康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主题,狭义的成瘾通常是指个体强迫性地寻求药物和使用药物的行为,其生理和心理已产生对药物的强烈依赖。
广义的成瘾则延伸到对一些行为的强迫性依赖,如病态赌博、疯狂购物、网络成瘾等。
达瑞安带给唐尼的不仅是药物成瘾,还有某种在性和自我底线探索上的成瘾趋势。
有研究表明,PTSD是导致成瘾的一个重要原因。
被性侵的经历显然让唐尼患上PTSD,他很长一段时间无法正常进行性生活,且每一次的吸食药物都可能再次唤起他的PTSD,但他又无法摆脱药物依赖,从而陷入更深的药物和行为成瘾中。
为何和玛莎上床后他神奇地重拾性能力?
我认为这是因为他再次突破了自己的底线。
成瘾者有一套歪曲现实的逻辑原则和认知过程。
在他的认知中,也许对自我底线的突破和吸食药物一样让他兴奋。
紧紧绷着的那根弦终于断了,巨大的痛苦伴随着快感一同袭来,从而唤醒了与之关联的性能力,这也是他无法摆脱玛莎的原因之一。
3.自我厌恶唐尼在喜剧大赛的决赛舞台上对自己进行了一次严肃剖析,他说他遇到了这辈子见过最美的人(指泰瑞),但他没法好好爱她,因为他对自己的痛恨,远胜于对她的爱。
他为何会陷入如此之深的自我厌恶中?
一方面是与理想自我差距过大。
唐尼是如此渴望成为一名成功的喜剧演员,他说他做梦都想成为一个有趣的人。
“有趣”这个在普通人看来只是锦上添花的特质成为了他自我价值认定的唯一标准。
可惜的是,他在喜剧方面并没有什么天赋,精心准备的表演也差强人意,导致他的焦虑、痛苦最终演化为自我厌恶。
另一方面是重大心理创伤导致的低价值感、低配得感。
唐尼在遭受性侵后,父权社会下对男性的期望让他对这段经历羞于启齿,为了保护自己,他选择不面对、不承认,但其造成的巨大伤害确实无法忽视。
这时他的自我价值感已经出现问题,他对自己产生强烈的厌恶感,而这种厌恶感又反过来损害个体的自尊心,影响到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的稳定,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如果你曾经经历或正在经历类似的有毒关系,请积极寻求专业帮助。
这一步可能很难,但希望你知道一切都还有救,一切都还来得及。
Donny似乎并不缺爱,但他又很需要自己的价值被认可,被需要,被看到。
这样一体两面的性格在被编剧欺骗,被开空头支票,被诱奸这样割裂的现实狠狠打脸后,他的自尊也已经所剩无几,他已经没办法做到不在乎他人目光地舞蹈,他成为了矛盾体,正如他所坦白的他爱上了“Hating myself”如上瘾了一般,而他对Martha的善意,也成了扣动他直视自己欲望扳机的前奏。
Martha的设定很有趣,观众所看到的Martha是在Donny视野里面建构的,她的形象通过Donny的独白和视角完善,只有他出现时Martha才会出现,并且通过展示她的邮件,犯罪前科,语音来丰富这个女性角色。
这也似乎印证了Martha就是Donny在低落时期迫切需要的,那束炙热的目光,她一直没有被放在主体的位置上呈现给观众,她是神秘的,没有大篇幅地讲述她的故事,也许同样充满难言之隐,这也是她能瞬间灵敏地嗅到Donny伤口的原因。
因此,Donny无法视她为骚扰者甚至没有勇气在第一次被骚扰就报警,如同Terri所说他在“indulge her”,他似乎,甚至在享受这样的被窥视地爱,这样夸张颤栗式的关注,不着调地夸赞和爱恨交织的辱骂,他们彼此如同是Hating myself 泥沼里突然遇见的病友,展示出对彼此缺胳膊少腿的依恋,向彼此投射出他们都所渴望的目光和关注。
在最后,Donny听到音频里Martha讲述了叫他baby reindeer的原因,也让人放下了所有对Martha的不解,她通过歇斯底里地方式寻找包容和关爱,以一种跟踪者的姿态为自己找出口,她是另一个Donny,她需要的就是落魄难堪的境地里,一点点的注视和关爱,和那杯微不足道的茶。
"I'm making you beat",回头想到玛莎说的这句话百感交集,唐尼那一刻复杂的悸动何尝不是这段layered关系的写照呢。
Richard Gadd的假面自白从头至尾都持有自恋又自毁的坦诚,对此深深的共鸣,正如唐尼对玛莎(Jessica Gunning是特别伟大的演员)的共鸣一样,他无法将她视作变态恶人,也没法将自己视为幸存受害者,他们困在同一片灰度里无法自拔,建立了混合着恐惧、慰籍、疯魔、无力和自我憎恶的默契-他为她感到难过,因为他也为自己感到难过。
唐尼最后听到玛莎解释驯鹿宝贝的音频掩面哭泣时,自己也跟着他流泪,这种痛心感到这里变得难以承受。
随后,巧妙的结局使人一下了理解了“一杯茶”为何让孤独的流放者如此沉迷,借用《欲望号街车》里Blanche的那句话:"Whoever you are – I have always depended on the kindness of strangers."
一集都看不完 听见女主的laugh就浑身不舒服的程度
不是喜欢的题材
20块钱+一些谎话就把他给白嫖了!然后他就成了坠落的那个、无法自拔的那个,如果放在自然界、以动物的视角来看,也是容易弱肉强食被自然淘汰掉的那个吧?
得亏是个男主,要换成女主,不知道多少男的要在那说捞女。不过这种片子对我来说最大的用处就是在于看见自己的不安,那些不能言说,无人可以倾听的不安。两位女导演很优秀,灵气满满,玛莎演员的演技绝了。好了,看了最新消息,女导演就不该和男编剧合作,迫害和造谣真实的女性
既要又要的典范
看前四集完全想不到后三集的走向,从未有过的观影感受,似乎也很少见影视作品如此细致展现男人被诱奸的过程。太好看了,想拉片的那种好看。
男主也挺癫。
“逆·尾行”。虽然翻了几番,但对自毁题材已经不感兴趣,即使深夜看完也不带emo加成的。
大家是太闲了吗?弄这个变态玩意是膈应谁的。看受虐狂迷恋精神病转头向变性人寻求安慰,你别告诉我这是社会的常态了
有意思,最后他也没有变,他很享受其中,潜意识里,就是理性明知道这样不对,但还这样做了,那就是潜意识喜欢咯。同样的套路,面对诱奸他的老编剧,他还是说了Yes 。这部剧所展示的,大概就是这个世界上有这样的人,他和跟踪他的人共同演绎了这出剧。变性女性是看透这一切的人,于是她离开了。老编剧大概也只是在试探吧,然后,意料之中的反应。
还有给变态洗白的。。。。
吓呆了 我去 没有帅哥没有美女 一个跟踪狂一个软弱的傻子 我为什么要看这个 讨厌奈飞。。人生太短 多看帅哥美女
呃完全无法共情,只能说他值得
矫情
真是一场盛大的自我剖析,无法想象要经历多少伤痛和纠结才能完成这样一个剧本,女导演的拍摄演绎方式也相当的细腻,全剧拍的最好的地方就是男主被诱奸堕落的全过程和事后对自我的探索,无尽的折磨和困惑,以及对stalker无比复杂的情感。“there’s one thing I love more than I love her, which is hating myself”无比共情最后坐在酒吧泪流满面的男主,我终于遇到了这个世界上唯一能够让我不再如此憎恨自己的人,可是那个人却是我的stalker。You failed to break me, but I end up breaking myself.这部剧真是网飞给2024年最好的礼物。
老白男滚啊
好癫的剧。男主是个逻辑混乱、擅长把问题归因错误的废物。。。重点是你不要总是把自己的人生想象成悲剧。我认为人永远有选择自救的权利,你要相信自己可以做得很好。而男主到最后都在怪自己当初为什么要免费给玛莎那杯茶,我认为他并没有真正明白自己的问题到底是什么。没人有时间停下来听你解释为什么你看起来像个loser。
如果遇到看完两集都不喜欢的剧,那么极大概率你就是不会喜欢,不管它有多么高分,就像你第一眼就不喜欢的人,不管ta有多优秀,你就是不会喜欢。我一个极度自我厌恶的人也无法与男主共情,只能说放下助人情节,尊重他人命运。
超级变态版的You,我觉得这个世界上最悲伤的就是你感觉只有一个人给你活下去的力量,但是她却是你的stalker……
男主承认 he loves self-hate more than anything else 的那种脆弱感太强了 做这部剧的过程绝对彻底的抽丝剥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