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行。
剧情和《忌日快乐》相似,都是校园女生陷入单日轮回,然后找寻解脱的故事。
但感觉比《忌》差了一个档次。
首先在穿越的爽感上就不行,《忌》从穿越回来的惊恐到欣喜再到迷茫拍的非常有层次感,《忽》就太弱了,没感到女主有多惊恐或欣喜,平平淡淡。
其次《忌》剧情拍的很好,从杯疑目标到一个个排除,最后解决大BOSS然后解脱循环。
而《忽》呢,没有具体目标、没有计划、最后解决问题的时候感觉就时过家家似的,编剧也太会糊弄了吧?
第三、女主演技一般,《忌》女主风风火火,敢爱敢恨,《忌》则是一个乖乖女,平淡如水,不温不火,看完后没留下太深的印象。
本片唯一的优点就是感情戏略好于《忌》,女主和新男友之间、女主和家人之间的感情,可以当爱情片来看。
我们都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也能短暂的按照自己所思所想去做。
可难的在于坚持,在于抵御诱惑,在于别人的眼光,在于欲望。
我们终究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需要在自己的内心,欲望,世俗之间取得平衡点,影响因子太多,每个人的平衡点不同,也就成为了不同的人。
女主的7种活法,become who you are,照顾身边的人,当作最后一天来过活,一如既往,自私的自我,不能说那种最好,那种最让她开心幸福,但能看到极端的自我和浑浑噩噩的无疑是最差的。
要取得一个相对和谐的平衡点不是易事,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有吾日三省吾身了,一直提醒自己,我做了我想做的和应该做的了吗?
没有看过原著,也没有认真挑选片子,就这样随便点开的一部电影让我感动到开始反思人生。
如果说看这部电影看完给我最大的感触是什么,那就是你永远不知道意外会在什么时候降临,请务必认真对待你现在的每一天。
同一个节奏下生活的我们很容易忽视身边的美好,比如现在的我,偶尔的抱怨、消失的动力、莫名的烦躁,这些东西就是阻止我们看到那些美好的屏障。
每每想到假如今天是人生的最后一天,我要怎么去度过,我还有什么想做却没能做的事情,就会着急、难过、悲伤,因为觉得自己错过了很多,放弃了很多非常重要的东西,这部电影又一次把我带到了这个问题面前。
影片开始介绍了Sam今天将迎来不同的一天,在这个丘比特的日子里,她准备和校草级别的男朋友共度夜晚。
是平常又不平常的一天,小姐妹们陆续上车,大家开着玩笑去学校,收下代表人气的玫瑰花。
对校园里的不受欢迎的人冷嘲热讽,就像Linds说的,我并不讨厌她。
是的,我并不讨厌她,可我就是要欺负她,少年时候的霸凌,就是在这么莫须有的感觉驱使下,一步步把人逼向深渊。
当晚在那个偷偷喜欢Sam的男孩举办的party上,四个姑娘和那个被孤立的女孩Juliet发生了冲突,扫兴而归的路上发生了车祸,就这样这一天陷入了循环,Sam没死,却被困在这天里找不到出口。
在尝试了很多种改变却依然无法结束这一天之后,Sam开始崩溃,为所欲为,但这并不是她,她也并不快乐,最后握着那个从小一直喜欢她的男孩的手,温暖的睡去。
崩溃之后必然迎来清醒,在这同样的一天里循环的Sam终于发现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理解了Linds内心的恐惧,开始和妈妈和解,对妹妹多了耐心,明白了真正爱自己的人是谁,做出了改变。
她知道自己该去做些什么,最后结束的那天早上,她拥抱了爸爸妈妈,鼓励妹妹不要理会那些不好的声音,对朋友们说出了温暖的话。
最重要的是,她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最终她救了Juliet,Juliet救赎了她。
影片里每次看到Sam这样在床上惊醒的时候,都很压抑,很恐惧,明知道会发生不好的事情却要一次次经历的时候,她已经在崩溃的边缘了吧。
但还好她在尝试改变,还好她有一颗善良的心。
校园霸凌题材的作品总能让我感触颇深,因为那时候的自己真的不懂得什么叫做霸凌,也不知道这将会产生多大的影响。
我不是一个霸凌者,但我却是一个旁观者,在我看来这并无区别。
被孤立被嘲讽的孩子,假如有人能够告诉她,错的不是你,是这些莫名其妙攻击你的人,可能事情的结果就会不一样。
我给这部电影四星的原因是,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我的生活,很庆幸自己还有时间去爱人,获得爱给予爱。
它也让我想要对身边的人更多的去宽容,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而不是陷在不好的情绪里难以自拔。
尽量微笑的面对所有人吧,也许你就在不知不觉间治愈了ta的心,不要随便伤害别人,因为你也可能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蝴蝶扇动翅膀可能会引起海啸,你的一个举动可能会改变别人的一生,生而为人,请务必善良。
和我想象的不同,这不是一部关于讨论时空转换的科幻片,而是关于校园霸凌,以及对待友情、亲情和身边人的电影。
电影从主角萨米早晨被闹钟叫醒开始,这一天是2月12日丘比特日,今天,她与男朋友罗伯特的关系将有实质进展,但她不知道这将是她的最后一天。
下楼与父母打招呼,临出门妹妹提醒她戴手套(妹妹很可爱),闺蜜接她去学校,嘲笑没人喜欢的同学,参加毕业party,遇到那个不招人喜欢的同学,发生冲突,回家的路上遭遇车祸……醒来,依旧是被闹钟吵醒,依旧是2月12日早晨,也许那都是梦吧,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完全是梦境的重演,是的,那不是梦,萨米被“困”在了这一天,一遍一遍的重复,就像网吧里的电脑,不管你怎么鼓捣,重启后一切恢复原状。
她快被逼疯了。
在绝望和困惑中,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闺蜜和家人的关系,因为反正一切都会恢复原状,所以她可以毫不顾忌别人的感受,直白地表达自己的态度,做真实的自己。
但这也让她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内心不为人知的痛苦,她学会体察别人的感受,同情别人的痛苦,做更好的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台词:“也许对你来说还有明天,也许对你来说,还有一千或三千天,或一万天,那么多时间可供你享受,那么多时间可供你浪费,但对有些人来说,只有今天。
你今天所做的事很重要,不光在这一刻,甚至可能留下永远的影响,可在我死前,这些我都不知道。
”“不光在这一刻,甚至可能留下永远的影响,我只看到了我最开心的瞬间,看到那些我想记住的时刻,以及被人记住我的时刻,那时我才明白,有些瞬间是永恒的,即使在过后也会一直留存,这就是意义。
”是的,今天很重要,过去,未来都不属于你,你所拥有的只有今天,只有现在这一刻,每一秒都值得被认真对待,因为那是你唯一拥有的。
我们总嫌生命不够长,时间不够用,却很少想方设法充实每一秒的生命,不让它荒废。
郑重是对待时间应有度态度,善待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善待每一个身边的人,做那个更好的自己。
看完电影和豆瓣上的影评,还挺想读一下原著的。
一如既往的以吐槽开篇!
豆瓣充斥着无数"高深莫测"的影视达人,总是以高姿态去点评那些他们本是皮毛的领域,千篇一律毫无深度,层次,可惜了题材此类的词语...都是抠脚大汉,何必去佯装精通,不知所谓!
这本是一部代入方能深刻感受的电影,假若你的生命只剩一天,你会选择何种方式驶向终点?
继续冷漠父母,恶语相向妹妹,扮上烟熏剑指闺蜜?
还是了却遗憾和渣男打个永别炮...不!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在精神领域中西方终究还是有相通之处!
如同萨米一般,或许会潜意识里充满荒唐和不甘,然而临别还是会以阳光赞美让父母感受温馨,以紧紧相拥给予妹妹鼓励,以微笑回馈赠予之人,以温柔坦诚去挥手闺蜜,以动情之吻了却情感的牵挂,最后,以释怀和感同将无辜牵连之人推出危险,不是吗?
终究要死,为何不临终呈现自己人性最美之处?
反之,如一开始就是美的,还会未曾绽放已然凋零吗?
悲情的蝴蝶效应!
一部易懂的电影,却映射着复杂的人性哲学,你的人生是否在丑陋前行,却在临别一刻来个华丽转身?
好片子,本来青春四溢也没什么错,成熟不是一蹴而就的,错就错在,如果你的意识范围弱小了,你的眼里就只有你自己和方寸之地,你就看不见,默默爱你的人,和共情别人的痛苦,荷尔蒙驱使的爱,和真爱,就差一个,become who you are,运用智力,不善用智力就愧为一个人类,既然一天永恒,各种尝试片中也都有隐喻,不过如此,有攻击性就把它释放出来,你还是你,就是你不用智力思考,就像蒙上了一层纱,总被生活中的各种力量推着走,生活就和你想象的越来越远,做好人,做正确的事,不做旁观者,become who you are不知道结局怎么样了,如果女主没死,今后她就会成为一个,一直在点亮别人的人,一直这样下去,幸福只是副产品,人生无憾了!
《忽然七日》。
:感觉以前自己看过类似的电影。
女主死而复生,日复一日的重复某一天的生活。
高中生活,大都是美好的吧,但是也会有阴暗的小插曲。
也许朱丽叶那样的女孩儿,我们都遇到过,那个被人嘲笑,被人孤立的女孩子。
萨姆在经过几天的重复生活后,明白了生命的真谛,在最后一天他拯救了所有人,但是自己却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这个作品很有深度,高中的我们都有自己的小秘密,在自己的心里都有别人触碰不到的地方。
我们都是需要被拯救的孤独的人,希望在未来我们都可以成为面向阳光,勇敢无畏的人。
[/cp]
在国航的飞机上看了这部《忽然七日》,因为之前我买了这本书,死活读不下去,我一个中年老阿姨,一开篇跟我说高中生那点儿乱七八糟的,有点无趣。
高中生的事儿想要有趣可以去看《the skins/皮囊》,对于中国初高中的价值观来讲还真是wild,我很喜欢,基本上学生之间的事儿都讲了,fuck来fuck去,一时脑热干些蠢事儿,霸凌一下同学或者老师。
当然,作为学生这个角色,最被忽视的就是学习本身,这些美好的青葱岁月都用来“混”了,是不是经历了这样的事儿,才能心甘情愿长大?
才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说道“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忽然七日》的女主Sammy给了很好的诠释,正常的一天,她对母亲、妹妹冷淡苛责,和自己的姐妹淘讨论羞羞的事儿,为了巩固友情,一起霸凌Juliet,疏远幼时的伙伴。
当自己陷在2月12日这一天的时候(怎么那么像《土拨鼠之日》和《忌日快乐》,这剧很让人跳戏。
)一遍遍的死而复生,从感到惊悚、无力、反抗到最后的接受和改变(往好的方向)。
她意识到自己对父母妹妹缺乏沟通,对朋友从对立到欣赏,对Kent(幼时的伙伴,憨厚善良,但是不够Cool)冷漠到欣然接受,和渣男Rob分手,最后用自己的生命拯救了一直被霸凌寻求自杀的Juliet。
Juliet对死的决绝真是令人叹息,曾经的好朋友为了保护自己把糗事儿安在Juliet身上,从此开启了全员霸凌,没有人理她,包括Sammy,多次的死而复生,Sammy终于意识到Juliet其实并没有伤害过任何人,她不该受到如此的对待,但语言的劝说是无力的,在Juliet冲向卡车的一瞬间,Sammy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了Juliet。
当语言无力时,行动是最有说服力的。
电影还是很有启发的,拍的也不错,当我们沉浸在固有的行为模式中,我们就像给自己上了枷锁,看不见默默爱我们的人,人云亦云,对自己的恶行没有觉知,在歧途上越走越远。
Sammy也是一天天的往复中,最终才意识到自己能让她人过得更幸福,放下自我为中心,而她自己最后也得到了解脱。
其实这一类题材的文学作品已经有很多了,但每次其实都特别愿意看,跟着主角一起成长,看完故事,带着不一样的心情离场。
可是这部电影我有点失望,可能是因为我没有看懂结局,不知道为什么最后要牺牲女主,也不明白到底要传达怎样的一个主题。
如果是在说自己成熟的过程,以及改变身边的人变得更好,那我觉得即使女主牺牲,这个故事也没有完结。
Julia会内疚,女主的朋友会觉得因为Julia,女主才会死。
这样,只会更恨她,所以不明白结尾的意图。
总体是一个挺温馨的电影,珍惜现在的每一个人。
做错的事情,也要付出代价。
我们每个人都会成长,也会明白。
我其实特别喜欢当中的一句话,很多像我一样的人,没有明天,只能把今天过好。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要认真过好每一天,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不要等到失去的时候,才记得拥有过的美好。
薛西弗斯是古希臘神話的人物,因為觸怒眾神而被處罰,被判終生勞役;眾神命他推一塊巨石上山,每當巨石被推到山頂的一刻,石就會自動地滾下到山底;而薛西弗斯又要重複把巨石推上山,然後巨石又會在到達山峰一刻滾下山,如此重重複複永無休止的就是薛西弗斯的人生。
《薛西弗斯神話》(The Myth of Sisyphus)是存在主義作家 阿爾貝.卡繆(Albert Camus)的一篇短文,探討一個他認為最嚴肅的哲學問題:自殺。
卡繆藉薛西弗斯神話來比喻人生的荒謬和無意義重複,無法逃遁,而當人誠實而勇於面對這個世界與自己時,自然會探討為何還要存活下去。
小說《Before I Fall》改編成電影《7刻時空》,用的是青春玉/肉女包裝卡繆的荒謬哲學而借題發揮的荷里活類型片,但觀眾可以放心的是導演沒有很嚴肅的討論存在、虛無或死亡,返而是探討女角如何在荒謬的處境中面對性的疑惑和朋友家人的關系,重新認識自我的過程。
電影前段是典型的美國青春片格局:校園、派對與性;女主角薩曼莎(Samantha) 屬初熟型玉女(處女),在情人節的早上如常和閨密們回校園,也許導演想加點深度和沖突,上的課竟然是《薛西弗斯神話》!
下課後節目是肉女大放送的閨房化裝和更衣,晚上當然是青春片必備的派對狂歡,但薩曼莎之後獻初夜給男友的約會竟因男友醉酒而告吹,在離開派對途中遇上交通意外;第二天醒來時卻又回到意外當天早上,一日復一日的情人節、上《薛西弗斯》的課、派對、交通意外…女角的人生突然由青春無敵變成不斷重複的荒謬。
薩曼莎被困在性、迷惘和恐懼的監牢中,情人節成了她的巨石,沒有明天沒有未來,初夜的成人禮行不成死也死不去,從青春的跳躍到迷惘和失落,如何存活成了她只為一天而活的人生課題。
電影英文名Before I Fall的Fall也有雙重意義的玩味:墜落和死亡;如果從佛洛依德(Sigmund Freud)的精神分析角度這一定是處女面對性愛前(Fall墜落)的恐懼。
時空旅程或Déjà vu已屬荷里活的一種主流類型電影,即將上演的《死亡無限LOOP》也是同一架構,多關於平衡時空的懸疑和偵探片,主角通常都在不斷循環的過程中再專注每個細節去重塑案情或事件,無限LOOP的突破位就是破案或拆解謎團,已屬這種類型電影的必然格局。
《7刻時空》屬文藝類型,突破拆解的是青春的謎惑,如何由肉女變玉女;薩曼莎在日復日「倒帶」中重塑的是自已的人生,生活中忽略的細節和身邊人,誠實而勇於面對這個荒謬和無法逃遁的世界與自己,情人節於薩曼莎已重新定義,玉女用愛最後戰勝了這荒謬一天的禁閉。
《薛西弗斯神話》中薛西弗斯每推巨石到出峰都感到自已又一次戰勝了諸神,成了希臘神話中終極荒誕的英雄。
神話中薛西弗斯的巨石不能變,現實裡人生的荒謬不能移,但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重複生活中,這種荒誕也許才叫正常。
從生活細節中聚焦尋找意義,活在當下認識自已,也許那才我這種平凡人的縮影。
Before I fall, 又名我的夏天。
这部影片是我的欧美小说启蒙之作,其实小说写的挺不错的,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各种细节和情感,但是作为电影,表达上会有限制。曾经很喜欢林赛那号人物,因为他们表面非常的坚强,但是在成长之后知道了,表面上的坚强,不是真的坚强
融合了多种类型片元素的女性主导的小妞校园青春片。很标准很流程化,从里面似乎能看出很多校园电影的影子。结尾的反转还是比较出乎意料的,低配版蝴蝶效应。元素如此众多的电影中规中矩地拍出来有点可惜。不得不说女主是真漂亮啊!就连圣母式的说教也可以下意识地不去反感了……
设定很像《土拨鼠日》,但剧情非常无聊,简直就是轮回版小时代。预告片比正片好看多了
极度一般,逻辑有问题
略拖沓 缺乏新意
这部电影有着与《土拨鼠之日》类似的故事概念,这个概念构建出了它的叙事结构,但同时也限制了它的结构,这种限制使得它在叙事层面上很难有所突破,而它也正是这样一部平庸到并无亮点单调重复故事概念的电影,它能提供给我的是与自己的另一半在99分钟的时间里搂搂抱抱的一个机会。
一部青春偶像剧表象下的寓意深刻的影片。其实女主的手机背景就说明了一切;一个多重轨迹的圆圈,一个循环。一天,一生,不就是个循环。只有善意地对待别人才可以拯救你自己,哪怕一点儿改变不了全世界。
no,you saved me!请拒绝校园暴力,从我做起。
时间循环模式随便拍都不会太差。迷幻的配乐蛮讨厌的。
“土拨鼠之日”的设定并不新鲜。困于时间,突然有了机会来重审自己和身边的一切,才有机会认识真正的自己,作出改变。PS:居然是BE啊
自己与自己的初恋50次?罢特!音乐还是很不错的!
这种土拨鼠剧情实在太多,多的就像当初的神经分裂剧情,但去年韩国的《一天》美国的《忌日快乐》还算拍的不错,这部《忽然七日》就实在糟糕透顶,剧情拖沓沉闷不说,光是主角回去拯救同学的剧情就实在是没有一点的新意。编剧的出发点是好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的回归来改变自己,去发现身边美好的东西,但出发点好不代表拍的就好,没有悬疑没有惊喜看到结局就剩下一脸懵逼。
也许每一天都要经历很多遍才会明白该怎么过这一天才有意义。也许每天都会因为第一次经历而留下一些遗憾或悔不该当初。然而游戏规则是每分每秒都只能过一次,遗憾也只能遗憾。或许能想好明白要怎么过,至少过得比今天有意义。前半段节奏拖沓,结尾主角弧光闪耀拯救全片。当休闲片看不错。
照抄土拨鼠日
你以为突然的善意可以改变早已被伤透的心吗
暗黑青春版《土拨鼠日》。看时觉得一般,看毕回味无穷。被锁在一天之中≠重复&重复这一天,而是退退退,退到全貌旁边,看到自己在整件事中所处的位置,所需的处事态度。还有三个永恒瞬间:快乐之瞬、想记住的瞬间、被人记住的时刻。
3.5。小成本这样不错了。不是很喜欢结局。女主循环突破救赎点就是朱丽叶吧,感觉早应该去攻略朱丽叶,多循环几次找到拯救她的真正方法,而不是替她去死。
《土拨鼠日》概念的基本演绎法——不同的心理演绎,达成了女孩对于女人的锐变。
人物美,剧情说得过去,该感动的该反思的点也都在,及格线以上。顺便拍摄点在哪里啊,真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