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看这片儿的时候很纠结,真的,特别纠结。
主要是我觉得自己反感里面的扭扭捏捏欲擒故纵假摸假势的表现。
但我忽然觉得自己是不是不该这样,让我有种罪恶感。
导演费劲巴力的就是要表现一下现在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国籍的年轻人到底怎么矫情的。
比如:一个貌似很牛逼的DJ却很事儿逼;一个貌似很放得开的啤酒妹却很清纯;一个貌似老实的洋工头儿却很淫荡;一个貌似不切实际的小裁缝却很世俗,不过我也得承认貌似二奶的大龄女青年确实很二奶,貌似很傻逼的待业小伙也很傻逼。
忽然我发现有点不对劲,导演明明是搞出了一群人格分裂的人,拿小朋友们开涮吶吧。
退一步说,即便我们的生活是混乱的,盲目的,滥情的,滥交的,玩暧昧的,没有目的。
你总得有个缘由吧,你是受了刺激,是小脑萎缩,阳痿早泄性冷淡,还是对社会仇恨值很大?
你要什么都不交代,那我只能理解你是残障人士了。
况且连影片结尾都这么莫名其妙的shit
一个很傻的女孩,一个小心眼的男人。
一个欺骗感情的女孩,一个没什么志向的男孩。
一个风尘气的女人,一个不靠谱的老外……所以每个人都比较悲剧。
我觉得这明明都是他们自己导致的后果嘛根本不怪别人。
另外这故事里亲情好淡漠,三对主人公跟父母的关系一个比一个狠,从不理解不说话,干脆到彻底决裂。
中国的家庭,不至于如此吧?
家庭问题对一个人的伤害是很大的,可是事情本不用做得那么绝,不然就是晚辈的不对了呀。
很多爱情故事都是以主人公家庭冷漠为背景的,这叫拆了东墙补西墙?
借着这个故事,我觉得应该呼唤亲情了,受伤的孩子们。
冲着田原去看的。
演技没突破,故事很老套。
张恒的表现还可圈可点,红裙子很打眼。
Calvin和Jenny,剧情很普通,爱情里的嫉妒和伤害力度不够大。
呃。
中荷合拍。
除了片头片尾的双语可以看出这一点。
摄像和故事,画面和冲突,都十分十分的中国文艺小青年。
而且,还是一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少年情怀。
豆瓣上原本的名字明明就只是迷乐上海在想看里呆了那么久 转正的时候偏偏摇身一变成了海上梦境我说 我要看了 晶晶说 没看明白WM说 你看电影还有要求的阿怪异的上海话 田原一如既往的那张脸和平刘海 甚至小腿的线条 微翘的嘴唇我还是喜欢她的还有吕玉来 青涩 害羞 瘦弱的样子还有那个DJ的样子 让我忍不住想起宋宁 猜想他在青春期里的样子
太真实了,所以显得很难看,但是这些场面好像似曾相识,或多或少的有一些发生在自己生活的周围,这些年轻人无不例外展现了困顿迷茫,不知所措,他们自我麻痹,活的很虚无,不敢面对现实,但是最后的都归于平淡的现实,他们是妥协,向现实低头。
这就是我们最真实的生活场面,很难看,所以我们都不愿意看,给了电影最低的分数。
那么,你给自己打多高的分数呢?
上海是个现实的城市,现实到所有人都感受到压力,无论是卖菜的大妈还是洗脚城的小姐,她们都在底层生活着,对身边的花花世界心生仰慕。
酒水妹和落魄DJ的爱情,如果放在北京或许更为合适,迷离的夜色和摇晃的人群,上海不缺乏,但上海缺乏的是那种流浪的浪漫。
所以,影片极度压抑,那噪音一般的配乐让人抓狂。
吕玉来和田原饰演的新生代或许更能代表上海80后一代的思想,他们在父母的羽翼下生长,也在父母的催促和布置下生活,他们渴望有自己的思想,但却又挣脱不开固有的束搏,于是,他们较着劲儿,在理想和现实中迷茫。
包括爱情,他们都不敢奢望,宁愿守着过去和未来的幻想,也不敢触碰那不可知的底线。
或许田原饰演的小裁缝太过于沉迷童话世界了,她内心也许是爱着许宇的,但她不能跟他在一起。
当她去上大学时,他们就已经基本划清了界限,当许宇开着摩托车在高档的小区里穿行,他发现再快的速度也已经不能追到她的脚步。
而那个张恒饰演的白领也极具代表性,她们希望能找到一个老外,可以把她们带到国外去,离开这个极烈对比下寒酸的家庭。
但那个执著的老外太过于迂腐,宁愿守着爱情在中国天荒地老,于是她只是选择离去,重新去做别人的小三,反正,她是不屑于找一个与自己年纪相仿的男子,因为他无法满足她所需要的一切。
弄堂,破旧的弄堂,影片开始的那个外滩拆迁,应该是十六铺码头附近,而对面就是繁华的金融区陆家嘴,这个镜头有贾樟柯的感觉,真实压抑却又充满希望,阳光在楼群中升起来,整个城市的天际线渐渐明朗。
这是现时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城市,这是这个城市最具代表的年轻人,他们在经济发展的畸形社会中慢慢流失掉自己的青春和爱情,似乎看不到未来,但他们从未失去理想,酒水妹为了DJ的事业牺牲掉爱情,白领为了欲望牺牲掉爱情,小裁缝为了幻想牺牲掉爱情。
这个城市已经现实得没有爱了,变得荒凉和冰冷,但他们最初的初衷,其实就是为了爱情。
个人感觉没普遍评价的那么差,只是刻意去节制的导演的确减法做多了,搞得让观众难以去认同角色的行为,这或许也是荷兰导演对叙述的信心不足吧。
导演一方面把概念先行,把城市本身作为整个故事的另一个主角,在三个故事切换间,以大段地上海夜景展示,表现出人物困于空间的窘境;另一方面却也因这先行的概念和过度的克制,致使人物行为逻辑丧失存在合理性。
比如29岁的张仪,在她荷兰男友JOCHUM说出“古老的欧洲已死,我不会回去的”时候,表现出的那副突然转阴的脸色,不去深究这个角色个人历史的话(而这历史从镜头企及的弄堂环境中相当难以被蒸发出),非常像是对上海女性的妖魔化描述;再比如吧女Jenny和Calvin的一系列猜疑和折腾关系,虽然现实里的确有太多“言多必失”的失败辩解,但这无法为两人关系的崩裂作下注脚,不给Calvin看手机、不回答质疑,我们无法从Jenny的任性和对抗中相信她的单纯,而故事大纲中,她为了Calvin音乐事业而答应夜场老板离开更是被拍得极度省略,丧失了这个角色本该具备的可爱性。
唯独许宇和apple的青涩纠结还展开得算是充分,究竟暧昧到什么程度算是会错意,少男少女不知道、家长不知道、导演也不知道。
不过,电影至少还是点出了它的题旨——这一代人渴望并缺乏的三层感觉:稳定、安全和信任。
并以大量的对摩天大楼的仰拍增强着这三层感觉。
温存幸福的时刻总是短暂的,它是张仪在公园被JOCHUM抚摸的时刻、是Calvin带着Jenny飞驰过夜上海的时刻、是许宇和apple躺在甲板网兜上玩弄手指的瞬间,接下来,摩天大楼迅速将恋人包围、油井过后,大上海的天际线以强大的向心力将角色拉扯回这不稳定、不安全缺失信任的年代。
首先 觉得这电影有点假造作 拍么拍的想很迷幻 很迷离 讲么讲的想讲的很深刻 很写实 其实么 真的一点都不深刻不写实 很多题材的电影都讲述现代年轻一代 但是这个电影的假造作搞的 上海年轻人仿佛 不是无所事事 就是迷离夜生活(很多城市的人迷离夜生活) 虽然电影选取了很有上海特色的。。。
弄堂作为背景 但是也看不出个所以然 关于田原。。。
我很莫名的想讲这角色不讨巧 因为这角色应该是讲上海小姑娘被封闭在弄堂里 接触到花花世界 然后慢慢的改变的富有“风尘”味 可是田原的上海话不太地道 演这个我们生活最常见的角色 不得不说。。。。
很不怎么对味 那个船上的戏倒拍的很不错 满可圈可点的 其次。。。
就是这电影太故弄玄虚 比如那个啤酒女孩最后为什么要走 整个故事我都在想 啥时候该结束了 如果你想就这电影了解上海 那至多是看到了弄堂 上海一代夜店族 一代洒脱白领 一代蜕变的纯情女。。。
唉 另外张恒那两句上海话不错 就是服装都太艳俗 本来应该是想让她怔住红色 结果她反被那几条不怎么的裤子搞的很“特色”。
可能这些红色的衣服是为了表示 其实这个小白领是外表冷漠 内心狂热。。。。
可能评论的比较刻薄 但是就真是真实感受这电影我觉得没什么分段评论的必要。。。
看到了法国电影的影子,可是没有学到人家的精髓。
琐碎现实的生活细节,可是,既然你是要抓生活的细节,那么细节处就不要做的这么粗糙可不可以??
群众演员们稍微演的像回事可不可以??
主演们不要用这么蹩脚的上海话可不可以??
一听他们讲话就觉得人物的智商有问题……大舌头,面无表情,装深沉……无法让人投入的电影无法让人感动的电影
记得去过的城市的片刻,当然就包括去上海的感觉活在当下,即使你只在这里停留或者驻足了半天甚至一张碟片的时光,我想印象还是蛮深刻的。
现在的生活节奏都很快,在国内你很难找到更多比上海生活更快的城市,一切都是轨道一般的生活轨迹,记录着包括感情的游走和形色分离。
其实每个人看影片时多一份对导演的信任该不会过后落差很大。
何况这本来也是一名荷兰导演沿着自己的理解勾勒的中国城市表象。
每个人看到的城市角度也注定不同,所以不必苛刻。
倒是当中田原的戏份少了一些导演安排的3段式诉说方式肯定不会让人看着很累,你只会很平静的接受镜头传递过程中种种迷幻。
正如镜头中不停加载的轨道穿梭夜色...无论你是相信过去还是未来,此时的梦境才够“恍惚”。
简洁而且现实无比
本是冲着田原看这个的,却看到一片光怪陆离。
本片是旅中荷兰导演戴获(王洪飞)的长片首作。外国导演拍中国故事肯定是与本土片大异其趣的,能拍出如此风貌更是难得,可见导演在中国生活的时间不短。张恒蛮性感的。
借着上海的幌子在那里七拼八凑
吕玉来是支撑我看完全篇的精神支柱。
稍显矫情,此刻才认清:原来我着实讨厌为挖掘深度而故作缓慢的电影。
矫情
爱要勇敢
惶恐,徘徊,迷茫,疲惫,诱惑,折磨,等待,迷幻。2008的中国年轻人。
不知所云
欧洲小品电影。。。可惜是欧洲人拍的
上海本来就是一个虚幻大于真实的城市,在这里做梦很容易,要想成真很难。
她叫APPLE
不中不西。引以为鉴,段落式出彩难度比较大
田原是我第二爱的女人,可是这片实在一般
没有一对是完满的,应该叫“上海困境”,一点不“梦”,很现实。说“不上海”的很正常,毕竟一千个人有一千个上海,更何况这还是一个充满自省意识的荷兰人眼中的上海。光能拍出大爷大妈们谈论外国人“浪费”这一段就值四星,说“老欧洲已死”就有些矫情了。
田原的。还可以。
诡异,迷失,莫名其妙的迷茫和压抑,电影就像长长的噪音,扰乱了我的思绪
没营养的做作的浪费时间的烂片
本身很感兴趣的题材但搞砸了。录音糟糕透了,字幕也是时有时无,即使想表现生活原声,也不能让人要么听不清人物对白,要么突然震耳欲聋好不好?
田原在溜冰场片段,惊现新裤子的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