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车祸,才开始明白电影要表达的意思。
导演真够沉得住气的,以至于看的有点儿压抑。
任何神都不是救赎,想要得救,只能挣脱掉执拗的自己。
价值百万的古董佛,被丢弃的关二爷雕像,硕大的观音,小樽的圣母像,没有福气的阿仙,这一切在牛角看来,都是需要被修补被爱护的对象。
当他们融洽的同处一室,世界就真的变美了。
实在是看不下去,气氛太沉闷和压抑了,只坚持了30分钟,看到苏慧伦崩溃,我也快崩溃了,周末的大好时间决定不浪费在这种文艺片上面了。
似乎人与人的冷漠,要通过身边发生的一件件让大家都不想看到的事,才能换醒世人,让大家相信世间有爱,其实,我们平时的一个笑容,一句寒暄,一个拥抱,都会让人觉得温暖……这个电影把剧中所有的人和事都串在一起,导演实在是费了不少心思,且电影的音乐也用的和符合他所表达的意境,颜色也控制的不错,实为导演较好的力作。
生活其实很简单,似乎又很复杂。
片子很平淡,但却不枯燥,虽然不是很懂,却依然隐隐的能感受到什么。
还是那句话,生活很简单,是我们自己弄复杂了。
导演的话: “这世界似乎什么东西都可以待价而沽。
人们定义出水蜜桃的价值、手的价值、狗的价值、人的价值,甚至,连神也有了不同的价值。
但是,当人的价值被自己否定时,人,便成了“被遗弃的人”,就像在台湾随处可见的流浪狗与流浪神明一样,在世界的缝隙中生存。
而这样的人事物,也总是会引起我的兴趣。
就如同片中的这群人,像幽灵一样地活着,为了晋升更高的等级,他们努力往上爬迎接命运,但同时也让他们的心灵处于一种流浪的状态,找不到依靠。
更多的物质、更多的心灵养生会馆、更多的神像、更多的宗教似乎并没有让这群人找到心灵的出口,于是,当一场车祸打乱了他们的脚步,原本束缚在他们身上的线被扯了开来,有人因而得到救赎,却也有人因而偏离了轨道,找不到出路。
在影片中,我也尝试展现台湾独特的拼贴文化,那是一种瑰丽而张狂的视觉意象,各种外来与内在文化相互激荡,却意外产生出如此荒谬不搭调的奇异组合。
就像货柜车里的大型神明竟穿上了霓虹灯管、一台豪华跑步机被放置在青山绿水中、原住民必勇被误认为逃跑的外籍劳工,以至于到了最后,似乎所有事物的位阶也全部都被打乱了,百万古董神像与残缺的落难神明并列、百万名犬与流浪狗相偕同行……好像唯有如此,才能透露出自由解放的一丝希望,也表达出台湾人心灵上的无依感。
”好!!!
这导演说的太好了!!
而且最终的最终,那一句话多么画龙点睛地紧扣和谐的主题啊!!!!
只是,没文化真可怕!
他想表达的东西我一个都没看出来……我……我……我努力撑着,看睡着了然后醒来把片子倒回去接着看,然后再看睡着……醒来……倒回去……睡着……我看完了!!!
我甚至把结尾看了两遍!!!
我靠,没文化真可怕啊!!
陈芯宜这部作品显得杂乱且立意过猛。
表达的情绪过于混乱,整体基调压抑而暗沉。
有才华,但流于表面,而在重要的电影叙述上的才能又显得相当缺乏。
很意外,电影的口号竟然是“今年(2007)最好看的亚洲电影”以及“抚慰每一个受伤的灵魂”。
这样自大不知是从何而来。
事实上,这些期望完全都落空了,这不是什么好看的电影,无趣而且消极,若是想要以消极来呼唤共鸣,在拍摄手法上又引人耻笑。
从一开始,这部电影就逐步展示着一群变态的人生失败者。
这些人,无一例外的缺乏人生目标,形同一个个行尸走肉,在突兀的背景声中,幻化成导演手中沉沦的人偶。
城市是一种假象,提供丰足生活的幻景,于是抑郁成为一种常态。
自我强迫是城市人生活的唯一方式。
电影创作者所想表达的“流浪”,不如说等同于“被遗弃”。
每个人都在流浪的边缘,也在被遗弃的边缘。
这样简单的题材,竟然拍成这样,莫非这也叫做电影?
片名自我感觉叫《流浪、神、狗、人》更合适。
关于流浪 有事情心情会流浪,一时找不到归宿,痛苦挣扎后发现已经迷失了自我.不断被敲打,又终于明白我们的改变.为什么流浪?认知的过程很漫长,象一只漂流瓶,漂洋过海停留在某个地方.不论事过境迁还是物是人非,不管过眼云烟还是昙花一现.无法控制的逃脱、寻找、迷失、回归。
经过过后才懂得。
关于神 你相信它,它就存在。
一旦信了它,别轻易地怀疑它。
它是放飞在心里的风筝。
信什么神不重要,信不信神也不重要。
不要问太多为什么,说不清道不名的东西,有个感觉在就好。
虔诚的平静的了无牵挂的一绝前尘的, 关于狗 狗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它反映着人组成的社会层次。
流浪狗、宠物狗、野狗、土狗。
身价百万的狗跟流浪荒郊的狗有什么区别。
狗对于人来讲是一个遥远的世界,很多人试图了解它,但事实上我们永远无法了解。
关于人 最郁闷的是人经常跟自己过不去。
还是想想那句老俗话,没有淌不过的河没有过不去的坎。
可偏偏有时候人就是想不通。
人太复杂了。
把狗的世界也给搅和乱了。
人有时候太感性,感性意味着犯傻。
这个人的世界太奇特,擦身而过的某人或许在以后的某个时候成了你生命中至关重要的角色。
前面有太多不确定。
来不及想象状态一下子锋回路转。
而我们能确定的是什么。
我们能确定的是,我们都是为死而生。
拼命的干活挣钱,目的是为了什么, 为了好好生活,好好生活为了什么,为了在离开之前散放最耀眼的光芒。
有人说老天不公平,有人说老天是公平的,得到与失去我们都将一生经历。
在黑暗底蘊中也可以長出溫暖的光亮。
我喜歡這故事設定,場景也很棒,有些甚至令人驚嘆,山路的彎道上,菩薩慈眉善目的看著這世界的每一刻現實,是人的善良讓這一切發出光芒。
太多東西忙著在現實擠兌,太多年度大片塞爆電影院,而畢竟錯過一部好電影,並不會帶來顯著的後遺症。
我已經想不起來那一年、這部片上映期間我無法分身觀看的原因,卻真心的後悔自己沒有及時進戲院,為這部片的票房貢獻幾百塊。
好喜歡導演的敘事觀點,為所有受困的靈魂,帶來撫慰的力量。
有点意思的片儿,关于人的信仰,总觉得大陆很难得有这样的遭遇和想法。
导演花费几年时间对台湾各个阶层和社会现象的观察还有最后的总结能力还是挺厉害的。
有几点印象很深刻,一是音乐,兼顾了旋律性,但同时又用了常用于恐怖片的音色,再结合片中为了救赎自己而去信仰佛或者耶稣的原住民和中产阶级,甚至都没有去理解教义,得不到回馈就立刻要抛弃,有一种浓厚的戏谑的意味。
二是高捷的角色和当时台湾社会的矛盾,导演介绍说,当时台湾流行乐透,大家会请神到家,中不了奖又把神扔掉。
真的是相当讽刺,而高捷的角色,虽然是到处开车运神去庙会,但究竟是否有信仰,片中没有直说,但一直会穿插他捡回神的大小雕塑的镜头,让我流泪的镜头就是夕阳下他在还只是钢筋混凝土形态的空房子里擦拭刚捡回来的神,一边说:神不能不捡,狗不能不养,腿也不能不做。
接着就是几位神(当然是那种庙会上由人饰演的神明)在空建筑里围成圈跳舞的情形,仿佛是在庆幸还有人会把自己捡回去。
三是在戒酒的原住民的信仰,很明显他是为了戒酒开始参与教会的互助会,在被女儿怪罪后又去借助酒精,跑去教堂大闹我不要信了,没有用,醒酒之后又和妻子说我去把十字架拿回来。
为避开狗撞到人后,律师不让他讲实话,神父又认为这样他就得不到耶稣的救赎,他一方面说着神也不帮助我,我也不要信他了,一方面又开始自责自己杀了人,甚至想要寻短见,却在这时候碰到了高捷的运佛车,迷糊中觉得是另一种暗示,献上了自己拎来的油,又觉得自己可能被宽恕了,可以继续活下去了。
这个心态还是很有意思的,在我看来其实还是对这个世界很留恋吧,虽然自责撞车,自责给女儿留下不幸福的回忆,但还是找到了一根稻草让他能够继续活下去。
四是流浪儿童阿仙的角色。
他是一个看似接受了自己从小没爹没娘,甚至开玩笑说:“我一生下来就死了,我是幽灵”的人,然而还是会在和黄师傅熟悉之后,害怕他丢下自己,他把偷来的护身符一个个挂到被捡回来的佛像身上,希望他们多一点福气,是一个相当可爱的角色。
片中还有一些小情节,突然打破宗教和现实的边界,让人忍俊不禁。
比如说原住民把十字架和圣母像插在牛仔裤口袋里,见到佛像跪倒后,阿仙帮他捡起来说:“你的神掉了”。
比如在庙会,三个扮大神的人,在听到别人叫阿仙的时候一齐回头的镜头。
总而言之,是部很有意思的电影,尽管并不太喜欢穿插的那一对夫妻的角色,也感觉对他们的阐释有一些太过模糊。
流浪的定义:居有定所的人,看似生活稳定富足的人,实际上心灵是在流浪的,他们的心灵意识上的无依无靠和在物质社会受到物质上的束缚,是一个普遍的矛盾。
而阿雄夫妇的生活状态和牛角先生形成强烈的对比。
牛角看似在流浪,实际上他的心灵却无比豁达和坚定,为了筹钱安装假肢,为了收留更多的流浪神明。
而阿仙和savi,他们的生活看似不稳定,一个因为偷窃、一个因为父亲酗酒的家庭环境,但他们似乎生活目标都简单明确,阿仙要收集更多的“福”。
savi要夺得散打冠军,不要像哥哥一样的下场。
必勇夫妇,虽然为自己的酗酒深深内疚,但他们却辛勤劳作,把希望放在了两个孩子身上。
人们因为车祸出现交集,然后互相给予对方的:车祸后,青青和阿雄开始珍惜所拥有的生活。
他们得到了牛角的吉签。
得到了savi指引的一夜借宿之地。
得到了重新生活的信心。
必勇更加从车祸中,陷入深深的自责和对酒精的依赖。
阿雄夫妇会给必勇作证。
Savi的归来也是必勇期盼已久的。
跑步机也来到了必勇家。
牛角,则得到必勇的水蜜桃和鱼、以及汽油。
牛角得到了阿仙。
牛角得到了百万元的古董头像。
而那只百万名狗,则得到了一帮野狗朋友,得到了宝贵的自由。
影片的宗教倾向:影片有些颠覆我们的宗教信仰的倾向,必勇、青青都在试图通过基督教来完成心灵的救赎。
但影片似乎在看似不经意间嘲讽着宗教,当我们开始认为神只不过是可笑的谎言,我们必须开始自我完成救赎的时候,牛角和阿仙却得到神灵的庇佑。
那么究竟有没有神呢?
冥冥之中,是谁在一直保佑牛角和阿仙?
宗教之间的冲突和排斥性:影片里,青青的教友要青青丢掉其他宗教的信物,怕影响青青对基督的信念。
这里突出了宗教的排斥性和非包容性。
然而牛角却在台湾四处捡拾与营救被丢弃的各式神明,牛角不管你是哪里的神明统统收留,最后连耶稣也收留了,真是影片的点睛之笔!
神都无法做到的包容,人都可以做到!
狗都可以得到的自由,人却得不到!
哈哈哈,真是流浪神狗人!
落魄的神、流浪的狗、被束缚的人到底有何区别?
台湾文艺片的真实水准。
看是毫无关联,其实冥冥之中……
海报太他妈差了,海报党虽然是为了看苏慧伦的,但电影比想像的要好。
原来神也流浪
威美WM D5
凄异的调调,不过还蛮喜欢有人把神灵丢在废弃建筑那段的
2.5。
“你不是幽灵吗?”“人会怕人,狗也会怕狗。”
漂亮的OST
上来就出戏到大佛普拉斯,其实相比的话这部并没有分数那么大的差距,也有黑色幽默而且关于台湾多种宗教信仰的探讨要更深,感觉就是那拨创作者没赶上好时候。多线索的人物最后被车祸汇聚到一起并没有落入俗套,女导演有许多缜密的细节设计其中,正如片名让流浪的神狗人包括对应的情感进入到一种轮回中,其在现代社会不同位置附属价值的改变。演员也都很出彩,高捷的假肢,长大的洋洋,张震的哥哥,原住民,最让人意外的是苏慧伦居然都没有提名金马,虽然当年有色戒,但女主给了陈冲(意)女配是范冰冰(心中有鬼)?日本音乐家坂本弘道的配乐有种福音的灵异感很有特色。资料馆导演映后见面场。
隔了快一年才看完这部漫长的电影.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命运,不同的信仰.有时所有人的人生都交织在一起,没发现,没在意,有时只是短短的一瞬间,却让人回味无穷.冲着高捷看这部剧的,演的很棒.初看到苏慧伦以为是桂纶镁,为什么台湾演员总是有一票一样长相的呢,
我从生下来就死了,我是幽灵啊
很台湾
1283
所谓“今年最好看的亚洲电影”无疑是它永远摆脱不了的笑柄。
神的意象抓得還不差,可惜收尾收的不太好,部分鏡頭過於刻意
别看,千万别看
所有的一切都是对你信仰的考验~
像是先行版大佛plus。我偏爱的台味可以说是奇特的宗教观加移民社会加地方语言的产物,这些东西也将是台湾本土电影永恒的主题。但本片很多地方处理得不够好:狗的意象太刻意且没什么作用;中产阶级这条线既平庸又聒噪,强行与另两条线产生关联很突兀。展现社会议题不代表要包罗万象。高捷演得很棒,他和洋洋萍水相逢的亲情与不经意间的真情流露让人动容。
每个个体都是孤独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