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不老奇事》,我不知道说啥好,可能是我觉悟不高吧……电影刚开始的场景让我有点惊喜,挺有味道,我以为是一部很深情的电影,毕竟背景是八九十年代,整体基调也都不错。
电影打的标签是爱情,但是前期我似乎感受到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导演是要和我讲人生哲理吗?
那还挺好的,我本就讨厌全程情情爱爱的。
男主上大学后爱情的味道依旧不浓,开始偏文艺风了,嗯……也挺好,有医学专业知识,有实操,虽然我也不知道对不对,但起码不是无脑爱情剧。
紧接着,男主要去国外了,也没毛病,根据前面剧情,是个正常人都出国,合情合理。
直到女二性格的转变开始,我有点难受了。
见证亲人的离世导致渴求永生我能理解,但我不理解在没有任何临床试验的情况下,她怎么就能自己打针呢?!
我情愿相信女二是真的得了脑癌才痴迷于永生,但是你也没病还瞎打针,还一身病毒,我不李姐啊!
还有哦,为啥女二全身都是病毒的时候你们才反应过来动物和人的基因不一样?!
大哥!
你们到底是在做什么干细胞研究啊!
干细胞研究这段内容,实验室就他俩还有一个教授,啥都没有了,也看不出这个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我感觉像是哪个小作坊生产三无产品……接着就是长篇的高中生作文式抒情,看的我如坐针毡,抓耳挠腮,真的,我受不了本身就存在不合理的悲情故事。
我看到的就是,我亲人死了,我好悲伤,我不想死,我要给自己输液活下来,我感染病毒了,我不想死我要和男主幸福地生活,我死了……对不起,女二这里太没脑子了,我完全入不了戏!
最神奇的是女二死了,男主青春永驻了……后面男主去了战争频发的地方(参考伊拉克战争),我以为又有升华了,哦~原来电影是想告诉我,不要仅仅只看到自己的悲喜和生死,世人皆苦……总之又是一大段哲学,我忘了,似懂非懂。
我以为电影到女主跳楼,男主死于沙漠就结束了,好家伙,还没完!
男主活着回来了,女主是阔太了,后面又来了一段女主和她老公奇奇怪怪的声色犬马的情节,我好懵啊,这和前面讲的又不太一样了啊。
男女主是在演同一部电影吗?
可能导演想表达女主此时的生活不是她想要的,但是她为了物质生活只能放弃自我。
那这跟男主全程谈到的生死又有什么关系?
后面男主出车祸变成植物人,女主用女二的细胞生了一个女儿,嗯……女二的卵细胞和男主的精子(又或者是克隆?
反正就是其中一种)女主大概50多岁时生的……最后是男主的“走马灯”,说啥人的一生中回忆最重要,镜头给到女主是老太太,男主依旧30岁的模样……结束。
至于为什么我提到的女主很少,因为我感觉除了少时那段感情让我有所触动,后面的感情线更像是为了爱情而刻意去爱。
男女主演技是真的好,王珞丹鼻翼收缩的那两下,嗓子哽塞张口却无言的那刻,我是真佩服他们的演技,电影演员演技好不好更大一部分看导演,这话是没错的,当然,他们本身就很好,锦上添花。
害,总归是我知识阅历不够,理解不透这部电影想表达什么。
我只记得我上学时老师批评我的话:为赋新词强说愁。
(我讲的有点乱,因为这是我看了一遍后回忆的部分内容,听不懂是我自己思维理得不清的原因,观后感嘛,我就说说自己的感受而已,不要骂我)
为了王朔去看的,比较喜欢王朔编剧的风格和他笔下那个年代的事情。
开始看的我挺开心,用一种大大咧咧的方式去解读一些比较“痛苦”的情愫,比如女主对于自己不幸童年轻描淡写的性格,男女主之间因为种种原因互相喜欢但就是没有在一起的惋惜,相对来讲没有那么的矫情,至少对我而言观感很好,有种大气感。
不过后半段王传君出国之后开始研究干细胞,我就开始一脑袋浆糊了,片子是被剪辑的比较多吗?
有点跟不上节奏也有点摸不着头脑了。
看开头跟名字以为是《本杰明巴顿奇事》,后来看到男主呆呆木木的样子,又有过人的反应速度,有觉得有《阿甘正传》的影子。
两部片子的女主人设很相似,缺少童年父母的关爱,在名利场里苦苦挣扎,甚至不惜出卖自己。
前半段男女主若即若离的关系,的确让人唏嘘不已。
但后半段丁萌萌的出现,让人觉得感情戏很割裂,前面还跟苏揪心不已,后面就又与丁患难情深。
《本杰明巴顿奇事》跟《阿甘正传》都是单女主,男主也是一往情深,领悟人生之余真情永不变。
结尾就太平淡,就好像都片尾了,把后事直接念给你听听吧。
本以为是个爱情片、是个奇幻片,没有想这么悲惨、这么灰暗,看完我都抑郁了。
说点杂想:①向老一辈科学家致敬!
他们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回到满目疮痍的旧中国,奉献出自己的生命,甚至是下一代的幸福。
今天中国能这般繁荣、强大,是他们生命换来的,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②日久生情,千万别和一个人在一起呆太长时间。
郭小鲁和丁萌萌本来是一点感情都没有的,可在一起时间长了,居然产生感情了。
郭小鲁刚出国时,和丁萌萌住在一个屋檐下,我就知道导演是在搞事情,最后果然…………真不明白,郭小鲁和苏凌芳都深爱着对方,为什么郭小鲁却要在大好年华去国外呆上十年!
有人说是苏凌芳酒醉后说的话让郭小鲁死心了。
其实说穿了不就是导演搞事吗:让他俩产生矛盾一别十年,再给两个人都安排上情人。
反正就是虐恋,就不让他俩好好呆在一起!
真够了!!
③有个影评说故事的最后一段都是郭小鲁的幻想,其实郭小鲁给自己打上实验针后也死了,什么去非洲、出车祸、苏凌芳离婚照顾他、有了女儿等等都是他死前的幻想。
分析的头头是道,有理有据。
我承认,分析的很有道理。
但我不接受,这个影片本来就已经很伤感了,再这么一分析,感觉整个世界一片灰暗…… 我坚信:最后他们俩在一起了,郭小鲁的病好了,他们在一起,有个女儿,一家三口过着幸福的生活。。。。。
另:看了一篇影评,写到我心里去了: …………后半段丁萌萌的出现,让人觉得感情戏很割裂,前面还跟苏揪心不已,后面就又与丁患难情深。
《本杰明巴顿奇事》跟《阿甘正传》都是单女主,男主也是一往情深,领悟人生之余真情永不变。
片子看了三分之一,我的第一印象:这不是中国版哦不对,青岛版阿甘吗?
两小无猜到劳燕分飞,男主的后天特技,之后的偶遇以及念念不忘的暧昧。
再看三分之一,嗯?
怎么找到点青岛版入殓师的感觉。
感觉中间这部分对生死的立意很新颖,也很透彻,和女二的生离死别也很感人。
最后三分之一又仿佛变成传统韩剧的不老男主和熟女女主的羁绊。
其实,每种口味深挖都还挺不错,做成拼盘就有点串味了。
但我觉得四星没毛病,虽然人设太狗血,女二是真二,男主女主是真较劲
由王朔编剧、徐超导演的电影《不老奇事》,我想一定有不少观众看完会蒙圈。
如果认为它是爱情片,那么郭小鲁与苏凌芳的爱情不急不慢,可有可无,苦隐若现,欲言又止,爱而不得,得而不腻,似乎总缺少了在一起的向往和激情,彼此也未曾直接表达过“爱”,更像是一种儿时美好的情感。
其实,郭小鲁从儿时起一直寻找苏凌芳,长大后,又在北京医学院求学期间屡次与苏相遇,当郭小鲁在北京第三次遇见苏凌芳,并且送醉酒的苏回家后,雨中奔跑的郭小鲁,说完“苏的味道变了,已不是下雨天的草腥味了…”,郭小鲁的内心,显然已经发生了变化。
而郭小鲁与丁萌萌之间,由于丁萌萌父亲丁教授的缘故结识,在丁萌萌柬尾炎手术时近距离交集,以及一起在捷克安格拉干细胞研究所做研究,长期居住一屋,郭小鲁始终恪守着对丁萌萌兄妹之间的情谊,并不涉及爱情。
直到最后,丁萌萌由于注射了转录的干细胞倒致基因突变,全身致癌,濒临死亡之际,两人才产生了生死离别的爱情,淡淡的,似乎是对生命的回馈。
所以,如果把《不老奇事》仅当作爱情片,显然是苍白的,观众一定很失望。
我认为,《不老奇事》显然是一部讲述有关死亡的伦理片,死亡贯穿了整个影片。
从头到尾,影片涉及了太多人的死亡。
开篇不久,郭小鲁的父亲就因为化学实验室的爆炸而当场死亡,郭小鲁也因此受伤,留下了“慢速视觉”的后遗症。
接着,又是苏凌芳父亲为国捐躯,在风雨飘摇的年代,在遥远的大兴安岭,从归国著名的无机化学家,早早地变成了俩墓碑,悄然无声。
上了北京医学院的郭小鲁,在太平间里,看到了许多或主动或被动死亡的陌生人,捐献遗体的前辈们还有许许多多被疾病夺走生命的人。
正因为看见了太多的死亡,郭小鲁于是开始怀疑自己手术的价值,发出“再好的手术也是走在疾病后面”的喟叹。
当郭小鲁正在医学上取得成绩之际,他的母亲却溘然长逝。
丁教授常说,“父母是挡在我们和生死之间的一堵墙。
”,当父母都已逝去,郭小鲁的这堵墙终于倒了。
他知道了,这个世界上,生命终将终结。
远赴捷克求学的郭小鲁,在苦苦追求人生不老的路上,又先后遭遇了丁教授老去和丁萌萌因为为医学献身而提早谢世。
尔后,郭小鲁在非洲战场上,目睹了因为战争和疾病的死亡,死亡在那个特殊的地方,属于习空见惯。
郭小鲁遭遇了一场严重的车祸,与死神擦肩而过。
他说,只有经历了地狱,才会真正懂得天堂。
整个影片,浓郁地书写和演绎了死亡这一主题,作为渺小的人类,无力逃脱死亡、回避死亡,郭小鲁一生都在与死亡并行。
从影片的创作角度出发,以郭小鲁与苏凌芳之间的感情发展作为一种逻辑关系、铺设关系,让郭小鲁不断地面对死亡,思考死亡,以及如何走上追求人类永生的探索之旅,成为一种合理的选择。
但影片里医学知识点很多,干货很多,特别是医学干细胞研究方面的,把人类到目前为止在干细胞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果,通过影片的故事、讲述、对话,很充分地传递给了观众。
从这个意义上说,《不老奇事》更像是一部生物意义上的医学电影,具体细节我不作赘述,但电影的繁杂也正因为如此,浓妆重彩地表达了医学意义上的不老。
丁学农教授,充满期待地向郭小鲁描绘了干细胞带给人类美好的未来,“干细胞,将改变医学;癌症将得到根治;瘫痪的人,能够站起来,人,永远年轻地活着;除了自杀,没人会死,孙子八千多岁…”;出国前的郭小鲁,也对害怕衰老的苏凌芳说,“如果干细胞研究成功的话,你真的可以一辈子不会变老,也不会长皱纹…”;而康妮卡特教授,临终时也对干细胞充满憧憬,“我没有时间了,去不了新的世界,但你们可以,一旦试验成功,就改写了整个人类的命运。
”;丁萌萌更不用说,“我且活,我活千秋万代”,她对于干细胞的斗志日渐高昂,像虔诚的信徒一样,笃信干细胞万能,可以让人类永生不死。
”……
如果编剧和导演,想通过影片讲述干细胞技术可以让人类不老、永生的话,那无疑是肤浅的、失败的。
事实上,影片没有止步于此,在已有目前已有的科学面前,对于死亡和永生的话题,必然需要仰仗宗教,也只有宗教意义上的死亡,才能让观众看完电影后有所收获:了悟和体悟。
不老奇事,“不老”是表面的,奇事只是为了让故事可以合理发生、演绎。
丁萌萌和康妮卡特教授是干细胞的信徒,科学的信徒,而丁学农教授和郭小鲁,在探索医学的路上,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于意识和意义的思考,他们之间有一段关于天堂的对话,正是说明了一切。
“医生也是渡人,不能和尚知道菩萨不知道”,当郭小鲁坐在丁老床前,就像在公共汽车站,等待末班车,丁老已经坐上了车,但郭小鲁显然还在等下一班车,“虽然我还有力量,但是,心里却是拔凉拔凉的……”。
他们来到白茫茫的世界,郭小鲁在问,“丁老,这是什么地方?
”“我也不知道,不过在这个地方,没有疾病,也感受不到时间;没有恐惧,也没有欲望……”,这应该就是天堂的模样吧,而生命的意义不在于肉体的永生,而是精神的传承。
影片最后,郭小鲁自述中说到,“我一直认为,在我的世界里,时间很长,画画可以慢放,但是我忘了,那所谓的时光,不过是一眨眼工夫。
”“以前我总在想,到底怎样才能和他们永远在一起,离别才是真正的永远,就算容颜不变,身体不老,记忆也无法永存,他们终究无法永远留在我们生命的记忆里……”
我想,影片的这些对话和独白,才是真正的精华,体现了影片的价值所在,无论医学如何发展,无论干细胞技术如何让人年轻不老,死亡和永生的意义不在于肉体,而在于我们的意识,从而让永生上升到了信仰的层面,我认为这是一部追求生命终极意义的灵性电影。
最后,由于这部影片知识点很多,“慢性视觉”;伏笔也很多,高粱饴、小提琴;梗也很多,太平天团乐队,作者电影;幽默风趣的语言,郭小鲁妈妈眼睛受伤,“不知为什么,她抬头望了一眼天,一个雹子正中她的右眼,从此,她吃着碗面看着锅里”,六姑给苏凌芳介绍的对象“天庭饱满、地阔天圆”,丁教授的假发和诙谐,丁萌萌的调皮可爱,王小莫调侃太平间,玩世不恭,康妮教授的笑话,苏凌芳钟情于声色犬马,等等。
编剧和导演为了让观众面对死亡的话题时,可以更加轻松,甚至于有意淡化和稀释了爱情方面的着墨,蜻蜓点水,影影绰绰,语焉不详,以牺牲了爱情的深入表达换起观众对生死的关注。
同时,影片也通过对高梁饴细节的描述和对仗,对于异型珍珠的点缀等等,试图通过更多文艺的表现方式呈现出与商业影片不同的风格,打上“作者电影”的烙印。
但我认为,该影片硬伤不少,表现手法略显牵强和生硬,主次不分明,在一部电影中塞入了太多的东西不一定是好事,铺设太满必外溢,试问,层层叠叠的褶皱,又有几个观众有能力俯瞰呢?
我认为,灵性电影一定要流畅、简洁,因为灵魂之美乃是宇宙之大美,正如王小莫给郭小鲁立的墓碑,无题先生提写的“不受福德,向死而生”,这才是真正的永生。
2021年12月18日
在电影里面,科研的苦被绝大多数人忽略了。
为了科研,郭小鲁的父亲死了,苏失去父母的陪伴,失去了双亲,丁萌萌失去了最后十几年陪伴父亲的时间。
丁萌萌本来是一个洒脱的孩子,但是她的一辈子都在追寻并笃信一个追不到的信仰,干细胞,她把干细胞打在自己的身体里,失去了一切,不知道但是唯一留在中国的她的母亲,当时是怎样的心情。
郭小鲁去了捷克,他的恩师从一个要强的健康的中国脑外科一把手变成了一个屎尿都在床上无法自理的人,他的青梅竹马失去了她的青梅竹马。
如果很多年过去,那些有意义的东西都失去意义,那最初追寻的东西也没有意义。
也许这是对科研人格外的意义吧。
无比卓越的电影,2021Top1,也是老师推荐的电影,老师说电影涉及干细胞,实验室爱情,重编程,可以扫盲。
在科研界呆了一段时间,研究白内障,对白内障领域没什么贡献,对于生命价值和意义好像思考了很多。
90%的时候,实验都是失败的,失败的时候,我就觉得实验真难,当实验成功的时候,就觉得实验真好,想一辈子在这里探索。
我也是医生,实习医生,我也看过生死的人,学过太多疾病,人类太脆弱,害怕自己生病,害怕亲人们离去,但在时间的长河里面,这些好像都无可避免。
昨天送一个1米82的大汉做CT,黄疸很严重,他的女儿在楼下等他,但她着眼于她父亲的时候,她不敢相信她的父亲怎么这么虚弱。
还有一个父亲,我帮他换药,在揭开所有纱布的时候,他看到自己的伤口,他好像很难过的闭上了眼睛,他让护工用手机拍下他的伤口并发给他的女儿,在谈到他女儿的时候,他好像很骄傲。
护工说,她可能还在睡觉呢,原来她的女儿在国外念书,在挪威,他很骄傲的对我说:挪威,那可是个好国家。
我感受到,他他的女儿感到骄傲,但我不知道当他的女儿看到父亲的伤口,却无能为力,不知道自己的亲人明天恢复了没有,会不会有危险,想不想念。
干细胞:人体的组成: 细胞是构成人体的最小单位,在我们的身体中有200多种不同的细胞。
而干细胞就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类。
干细胞的特性: 简单说,干细胞属于原始细胞,人体的任何器官的细胞衰老、损伤了,干细胞会立刻转化成该器官的细胞进行修复、再生。
比如说你腿坏了,干细胞转变相应细胞对你受伤的腿部进行修复,比如说你内脏坏了,干细胞依然能转换成相应细胞修复。
看吧,多么强大。
干细胞的功能:能够不断的自我复制和分化,通过自我复制,来增加我们身体细胞的数量和种类,不断的修修补补,是我们人体功能强大的修复师和建设者。
你看,他还能自我复制,你说这是不是永动机。
人为什么会衰老:年轻时新增的细胞大于衰老、死亡的细胞,所以年轻人充满活力,年龄大了以后,则相反。
所以人会衰老。
那么用干细胞打入人体,细胞人为增多,人还会衰老吗?
目前的技术,干细胞却有抗衰老的能力,但还无法达到电影中不老奇事的境界,望科学发展,你我皆不老传奇。
影片色调温暖,年代感强烈,同时氛围也烘托着男主对初恋长久而深深的爱。
女主从小没了父母只能奔波于生活。
相对于感情,追求生活质量已经成了从小而形成的必选题。
而男主毕业后极具天赋,事业顺利,却沉浸于内心的孤独,追求女主也是他从小形成的灵魂选题。
但男主看到女主当演员后喝多酒在床上说出别碰我,男主跑到大雨里哭泣,因为男主意识到两人已经因追逐不同已经渐行渐远,但这不是不爱。
女主是男主的心之所向,灵魂伴侣,一生唯爱。
男主遇到女二,是责任。
男主出国说明心已半死,当责任死后,心已全死,将女主送给他的玩偶放弃在住处。
面对一直照顾自己的女二,和对自己如父亲般的女二父亲的离世,这一生所有的爱都已燃烧成灰烬。
男主陷入无比的绝望和痛苦,心已死,身体也只是躯壳,他开始疯狂研究干细胞,然干细胞是一个长久而深远的课题。
因女二离世和女二临走前的憧憬,男主陷入无比的自责,恨自己这个天才无能,注射干细胞即是对自己无能的报复也是对自己生无所恋的诀别。
因为干细胞至科学研究至今都没有达到影片中男主后期的年轻程度,所以,我认为,从男主注射干细胞产生幻觉后都是男主的梦。
王珞丹好美。
“我说我想永生,其实不是我想永生,而是我想永远坐在你的旁边,看着那个穿着蓝色洋装的小女孩拉着小提琴,是我想永远躺在你的旁边,穿着白色裙子的你,和两组快要交叠的心跳声,是我想永远和你在乒乓球桌的两边,等着师娘喊我们一起吃饭,我说我想永生,其实不是我想永生,而是我希望经历的一切都不要改变,消失。
” 所以这是一个人的故事,恰好有一生的长度。
这个人看起来很木呐,很寡言,但他不是没有感情,只是有些迟钝(所谓慢速视觉,其实也只是这个特质的放大),而恰好,我跟他有有点相像,所以我更明白一个道理——对于一个迟钝的人而言,所有感情好像都显得不合时宜。
这部电影充斥着人生中那些无常的片段,儿时青梅不是在约定的医学院而是歌舞团相见,儿子功成名就那一刻母亲猝然离世,师友遭逢疾病阖然长逝......有些我已经经历过,有些还未经历,但都难以面对,迟钝的人常常依靠记忆来辨认这个世界,但往往发现世界早已面目全非。
盖因世事多变,我们却只能看见眼前,就像郭小鲁看不见苏凌芳坐在门槛上数着天亮的晚上,看不见丁萌萌丧父丧母感情无依的茫然,所以接受不了下雨天的草腥变成了酱香型的白酒,接受不了如亲如故的人像小白鼠那样死去。
越到后面越清晰这个故事里真正的角色只有他一个人,而那些人都只是他记忆里的一种投射,他让自己去完成和苏儿时的约定,让自己像老师一样去异国求学,让自己像丁萌萌一样体验作为一个小白鼠被实验的感觉,他把自己所有的经历当做人生的意义来体验,来记录,把自己变成了一张记录历史的内存卡。
整部电影用了很多的镜头,把郭小鲁放在一个场景中,慢慢拉长拉远,很荒凉,很寂寞,尤其是非洲那幕,或许在那一刻,郭小鲁已经死去了,而后的剧情都是他在自己记忆中想象演化出的场景。
所以,我说我想永生,其实并不是我想永生,而是我想永远记住你们,看见你们。
“ 当我推开那扇门,你会一直在。
”
昨天不知道看什么电影,就在网站上随便翻,看到了这部《不老奇事》,再来豆瓣上看到电影评分6.2,很低,就当主演王传君还听说过,就当消遣看吧!
结果越看越入迷,虽然介绍里面说这是爱情片,但个人感觉影片里面讲爱情的部分很少很少,主角和两个女生之间更不是爱情,反而在爱情之外的关于衰老永生的讨论更吸引了我。
1,剧情梗概
故事的开始 故事先从一九六八年的青岛说起,男主郭小鲁(简称郭)和女主苏凌芳(简称苏)八九岁,初次认识后双方家里便发生了重大变故,郭的父亲因实验室意外去世,母亲消失了一段时间伤残后又回来了。
苏的父母消失之后再没出现过,后随六姑在农村生活。
在这期间男女主之间互相陪伴,互相照顾,可以说是初恋,但我感觉两小无猜的两个人更像是友情,到了亲情程度的友情,苏跟六姑走后两人分别,郭大学考到了北京的医学院,苏拒绝六姑安排的相亲后也去到北京,游走于声色场所,靠唱歌为生,机缘巧合两人再次见面。
去往北京的列车在北京之后,两人继续相互扶持着过日子,关于未来两人走了完全不同的路线。
郭靠自己的一些天赋和努力在医学方面取得了不错的进展,并认识了业界大牛丁教授,成为了得意门生,期间郭的母亲去世。
苏靠各种关系上位,借着自己年轻的姿色和勤奋也在演艺圈有了一点起色,并嫁到了一个还算有名气的导演,开始演电影。
郭在丁教授的推荐下来到布拉格做也许能够让人长生的干细胞研究,并认识了丁教授的女儿丁萌。
苏演了一部关于农村的电影在布拉格展映,机缘巧合下两人再次见面。
男主看到女主在布拉格的电影海报 郭在布拉格继续做着干细胞研究,期间丁教授去世,实验室的外国女教授去世,丁萌在研究干细胞过程中取得一定进展,因受不了亲人离世的悲伤和对死亡的恐惧盲目在自己身上进行干细胞实验后得癌症去世,但留下了能够克隆自己的受精卵。
郭在研究取得进一步进展后也在自己身上做实验,注射了二十次干细胞后开始去全世界游荡,见证了各种矛盾冲突和生死瞬间。
苏和自己的导演丈夫貌合神离,过着假面夫妻的生活,演艺事业原地踏步,在鲁去全世界游荡时和他失去了联系。
再次在北京相会 郭回到北京后再次遇见了苏,时间已经来到二零一二年,此时苏已经是一个四五十岁的大龄妇女,郭看起来还是那个三十来岁的翩翩少年。
之后郭在青岛去北京的途中发生了严重车祸成了植物人,苏离婚放弃事业照顾郭,并去布拉格植入了丁萌的受精卵,生下了一个女儿,当时苏以为这是郭的孩子。
时间再次来到未来,苏成为了一个老太婆,郭依然是那个三十来岁的翩翩少年......
不老奇事,男主的不老神话2,关于剧里面的爱情线 男主郭在影片里面一共遇到了两位女士,一个是女主苏,两人幼时相识,并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上不断交叉相遇,与其说是青梅竹马的恋人,倒不如说是共患难的异姓兄妹。
影片中对两人关系的描叙非常克制,郭在北京上大学期间和苏同床依然是两小无猜,完全没有恋人重逢之后的激情,像是弟弟对姐姐的依赖迷恋,后来又发现姐姐不是自己想象中那样的失望,但依然把它作为自己最亲的人,就算是苏以为自己怀了郭的孩子,但那是采取试管婴儿的方式,连人工授精都算不上,更没有儿女之情。
大概意思就是女方把男方当初恋男友,男方把女方当姐姐。
成年之后两小无猜的男女主角 另一位女生是丁萌,郭恩师丁教授的女儿,两人一块在布拉格做干细胞研究。
丁萌在影片中非常直白的表示了对郭的性趣,郭表现得却像是柳下惠一样坐怀不乱,后来丁萌沉迷于在自己身上做实验,郭在苏得癌症之后万分照顾,并合成了的丁萌的受精卵,也是想完成丁萌的心愿吧。
总结一下意思就是丁萌把郭当作适合当对象的暖男,郭把丁萌当作需要照顾的妹妹。
面对女色不为所动的男主 影片里面苏的结婚对象渣男导演便是对男生的刻板描写,喜欢年轻貌美的女演员,在自己变老之后不断寻找更年轻的演员,对女生控制欲比较强,目前来说有些典型的大男子主义。
苏和他之间我觉得刚开始也是有感情在的,不然也不会想要结婚留住这个男的,这里面也牵扯到了各种交易,完美的婚姻范例。
奇妙的画面 影片还塑造了一个男配角,本事不大,野心也不大,喜欢色情杂志,喜欢扎在女生堆里,人不坏,但肠子花。
丁教授的家庭是典型的父权社会,他取媳妇可能就是做家务和生孩子用的(说的有些重了),片中说过一句好男儿何患无妻。
3,影片中离世的那些人 电影开头男主郭的父亲便在一场意外中离世了,这算是一些人死去的方式, 猝不及防,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糊里糊涂的便走完了这一遭,留下一堆事情麻烦后人也好,让后人怀念也好,总之本人没有一丝防备。
郭父亲去世 郭的父亲发生意外后苏的父母都去外地工作,从此之后他们就没再出现过,对于苏来说父母就相当于死了,自己没人要了。
郭的母亲在郭上大学期间也走了,她算是操劳了一辈子吧,又面对了很多变故,不得不去扛,有一个小孩不得不去照顾,眼睛被一个冰雹砸不得不面对别人的嘲笑,丈夫早逝一留下大家子不得不去扛。
此时郭想到了丁教授的一句话:父母是挡在我们和生死之间的一堵墙,在这个世界上生命终将终结,时间也是有限的。
再后来去世的是丁教授,丁教授想要长生,但也明白目前自己不能长生,目前的技术根本做不到长生,他想要自己的得意门生去研究干细胞,寻一个方法,他希望看到自己孙子八千岁的时候。
但丁教授也坦然接受死亡,勇敢面对死亡,生前便留好了遗书,要把自己的尸体捐给学校,供学生上课用,自己一旦病危绝不进ICU,不上呼吸机,不许抢救,放弃医疗支持,家属坚持就剥夺家属的继承权。
丁教授想安详的走了。
弥留之际感受不到时间,感受不到疼痛,没有恐惧,没有欲望。
他将自己一生的本事交给了学生,传承是生命的意义吗?
不想在病床上当植物人一样照顾,走的时候也要体体面面,带上自己的假发。
丁教授的师妹,那个外国女教授也驾鹤西去了,她希望丁教授的女儿丁萌继续干细胞的研究,改变人类的命运。
这些事情对丁萌打击很大,她没日没夜的工作,希望找到一种病毒能逆转细胞注定的凋亡,并在取得初步进展之后就在自己身上做实验,希望自己不会死,但她体内的细胞没有凋零也没有永生,而是朝着癌细胞方向发展,最终也死于癌症。
死于自己实验的丁萌4,总结 郭在研究取得一定进展后,也在自己身上做实验,再也没有变老,也没有死去。
在非洲隔壁免于遇难
发生严重车祸成了植物人之后也能再次苏醒
男主和女主的最后会面 男主身体没有变老,记忆也没有衰退,也许他是想留住周围的美好的,但最后留下的只有自己。
四不像电影,纯粹浪费时间,建议买了的退票
老王一辈子就是这么点事,总想往苦恋方向走,特一往情深,再有个别人爱,也是生死相依的。这倒好,两女传下合力后代合体了啊。男主角还不老了。他们死了,要么老的不行。我还在栈桥上风景这边独好。 老王还是眷恋啊,除了出来挣钱,还要发表点意见:同志们,爱和记忆,一样重要啊。
别的不说了 丁老对他老婆像使唤佣人 死之前还要他老婆理解他 从草腥到白酒那里郭小鲁明显越来越看不起芳了 芳最后还给他生了个别人的孩子? 导演是男癌晚期吧??(ps.代孕还能过审?
看不下去,什么魔幻故事啊这是
总有种想做《阿甘正传》的感觉,但……
我激动的问那蔷薇,我亲爱的可是你
影片前半部份,含朔量太高了。以至于直到郭小鲁去布拉格时的转场设计才让我想起来从影片里找导演,找呀找。费劲,想着,中国电影需要王朔。文艺青年的圣地还得是北京……这是京圈的自我实现預言,多巴胺的运行机制,当人特别自信时挡在前面的人会下意识让步。但整部影片说白了、就一个大写的“刻奇”……
我没懂
两个极度装比的人死也不肯说一句我爱你的故事,自己找虐,随便一个人主动走出一步,这故事就圆满结束了。既然两个人都愿意为对方付出,也从心底里爱着对方,却处处避让,客气得跟陌生人似的,也活该两人自己找虐。神奇的是男女主角从青年到老年,每个时段都可以相遇,就偏偏没一个人愿意说出那句话!
不是传统的爱情电影,更像是在探讨人生哲理。很多台词都可以当做文案发朋友圈。辗转世界,看透宇宙,就算容颜不老,身体和记忆也会衰竭,但愿我们记住现在的每一个美好的瞬间,每一个人爱你和你爱的人。
剧情满分
我给四星吧,是因为这部电影的评分太低了,它的价值应该在七分以上。虽有奇幻,但它对人生的探讨和解读真的值得二刷,虚虚实实,我并未看得太明白,时间线拉的挺长,内容也比较多,需要慢慢消化。
用文艺片的方式探讨一个医学命题,用干细胞的比喻来讲爱情,有点不讨喜,但我还挺喜欢的。缓缓道来的旁白,是人生啊,是遗憾啊,是无能为力。配乐、画面、演员的表演都很好,李婷婷特别惊喜,最喜欢丁萌萌。
王朔滤镜让我多打了一星
为了午饭后消磨时间,我进场看了40多分钟就出来了,因为40分钟里我不知道它讲的是什么。王传君我不理解他一直标榜自己要跳出过去,然而他除了给自己一个很「艺术」的姿态之外,在演技和台词上根本没有半点进步。还有王珞丹你为什么要参演这部电影?
这就是典型的一个文人眼中的爱情观,世界观。完全脱离现实,用看似深刻却完全狗屁不通的文学字眼构造着它的躯壳与血肉。你看看里面的人物,全在做这莫名其妙的事情,换任何一个有脑子的人都做不出来的事情,到了他们笔下是做的淋漓尽致。乍一看,动人心弦。往深了说,无病呻吟。所以看文字,还得看金庸,他老人家才是文坛大家。虽然写的是武侠,但是字里行间,流露的都是烟火味。出于市井,高于艺术。比这类活在自己幻想中的所谓文人高的不是一星半点。
看片名以为会是另一部《本杰明巴顿奇事》 但竟然会是这么奇怪的电影 怪到可以让人继续往下看能翻出什么花来//原来是王朔的编剧 难怪前半段的戏谑京味如此熟悉//而从中段开始故事转向对生死与记忆的思考 不过就是真的没有想到导演能这么拍 又疯癫又神奇//活着怕时间不够用 死了怕事情没做完 永生不老又仿佛是一种可怕的诅咒//人的三次死亡到文艺男中年这儿只剩下一次 就是初次心动的爱人彻底忘记自己
作为《不老奇事》主人公的王传君和王珞丹贡献出了令人惊喜的演技,在王传君的身上,你能感受到一种“一切尽在不言中”的奉献与牺牲,这一切都出于一颗不求回报的真心;而在王珞丹的眼里,你又会深切看到一种凛冽与迫切,仿佛当下的生命就是一场华灯初上,再不做些什么就真的来不及了,因此没有办法停留。
旁白太多了,好像一部读出来的电影。前后也略有些割裂,故事讲着讲着就跑了。有些内容还是有想法的,但是讲得方式太差了。而不老这个概念,也基本没用上啊。
短短两个小时,仿佛漫长的一生。网友的解读关于男主的幻境我是认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