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角斗士2

Gladiator II,神鬼战士II(台),帝国骄雄II(港),鬼神战士II,Gladiator 2‎

主演:保罗·麦斯卡,佩德罗·帕斯卡,康妮·尼尔森,丹泽尔·华盛顿,约瑟夫·奎恩,弗莱德·赫钦格,德里克·雅各比,尤瓦·戈南,罗伊·麦克凯恩,彼得·门萨,马特·卢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4

《角斗士2》剧照

角斗士2 剧照 NO.1角斗士2 剧照 NO.2角斗士2 剧照 NO.3角斗士2 剧照 NO.4角斗士2 剧照 NO.5角斗士2 剧照 NO.6角斗士2 剧照 NO.13角斗士2 剧照 NO.14角斗士2 剧照 NO.15角斗士2 剧照 NO.16角斗士2 剧照 NO.17角斗士2 剧照 NO.18角斗士2 剧照 NO.19角斗士2 剧照 NO.20

《角斗士2》剧情介绍

角斗士2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影片故事延续前作,路奇乌斯(保罗·麦斯卡 Paul Mescal 饰)童年时亲眼目击受万人景仰的英雄马克西蒙斯死于舅舅之手,多年后已长大成人的他,在暴君的铁腕统治下,被迫进入竞技场为生存而战。心中充满怒火的路奇乌斯,眼见罗马帝国的未来岌岌可危,决心讨回本属于他的权力和荣誉 ,还罗马人民一个辉煌的罗马。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尘封旧案第一季劝和小组拔作岛THEANIMATION我能预见成功率蝶之力学杀人分析班兽性超可动女孩1/6军曹大电影2:深海的公主是也犯罪现场:德州杀场乃木坂春香的秘密Purezza♪Double天天和街浪子时空罪恶照亮街道的家伙们延安往事武士弥助不尋常日常—中元不信邪系列玫瑰与郁金香不要让我抓到你!钦天异闻录重返天堂岛可乐山林之丰收的季节牙狼:阿修罗东区女巫第一季女神捕之孽缘蔚蓝档案TheAnimation岌岌可危酒店!爆裂警察启航:当风起时狼孩的真实冒险

《角斗士2》长篇影评

 1 ) 荣耀与勇气——《角斗士2》

上一部《角斗士》上映的时候,我才读初中。

《角斗士2》上映的时候,我学生的娃儿都差不多读初中了。

今天周末,新上映的影片很多,但是我和老婆还是选择了带7岁的孩子看这部R级片。

在这里也提醒各位宝妈宝爸,这部电影有许多血腥镜头:砍头、砍手、身首异处......我们家小朋友看到这些镜头的时候都觉得头昏、脚软、晕血。

故事的套路是老的:被压迫的人总有反抗的勇气;哪怕死去也要拥有追求自由的荣耀。

你说它是王子复仇记也好,你说它是俄狄浦斯情结也好。

主角路奇乌斯一个人把两个故事都诠释完了。

也许,西方戏剧,特别是古典戏剧永远绕不开这两个主题。

不过对于现代观众来说,我觉得,这部电影把这两个主题诠释得很棒。

节奏不紧不慢,虽然我们都知道王子最后会复仇成功,但是我们还是能静下心来看王子怎样复仇。

父亲死了,弑继父也是弑父。

命运的悲剧,总要有人承担。

两个半小时,并不觉得漫长,我们一家包场,也是一种特别的观影体验。

荣耀与勇气,是受压迫者内心自然而然迸发出的力量与向往。

王侯将相,不一定有种。

但尊严与自由,必然与鲜血为伴。

 2 ) 角斗士的罗马梦想——二十四年后的勇气与荣耀

24年前,雷德利·斯科特用一部纯正的史诗动作电影夺得了奥斯卡最佳电影的殊荣。

《角斗士》是否实至名归,不影响其成为了雷导代表性的史诗经典。

恢弘但岌岌可危的罗马,善妒阴暗的康茂德与质朴英勇的马克西蒙斯,危机下简单的正邪冲突上演着勇气与荣耀的传奇。

这么多年过去,许多影迷都期待着《角斗士2》的诞生,但角色命运的发展让续集并不顺利,记得曾经还有马克西蒙斯复活的奇幻剧本出现。

如今雷导终于带来了续集,某种层面上它的回归满足了影迷需求,它更加气势磅礴和更具野心,但同时它也非常求稳成为了首部的重绘之作。

2000年《角斗士》的开场,马克西蒙斯穿过麦田成为这部电影的标志性场景,它代表着安详与希望,是起点也是终点。

而《角斗士2》则言简意赅的直接把麦子给端了上来,意味时间的过去与又一位英雄的成长,也标志着这部续集对于首部的高度继承,如同电影中的罗马梦想。

这种延续,首先体现在故事脉络上。

如第一部,该片开场就为观众献上了场精彩的战争戏码,力量十足的古代战争,罗马战船的侵略攻城,刀剑与投石器的对抗。

然后便是主角亲人离世,以及主角沦为角斗士回到罗马复仇的情节。

可以说是重走了马克西蒙斯之路,没有跳脱首部史诗叙事的框架。

在角色配置上,续集也没太多改动。

罗马皇帝,角斗士,奴隶主和露西拉,都是大差不差。

该片中盖塔和卡拉卡拉化身神经质变态的代名词,他们苍白的面孔继承了康茂德的扭曲。

而奴隶主马克里努斯不再是英雄救星,成为玩弄两兄弟和元老院的另一种康茂德的篡位。

三个人正好拼凑成了经典至极的康茂德,也可见这一角色的复杂和难以复刻的成功。

佩德罗·帕斯卡的阿卡修斯算是该片比较具有特色的人物,背负血海深仇的帝国刽子手。

不是单一的能使用正邪划分的悲情角色,类似于有了更多戏份的昆图斯。

善恶交织,像一个英雄,却必然的要赎罪,无可奈何的因果报应在角色身上的体现。

故事脉络外,这部续集更多的是精神延续,每个角色都挂在嘴边的罗马梦想。

当年马克西蒙斯击败康茂德,以一己之力守卫了罗马梦,但仅仅过去二十年左右,罗马便重蹈覆辙迎来了更为荒淫的皇帝。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也不是一天覆灭的,梦是一种永远追求的理想。

马克里努斯成为第二执政官时,投票举手的情形和对他的祝贺,都让人想起二战时的大独裁者,笼罩在人民身上的阴云。

相较于马克西蒙斯个人英雄孤独,该片中民众对盖塔和卡拉卡拉的反抗,阿卡修斯在两股势力间的宣言,都为个人英雄注入了群体的觉醒团结,更底层人的力量。

电影最后,阿卡修斯和马克里努斯在罗慕路斯之门下进行决斗。

阿卡修斯和马克里努斯都有着野性的角斗士身份,正如狼母喂养的两个孩子一样。

而罗慕路斯在决定罗马建立位置时,因为分歧和对方搞破坏而杀死了雷慕斯,预示着电影结局两人截然不同道路的命运。

马克里努斯的角色和第一部的奴隶主帕西蒙是相同出身,由角斗士一路成为自由人。

但西蒙为罗马选择了牺牲。

马克里努斯却达到了自己作为奴隶时当奴隶主的梦想——变成自己曾经最讨厌的人,去建立自己曾经最讨厌的制度,他没有继承帕西蒙的身份与大义也就只能狼狈收场。

总的来说,雷导保持了这部续集与前作大部分内容的相同,让两部电影中的两代英雄遥相呼应,在部分情节转折上做了与第一部完全相反的改动,加以区别英雄经历好给出不同的结局。

其核心依旧是饱含希望的英雄史诗,对理想的坚守和两代人间勇气与荣耀的传承。

另外在保持一贯的厚重史诗感外,雷导的历史改编还是自由自在的,毕竟之前的康茂德也不是死在角斗场。

真实历史中卡拉卡拉为独裁而杀死了盖塔以及盖塔的妻子和岳父,之后卡拉卡拉又被卫士茹利乌斯·马尔提亚利斯所刺。

马克里努斯被军团拥立为帝,在位一年后被埃拉伽巴路斯的军队击败。

雷导的改编复杂化了马克里努斯,简化了卡拉卡拉和盖塔。

雷导也完成了对第一部缺憾的全面升级。

像是犀牛和猿猴的嗜血兽斗,罗马角斗场的海战功能第一次登上银幕。

角斗士热血澎湃的群战,马克里努斯权利游戏的血腥黑暗。

有升级也有延续,但回过头来说,对我个人而言这部续集还是有不少遗憾的。

首先——没有跳脱首部史诗叙事的框架。

角色、故事和核心的相似,让这部求稳的续集其实缺乏了新意,理想主义长存的英雄现在看来也有稍显无力的说教感。

和第一部的牺牲,向死而生的平静比较起来,结局并没有更让人动容。

然后诚如上文所说,康茂德=盖塔和卡拉卡拉+马克里努斯。

这就导致盖塔和卡拉卡拉沦为了精神病一样的猎奇奇观,只能看他俩有多神经。

但电影也没表现他俩看角斗士之外的变态嗜好,所以盖塔和卡拉卡拉的表现就没什么深度,浪费了两位著名暴君。

丹泽尔·华盛顿的马克里努斯有更多发挥空间,他的表演倒是没辜负这个角色。

只能说,康茂德是个伟大的角色,华金·菲尼克斯的演绎也让人难忘。

这几年保罗·麦斯卡的演技毋庸置疑,但片中他并没有很好地撑起来角色。

很多人质疑罗素·克劳靠《角斗士》拿影帝的含金量,但事实上他兼具力量与忧郁气质的英雄形象也很难有人驾驭。

现在确实是真没眼看,估计没回归也是因为走形的厉害。

只能说动作片大咖是青黄不接,保罗·麦斯卡也算尽力了。

最后,不得不说技术的进步是一柄双刃剑。

看完《角斗士2》再去回顾一遍《角斗士》,更能让观众感到真实的细腻场景还是第一部里面的实景和打光。

摄影与特效的进步都摧毁着老电影特有的质感,就像新时代的低成本恐怖片就远远没有上世纪低成本恐怖电影那样的魅力。

更宏大的特效,可惜没了质感。

 3 ) 看一部少一部的古装史诗电影

角斗士2食完!

大场面不少,打得也够血腥,当爆米花电影看其实还挺爽的。

男主是前作男主马克西蒙斯的儿子,这货简直就是个天煞孤星般的存在——第一部和亲爹刚相见没多久亲爹就死了,第二部继父想救他继父死,亲妈想救他亲妈死,老婆救他老婆死,想搞死他的两个神经病皇帝死,买他的奴隶主(大反派)死,感觉和他有关的死得都差不多了……搞笑的是我六岁女儿还来了一句他变成孤儿了,我心想他都三十多了吧,也无所谓孤儿不孤儿了吧😂剧情其实一般般所有设置都是为了大家干起来,所以经不起推敲,我只能说丹泽尔华盛顿是什么搅屎棍吗?

还有这两个癫货皇帝是取材于尼禄的吧。

总的来说,只考虑视觉享受的话这部电影还是相当值回票价的,毕竟现在也没几个导演还能专注于这种古装史诗电影的拍摄了,老斯科特算是一位忠于初心的导演了吧。

ps,我女儿表示很好看,对所有血淋淋的场面照单全收,已经完全锻炼出来了(笑

 4 ) 迟来的续集,处处是遗憾

5分,意料之中的,各方面都缺乏突破,而且甚至没上映就能猜到相当一部分内容。

首先要感恩能在大陆看到这种一刀未剪的R级大片,也要赞美老雷,用老练的手法稀释了暴力场面的残暴,使血腥场面更为故事本身服务。

两场水战还是有惊喜之处的,开幕的大场面某种程度上弥补了没法在大银幕看到《天国王朝》围攻场面的遗憾,跟《拿破仑》中最佳的冰湖战作对比可以看出老雷视听手法上的诸多考量。

不过随着故事向下进行,就越发显出本作处处被前作光环遮盖的尴尬。

一是动作戏,虽然数量和设计均有创新之处,但在首作角斗场排兵布阵逆转战局一段的面前无论是情绪还是紧张感都败下阵来,与动物角斗的部分也更像是对前作的生硬模仿。

再者也是更重要的部分是文戏,两倍于前作的故事容量,主角形象却相当单薄,被配角压住光环。

缺少了有效的人物和情感,空留下流水账般的历史叙事,可偏偏老雷一向热爱对历史胡编乱造,权谋部分也几乎无突破,掀不起任何波澜。

佩德罗帕斯卡死后的部分更是一垮到底,壮大的结尾归于遗憾。

无论多么不情愿,只能再次祭出“为什么要看一部模仿前作并毫无突破的续集”这灵魂一问。

老雷这些年的引进片都差一口气,但下一步依然会期待的吧。

 5 ) 史诗感更强,但叙事略显破碎的一部续作

8/10 优秀 看的是真的爽,这次真的是一刀未剪,各种血腥场面。

不过虽然看得很爽,但还是有无法忽视的问题。

首先就说出本片的缺点。

我个人认为本片最大的问题就是叙事节奏。

与第一部相比,这一部又增加进了更多的势力,整体给人的感觉不再单纯是一个王子复仇记的故事,更像是一场权利的纠葛。

但是这种多线叙事容易带来的问题就是节拍表出问题,而这一部影片就犯了这样的问题。

很多时候上1秒还在进行令人血脉膨胀的厮杀,下1秒突然就变成了安静的权力斗争,这个真的是有一些破坏影片的气氛。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地方就是竞技场海战那一段,上1秒还是竞技场混战,男主将弓弩射到了将军旁边的椅子上,下1秒突然战斗就结束了,男主就下场了,这里我觉得真的是节奏方面的一个很大的失误。

其他还有一些这样打破叙事节奏的地方就不多说了。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有一些地方省略了不该被省略的东西。

其中一个点就是人物如果知道了某件事情,你应该给让观众信服他是合情合理的知道这件事的。

但是本片在某些地方却没有做到这一点,比如说露西拉刚找完路奇乌斯,并确认他就是自己的儿子,然后他告诉阿卡修斯说角斗士是他的儿子,这里阿卡修斯应该是稍微思考一下才能反应过来她说的她的儿子是哪一位角斗士,但他却立马知道了谁是路奇乌斯,而缺少这方面的铺垫。

当然,本片更多的还是优点,甚至可以说瑕不掩瑜。

首先就是本片的剧本很扎实,虽然谈不上有多么牛逼,但至少戏剧冲突给的足够多、足够强,里面有很多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的转折,并且剧情推进也并没有四平八稳,而是通过制造一个又一个的意外来使矛盾冲突更加激烈。

我最喜欢的一个高潮部分就是路奇乌斯与阿卡修斯在竞技场上对决那一段,真的是戏剧性拉满。

本片结尾也完成了第一部里面马克西蒙斯没有完成的事情,这一点就是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子承父业。

最后路奇乌斯拿起马克西蒙斯的装备,站上竞技场时可以说看得我热血沸腾。

本片的人物塑造也很好,虽说谈不上有多么新颖,但是人物形象足够丰满,人物动机足够合理,这些就够了。

其中我个人最喜欢的除了主角以外,就是马克里努斯。

虽然说他是一个反派角色,但是这部电影把这个反派塑造的相当出彩,从他第一次出现的时候就已经展示出了他不同于常人的眼光与思维,而这也就导致了他后面的夺权。

后面他夺权那块真的可以说是超展开,虽说能够预料到但真到那里的时候也有些始料未及。

而最后他也毫无意外的被主角杀死在河里,那一段做得我觉得也是很不错,更不用说还有砍手这样的直观暴力场面,真的是看爽啊。

皇帝兄弟的塑造也不错,一个是傻子哥哥,一个是聪明弟弟,而发生的他们两个身上的权利争斗也很有看点,马克里努斯砍头的那一段也是给我看的一楞一楞的。

本片的制作同样很出彩,不管是优秀的特效,与第一部相当的配乐,抑或是摄影构图的优秀,这些都使本片作品称得上是一部不错的史诗片。

并且本片的动作设计也并没有含糊,每一次打午都可以说是拳拳到肉,刀刀见血,这里也感谢国内上映的时候没有删减,能看到原汁原味, 总体来说真的是瑕不掩瑜,在经历了老雷拿破仑给我带来的失望之后,这一部又证明了老雷还是宝刀未老,拍史诗片还是很有一手的,只能说舒适区终归还是舒适区,只要他好好拍还是很有水平的。

不过我还是更希望看到异性前传3口牙!

 6 ) 苍白无力的人物与自我重复的情节

作为角斗士第一部的粉丝,看第二部之前当然是有心理准备的,但是看完之后还是想说,拍的真的不行!

首先,把第二部的主角设定成马克西姆斯的亲儿子,本身就已经很崩人设了。

回顾一下第一部的剧情,如果按照第一部的情节时间线和演员的演绎,老马和卢西拉之前的关系,顶多也就是柏拉图式的无果而终的感情罢了。

哪怕是重逢之后,老马也并无重燃爱火的意图,俩人说话还是很有距离感,由此,实在很难想象俩人连孩子都生出来了。

这一编,卢西拉化身甄嬛重上凌云峰,老马更是一下子变成隔壁老王,却又何必……(PS:感慨一下,为了圆这个设定,康妮还能补拍一段二十年前的戏,把剧情连回去,再想想罗素克劳现在的身材,想补拍都不可得咯……只好纯用旧镜头闪回几下,至少解了俺们老马粉丝的相思之苦,电影票不算白买……)退一步说,就算接受了亲父子的设定,二代男主的人格魅力与马克西姆斯一比,也是相形见绌。

——这里我们不谈颜值和身材,太主观了,而且我们老马粉肯定觉得罗素克劳比保罗麦斯卡帅啊!

只谈电影中的人设与表现,马克西姆斯虽然不是文化人,但是心思细腻,说话朴实,做事稳重,是个敦厚人。

这儿子虽然人设是读了不少书,还会念几句诗,但行为却像个二愣子,行事缺少思考痕迹,既无英雄气质,又无人格魅力。

多次演讲更是冗长无力,反反复复罗马梦,而毫无震撼人心的力量。

他前期似乎很抗拒自己的真实罗马身份,可是后期,在嘴炮和演讲中,却又言必称自己是“xxx的外孙子,xxx的儿子”,生怕别人不知道他的血统。

反观角斗士1中的马克西姆斯,在斗兽场中面对康茂德,他所强调的自己的身份,却是“被杀害的妻子的丈夫,被杀害的孩子的父亲”,仅此一点,便可谓高下立判。

——这也是角斗士2的另一个失分点:过于强调“血统”的重要性。

相比几十年前的《斯巴达克斯》,角斗士1的视角更精英主义,但是好在至少还不像角斗士2一样搞血统论,马克西姆斯就是农民的儿子,朴实纯粹,想打完仗就回老家,没有什么“隐藏血脉”。

角斗士2的思想却堕落成了血统论,仿佛没有这两家的血脉传承就不能有一番伟业,属实令人失望。

而在反派方面,本片的塑造也相当失败。

那两个皇帝完全就是俩傻子,没什么好说的,单说丹泽尔华盛顿饰演的角色,前期还像个正儿八经的野心家,讽刺罗马的所谓荣光,玩弄一些操纵人心的手段,后面却突然恍如喝了假酒,开始梦游。

先是敢于委派既不忠于自己,人数也不占优势的军队前去平叛,差点上演一出“六千人对五千人,优势在我”的闹剧;然后,在两军阵前,竟然又敢于和满状态的开挂男主搞一对一贴身肉搏,其智商下线之快,属实令人费解。

既然没有令人信服的人物塑造,就更不可能有精彩的剧情。

其实角斗士1的情节也就还行,但胜在各个环节四平八稳,没有明显bug,且依靠演员的演绎产生了足够的感染力。

角斗士2在剧本方面没什么进取心,套用已有模板,采用了和角斗士1几乎一致的主线:家破人亡——沦为奴隶——志在复仇——组织角斗士——政治密谋——对抗皇帝。

甚至俩人在政治密谋这个环节都一模一样地游离于密谋之外……如此大量的自我重复,只能使老观众感到索然无味。

更有甚者,老马要握箭头,儿子也要握箭头;老马要质疑罗马观众,儿子也要质疑罗马观众。

连对敌人的处决方式都高度一致,与其说是致敬,不如说是偷懒。

致敬了这么多,终于在结尾反其道而行之,给了男主一场大胜。

然而,角斗士1的优点就在敢于杀死男主(这一点也有赖于罗素克劳本人的坚持),使得老马站稳了悲情英雄的定位,收尾干净利落。

角斗士2却舍不得让“大男主”吃一点苦,为此不惜让反派纷纷降智,草率地处理情节,反而显得生硬了许多。

本片在技术层面也并不出彩,且不提cg感过强的海战镜头(让我屡屡幻视刺客信条奥德赛),单单是那只没毛的秃猴子(是毛发渲染太贵了吗?

),就已经够让人无语,怎么二十年过去,技术反而倒退了?

斗兽场里的大鲨鱼更是令人无力吐槽。

血浆倒是够足,不过这二十年来观众对于血浆片早已见怪不怪,而且,难道第一部之成功在于血浆吗?

可谓舍本逐末矣。

总而言之,正所谓曾经沧海难为水,角斗士2和1相比是全方位的大退步,我们老马粉丝看完只能怒打一星,同时感慨,罗大胖啊,你就不能减减肥吗!!!

 7 ) 史诗级巨制“回归”,绝对不能错过!

紧赶慢赶,终于在电影《角斗士2》上映第一天看完了全片,本片于11月22日在中国和美国同步上映,距离2000年上映的《角斗士》已经过去了二十四年,“罗马竞技场”的故事开启了新的篇章。

老国王去世十六年后,阿卡修斯(佩德罗·帕斯卡饰)成为了受万人敬仰的将军,当他再次为罗马帝国和国王征战殖民了非洲的努米底亚后,带回了一个名为汉诺(保罗·麦斯卡饰)的奴隶。

当汉诺被选中进入罗马竞技场,为自由、为“勇气和荣耀”而战时,他是罗马帝国王子路奇乌斯的身份被揭开,多年前他因政变流落他乡的真相浮出水面,而如今他又能否推翻bao君、带领人民使罗马成为理想中的帝国呢?

电影《角斗士2》是由导演雷德利·斯科特回归执导,保罗·麦斯卡、佩德罗·帕斯卡、丹泽尔·华盛顿、康妮·尼尔森、约瑟夫·奎恩、弗莱德·赫钦格等人主演的动作片。

本片片头重现了《角斗士》中主要角色的形象,瞬间唤醒了我对第一部的记忆,《角斗士》囊括了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最佳视效、最佳音响、最佳服装等多个奖项和提名。

作为续集,本片带给观众的仍然是让人身临其境的服化道设计、辉煌又宏大的罗马帝国场景、热血又bao力的战争打斗场面、演员们入木三分的演技、精湛的叙事等等。

史诗级巨制“归来”,绝对不能错过。

我很喜欢影片中的一句台词:“bao力,也是一门通用的语言。

”导演将sha伐的血腥场面直接呈现到大银幕,比如,刀刃一次次从脖颈划过,血液喷涌而出;角斗士殊死搏斗中奋力砍下敌人头颅;人兽决斗时鲜红的血液染红沙地、在水里晕开……评级为R级的影片,能一刀未剪的在内地影院上映,真的不多见。

如此大尺度的血腥bao力画面带给观众最直观的视觉冲击,肾上腺素飙升,让人观影结束之后澎湃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罗马竞技场是宏伟大气的,但在皇权暴政下,衣衫褴褛、食不果腹、疾病缠身的穷苦百姓成为了它的背景,统治者为满足自己的贪婪和虚荣,极尽各种手段对百姓进行压迫和剥削,竞技场上残酷的厮sha也成了Zheng治家们争权夺利的工具。

“人类永远不会汲取教训,我们总是一次又一次地重蹈覆辙”,罗马帝国上层权利交替,有过繁华,走过衰落,历史长河不断沉浮,无论多少次举起刀剑抗争,人终究无法逃脱自身命运。

 8 ) 面对死亡,沉默是一种软弱吗

谈罗马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呢?

我最早对罗马的印象的确是不太好的,直到前些日子我依然还是对罗马有一种好大喜功的偏见。

当然,无穷无止的角斗士表演、毫无人性的对异教徒的压迫、血、黑……这些构成了我对于罗马的原始的质朴想象。

但是问题来了:真实的罗马的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我又重新阅读了一些资料,发现谈罗马,有必要把罗马的早期和中晚期进行一个泾渭分明的划分——即早期的罗马实质上还并没有出现后期的穷奢极欲、享乐主义盛行的毛病,甚至可以说是截然相反,质朴、务实是出身于贫瘠山区的罗马人的性格特征,可是随着版图的不断扩张、暴发户一般的罗马人并没有在希腊艺术的基石上做出重大改进(比如谈悲剧史,厚重的希腊部分之后是薄薄的罗马部分),虽然在地理上成为帝国,可是在文化上的贡献值得商榷。

当然不能否认,比起希腊来说,罗马的确更像是一个人类世界中所能打造出的天国——今天的“罗马人”依然有理由还这么坚信着,但问题在于,如此庞大的帝国为何在帝国的中晚期又变得羸弱不堪、难负重任呢?

换句话说,古罗马帝国的毁灭到底是必然的,还是不必然的?

首先蓝古罗马的经济生产方式,早期的农兵合一的生产方式很快在其时就被他们给抛弃了,从农耕经济转变为了掠夺性的经济模式,这种经济模式今天似乎很难以想象,可在彼时古罗马的确在相当长一段时期是要依靠不断地出征、抢夺来维持庞大帝国的运转,掠夺,放在今天既野蛮也不可能。

那么罗马的衰亡的核心原因是什么呢?

自诩为战神后裔的罗马人到底是如何看待他们这个时代和人生的意义的呢?

有一种观点指出,罗马人通过不断地杀戮和流血体验到了自己生的快乐,在这种流血之中他们仿佛离死亡最近,同时也恰恰使得他们从心理上战胜了死亡,——“看!

死亡并没有什么可怕的!

”面对死亡,罗马人给出了他们既看似天真幼稚,又似乎豪迈不屑的回答。

罗马人,你是成熟还是幼稚?

 9 ) “让罗马再次伟大”:你没看明白的《角斗士》

在谈《角斗士2》之前,有必要先回顾一下它的前作。

时至今日,依然有很多人对《角斗士》能斩获奥斯卡最佳影片表示难以理解:那一年,明明还有史蒂文·索德伯格的《毒品网络》、朱莉娅·罗伯茨的《永不妥协》和李安的《卧虎藏龙》,至于荣膺当年戛纳金棕榈大奖的拉斯·冯·提尔的《黑暗中的舞者》,则因“辱美”未能入围,为何奥斯卡评委独独青睐于一部古装动作片,仅仅因为它场面宏大、“好看”和讴歌了古典英雄主义么?

不是的。

表面上看,《角斗士》讲了一个沦为奴隶的将军奋起复仇的故事,可在简单明晰的剧情之下,其实还隐藏了一条暗线:仿特朗普的话说,这是一个“Make RomanGreatAgain”的政治电影。

尤其24年后的今天再看,别有一番滋味。

譬如康茂德对马克西穆斯说的以下这番话,听着就像八年前和今年大部分美国选民的心声。

诚然,雷德利·斯科特没什么未卜先知的本领,这当然不是“现实隐喻”,但的的确确是隐喻。

《银翼杀手》的导演,不可能只满足于一部英雄史诗。

接下来,就让我们捋一下《角斗士》中那些大有深意的台词。

也许你当初并未在意。

在老皇帝马可·奥勒留打算传位给马克西穆斯的当天晚上,二人曾有过一番“何谓罗马”的推心置腹的对话:奥勒留:“你相信什么?

”马克西穆斯:“他们为你和罗马而战。

”奥勒留:“那罗马又是什么呢?

马克西穆斯。

”马克西穆斯:“我见过世界其它很多地方,都是残忍和黑暗的,而罗马是光明。

”奥勒留:“那是因为你还没看见它现在堕落成了什么样......我想让你在我死后成为罗马的保护者,还罗马人民以权利,结束帝国的腐败。

你会接受我给你的伟大荣誉吗?

”马克西穆斯(面露难色):“说实话,不。

”奥勒留:“马克西穆斯,这就是为什么一定要是你”(意指马克西穆斯不贪恋权力,没被帝国政治腐蚀)

历史上的奥勒留是著名的“哲学家皇帝”(信奉斯多葛主义),大名鼎鼎的《沉思录》就出自其人之手,电影保留了奥勒留的这一形象并将他的人格进一步拔高:他成了怀揣“罗马梦”的大公无私的统治者,欲恢复罗马昔日的共和制(即屋大维称帝前的罗马共和国)。

也就是说电影中的奥勒留之所以选择将帝位传给马克西穆斯而不是自己的儿子康茂德,不只因为后者昏庸无能,还涉及帝国政治走向的两条路线之争:奥勒留倾心共和,而腐败的帝国高层很多人早已习惯了皇帝专制。

然而,电影中描述的这幕在真实的历史中并不存在:奥勒留虽被尊为罗马“五贤帝”之一,但还没“贤”到想要复古、“走向共和”的地步。

相反,历史上的奥勒留早早就选定了康茂德作为继承人并大力栽培:康茂德五岁时就获封“凯撒”,十七岁便得到与父亲相同的称号“奥古斯都”。

为增强儿子在军中的威望,能征善战的奥勒留更是主动带他参加了针对日耳曼蛮族的战争(即电影开篇浓墨重彩表现的战役)。

所以康茂德的权力继承是合法的,电影则改为其弑父篡位——这不单单是为铺就马克西穆斯随即家破人亡、卖身为奴、沦落斗兽场并最终手刃仇敌的英雄复仇故事,而是意味着独裁专制的暂时胜利和罗马共和精神的陨落。

当在前线“继承”了皇位的康茂德和其亲姐姐露西拉乘着车舆返回罗马时,遭到了万民抵制。

元老院也对这个不学无术的新皇帝颇为不屑。

这让本就得位不正的康茂德异常恼火,他这才惊觉:原来自己竟是如此的不得民心——没关系,缺什么就提什么,康茂德立刻携“民心”给了元老院一个下马威。

康茂德:“葛瑞初斯,这就是问题所在,不是吗?

我父亲花了一生学习哲学书籍,彻夜苦读参议院的书卷,可人民一直被遗忘了。

”葛瑞初斯元老:“但是参议院就是人民,陛下。

从人民里选出来,为人民说话。

”康茂德:“我怀疑很多人能否吃的像你一样好,葛瑞初斯。

我认为我理解我的人民。

我爱他们,我是他们的父亲,人民是我的孩子们。

我要把他们搂在怀里,紧紧拥抱......”

好一个“挟人民以令元老”,可对国家事务一窍不通的康茂德具体该怎么爱人民呢?

他想出个高招——开展为期一百五十天的全国性决斗大赛。

这乍一听似乎很难理解,只要你把血腥残忍的角斗大赛当作今日世界的巨星演唱会就行——还一开五个月、外加全免费。

角斗不单单能“娱乐大众”、满足并激发群众内心的嗜血欲。

康茂德的姐姐露西拉一针见血地指出:“人民一直都爱胜利者,他们在乎罗马的强大”。

规模空前、连天数月的比赛、胜利者的振臂高呼、万众沸腾的呐喊会加剧人们对“罗马强大”的印象,这种身临其境的国家自豪感最终会转化为对统治者——康茂德的崇拜。

是皇帝为他的人民奉上了这样一场视觉盛宴。

一直反对康茂德的葛瑞初斯元老听闻消息不由苦笑道:“他比我想象得要聪明,我想他知道罗马是什么,罗马是乌合之众。

给他们变些戏法,他们的心就乱了。

拿走他们的自由,他们还要怒吼。

罗马跳动的心脏不是参议院的大理石,而是圆形剧场里的沙子。

果不其然,在随后的剧情中我们看到:面对角斗场上血肉横飞的杀戮场面和遍地的残肢断臂,人民看的津津有味、如痴如醉。

震耳欲聋的喊声响彻云霄:在“Kill Kill Kill”和“Live Live Live”间无缝切换。

作为最终裁决官的康茂德只需顺着民意将大拇指朝上或朝下,就能得到万众的欢呼、人民的拥戴。

在呈现那些惊心动魄的大场面同时,雷德利·斯科特不厌其烦地将镜头对准了台下的观众。

他是想说:民主很脆弱,随时有滑向暴民政治的危险,只要一个心怀不轨的野心家稍微煽动一下,民众那无穷无尽的戾气就会被释放出来,继而变成统治者手捏把玩的工具。

正因为窥破了这点,被迫沦为角斗士的马克西穆斯起初拒绝参加战斗。

但在好心奴隶主的提醒下他很快明白:首先,你得活下去;其次,若想报仇,就必须在角斗场上争取人心——只有当你受到大众欢迎、你的民望甚至高过皇帝康茂德的时候,你才有可能脱身、有可能复仇。

基于这一信念,马克西穆斯率领其他奴隶从地方上的小型角斗场一路浴血奋战,终于站在了罗马帝国的心脏——能容纳五万人的大竞技场上。

当康茂德看见脱下头盔、直面自己的马克西穆斯后,整个人都惊呆了。

但此时,他已骑虎难下。

因为马克西穆斯才在众目睽睽下打败了皇家的战车,此时的“人气”已达顶峰。

康茂德的卫队刚刚将胜利者包围,就遭到了看台上的巨大嘘声。

马克西穆斯为什么要当众自揭身世,承认自己就是昔日统帅三军的将领?

——他可不是“作死”,而是因为眼看瞒不住,索性讲给身后的奴隶和看台的观众听。

他要将自己的悲惨故事传遍天下,博取同情,好让康茂德无法对自己下手。

面对万众一心、众口一词、整齐划一的“live!

Live!

Live!

”,康茂德深知民心不可违,他挣扎良久,终于将大拇指朝上竖了起来——

聪明反被聪明误、作法自毙的这一设计我很喜欢。

民粹一旦被煽火起来,就连点燃它的人都控制不了。

很快康茂德又心生一计,他找来退役五年、保持不败的前角斗士冠军底格里斯挑战马克西穆斯,并提前在赛场上动了手脚:有几只老虎被关在地下,每当马克西穆斯靠近时,侍卫就放出老虎扑杀他;而当底格里斯靠近,侍卫就拼命拽住缰绳。

可惜即便如此,骁勇善战的马克西穆斯还是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面对暴民“Kill!

Kill!

Kill!

”的呼声,康茂德虽心有不甘,却还是毫不犹豫地将大拇指朝下指去。

孰料,马克西穆斯扔下斧头,转身离去。

短暂的静默过后,“仁慈的马克西穆斯!

”,人群中爆发出一声惊呼,继而掌声雷动,万众沸腾。

马克西穆斯成了罗马人的英雄、阿喀琉斯的化身。

对此局面,康茂德只能报以无奈的苦笑。

他来到角斗场上二度“接见”马克西穆斯,并用语言刺激他,想促使马克西穆斯攻击他。

这样一来,他就能以袭击皇帝的罪名处死马克西穆斯,但马克西穆斯并未上当。

他向皇帝鞠躬后离去。

杀又杀不得,放更不可能,处心积虑搞的决斗赛,非但没使人民爱上自己,反使人民爱上了自己的敌人,康茂德几乎抓狂。

马克西穆斯有着自己的算盘,他通过露西拉的引荐,找到被康茂德疏远的元老葛瑞初斯,请求后者助他逃走。

他承诺回到军营率领五千精兵夜袭罗马,杀掉独裁者,还政于元老院,实现奥勒留“再造共和”的愿望。

可葛瑞初斯却对马克西穆斯的主意产生了疑虑:“这简直疯了,100年来没有罗马军队进到首都里的,我不想用一个专政去换来另外一个,你光荣的政变后,要怎么样?

你会带着你的五千人离开吗?

”很明显,葛瑞初斯觉得此计就算成功,马克西穆斯也会成为第二个渡过卢比孔河的凯撒。

这一段比较关键,它解释了政变的消息为何会泄露、马克西穆斯的计划为什么失败——电影给出的直接原因是露西拉的儿子卢修斯说漏了嘴,致使康茂德起疑,从而发现了露西拉、葛瑞初斯等人的叛变。

深层原因是,雷德利·斯科特就不能那么拍:如果马克西穆斯是靠军队完成了复仇,那这就不是个人英雄主义,而是历史现实主义。

此外葛瑞初斯的话还表达出另一层含义:作为“民主”象征的元老院十分无能,他们眼见康茂德倒行逆施却无计可施,只是一味等待。

面对切实可行的选项,“民主”瞻前顾后、坐失良机,正是“民主”的极低效率,才使马克西穆斯的计划功败垂成。

事情败露后,康茂德抓了葛瑞初斯,威胁并软禁了露西拉,他要彻底解决同马克西穆斯之间的恩怨:既然人民爱戴角斗场上的英雄,那假如我——他们的皇帝在战场上打败了他,那英雄不就换成我了吗?

马克西穆斯汇聚的民心便尽归我有。

顺便提一句:历史上的康茂德,的确酷爱角斗运动,他宣称自己是赫拉克勒斯之子,经常亲临竞技场与角斗士和野兽搏斗。

于是康茂德向马克西穆斯发出了单打独斗的邀约。

临上场前,他将马克西穆斯捅成了重伤。

然而,康茂德又想错了:实力大损、神情恍惚的马克西穆斯依然凭借最后一口气打败了他,将匕首缓缓插进了他的脖子。

或许有观众想问:皇帝身旁的近卫军干什么吃的?

——其实影片早有铺垫:康茂德先前因马克西穆斯未死而怪罪前去搜查的士兵,近侍长昆塔斯迫于皇帝的淫威不情愿地射杀了自己的手下,内心早对皇帝怨恨无比。

而且,他和马克西穆斯毕竟是昔日并肩作战的战友,投身新皇只是自保。

所以他坐视马克西穆斯杀了康茂德。

事实上,露西拉、近卫队乃至整个元老院都恨康茂德,恨这个让所有人活在恐惧中的男人,可是没人敢行动,“民主”只会等待——等一个最底层的角斗士来手刃暴君,恢复罗马的荣光。

马克西穆斯倒下前说的最后一段话是:“昆塔斯,放了我的人,葛瑞初斯元老该复职,有个关于罗马的梦,它将要被实现,这也是马可·奥勒留的愿望。

这,才是《角斗士》真正要讲的故事:一个英雄凭一己之力结束专制,引领罗马重返“共和”的故事。

要我说,这就是部宣扬共和理念、重申美国立国之基的电影,只不过套了张古罗马的皮。

这下知道它为何能荣膺奥斯卡最佳影片了吧?

通过这样一个历史上并不存在的故事,我能看到雷德利·斯科特老爷子对“民主”的深深忧思:千万别忘了美国的立国精神啊!

千万要警惕康茂德这类打着“为了人民”旗号煽动民粹的人物啊!

所以我觉得吧......这片儿简直就像2024年好莱坞会拍出的电影。

别误会,我对特朗普、大选都没意见。

对政治,我没兴趣像好莱坞那样站队。

我只是说:这部电影传达的内容,就是如此。

马克西穆斯指着角斗场说到奥勒留的“罗马梦”,他口中简直不是奥勒留,而是华盛顿最后,为防有的观众不知道,还是补充点额外信息作为本文的佐证。

罗马,是好莱坞电影电视剧中最常出现的古代国家,如库布里克的《斯巴达克斯》、威廉·惠勒的《宾虚》、索菲亚·罗兰的《罗马帝国沦亡录》和美剧《斯巴达克斯》等。

罗马帝国在西方存在了两千年,它的共和理念与希腊的人文精神共同构成整个西方世界的文明基石。

上:《宾虚》,下:《角斗士》美国有“新罗马”之称由来已久,熟悉美国史的人都知道,美国自建国起就充斥着“罗马”精神。

无论美国国徽上的秃鹰、鹰嘴衔着的拉丁格言“EPluribus Unum”(合众为一,据说来自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国会大厦的罗马石柱还是美国国父们在制定宪法时受到西塞罗的启发,都诉说着这个国家与古罗马的深刻渊源。

具体说来,美国和罗马有以下几点相似。

1、政治体制:三权分立和罗马的执政官、元老院、公民大会的设置颇为形似。

(注意这种混合体制只是“形似”而非“一样”)2、文化影响:美国是清教徒建立的国家,而基督教是罗马的国教——正是随着基督教的广泛传播和罗马法的普及,罗马的影响力才辐射整个欧洲,罗马强大的文化输出能力和今日美国自由民主价值观畅行全球又颇为相似。

3、军事实力:罗马以其强大的军事实力著称,罗马方阵独步天下。

而美国也在冷战后成为全球军事力量的霸主,军费开销常年超过排在其后的军事强国之和。

4、对外扩张:片中角斗士模仿的是布匿战争,罗马在消灭北非霸主迦太基(今突尼斯)后,称霸地中海世界,并收纳无数小国成为自己的保护国;而美国在二战后崛起,亦频繁地发动对外战争。

以上四点只是提纲挈领地概述,本文是影评而非论文,感兴趣的朋友自己思索并查阅吧。

附录:《角斗士》中的历史穿帮1、影片中可以看到许多马匹安装了马镫,事实上马镫直到公元800年才得以应用。

2、在公元二世纪,马是非常昂贵的财产,奴隶主们不可能给奴隶配备。

马克西穆斯等人坐着马车去罗马不合情理。

3、片中大多数角斗士所配戴的头盔样式大约要在700年后才会出现。

 10 ) 《角斗士2》的政治历史背景

电影《角斗士2》反映的是公元2世纪下半叶的古罗马历史,具体背景如下:皇帝塞普提米乌斯·塞维鲁的统治:影片设定在公元211年,这一时期罗马帝国的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塞普提米乌斯·塞维鲁临终时任命他的两个儿子——卡拉卡拉和盖塔共同皇帝,这一历史事件构成了影片故事的重要框架。

权力斗争与内战:影片中提到了卡拉卡拉和盖塔这对兄弟共治的局面,以及他们之间的权力斗争。

历史上,卡拉卡拉最终谋杀了盖塔,成为唯一的皇帝。

影片有意将他们的权力斗争隐藏在表面和平之下,象征着罗马内部的腐化与矛盾。

马克里努斯的统治:影片中丹泽尔·华盛顿饰演的马克里努斯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他是罗马帝国第一个北非努米底亚行省出身的皇帝。

马克里努斯在卡拉卡拉进行波斯战役之前,暗杀了卡拉卡拉,受到军团拥立为帝。

他在位期间与波斯签订了退出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和约,但后来在与埃拉伽巴路斯的军队对抗时,他的士兵纷纷投靠对方,马克里努斯最终被杀,其子迪亚杜门尼安也一同遇害。

古罗马社会与角斗士文化:影片延续了前作对古罗马社会的多重描绘,包括政治层面的权力斗争和底层人民的困苦,以及角斗士文化。

角斗士作为“自由与人性”主题的载体,进一步深化了对权力与道德的探讨。

历史与虚构的结合:虽然影片围绕一些真实发生过的事件展开,但方式不同且时间跨度更长,许多情节和人物是虚构的。

例如,第一部《角斗士》中的真实路奇乌斯在童年时就去世了,而真实的露西拉甚至没有活过她的哥哥康茂德。

佩德罗·帕斯卡饰演的阿凯修斯将军完全是虚构的,他与露西拉的婚姻,以及他对卡拉卡拉和盖塔的叛乱也是虚构的。

《角斗士2》短评

热血沸腾,电影中的罗马,比电视剧精致太多

4分钟前
  • 小熊QQ
  • 力荐

What is the dream of Rome if her people are not free?

7分钟前
  • 颍原真吾
  • 还行

去电影院看了,剧情、动作场面、演员表演、配乐这些代入感和感染力都太低,比第一部差太远了,与第一部有太多似曾相识之感,但又完全没能超越,虽然是正儿八经的续集,但其实就没啥必要拍,虽然费力不讨好,但还是得支持一下雷导高龄下依然对电影的热爱。

9分钟前
  • 迷影龙
  • 还行

罗马还是太全面了 连鲨鱼都有

14分钟前
  • Noir
  • 推荐

这个电影不至于评分这么低吧,感觉跟第一部唯一的联系就是手摸麦子那一个镜头,其他的什么都不重要,干就完了。电视剧漂白那么血腥都一堆人看呢,我看一集都看不下去,这个电影的血腥程度很环保了。题外话,男主体能训练真的很刻苦,除了健身房力量拳击摔跤还专门去找日本老师体验学习了居合,这个人采访也很随和穿搭主要走复古风千禧年复兴绝对值得粉,不比那些长得像男公关的东亚弱鸡小明星强啊,都有女粉健身房训练视频打的标题就是为了跟保罗麦卡尔一夜情干一发。

18分钟前
  • 您老朋友王狗熊
  • 推荐

虽然剧情毫无逻辑可言,但让我们赞美老雷,歌颂老雷,珍惜老雷!除了八十几岁的老雷,现在还有谁拍史诗片给我们看?如果没有老雷,史诗片就要消亡啦!

21分钟前
  • clover
  • 推荐

【D】雷德利·斯科特在他86岁高龄给一部24年前拿下过奥斯卡的史诗巨制拍了另一部耗资高达2.5亿美元的续集,最终只为告诉观众两件事:1.水的阻力比空气大;2.老爹开光过的甲能救命。

26分钟前
  • 思路乐
  • 很差

很完整的故事,好莱坞老派导演拍的就是稳,这片就是我常说的那种 大制作电影把每分钱都花到了银幕上。第一部太经典了,想要超越实在难,续集相较第一部少了一些史诗感,雷公把第二部做成了古罗马热血番,王子复仇记的戏码 好看爱看,保罗-麦斯卡太几巴帅了,演技和角色塑造完全把这部大男主制作给撑起来了,好想让<沙丘>系列也请他来当男主。罗马竞技场的战斗场面非常非常燃,尤其路奇乌斯穿上父亲的青铜圣斗士圣衣那段,我鸡皮疙瘩全起来了,一秒魂穿 他这就是要去拯救雅典娜呀~

29分钟前
  • 杀手的小学同学
  • 推荐

年迈的老雷,陈旧的叙事,差劲的选角,保罗麦斯卡只有满脸的blue看不出一丝王子复仇的fury

34分钟前
  • O莙
  • 较差

全片最好的部分是开头对角斗士I的回顾

37分钟前
  • See more glass
  • 很差

垃圾啊

40分钟前
  • SSnn
  • 很差

[一星杯葛] 本應當是女主的巴勒斯坦裔女演員 May Calamawy 戲份全部被砍。

45分钟前
  • Schewimmer
  • 很差

你们都在逗我玩?这烂片,这烂剧本,烂桥段,烂逻辑,漏洞百出的东西,有6.7分?除以2,3.35分比较合适吧?

47分钟前
  • Putin 547
  • 较差

时隔24年,为罗马梦画上一个句号

48分钟前
  • 异度恋
  • 推荐

雷公跟科波拉可以安排一场颁奖季老登对谈嘛,主题就叫《罗马梦,美国梦》

53分钟前
  • 牛奶很忙
  • 还行

2.5。①比《蝙v超》更极速的释怀,「我爱你妈,我敬你爸,玛莎!」。②路齐乌斯非得这时候放下是吧,马克里努斯非得这时候复仇是吧。这俩人的复仇都看起来深思熟虑但最后发现大脑空空。③一定有人对比过斯科特和张艺谋的大片吧,话说斯科特比张艺谋还长13岁呢。Damn! 还记得第一部我就不是特别感冒,而 《角斗士2》和第一部的区别就是,第一部是24年前的电影,且那一年斯科特就已经63啦。

58分钟前
  • 白茅
  • 较差

非常经典的人物原型:定场戏给出了主角作为Hanno针对Acacius个人的强烈复仇动机,同时主角作为落难王子Lucius又与Acacius共享“罗马梦”。由Acacius引出的Hanno/Lucius的身份矛盾本应在全片占据最为核心的位置,可两人直接互动的片段只有一场必要的决斗戏。。。麦斯卡满脸写着“毁灭吧不演了”便瞬间抛弃了作为Hanno的私人情感,成为心系罗马的Lucius:完全立不住的人物动机转变。而后半程才发力的Macrinus主导的权谋线,在糟糕的权力关系与以其为基础的空间权限(观众时常会疑惑于斗兽场内部的空间关系与不同级别人物的出入权限)构建中丧失张力。

1小时前
  • Parity
  • 较差

在恐龙都和小狗小猫一样满地跑的当下,如果再拿老虎出来就没法成立了,老雷这次选择猿猴,犀牛和角斗场海战肯定也是经过了多方面的考量。动画片靠着蜘蛛侠和双城之战冲出了一条新路,真人电影在视觉上还能不能有质的突破,只能交给未来了。

1小时前
  • redhousepainter
  • 还行

1.一部完完全全疲软无力、剧作稀烂、调度失当、改编过度的作品,完全称不上史诗的质感,有几处甚至感觉不如《封神第一部》。剧本基本就是又抄了一遍莎翁的王子复仇记混搭第一部里的剧情闪回,也玩上情怀了;高潮处拍两军千人对峙就露了个脸相视而笑真没绷住;古罗马人真牛在斗兽场养鲨鱼。2.抽象的爱情段落乱节奏,亲子段落更是演得一塌糊涂,我的确感觉这儿子跟妈不熟。3.选角大失败,保罗的气质并不适合角斗士这样的猛男,丹泽尔华盛顿最有性格张力却也在最后人设垮塌,好像来不及交卷乱写。4.莫名其妙的文化梗引入生涩至极,角斗士突然对着君王念维吉尔,神金,害得我笑了一下。5.高潮演讲太尬了太政治鼓吹了感觉马上要说MRGA了。6.结尾居然是首部开头——追忆过去是油腻的开始!7.唯一值得夸赞的“勇气与荣耀”。(2.0/10)

1小时前
  • 无名客
  • 很差

又是一出王子复仇记,老雷(+1星)还能拍但是总是故意不拍好的感觉,怎么不算是在这消耗自己的口碑呢?

1小时前
  • Caraxes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