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的设计有bug,我明明设置的是想看,也允许我评论。
==!
这里有10个影评,其中至少有两个是错的,是针对汤版的。
在IMDB上查了一下,立刻十分想看德国版的,男主角是《别人的生活》(Das Leben der Anderen)里面的作家啊啊啊,很有魅力的演员!
针对Stauffenberg的生平——一个很有艺术天分的在宫廷里长大的贵族来说,汤实在是太稀(松平常)鸟!
先点3星,看过后再更新。
驴儿啊!
你快点跑,快点跑哎~~
看这部片子才知道自己的历史有多么的差,这个故事原来是真实的。
这部片子给人的感觉是,故事情节很紧凑,很牵动人心。
但是故事的结局太出乎我的意料了(或许我真的是不熟悉这段历史),斯陶芬贝格他们的计划失败了。
我还以为计划成功了。
真藐视自己,没有学好历史。
这部电影好看,我觉得好看,但我想不是所有人都看好吧。
每个国家也都会有相似的故事。
结局也可能不一样。
但是,相似的是,它们都留给我们的有太多的深思和回忆。
也总能让我们刻骨铭心。
一开始的平铺直叙让我几乎低估了这部电影的价值。
不管是施道芬贝格,他的副官,还有陆军上将,所有人死前都强调自己对信仰的忠诚。
坚信自己坚信的,坚持自己坚持的,不管有多少众叛亲离和误解冷眼。
所以在面对黑洞洞的枪口时,依然能够挺直腰背,在清晨暮霭轻轻的森林中,依然毫不留恋而坚定地拉开手雷的安全环。
这也许也是种幸福。
在冰冷灰暗的电影基调里,我体会到了这一点淡淡的慰藉。
学习物理的学生在看这部《刺杀希特勒》的时候肯定会想起那个爱因斯坦非常尊敬的物理学家:普朗克。
普朗克是量子物理的元老创始者,可以称得上是物理学家的典型,对于新理论的态度恰到好处的保守和恰到好处的接受,对政治恰到好处的避开又恰到好处的判断出正确的方向。
是他力荐爱因斯坦回到德国是他竭力维护爱因斯坦的新理论,虽然他自己从感情上不能完全接受这个理论。
是他写信告诉爱因斯坦,爱你的同事都希望你别介入政治太深。
他和刺杀之间有何关系呢?
普朗克的大儿子也是那次刺杀行动的参与者之一。
年轻的军官,脸上稚气未脱,向新上司报到,以为这是一个新的开始,正准备大展宏图干一番大事业。
几架战斗机飞过后,满腔的热情仅剩下喉头间模糊不清的呻吟,一个年轻的生命就此离去。
而你,躲藏于地堡中的你,是否能看到?
战争不是游戏,抗战的人也不仅只是数字。
但是这个事实,能被知道,而是否能真正被了解,则只有亲临现场的人才能知晓。
我们都沉痛于地震所带来的伤亡,但是这个伤亡的概念,如若没有亲临现场观看那一幕幕如若人间地狱的画面,你的伤痛又有几何?
任何发动战争的人都是可耻的。
任何企图以任何理由去伤害别人的人也是可耻的。
战争只是一个词,它所蕴含的痛苦,却是由发动战争的人所赋予的。
集权主义的国家一个方面容易办起大事,短期看来似乎具有很大优越性。
但是由于人类本身的劣根性,集权所带来的腐败贪污及人性丑恶面的最大化,则是集权主义的要害所在。
一个智者,如若长期沉浸于鲜花及奉承声中和一声声的万岁中,则不免会飘飘然而自己都能被谎言所蒙蔽。
斯陶芬贝格只是千万个喜欢和平的人之一。
而他至死都不会接受所冠以的叛国之名。
盖因他如此热爱自己的国家,一如许多爱国人士一般。
这种叛党与叛国之间概念的互换,让多少人含冤已然不知。
仅希望所有真正热爱自己国家的人,能不顾念一己之私,为了自己的国家奉献自己的一切,而不是,仅仅为了一个党。
“为了自由、正义和荣誉而放弃生命并不可耻!
”看完后许久没有平静,过了好长时间,才想着写影评,内心只有深深的敬畏。
看似一切都计划的天衣无缝,剧中每个情节都牵动着观众的心,内心想着多想他们能成功(虽然失败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事实)可突如其来的,由于天热换会议室的微小“变故”改变了一切,最终失败了,正义的一方失败了,我们深存遗憾,最后感叹:只能说差一点天意!
不管结果如何,敬畏这群为了自由、正义和荣誉而放弃生命的人!
我认同这一版本,还原度更真实,演员更原汁原味;相比之下,“Operation Valkyrie”就拍得比较山寨,比较业余(试问,所有演员都一口地道的美式英文,还看个屁啊)。。。
我曾看过一些关于当时审判7.20密谋集团成员的录像,由希特勒任命的“德意志人民法院”最高法官 Roland Freisler(一个典型爱对犯人大声咆哮的做秀者,他的手上绞死过无数犯人,最著名的“白玫瑰组织”) 主理对Ulrich Wilhelm Graf Schwerin von Schwanenfeld上校,以及Job-Wilhelm Georg "Erwin" von Witzleben陆军元帅的的录像;密谋集团主脑von Stauffenberg从瓦尔基里行动开始就错了一大步棋,在班德勒大街内部有意见不统一者,并在其联络柏林陆军的Remer少校是忠诚于希特勒的死硬份子,在逮捕宣传部长Dr.Goebbels前,在电话中听出希特勒的声音,最后他依据希特勒的指示,迅速前往班德勒大街逮捕“瓦尔基里行动”的参与者。
不那么振奋的原因在于,故事没有去以传统惊险片的平行蒙太奇方式,表现狼穴中希特勒一方的危机公关。
纵然这是一段我们早已知道的历史,一个我们早知道结局的故事,但影片分明刻画了这群刺客团队充分调动起来的活力,而这时如果再有“敌方”与他们的较劲,特别是在爆炸发生后,争分夺秒地抢夺权利,想必会精彩许多。
但过多着魔于希特勒狼穴团队的危机公关,势必会有反人类的罪名。
所以蒙太奇另一段的时间尺度可以控制在10-15分钟,展现希特勒从慌乱到恢复镇静,再到老谋深算的夺回控制。
当然,或许我们可以从一些细节,认为不加入狼穴应对段落,反倒可以突出主人公行刺任务的伟大和悲剧感,因为那远在高处监视反叛者的莫多邪恶之眼。
这些细节包括戈培尔被捕前给元首简单的一个电话,包括预备部队少校执行命令时冷酷而精准的原则。
但这些细节还远不足支撑起这个强大邪恶又无所不在的莫多之眼,要不戈培尔怎么已经把毒药胶囊含在最终,要不电报中心怎么会有丝毫疑虑。
电影显得想告诉观众,这群没背上战犯的军人们的确差点成功了,帝国和希特勒可以轻易地从内部摧毁。
可历史事实又清晰无比地告诉我们,没有D-Day、没有易北河会师、没炸干德累斯顿、没攻克柏林的话,这群“新政府核心”远远撼动不了这邪恶的莫多帝国。
毕竟这不是《重返德军总部》、《刺杀希特勒》那些可以存档继续的电脑游戏。
如果看某些电影,到了主人公被杀之时,必然是大义凛然,高喊口号,就象是向往这一天很久一般。
但这部电影中最后死的时候,就算是如此镇定之人,也禁不住表现出一种恐怖--呼吸急促,站立都不安。
直到最后喊出那句话,才终于镇定了下来!
人无完人,但这样的电影,却更耐看了。
一部非常不错的电影,在那个疯狂的德国,当所有人都已经疯狂的追随着希特勒和他的疯狂时,却有一群人清醒着,试图去改变这个世界。
很早以前就知道这次刺杀,也知道很帅的名字“史蒂芬博格”,但是看完电影还是感到倍受鼓舞!
虽然世界未必会因他们而改变,但是他们在努力的改变这个世界!
:)
情节还是不错的,环环相扣,蛮紧张的,几乎要成功了,真是可惜了
看的那叫一个累!
纪实风格
TV版,虽然粗糙点但真实感更强,看着不浮华加油腻,又有科赫、图库尔一帮德国片熟脸参演。
人物太多,都不知道谁谁。
是我也不会站在他这边
啊,那个那个——
一般般
这暗杀咋被拍得这么儿戏咧。。。
看的不是原声的,只好给4个星
一个早已知道结局的故事。
怎么说了。毕竟是德国的历史,不是我们的历史所以看起来没有他们那种此起彼伏的心情,只能当的普通电影来看6.8分
节奏还是挺紧张的 阿汤哥这个人物刻画得不够细致官僚主义害死人啊 关键时刻就是不靠谱做大事 果然是谋事在人 成事在天 一个小细节的变动 整个历史进程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部电影从头至尾都让我一直把心脏提到嗓子眼 历史很残酷 既没有如果也无法改写;喜欢看历史片是因为它细腻而缓慢的讲述节奏 这一部尤其冷静 值得收藏
刺杀竟然没有成功.有点令人失望。
比较恶心
副官沃纳最后冲到施陶芬贝格上校身边和他一起殉葬那幕真的泪目...他简直比妻子尼娜爱得深沉多了呜呜呜 不管是第一时间掏出枪指着别的军官也好还是军队来逮捕上校时他立马大声斥责士兵的“别碰他!”也好...呜呜呜怎么会有这么好的副官(还那么的貌美)害 天知道那天晚上做梦我梦到的居然是副官在床边抱着上校穿过的衬衣深深地嗅着的场景 kswlkswl_(:з」∠)_
信仰
德国人的电影让德国开拍才好,好莱坞真是神烦
去年看的,看到熟悉的人物,听到熟悉的名字,总是会无比激动,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