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机动战士高达复仇的镇魂曲

Gundam: Requiem for Vengeance,机动战士高达 复仇的安魂曲,机动战士钢弹:复仇的镇魂曲

主演:西莉亚·马辛厄姆

类型:电视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24

《机动战士高达复仇的镇魂曲》剧照

机动战士高达复仇的镇魂曲 剧照 NO.1机动战士高达复仇的镇魂曲 剧照 NO.2机动战士高达复仇的镇魂曲 剧照 NO.3机动战士高达复仇的镇魂曲 剧照 NO.4机动战士高达复仇的镇魂曲 剧照 NO.5机动战士高达复仇的镇魂曲 剧照 NO.6机动战士高达复仇的镇魂曲 剧照 NO.13机动战士高达复仇的镇魂曲 剧照 NO.14机动战士高达复仇的镇魂曲 剧照 NO.15机动战士高达复仇的镇魂曲 剧照 NO.16机动战士高达复仇的镇魂曲 剧照 NO.17机动战士高达复仇的镇魂曲 剧照 NO.18机动战士高达复仇的镇魂曲 剧照 NO.19机动战士高达复仇的镇魂曲 剧照 NO.20

《机动战士高达复仇的镇魂曲》剧情介绍

机动战士高达复仇的镇魂曲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该剧以首部《钢弹战士》的背景“一年战争”为舞台,聚焦欧洲战线。本作与 SAFEHOUSE, Inc. 共同推出,运用 Unreal Engine 5 制作。编剧为加文·亨尼特,作品包括系列动画片《铁拳:血脉》和《变形金刚:赛博斯宇宙》、电玩《Marvel's Spider-Man》;导演则为伊拉斯穆·布洛斯多,作品包括系列动画片《恶灵古堡:无尽暗黑》、电玩《星际公民》、《Ryse: Son of Rome》、《Crysis》系列。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回火2荣誉榜白粉飞第五季棋盘斩你比星光美丽少年侦探冲出宁静号广州大爱有目标了里拉的祈祷不列颠尼亚第一季斯坦和奥利宝贝公主Paradise0费城永远阳光灿烂第十季幸福终末特朗勃生命的颜色京都科迈罗侦探你在我的右手边迷糊餐厅第二季轩辕剑之天之痕辣警狂花3同城邂逅封锁雷霆战警玛丽·安托瓦内特第一季哈迪塞镇之战巨齿鲨2:深渊从零到一的爱情怪诞小镇第二季

《机动战士高达复仇的镇魂曲》长篇影评

 1 ) 编剧水平极低

首先很多人说这是部DEI电影,但是其实这剧的DEI元素在欧美现在情况下已经是不算什么了。

女主虽然是DEI造型,但是剧中有她身为母亲时候“正常”的样子,而且是有老公不是什么同性恋什么的,剧中也没什么强行植入LGBT的情节,毕竟是日本IP即使DEI还是有一定保留的,对于还有几个角色是黑人这在战争上也是合理存在。

或者很多人不喜欢机设,但是我个人其实挺喜欢这魔改的,至少在美学上有一定的设定不是胡乱添加设计,至于好不好看就见仁见智了。

吐槽剧情,一个俗套的故事模板,在建立在平衡宇宙的一年战争,突出扎古对战高达的无力感吉翁的败退,儿童被迫上战场,母亲归家心切..... 明明有那么多好设定和故事,能写出一个烂大街的 女主因为老公被杀所以上战场报仇,但是呢为了幸存的孩子所以必须在战场上活着回去...这么对立的人物行动逻辑根本站不住脚,唯一解释只能是...这剧本来男主角因为欧美DEI了改了女性所以强行加这么一个有“家仇国恨”的背景,然后日本那边觉得啊啊啊不行,女人还是得顾家加个她生还的儿子让他回家看看吧!

要么就是为了最后一集,因为对面开高达的是小孩!

身为母亲的女主就能产生共鸣!

能通过沟通即使战场双方也能相互理解!

圣母模式开启!

...但是由于编剧的水平十分低下,我要再重复一次,十分低下,一个以战争残酷为背景的立场下,强行让两边突然相互理解,没有一定铺垫也厉害的叙事加编故事的能力,只会写出又一个烂大街的通俗烂剧本 战斗场面能给个及格,当然这个是以高达作品为标准,毕竟高达烂作多如牛毛,3D建模的光影不算先进只是还是看得过去,不知道是偷懒还是资金不足,看到下面复制人的场面我当时真的没绷住

复制人暴风兵由于是3D,要做出微细的战损就要重新建模,所以大多数时候扎古的机枪永远射击受落的时候要么就是boom霸整个炸了,要么就是子弹弹开,突出一种廉价感..... 高达在剧里面能手撕扎古一拳一个扎古,但是突然后期女主从垃圾堆拼凑出来的扎古却能多挨揍几下了,明明第一集因为高达制作材料的不同一拳就能把普通扎古锤爆,其他的就不说了 最不能接受的是,至少有5次!!!

是5次!!!

高达马上就能干掉女主了,他要么停住略有所思没再继续,要么就是被其他机体干扰了,他放下了明明1秒就能完成干掉女主这事情,去处理其他机体,我整整WTF了5次....第一集高达能几秒就干掉一个扎古,到了第二集的时候为了剧情强行和一个路人扎古拉扯到女主她们完成撤退,只能说设定是随机的,编剧是降智的... 总结:烂得没有新意烂得通俗的高达影视作品,想买HG了

 2 ) 妥妥的美化的战争片

套着UC外壳,宣扬美式战争,最后还美化战争。

全剧一直在用所谓“致敬”动画版的方式玩梗,从吉恩的视角美化战争,打完战败了才想起来要和平,最后还要为和平而“战”。

还吐槽联邦用童工,彼此彼此好嘛。

虽然联邦起初作为压迫者也不咋地。

这部剧对战争的观点过于偏向一方,故意输出“意识形态”。

要是能评分只给两份,也就是打斗还不错。

 3 ) 一部匪夷所思的剧

这剧只适合没了解过一年战争背景的人看,不然就会觉得匪夷所思,编剧从来没了解过高达的历史,特别是主角最后一句:想给孩子们一个没有战争的未来。

尤其可笑。

再说剧情内容,高达一出场就是无敌的存在,秒杀扎古,吊打老虎,然后越来越弱,最后死于嘴炮,也许编剧是想要突出战争残酷,但这真的太弱智了。

女主最后还选择了加入残余部队继续战斗,不是说要活着见孩子么,想的和行为实在对不上,典型双标的圣母婊

 4 ) 这么多烂片,挑了一部最让自己失望又生气的

2024年、网飞、高达IP,这些关键词叠加,本来以为来了一个大的,结果拉了一坨大的。

画质没有惊喜,剧情竟然还又俗又烂。

敖德萨撤退场面寒酸落魄,最终战竟然是在听废柴女主的嘴炮,简直就是 UC史上最没人格魅力的主角。

单薄的人物刻画和虚伪的战场人性再一次印证乱世先杀圣母的重要性。

这部片子就像一块巧克力味的大便,再华丽的情怀也掩盖不了让人恶心坏了的事实。

硬是按着自己的头看完,深感悔恨,还不如重温一遍一年战争秘录感受一下真正的经典。

 5 ) 恶心

这踏马就是犹太垃圾拿来给自己插屁股的屎,什么鬼政治正确和垃圾逻辑。

你踏马不说原因不说结果,给我强行洗地是吧。

网飞也是政治高地是吧。

真是恶心他妈给恶心开门了。

主角就脆皮是吧,管你是扎古还是高达。

受伤有理是吧。

只要我buff跌的多就是最正确的是吧。

这些欧美人的脑子是不是吃糖吃傻了,真她nn六集没有一句人话。。。。。

 6 ) 导演啥水平?

我好久不写影评,实在太差了.所以出离了情绪。

僵硬表情和动作,不如游戏实时演算的CG.剧情中的人物,充满了政治正确。

要不爽快,要不深度都行,能不能不要在爽快中插入医生这种弱智角色,试图找一点思考,先让大家能看下去在说思考吧。

每个剧情中能不能简单些,不要带上无用的要素,反正也是垃圾。

 7 ) 真正的一坨屎,各方面恶心到我了

1.战术素养和武器装备纯扯淡:就片子里这两帮菜鸡的表现,这步坦结合连二战水平都没有,而且完全看不出未来时代的信息化感知状态,伏击反伏击战术简直和现实里的IDF看齐;而我最不能忍的还是强行让高达和破烂扎古肉搏拳击,这是人脑子能想出来的吗?

2.战争史观歪屁股:从一年战争吉翁军角度来描述战争其实也不是最大槽点,实际上口袋里的战争一直是经典。

但是你用拍欧美军旅片的拍法来展现吉翁军的这些底层军人,然后对联邦军塑造近乎于零,这样的话如何展现这场战争的前因后果和正义与非正义?

更不用说编剧一直借着吉翁军人之口单方面diss联邦军如何如何“反动”,拜托,最反动的不是你们自己吗?

3.剧情和人物塑造:作为军旅片对小队这几个人的描写倒还好,至少展现出来他们在时代大背景下随波逐流的状态,但是女主这个塑造实在是让我无法理解,支撑她的意念是战争结束回家看孩子,中途也一直展现她对敌我双方生命的不忍,可是她却一直深度参与战争全过程,几乎没看到有什么迟疑的地方。

然后就是联邦军方面稍微有点塑造的高达驾驶员,这个孩子真是各方面爱惜生命,拯救队友,对敌方士兵不下杀手,甚至最后一战还受这套“爱之感化”的忽悠停手了,但这换来了啥呢?

背刺身亡,简直无语了。

那我们女主呢?

口口声声说回宇宙看孩子,结果转头就作为死硬顽固分子参加了吉翁非洲残军,一年战争都结束了却还痴迷于所谓“大义战争” ,你说这到底反思了个啥?

4.3DCG制作技术一言难尽。

这玩意号称用虚幻5引擎开发的超级大作,但是人物建模和动作僵硬无比,表情也是极其不自然:唯一算是看点的就是MS对战做的倒还好,EX高达还真挺帅的,然后就没了,是的,没别的优点了…

 8 ) 挺好看的

不扯没用的,剧集本身还是挺好看的。

很写实,毕竟画面技术进步了。

能深刻体会到ms作为新型兵器确实比坦克和战斗机先进的地方,就像巨人一样,对坦克确实是降维打击。

对战场的刻画很真实,细节什么的也很到位。

作为一年战争的后期,能体会到吉恩节节败退,和遇到高达那种无力感。

就是高达最后死的太冤了,这个剧情不是很好。

跟原著关系不是很大,不需要有深厚的原著功底,当普通动画看就挺好。

剧情紧凑,没有日式动画那种煽情,感觉不错很新颖。

尤其是ms战的那种机器人厚重感,比很多高达动画片都好,看多了高达动画有时候我都会想,这个ms就是飞来飞去,跟战斗机没啥区别,为啥还要做成人形?

还有那么多高达游戏都是一个毛病,只有side story能体验那种厚重感。

果然高达还是要拍小人物才更好看呀

 9 ) 欧美语境之下的“反战”,拔升高达主题的妄想

《复仇的安魂曲》是网飞对高达系列、针对欧美市场的首次尝试,其结果是彻头彻尾的失败。

究其原因,《安魂曲》的失败,来自于多方面的定位不明。

它有着轻度类型化“机战”与深度高达“反战”主题的侧重不明,由此带来了动作呈现风格上“爽快动态”或“沉重滞涩”的不明。

更严重的则是“反战”主题的不明。

它没能满足于小体量、对接路人欧美轻度观众的“正邪阵营化反战”程度,即高达系列的开山之作《0079》,而是上升到了更贴近高达系列中较核心向作品,如《0083》那样的“战争本身黑暗性,去阵营化反战”,这与它的“带路人进入IP”的目标、过小的内容体量产生了冲突,其轻度的部分中和了反战的沉重性,而小体量则局限了人物塑造之上的主题表达水平,完全没有个体被战争所吞没的痛感,连绝对主角都是路人程度,更谈不上“去阵营化”反战。

最致命的是,为了贴合欧美观众的反战认知角度,它还做出了最后的第三次主题升级,是基于高达系列的再拔高,即意识到战争黑暗程度之后的“力图从中保护、创造光明”、在战争中挽留希望的觉悟与意志。

其存在的问题实在太大,其理论上并非不可行,但需要人物内心与思想层面的细致展开,构建出“对战争的荣耀错觉---错觉破除---意识到黑暗本质---在本质前沉沦---试图改变本质”的转变过程。

于本作而言,它没有做好任何一个环节,甚至连基本的人物形象都没建立起来,那么这种升级就不是野心,而是一种妄想。

网飞还是定位欧美观众群体,全程说英语和西方人物的设定即是表现。

而欧美的主流观众对高达IP的了解太浅,停留在娱乐向的机战动画层面,所以网飞必须契合欧美主流语境+轻度娱乐。

作品中的人物在言行上就带着一种西方的轻浮感,在呈现上也强调娱乐和动作属性。

但与此同时,网飞又看到了高达内核的沉重战争观,这是吸引它去做这个片子的根源,也是觉得能推介给欧美市场的立足支撑,所以又要在大议题和腔调上勉强撑着战争阴影的创伤。

不断让高达变成“恶魔”,从不断杀人到静止形态。

高达在里面的呈现姿态就代表了高达这个作品自身的深浅、思想与商业类型这两种调性,而它在动态呈现上的“爽快流畅”与静态概念上的“战争恶魔”的互斥,也是本作失败原因的代表。

事实上,网飞想要达成的是“带欧美主流观众入坑”,而“入坑”又需要以“进入/接触”的兴趣诱发作为前置。

以前置环节而言,其实是从表到里的“轻度”更为恰当。

例如《0079》那样的作品,正邪对立明确,整体剧情就是“打反派”,而在概念层面则是反纳粹+个体痛苦形式之下的肤浅反战。

至于对主题的更深度设定和挖掘,则依靠后续更有探讨和思辨空间的“下沉”作品,它们提供了作品的深度,由此让观众在“进入”的兴趣引导之下有动力去跟着思考,随之完成彻底的“入坑”。

网飞试图兼顾两极,得到的就只能是“只停留在肤浅形式上的强撑深度”。

在每集只有25分钟+6集的小体量中,它沿用了《默示录》里对“战争创伤”的具象化手段,设立了宏观概念与视觉元素上的“战争负面符号”,《默示录》里围绕所有单元主角的死亡女神变成了高达,反复以地狱恶魔的姿态出现。

这也对应了它在剧情层面的作用,即带来主角周围人的死亡,而另一个宏观概念则落在了女主角拥有的“预感战斗到来与毁灭发生”能力上。

而在剧情层面上出发,高达带来死亡,作为其反面的则是女主角在每一集中与诸多人物的情感交互,以及她自己的生活背景铺陈,逐渐被交代出了丈夫死于战火、儿子死于殖民卫星被毁的过往。

网飞试图以此串联出戏剧层面的“反战与痛苦”,女主角珍视的对象死于战争本身,在战争中建立的情感对象们则逐一死于战争恶魔化身的高达,而所有作品之反战在人物塑造上的共同点,“珍贵情感的轻易沦丧,鲜活人物的草率死亡”,就此被引导了出来。

从理论上讲,这让战争与动作成为了作品的主要内容,符合“机战”的一贯浅度定位,能够“带观众进入”,同时又在概念与剧情上带来了主题表达。

但问题在于,每集的体量根本不足以支撑这么细致而沉重的表达,因此它只能给到概念程度的“思路输出”,而无法真的建立起观众对这些人物的感性投注,反而由于登场人物的出现与死亡的切换过于频繁,而更加淡化了共情能力,倒不如完全聚焦于女主角一人,展现战争中的“普通一兵”。

特别要注意的是,对于吉翁视角出发的高达作品而言,无法建立人物的鲜活与共情连接,就会显得尤其致命。

因为他们是宏观概念上的“反派侵略者与宇宙纳粹”,其主视角的选取堪称“风险与收益并存”。

如果建立了共情,那么就会成为战争本身吞噬的普通个体,让战争成为上层意志的产物,而所有个体都成为被害者,将反对矛头指向政治集体、宏观思想、以及“战争全体”,而被害者则从立场上的弱势者变成所有“普通个体”,比单纯的“正反派阵营”更具有反战争的力度。

但如果处理不当,就无法让观众放下个体归属的阵营立场,将他们从入侵者转而视作“普通个体”。

这正是本作的严重问题。

特别在表意转折节点的第三集,这是作品设立的剧情、主题表现的升级节点。

它主动让人物提出了“我们是侵略者”,试图直面这个层面的内容,而人物作为“个体”的形象也得到了质变,此前两集的短暂出现与轻易死亡得到了延伸,残存下来的人物共同组成了女主角周围的团体,与她的关联更深,在观众面前的出场更多,也具备了“战争中残留人情”的意味,而女主角自己的家庭破裂背景更是得到了明确的揭示。

这让第三集的人物鲜活、情感连接、观众共情、对“侵略者”之阵营立场负面性的弱化,都努力地达到最高点,并落实到了万众一心修复扎古的情节,在后续剧情中对敌“破坏人情之高达恶魔”,以此形式进行富于寓意的对抗,在多次战斗的失败中反复爬起,并最终再次惨遭毁灭。

由第三集开始,后半部中的对抗也直接地对接到了标题的“复仇”。

但即使是如此重要的部分,在短短1-2集每25分钟的空间里,也不足以完成人物形象的深入。

因此,其质变点停留在了戏剧结构的层面上,并不够深入人心而引起观众的感性认可。

因为这些人物在前两集里的出场、定型都太过于潦草了,只是穿插在动作内容里的碎片,甚至于女主角的塑造都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路人机械师的口述、片头的些许闪回。

此前的“老人物”在缺乏基础的情况下,就此直接被推到了“人情迸发与破灭”之过程的高潮阶段。

第三集带来了作品试图拔高与质变的节点,但在人物塑造与关系、之于观众的共情基础并未打牢的情况之下,这个“升级”的尝试反而带来了更严重的问题,甚至浪费了后三集中原本具备的一些落实可能性,而如果没有主题表述上的“升级”,反而可能将上一层的基本内容做好。

在这里,我们先对最后那个堪称妄为的“再升级”主题层次按下不表,先围绕“个体被战争吞没、去阵营化的被害者”这一反战主题层次,展开这个部分的文章,最后的升级则会在再下部分的内容里做专门叙述。

作品实际上设立了“人物”与“MS”的不同寓意,前者拥有个体的实际形象,因此具备丰富的情感一面,而后者则是纯粹的战争兵器,前者被吸纳到后者的驾驶舱之中,正是个体被“吞噬”入战争漩涡的具象化形式,而情感一面也被MS的钢铁机械外表所掩盖住,成为了基于阵营而互相杀戮的武器。

如此一来,前两集中以“MS作战”的动作部分为主体的内容侧重,就被赋予了相应的主题层面意义,正是对“战争吞没个体,让他们成为彼此杀戮的武器”的强调。

并且,作品也给出了人物与MS交互之下的表意逻辑,开头的女主角小队驾驶着扎古,作为鲁姆海战的英雄而接受荣光与欢呼,是吉翁一方的胜利使者,这让他们似乎沉浸在了战争与武器的光辉一面中,而随即到来的联邦MS高达摧毁了扎古,后者是驾驶员形象掩藏、绝对纯粹的战争恶魔,也揭示了光辉背后的本质,即战争的摧毁与武器的沉沦。

作为个体,他们拥有联邦打压宇宙殖民地、杀死亲人与战友的复仇之情,这超脱出了只作为战争武器的冰冷状态,也对应着MS层面的力量差距,可以顺利地引导出后续的“脱离MS”,让他们制定对高达的计划,试图用潜入联邦基地、夺取并破坏高达的方式完成复仇。

如此一来,他们就能以个体的形式出现在作品的后半部中,剧情内容从前半部的机战动作与“战争机器”转为后半部的“谍战潜入”与“人情复仇”,让人物用自己的有情个体去对抗战争本身对个体的伤害,同时还能在聚焦人物而非MS的情况下输出更多的人物塑造内容,再引到最后的点睛,即“在战争面前的无力”,例如潜入破坏计划的失败,主角们的个体形象在MS面前的轻易被杀(前半部里的高达杀死路人吉翁兵画面很多,即是对此的指向),乃至于随后终究要依靠MS的力量、回到扎古的驾驶舱去试图拉平差距、但终究不免死亡的“被战争与武器化所吞没”,个体情感的复仇落于空处,被战争本身的高达轻易化解,连同着其个体存在一并摧毁,个体吞没于扎古,生命灭亡于高达的击破,而她明知MS实力差距、依然不得不回到扎古中的主观行为,本身也说明了其对“战争吞没自身”之命运的无奈接受。

当然,这无法让表意超出“阵营化”的范畴,吉翁方的主角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之下,对着自己侵略并造成同等伤害的联邦方去施加“复仇”人情,对于战争中普通个体之痛的表达无法上升到“全阵营个体”的应有高度,同时也不能彻底去除其侵略者的基本定位,让观众彻底接受其受害落点。

但是,以本作的整体体量与前半部的薄弱基础而言,能呈现出人物在战争中人情破灭与痛苦的鲜活、扎实,已经算是不错的结果了。

并且,将主体内容从MS落到人物,并单纯聚焦于吉翁方人物,也能给出相对充裕的空间,不仅丰富人物塑造度,也可以在他们相互交流“对联邦的复仇之恨”的时候,将对话引到地球联邦对宇宙住民的种种暴政之上,相对地拉平双方阵营的正邪立场,淡化吉翁方侵略的不正当性。

特别是在呈现思路之上,本作选取了一种相对高级却有难度的方案,让它在这种小体量下更难真正做出“去阵营化”主题的高度。

它将MS设立为“战争”本身的具象形式,让主角面对自己的扎古与联邦的高达,两种MS之于她的意义合并出了战争的实质,也让机战作为前半部的主要内容。

这是“高级”的手法,似乎兼顾了“机战”类型化与“反战”主题化,却也让联邦方的具体人物完全不存在于剧情之中,因此失去了对“去阵营化与全员被害者”之主题的最便捷表现方式,即大部分高达作品中的剧情:无法分别给出痛苦的两方人物,再让他们作为“人”而产生正向关系,并最终回到“MS”中,作为“兵器”而对敌,“痛苦”与正向关系被掩盖在外部MS行为的冷淡与杀伐之中,以此拉平双方个体的形象与共同命运。

如果拥有更大的体量,这个思路可以从“MS=战争”的概念范畴扩展、细化,并得到更丰富的剧情作为支撑,由此触及“去阵营化”的高度。

但以本作的量级来说,这显然太过困难,反而是女主角面对“战争本体”MS的状态,例如以个体人类之身而对高达的愤怒爆发、被高达轻易破除的“落空”,以及最终要回到扎古去对敌、接受扎古本身象征的“战争武器”与注定的“被击破命运”,在概念化的程度上更能表达“战争毁灭个体”的主题,哪怕只是“毁灭吉翁个体”而已。

从第三集开始,作品的后半部确实给出了上述的很多内容。

在3-4集中,吉翁方的主角尝试着用扎古的方式去复仇,却最终失败,这引出了第四集开始的“去除MS”:潜入联邦基地计划,从MS主打变为人物主打,更多的人物交流与塑造加成。

但与此同时,随着主题表现阶段的进展,它又试图去实现主题高度的“升级”,想要触及到“去阵营化”的部分,这就灾难性地毁掉了上述的落实可能性,反而让成片变得更加不可收拾了。

潜入联邦基地、夺取吉姆的主情节并不只是为了“人物化”服务,更是要将联邦一方的人物也纳入作品,由此完成双方阵营的“从MS到个体”过程,再到最后的“必然回归MS”,这也是对于“标准反战叙述”与“本作概念化叙述”的兼顾,试图让双方人物如同一般的高达作品一样,产生正向的交互关系,并最终回到“武器MS化”的悲剧等同之中。

在第五集的开头,我们就看到了本作概念化的“去阵营”。

主角团队遭到了本方老虎MS的攻击,MS作为“战争本身”的阵营化就此不复存在,老虎像高达一样地制造着主角的痛苦。

随后,则是更“传统”的人物个体层面内容。

主角穿着联邦制服,潜入联邦基地,而作品试图引入联邦方的角色,让几个士兵在打牌、玩乐,做出生活质感的氛围,与吉翁一方在前四集的状态并无区别,而双方在初期的交互也是日常性的,直到最后吉翁方的身份暴露,与联邦方陷入了阵营立场之下的敌对与杀戮。

这破除了个体在战争中“脱离战争武器化”的可能性,对应着两个主要角色---机械师与女主角---在第五集中的“进入MS”,联邦方的吉姆被他们掌握(特别是将吉翁代表颜色“红”的USB插入吉姆系统),也与吉翁方扎古对他们的攻击相对应,在MS层面上进行了“去阵营化”,是双方承载战争所共通的“恶魔”本质。

而这也是他们的计划目标,本身就意味着其个体对“战争本身”的无法完全脱离,而在计划执行的阶段,二人分别进入吉姆,也遭到了高达的再次伤害,并被迫面对勒肖恩的死亡,即是“必然进入MS”、身入战争之下的唯一结果。

个体必然的“战争化”,意味着个体必然被卷入的“阵营立场”,并毁灭、消失于其中,而他们之于战争本身的痛苦与死亡,人情与正面关系的抹除,又带来了战争伤害之本质的“去阵营化”等同。

在第五集中,作品借用了新人类的高达经典设定,让它成为了人物个体“武器化”的象征。

女主角感受高达所在的预知能力是前半部里的“战争毁灭缠绕”之象征,在第五集中则落成了机械师口中的新人类能力,是新人类之间的相互连接方式。

这就让“战争毁灭”的象征寓意变得更加具体,也对应着新人类在高达中不断被各方所投资、研究、挖掘、使用的实际命运,让阿姆罗、夏亚、卡缪等个体本身即成为了战争机器,与MS并无本质内里的区别。

这个概念的使用不能算全错,新人类的根本能力是心灵共通,本应是人类文明在进入宇宙世代之后“破除隔膜与纷争,进入下一文明阶段”的希望,却不断变成战斗激烈化的工具,意味着希望的黯淡。

但这只是一时,在曾经作为UC系列完结作的《逆袭的夏亚》的结尾,阿姆罗与夏亚经历了长期的对立---并浓缩在该作的各种“演讲与呛声”“正面的辩论”中---之后,终于达成了临死前的些许和解,让夏亚在双方路人士兵齐推阿克西斯的“和平大同”中有所觉悟。

而在阿姆罗作为精神体而出场的《独角兽》与《生命光辉 総集编》中,我们也能看到新人类心灵共通能力的正面实现,作为积极的存在去引领后人,甚至”总结纷争历史”。

而在本作中,新人类能力显然停留在了“希望泯灭”的负面阶段,甚至没有给出更完整的呈现,只是单纯的“战争能力”而已,加持在了女主角的身上,让她的个体成为了“武器”。

同时,联邦方的高达驾驶员也以个体形式出现,与女主角形成了个体层面的悲剧命运等同。

而在情感表达上,它也想从两个驾驶员的角度出发,培养女主角对高达驾驶员的正面感受,由此将“复仇”变成个体深陷战争的负面人情,它与正面感受的人情相对立,将后者磨灭,其本身源于个体被迫受到的伤害,是人情被战争扭曲的结果,即个体“战争化”的又一形式。

它努力地做出了各种概念,并接入双方的更多人物,试图将主体推高到“去阵营化反战”的级别,也在情感表达上试图做出推进。

但是,对联邦方、特别是高达驾驶员的个体人物引入,反而进一步淡化了吉翁方的人物塑造,让他们失去了原本具有的一些找补余地,去挽回前三集中“MS主打”导致的形象单薄。

而在后半部的呈现中,双方角色也只能在短短的第五集之中汇合,完成个体从鲜活表现、正面交互,到“最终成仇”的全过程,联邦方的人物更是基本没有任何塑造度可言,完全就是路人酱油的水平。

特别是作为关键人物的高达驾驶员,她从打游戏的“鲜活”到最终坐回到高达,其心境纹理的表现只能停留在“外冷内热”这种最老套动漫中的女性角色形象,表现形式也只能通过表情的冷漠与帮助战友下棋的“内热”这种瞬发的细节。

当然,她也与女主角产生了个体的交互,帮对方捡回了吊坠,吊坠寄托着女主角对家人的思念,在阵营双方的手中传递,其上的吉翁标识更强化了“打破纷争,实现共通”的可能性,并旋即被枪声与“坐回MS对战”所破坏。

这是个最“经典”的思路,但即使是放在其比重最低的《0079》中,通过阿姆罗与兰巴拉尔的蓝色巨人小队的情节进行呈现,也是一个多集组成的小单元剧体量,让阿姆罗与拉尔等人先是在生活场景里结实,随后第一次作战,看到双方身份后经历纠结,为了达成各自的保护目标(维护蓝色巨人小队的生涯与名誉,保护白色木马上的朋友们)而无奈地第二次作战,最终让拉尔死于手雷、阿姆罗深陷这一幕的战争创伤,并在后续作品中反复闪回出来。

而在《安魂曲》里,它居然只得到了一集的空间,我们甚至都不知道高达驾驶员的姓名,其他的更是无从谈起。

最吃重的“去阵营化”载体都是如此水平,更不用说庞杂配角的完成度了。

这个主题层次其实已经是大部分高达作品的整体全貌,需要通过整部作品的体量去落实,而它只给了短短的一集。

如果按照常理,作品会停留在上述的主题层次上,第六集可以进一步展现人物在“驾驶员”与“个体”之间的不同出发点、不同心境、不同关系性质之纠结,让交流与对战同步发生,并最终毁于机体的爆炸。

而在成片中,她也必然地回到了扎古的“战争”之中,并与高达对战,试图说服对方止战和解,并在双方试图达成一致希望的瞬间看到了对方的死亡,友军的“扎古”终究将一切拉回到了既有的黑暗战争里。

当然,这不足以拯救整个作品的完成度,依然受到了此前单薄的巨大掣肘。

她与高达驾驶员的交流根本没有阿姆罗与夏亚、卡缪与夏亚、夏亚与哈曼的那种氛围,因为高达驾驶员只是之于我们而言的路人罢了。

女主角喊出“你知道我的名字”,而我们观众·却甚至不知道高达驾驶员的名字,正代表了这一幕的滑稽与失败。

作品本应达到“双方个体同回机体”的效果,最终却只变成了吉翁的单方变化,而联邦方则更像是“回到了理应保持的工具人定位”,即战争本身的象征符号。

但是,双方的无奈对战、一度拥有和解、却又旋即破灭,毕竟算是标准的反战流程,如果再加上其战友乘坐撤退舰的被攻击、爆炸,让她身陷战争而努力的“积极意义”(保护他人)与和解的希望一并破灭,那么至少在吉翁阵营一方的角度上出发,其反战表意还算是“完整”的,也符合高达一贯的落点,而敖德萨战役对吉翁而言的“无意义”,只是缓解了战争推进、公国灭亡的速度而已,对应着所有角色在第六集开头讨论的“归属各队”,被笼罩在后续必然发生的“回到战争、面临失败”之下,也会具备表意的作用。

但是,第六集却给出了更大的“雷”。

它并不满足于悲剧反战的主题层次,试图做出任何高达正统作品都无此等“野心”的妄为“升级”,即一种相对“现实”而“让步式”的和平落点。

高达系列的反战立足点是“终止战争”,而《安魂曲》则看到了止战的不切实际,觉得它不足以说服欧美观众,因为这个群体对高达系列缺乏“入坑”基础,并不轻易地接受其理念,因此想要淡化其理想化程度,给出了“在战争中争取积极意义”、且欧美观众更习惯的“反战”落点:战争中的“光明”。

在很多好莱坞作品中,我们都能看到这样的表达,例如斯皮尔伯格的《拯救大兵瑞恩》,盟军试图在战场中保护一家人仅存的母子亲情,以及梅尔吉布森的《血战钢锯岭》,军医道森努力在地狱的钢锯岭之战中治疗战友。

以本作的表达而言,女主角最终意识到自己无法脱离战争,以及战争必然造成的伤害,因此立足于战争之中,试图保护生命、减少伤害。

在结尾,女主角身处在太阳与非洲草原的动物之中。

太阳与生命都是希望,是她想要在非洲吉翁残党的战斗中去达成的事情,将负面的“复仇”人情转变为更积极的善意心境,在战争中拥有更正面与强烈的个体。

而阳光的黄色则是对血红色的取代,在第六集开头的血红色的色调是“积极人情消亡”的时刻,小提琴演奏被死亡的军官所鼓掌,成为了鼓励生命消亡的表演,而演出裙的红色也扭曲成了死亡的鲜血。

同时,第六集中她与高达对决,就站在此等阳光之下,对应着双方瞬间达成的和解,却旋即被逃生舱爆炸的残骸所一并掩埋,无差别地成为了“战争受害者”,而战场上代表战争积极面的阳光也被消极面的浓烟所遮蔽。

她最后再次站到了阳光之下,试图将战争变为“积极面”。

这其实是一种相对让步的战争表达,承认了战争的必然与黑暗,而人物则在其中进行相对的努力,试图用自己的有限力量去创造黑暗里的一丝希望,拯救自己力所能及的人,其主观努力的“局部光明”与全局性的“战争漩涡””,乃至于主观在战争无法终结之前的无奈接受,就此形成了多维度的反战。

在第六集里,作品努力地试图推升这一层主题。

它其实找到了比较好的平台,即吉翁方撤出地球的敖德萨战役。

在高达历史角度上看,敖德萨战役是吉翁方对地球“入侵”的结束,是吉翁方的“正当性之战”,在作品而言似乎被当作了“反面定位”的完结,由此更能以“被害者”的形象出现。

而在具体情节上讲,它也是一年战争里最容易去强调“保护之战”的部分,女主角需要掩护友军起飞、回到宇宙。

大胆点想的话,这个选择可能借鉴了《0079》里的所罗门战役,同样是“掩护撤退之战”,且发生在吉翁自有地的宇宙,而此前一直以纳粹形象出现、且代表吉翁整体形象的扎比方领导者,也首次由二儿子的亲情一面而加入了“个体性”,作为双方阵营层面的“反战”表现,在其死亡时也是“见证军人荣耀”与“回想家人”的中和。

但问题在于,《0079》里的“去阵营化”只是非常局部的略作触及而已,整体上依然是“对邪恶纳粹”与邪恶之战的反对。

并且,这种立足于战争的“去除黑暗,投射光明”也有着更强的美化战争之感,其反战方式更是另一种形式的理想主义而已,与《高达》正统的“终止战争”其实不相上下,甚至没有后者对战争黑暗之必然性的直视、承认、揭露,而这同样是战争题材中很重要的现实属性。

即使优秀如《拯救大兵瑞恩》和《血战钢锯岭》,依然难以超出这种理想主义到有些可笑的表达效果,更何况是连基础叙事都没做好的《安魂曲》了,它更像是对欧美观众一贯认知的强行契合,甚至不惜扭转高达系列的根本。

它终究只能靠着概念性的要素去勉强给出主题,让女主角对接幸福生活、鲜活个体的“小提琴”伴奏始终环绕在战斗段落中,与之形成对抗。

音乐是比较能传达情感的形式,而在戏剧、人物几乎单薄到支离破碎的本作里,作为辅助烘托定位的它居然已经是最能“真打动人”的内容部分了。

在一定程度上讲,它还是来自于“轻度与深度”试图兼容而又难以兼容的创作根本问题。

在动作为主打内容的每集配比上,我们就能很明显地看到这一点。

网飞立足于“带路人观众进入IP”,因此让每集的最主要内容都停留在了机战概念中最浅层的“动作”部分,高达作为战争恶魔象征的设计也正基于这一点,是动作内容中最容易找到的主题呈现方式,而“反战落点方式”的选择更是贴合欧美思维、在主题层面“带入坑”的考量结果。

但是,主打战争中的动作元素,于作品而言已然相对“轻度”,而反战落点更是脱离了高达系列的根本,放在高达已然非常自洽、完整、形成公认内容的历史、舞台、语境中,显得格外自相矛盾。

而在动作的具体呈现环节,它又为了娱乐的爽感而强化了打斗的动态,进一步削弱了“沉重”感,人物深陷战争泥潭与心灵痛苦中的缓慢、滞涩、饱尝煎熬,就无法在动作内容中得到展现,其流畅也不契合舱内画面中人物的痛苦情绪,反而淡化了后者。

对白色恶魔高达的呈现手段就是典型,实际上并没有吉翁视角下的灭世恶魔的沉重感,而是强调动态的灵活,动作风格是炫酷灵动的,就此削弱了“带来痛苦的恶魔感”,与静态呈现显得互斥。

当然,它的灵动在战争兵器的维度上讲,是之于吉翁方扎古之“迟缓”的绝对优势,由此形成了单方面随意虐杀的“吉翁方痛苦”,这也是网飞着力塑造的方向。

但在最直观的呈现效果上讲,“痛苦”的部分太少,无论是扎古在动作层面上的滞涩缓慢,还是人物在被碾压时的身心受创,都是如此,前者失之于战斗画面中对高达方的过多配比,后者则受到了剧情分量不足的掣肘,人物并没有真正扎实的“心境”细节。

网飞想通过“多拍高达”来强调战争恶魔感,并拉高动作流畅表现,却显然是适得其反。

因此,高达之灵动与虐杀,只单纯地变成了一种视觉层面的“爽感”来源,观众看待理应共情的人物被碾压,得到的不是自己情感关联之人的痛苦,而是“砍人棍”的爽快,这正是机战商业动画中主角砍酱油所提供的东西。

在日本自己创作的深度作品里,如《08MS小队》和《0080口袋里的战争》,都是战争与动作内容让位,生活部分主导的走向,乃至于最直接呈现战争的《0083》,其战争内容中也是主打战争之人的思想与心境,会让卡多和浦木宏更大篇幅地直抒胸臆,甚至用卡多的长篇演讲去强化主题,还包括了对地球联邦与提拉斯舰队方的政治角力内容,从多方面将“战争”做得更加沉重,而纯战斗场面反而相对让位,并且其也依托在了更长篇幅的体量之上,方才达成了“主打战争”的沉重调性。

而在日本本土的“深度”作品《默示录》与《重力战线》中,这两部作品被视作《安魂曲》的精神前作,在完成度上却远高于后者,其实已然说明了很多最本质的问题。

同样是小体量,创作者显然更彻底地拿捏住了主题的各层面表现形式,同样是战争本身为主体,以吉翁为视角的《默示录》找到了“测试机体”这一切入点,让战争动作部分与人物的自我表达同时完成,人物独立地进入“动作”,其“战争”也是与自有机体与自我内心的共处与对抗,试图与战争形态下的机体与自我达成融洽,落为“在测试中活下来”的具体结果,却在每集的结尾毁灭于这种战争行为之中,测试失败、死于非命。

这个形式与剧情流程,淡化了敌我的对立,同时也让动作呈现上,也因为测试机体本身的不稳定性而表现出“毁灭之痛苦”。

而在另一部联邦视角的《重力战线》中,重力本身则成为了动作滞涩感的来源,让所有机体与人都无法自如运动,而是深陷在一种外在与心灵的痛苦泥潭之中。

只能说,对于“精神纳粹”的理解度,乃至于“认可度与共情度”而言,当代的日本显然还是远远超过了欧美,特别是《默示录》的主创们更是尤其如此。

当然,这是创作层面的东西,网飞不一定真的不懂,何况高达其实也没有那么多的东西,更接近于常见的反战套路。

尤其是对于欧美创作者与本作选择的一年战争背景来说,其实是最容易搞懂其映射与内核的部分,一年战争里的吉翁就是现实里的纳粹德国,在一战后被持续地剥削、压迫,从而形成了扭曲而极端的人种优越论,以及极端民族主义与集权战争的政府与社会思潮。

对网飞最主要的牵绊还是来自于欧美观众对高达的不熟悉,他们很难接受“机战”是这么沉重的东西,所以需要网飞引导着先“入坑”。

网飞想兼容并包,让高达和作品同时包括两种姿态,轻度部分对接欧美观众的“进入”,深度内容支撑作品高度与欧美从“进入”到“入坑”,甚至还想在反战主题的走向落点上同样贴合欧美观众,给高达系列做出根本的“改动”。

但以本作的这点体量来说,这个目标肯定是太过于艰难了,它的剧情单薄到了无以复加,而娱乐性对应的戏剧观感,缺乏哪怕仅仅是“完整”的剧情支撑,而同样由戏剧支撑的深刻性、对系列主题的“革新”,更是无从谈起。

事实上,网飞想要达成的“深浅度兼顾,主题与商业的并包”,并非真的不可实现,《高达00》就是一个很好的正面案例,以商业性为主,而同样宏大的“人类文明观”主题则在深度的相对让步、概念化之下,得到了不算差的完成度,表现了不同人种之间的隔膜打破。

只要刨除那个剧场版,它就是一个很不错的作品,直接从“人种”强行升级成了“物种”。

尤其是,为了强调“放下战争仇恨”的程度升级,它还让那个物种把TV版消除隔膜、达成统一、观众更有共情的有形人类(那些角色)全部杀光,让刹那去和那些杀了一堆有血有肉角色的怪物消除隔膜,并强制要求观众也那样做。

这让剧场版看上去甚至像是当代日本左翼的强行洗白(当然主观上并无这个用意),因为TV版里只是人类范畴里的阵营争斗,而剧场版则变成了之于人类文明(观众立场)而言的“正邪对抗与反抗杀戮”。

《安魂曲》的完成度就像是《高达00》的剧场版。

它想呈现“普通个体”,却给出了一种“试图将杀戮者强行变成普通个体”,而这正是在“反战争本身”主题中最低级、失败的表现效果。

 10 ) 觉得这剧洗白吉翁的也是这辈子有了

这部剧只不过是在以吉翁的视角拍摄而已。

但是不认为编剧有想洗白吉翁的意思。

其中第五第六集,女主身边的吉翁人对战争的狂热,复仇的狂热,对女主的洗脑,还看不出来是编剧对吉翁政权的讽刺么。

更别提第一集红狼队员对为什么要参战杀人的回答了。

编剧无时无刻不在描绘吉翁的军国主义思维本质。

第一集那句“扎古拯救的生命超乎你的想象”也是一个吉翁士兵对一个无国界医生说的,看后面的战斗烈度,这个吉翁士兵也大概率死了。

这么明显的讽刺还看不出来,揪着一句话断章取义的解读,你们不如直接说“这剧是美国拍的,所以它有原罪”好了😂。

当然这部剧对联邦也毫不客气,我认为第六集埋下了很深的伏笔,女主说自己是母亲是对面少年的反应,以及少年所说的“我没有选择”。

很有可能剧中设定的年少驾驶者是联邦批量培养的,从小就被剥夺父母,活着只是为了战斗的人形机器。

当然这得等到第二季才能印证了。

《机动战士高达复仇的镇魂曲》短评

提坦斯征兵宣传片,马上就加入提坦斯

6分钟前
  • 老袁
  • 很差

两星給机甲战斗,高达压迫感。

11分钟前
  • 江舟舟舟
  • 较差

已阅

14分钟前
  • 只因云中雷
  • 很差

除了女主最后的嘴炮有点逆天、其实拍的还可以。。。

18分钟前
  • TK1000
  • 推荐

毁灭吧赶紧的,太抽象了,戏外元素太多导致的,我求求了,你要是这么拍高达,那要不你还是接着整妖精队的烂活吧。以欧美现在这些编剧的脑回路,了不了解自己接手的IP都一样,战争题材的作品根本就不需要了解战争,他们只是用各种元素去写一个能给自己换票子的抽象东西出来而已。这场战争为什么打起来他是真当不知道,吉翁都做了什么他是一句也不提。其实也许事实怎样他们心里门清,但无所谓,我是主角,主角是不会错的。所以吉翁才是受害者,我渴望和平渴望结束战争只想回家陪儿子所以我加入残党继续杀联邦,把联邦杀干净战争就结束了,还有联邦人存在怎么可能和平呢,只有我儿子才是孩子,我要为了孩子们创造美好的未来呀!什么以色列小孩姐,呵呵。

21分钟前
  • 乏了的涎水
  • 很差

骂归骂,看还是要看的。

23分钟前
  • 重那么一丁点
  • 还行

九分

27分钟前
  • leotsui
  • 推荐

3星半

29分钟前
  • 张一一米五
  • 推荐

好看,以前只是听过高达,没看过高达,这里的高达完全符合我的想象,后来特地搜一下以前高达什么样,一对比,以前的高达简直就是一坨谢特

33分钟前
  • 红叶🍁流云
  • 力荐

看视觉效果的,剧情很怪,为了安这么一个故事进去把战斗力平衡打破得太离谱了,一方都是菜鸟,一方单台机甲像外星科技一样碾压……关键是剧情怎么能把和平主题拍成老美强行圣母味的。档次深度低了太多。

34分钟前
  • rum
  • 还行

万代出一个老虎的模型吧。

35分钟前
  • XOF KENZO
  • 还行

为看到了熟悉的敖德萨身影无脑打5星。

40分钟前
  • MILK
  • 力荐

这是《高达》吗?

41分钟前
  • cc
  • 很差

不错的尝试

42分钟前
  • 乐园第一卷
  • 还行

还不如十几年前的3D作品

43分钟前
  • 愛摸愛摸
  • 较差

选的视角非常棒呀,演出精彩,人物细致,爱看的肯定是老高达粉了

48分钟前
  • 小吹没有灰灰
  • 力荐

3/10,花了2个小时开倍速吃完了这坨大的,很怀疑编剧之前是不是只看过高达的剪辑,从来没看过0079或者其他UC系列剧情,吉翁是什么性质的政府、吉翁干了什么编剧一概不知(PS.一搜编剧是德国人,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这片子给我的观感就像德三的纳粹士兵在疯狂感叹:“反法西斯联盟的军队真是太残暴了,我们德国真是饱受迫害,我们要团结起来打跑入侵者!”“我们虎式坦克所拯救的生命,多得令你难以想象!”最绷不住的是,女主打赢的时候“我是战士我要战斗”,输了就“我是妈妈,我想回家”,给对面高达驾驶员忽悠瘸了被偷袭死了,女主来了一句“我去了非洲,我还要参战”,法西斯军国主义是这样的,配不上任何怜悯

51分钟前
  • 白露未已x
  • 较差

恶心到我想吐,当年的反法西斯同盟别最后只剩东大了

56分钟前
  • 摸不着头脑
  • 很差

机战做得太强了,把高达的机动性、力量感、压迫感完美地展现了出来。其他没什么好说的,全是屎。

57分钟前
  • JonDoe297
  • 很差

卧槽,现在的这个CG技术真是太无敌了,不愧是虚幻5引擎,这画面质量,细节感拉满。不过这个剧本,确实是有些槽点的,虽说是为了突出反战主题,人设还算说得过去,既是战士,又是单亲母亲。作品倒是很好地展现了高达中无绝对善恶的世界观,导演是有功力的,镜头,动作,人物刻画等,表现力非凡,OP和ED也很棒,所以说,管他那么多呢,帅就完了

59分钟前
  • AL Rorschach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