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促使我一定要写点什么给它的直接原因是,音乐很赞,最后片尾时候发现居然是窦唯做的原声,难怪啊挂电驴时候在首页看见此片儿,看海报就是咱双性恋的电影,适逢周末加了一天班明天还要继续加班的蛋疼夜晚,果断点进去看别人是不是比我苦逼。
开到豆瓣上粗粗扫一下居然评分这么低,不抱太大期待的打开视频。
一开始就是画室里,同样曾是美术艺考生,瞬间就带入了。
主角那内向、敏感、孤僻的性格,跟我真的很像,其实画画的人嘛,还是敏感内向偏执点好,哈哈,非但如此不易产生大师。。
很多部分处理的隐晦而诗意,这跟音乐是分不开的,42分钟给夏虹煎药的部分,这里的音乐和情节画面之间是一种很美术的处理方式,一笔带过了大量的事实,却非常突出那种情境和感觉。
看到这里是我第一次对片子的音乐产生非常强烈的感觉。
第二次是夏虹离开的时候,这里的吉他和月色又一次把影片美术化的处理了。
看到这里就想,一定要找到原声。
最后片子结束时候又是煎药那首曲子,那种异域吟唱的感觉,非北方主流汉文化的调调,无比的吸引人,又那么自然的融于影片丝毫没有故作姿态的意味,估计是当地民谣,产生于长江流域楚文化的民谣吧?
李聪作为2女之间的炮灰般的存在,有非常大的概率是何那同父异母的哥哥啊,这一点在片中又一次美术化的带过了。
如果他们不是兄妹,那么脑补张兰年轻时候陷入三角恋或者多角恋,李聪的父亲只是其中一角,多年来依然对她非常上心,所以李母说何那家母女都是狐狸精。
如果他们是兄妹,从开始何那迟到给李聪打电话那段可以看出,他们3个人或许对彼此的身份是心知肚明的,那这兄妹间的暧昧可就大有意思了,李聪的父母到底是以什么心态看待他们的呢。。
或者何那并不知道那个在巷口的大叔是李聪的父亲,李聪和何那也不知道彼此的兄妹关系,这么讲的话李母的态度就更奇怪了,没有跟儿子挑明的话是怕自己丈夫和外面的女儿相认从而抖出多年前的丑事?
不过照他们的姓氏看来,何那的父亲应该是另有其人,毕竟孩子姓何,母亲姓张,大叔姓李嘛。。
看起来有点离题了,这就是美术化的妙处,各种悬念各种模棱两可,给每个观者自由发挥的空间=_=除此之外再说演员,每个演员都长得挺有特点,但是又都特么的似曾相识,难道都是跑了多年龙套的半熟脸?
我挺喜欢看何那的脸,有非常多的内容,这就是沉默的力量吧,不言不语的内向的人,内心的感受却非常丰富,所以那样一张脸孔也格外有内容。
从她化妆出现在夏虹那部分截了好几种图,她的表情总是很含蓄很克制同时饱含丰沛的感情。
李聪的脸太苦逼了,紧锁的印堂从片头到片尾,只有在他跳舞的时候是飞扬的,还有在知道女友是蕾丝时候那沮丧无望的眼神。
张兰在扮上相之后那波光流转的勾魂摄魄像女妖,饮酒的时候整个肢体的美感像女神,这时候就知道女人的美是非常有层次的,二八豆蔻和四五十岁的妇人都有各自的美。
夏虹只要和男人在一起,就是堕落的感觉,雨打风吹花落去的颓败之相,和何那妹纸在一起的时候则是清纯而充满活力的。
所以妹子们,和妹子在一起吧!
最后,窦唯乃吾辈毕生之爱❤╮( ̄ε ̄╮)
18岁那年,我曾经做了什么?
印象中好像也只有忙着考大学。
其他,什么都还来不及面对。
不过,电影中的女孩们和男孩就不一样了。
我并不觉得这是一本拉拉电影,所以也谈不上广电总局对这个电影的放行。
18岁的时候,喜欢什么样的人,应该还没有确定吧,起码片中的女孩只是缺少朋友,缺少关爱,男孩如果在那个时间正好到了,会接受男孩,出现了个女孩陪她渡过生命的难关,她的感情就偏向了女孩。
而男孩之所以在关键时候缺席,只是因为一系列的巧合导致了他们俩无法联系上。
电影拍的还是有惊喜的。
对于高中生活的刻画和对母亲的刻画都很成功。
我终于看到表现高中生的时候,演员完全像个高中生。
虽然她一直都面瘫的过了头,不过也的确有这样的女孩不是么?
特别是当她从来没有见过父亲,还有这样一个母亲的时候。
她 的感情世界又早熟,又单纯。
只是遗憾的是,在交待她经历的爱情的时候,太意识流了。
当然也许是因为要公映的缘故,也许是为了给高中生看的缘故。
但是有女孩偷窥妈妈和情人,也该好好交待一下年轻人的爱情。
演员们又没有表现出足够的交流,导致夏虹后面的流泪莫名其妙。
至于母亲的角色,却是电影完成最好的一部分。
母亲刚出现,完全是青春少女的背影,正面出境才是半老徐娘,镜头寥寥却已经足够背书了为什么她爱上的是一个年轻人,还是一个不靠谱的年轻人,也可以交待她后面一个人端着红酒在破败的阳台上,穿着白纱,优雅的喝着酒。
她的心,一直是比女儿还要青春的吧。
原来是一个团里的花旦,为了生存不得不卖衣服。
生活的压力,年华的老去,还留存着青村年少的激情,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却,让人心疼。
而年少的女儿一开始是无法理解的。
但是当女孩在母亲的屋子里目送自己爱人的离开时候,那种无奈的心情,瞬间让她懂得了母亲。
说明她开始正式步入了成人的世界。
18岁的年轻人,面对即将到来的成人世界,以各自的态度选择了不同的人生,要说他们的共同点,都相当的迷茫。
片子拍的实在有很多缺点,比如节奏,大多时候让人真 的有点闷。
不要说文艺片都闷,闷要闷的有爆点。
而这个故事,爆点在哪里?
比如配乐。
我很欣赏窦唯,但是这个配乐和这个节奏的电影,怎么看都不和谐。
就像男主角跳的舞蹈一样让人莫名其妙。
然而作为第一次的电影,从头到尾,演员的选择还算正确,节奏控制的更好一点,应该会更好看。
第一次一个人去看电影,还是第一次看早场的电影。
我所在的城市只有几家小影院上映,而且每天还只有一场,期间到处询问市内较近的上映影院和上映时间,结果处处碰壁,小众题材果然还是受到冷遇,想看还真不容易啊,就冲着国内第一部出柜的拉片,终于 还是看到了...有点中国版的“暹罗之恋”,同样是将亲情,友情,同性之爱多种”爱“元素融合到一起的题材,只是”暹“是男同之爱,而这部则表现“女同”。
也许是导演想表达的”爱“实在太多,在主线同性之爱的刻画上由于时间的仓促很难让人体会到那份深度,也自然感受不到“甜蜜”,刚一开始便结束,这也是该片在情感渲染上的最大瑕疵,意犹未尽的扫兴,原本真的很期待 何那与夏虹 的那份爱... ...演员部分除了男主的单一表情,何那母亲俗爆的风尘味(与角色本身完全不符)比较失败外,两个女主表现都还好,青涩是正常,也恰到好处,尤其何那,眼神拿捏的刚刚好,笨拙的表情也完全符合那个年纪面对情感时 该有的稚嫩,很喜欢...印象最深刻的:一是面对夏虹猛地拉开浴帘暴露眼前的裸体,何那的囧样;还有何那躲在马桶上想要刀刻与夏虹同样的刺青图案时,被夏虹突然冲进来,那种恐慌,害怕,尴尬,纠结等多种情愫一拥而上,好复杂,她却拿捏刚好;看到这两处我走神了,无限遐想...窦唯的配乐的确没让人失望,若硬要挑刺,即是在描绘两女主同居那段,男音的哼唱过了点,若只是纯音乐,感觉会更小清新,更通畅,也更加切合该片的青春点——十八岁;但终究还是因为剧情与场景的设计上本身没有给出太多的空间跟时间,导致配乐的切入没有更深层次的延展性...面对一部处女作,影片被常规性的灌入”青涩,不成熟,幼稚,笨拙,导演资历尚浅“等等负面评价,但我想说,看电影本是看共鸣,感受情绪,体会感动,与其他无关。
一部小心翼翼的同性题材,虽然只是淡淡地,却让我在走出影院后,循环播放着张悬的两首”关于我爱你“”南国的孩子“,任由思绪回到过去... ...所以,还是推荐!
心情好,写点啥很明显不甜蜜,青春里到底还是有得与失,到底还是不公平的。
整个故看下来还是有一点遗憾的,比如何那貌似没有给李聪一个交代,前半段李聪对何那的付出大家有目共睹,但是何那离开李聪那么轻易,只有一句对不起,包括影片刚开始何那甩下李聪为她摆的生日局,这些都好像只是为了说明何那的性格所存在,李聪到最后我看完电影,感觉就像个炮灰。。。
但他却是男一号。。。
其实如果再最后,何那和李聪出现在街角的咖啡店,互道一句好久不见也好啊。
再者部剧女二选的挺不错,一般情况下这类电影都会讨厌死女二,但是这部就没有,她演的很不错,以后应该会有很优秀的成绩期待啦。
再然后,就是配乐的部分,刚开篇就看到有窦唯的名字,233333情不自禁联想到最近的霆讯恋。。。
回到正题,本片配乐真心还可以。
导演是位女性,剪辑的工作好像自己全揽了,看得出想走的是那种文艺大气范,有些话她很想说,以至于太想说只好不说,因为要走大气范啊,不能什么都说,观众爱我就要主动来猜我部分沉默的镜头,相信剪辑之前应该是冗长的,但考虑再三,又剪得再短一点。
导演幸苦啦,老师都说剪辑是个幸苦活女孩子最好别干。。。。
不能说这部电影是青涩的,一些方言的加入运用和各个家庭之间暗暗的关联其实导演很有用心去伏线,还有一个小细节,每次有课堂出现必定会有一位老师认真的一句讲解让人清晰消化,大概是导演的强迫症,也或许导演想掩饰掉些许青涩感,总之每次都被我抓到。。。。
好啦我要去考虑下晚饭吃什么了,还是很开心看到有新的导演们,用心的出现在中国大陆电影的阵营中,加油!!
“青春本就是既有感伤、又有欢笑的甜蜜回忆,导演把这一部分的表达拿捏的恰到好处,相信大家都能从这部电影里找到共鸣。
”挥别18岁的青春、阳光、叛逆之后,忧伤成为该片最后曝光的立意。
18岁的少男少女正处于情窦初开的年纪,这让三位主角变得敏感而又躁动。
在该电影中女主角何那与女二号夏虹、男主角李聪之间有着一段别样的感情经历。
除却几位主演懵懂的恋情影片也夹杂着家庭的矛盾以及前途的迷茫等诸多外界压力,由此甜蜜的青春经历也变得有些忧伤。
我18岁生日那天正好是第二批大学分数线公布的日子。
本以为稳稳妥妥的录取变得惊心动魄。
先是之前说好没问题的大学突然在我这个专业提高了分数,正好比我的分数高了1分。
再是之前我看不上的大学也在这时说没名额了。
我站在肯德基门口,穿着我18岁生日的新衣服,等着之前约好一起庆祝的同学,再告诉他们,今天没办法庆祝了,我要跟我爸去找学校要我。
回来的路上因为穿着新鞋所以脚磨出了泡,跌跌撞撞地推开门,换了一双鞋,就跟着爸爸在我市的那两所学校求人拜菩萨了。
这个悲剧的故事好在以还算喜剧的结尾收场,我还是进了之前说好的学校里,虽然过程转了个弯。
其实我想说的是,如果没有这次经历,其实大部分人的18岁很平淡,并没有17岁想象的那样疯狂。
之所以进学校看这部电影,是因为一年说不了几句话的高中群里突然有人说起这部电影,说是在我们高中拍的,很多穿校服的场景。
然后我马上上网开了预告片,情节什么的真的不是我想看的,但那校服,我竟感到很陌生。
直到坐在电影院里,第一次出现我的校服,我的教室、我的操场、我曾经穿过的那条铁路,当它反复刺激我的眼睛,我才发现,这些已经离我快10年了。
这片子很像王小帅的片子--“文艺性”。
片中的母亲(郑爽饰演)和夏红都是中国古典文化气氛里被男性看作“尤物”的美人,片中那肌肉男再凸显他的性意识带给他的文化冲击时,又作平抑地把他设计为腰肢轻摆的“星洲舞娘”含情脉脉又很幼稚、缺乏力量带领女孩走出生活困境或情感抑制层。
最后的最后,男孩剃了头有点英武之气了,短卷发的女孩留了长发也没太多美感……艺术青年给自己设那么多谜题真浪费工夫,迷失在符号学和注释学里穷经皓首也是闲得在走过青春的暴雨中你诞生了吗???
“并不推荐,但它也不算太差。
如果你也是小镇青年,不妨看看,说不定你会乐意为这份情怀买单。
” 一开始我也觉得它是一部索然无味的烂片。
当时我读高中,正是水深火热的时候。
第二次看这部电影是在上京读了两年大学之后。
我在拍摄地衡阳长大,从小住在苗圃(也就是电影中女主角住处附近),再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仿佛是在看自己的生活。
看到小城一隅的变迁,看到在这座城市长大的孩子们,看到一些摔碎了的梦想,看到自己。
来北京读书已经快两年,虽然学校离皇城甚远,但还是乐意坐几个小时的地铁进城,只为逛个胡同。
前天看了《十七岁的单车》,已经记不清这是自己看过的第几部有着浓浓京味儿的电影。
刚看完第二天,我又大老远地跑进城串胡同。
当时已是黄昏,大爷大妈们骑着自行车接孙子放学回家,不远处胡同里传来孩子们的嬉笑声。
我愣愣地,突然心里冒出一个想法,这些胡同里长大的孩子们在看京味儿电影时,心里是怎么一种感觉呢?
大概和我是不一样的吧。
我不管再怎么喜欢,我的确是没有体验过这种生活,也无法感同身受。
然后我忽然想起了这部电影,这部在我的家乡这座不起眼的小城拍的电影。
顺其自然地把它翻出来又看了一遍。
这一次再看,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我终于跳出了在小城度过青春期的那个自己。
我自然而然地明白了导演的私心,就像那个下午在胡同里听见孩子们打闹时心里一闪而过的羡慕甚至是嫉妒一样。
这部片的导演也是衡阳人,铁一中毕业,后来去了中央戏剧学院读书。
她对于电影里的这种生活一定是有着直接或间接的体验的。
她渴望将它表现出来。
我也是美术生,虽然自己没有所谓狗血的青春,但身边的某一些同学确实是有的,而且大有人在。
现实永远比电影精彩,电影毫不夸张地表现出了他们的生活。
这部电影的女主角和我的一个小学同学惊人得相似。
一样的家庭环境,一样的成长历程,一样的痛苦叛逆迷惘找不到出口,甚至是一样的结局——她们最后都放弃了特别好的学校,只因为想陪在母亲身边。
不知道导演在拍这部电影时是否和我一样,想起了同学聚会上的那些同学们。
当年那个混在社会上风生水起的小流氓,毕了业后为了混口饭吃老老实实找了个安稳工作,白班起早贪黑夜班日夜颠倒。
席间频频对我们几个还在外地读大学的同学说,多读书好啊,真的,你看我现在有什么用。
我突然有点心酸,出生于这个连几个像样的酒吧迪厅游戏厅都没有的小城,谁都指望着高考考出去就能改变命运。
可是最后,有多少人像女主角一样不得不放弃远走高飞的念头,留下来,直到老去。
而考出去的,又有几个能在大城市翻滚的洪流中生存下去呢。
野鸡想飞上枝头变凤凰,本身没有凤凰种,空有才华又有何用,说不定,才华都没有呢。
虽然对于这个电影有私心,但我最终还是没有给它四颗星。
电影在拍摄上确实是还有很多欠缺的地方,而且于我而言,这部电影唤起的我的记忆是远远大于我的观影感受的,我的感受已经在电影之外了,观影其实也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
还是那句话,并不推荐,因为这部电影说不上有多好。
但如果你也是小镇青年,不妨看看,说不定你会乐意为这份情怀买单。
亲们上网无聊的时候可以做做网络工作。
工资日结。
每天80-200不等。
不限时间地点。
有网络就行,适合在校大学生。
全职妈妈。
有网购的经验就行,我们不是要你垫付的骗子。
真心想做的可以加我Q 2318506730 进入QQ空间日志。
里面有怎样操作的具体方法 !!我没有太多时间闲扯,不是真心想做的不要捣乱。
真不知道怎么形容这部电影,电影的内容和片名反差太大。
电影的前三分之一内容让我以为此片是描述青春期少男少女们早恋的苦与甜、家长的反对、女主角单亲家庭对其童年的影响等等,但没想到马上的一幕幕神展开让我大跌眼镜。
这部电影一点都不甜蜜,而是非常压抑,包括那怪异的结尾,和女主角去世的母亲。
女主角抛弃男神选择女神,到底对与错我都无从判别,最后的结尾,男神出狱、女神寄了张海边的照片给女主角,到底代表什么意思,女主角到底如果选择?
反正是一部让人看了思维混乱毫无三观可循纠结凌乱的电影。
总之,建议改名为《残酷18岁》。
想努力去爱一个人.体会到爱上一个人的感觉.大概就是这么一个故事.长发漂亮妹子坐着宝马哭着走的时候如果不是今天没用防水睫毛膏我简直也要大哭.那个男孩子好帅啊.
我艹,要不是被一个94年的同事硬拖着去,我才不会傻逼逼的坐在电影院里看这九十多分钟预告。
窦唯音乐营造出了混沌的感觉
他人的生活旁人真的很难领会。
支持衡阳导演~
不知道说什么的电影,场景还行
冲着窦唯看的 觉得情绪很赞 但整个故事就是传说中の疼痛17岁
混乱~~~~
一步不错的电影,我们不应该对年轻导演要求那么严格,总体拍的还是不错的,只是手法有点稚嫩,怎么说也比神马孤岛惊魂两部曲好很多
一群面瘫……
为什么又少了六分钟呢,真是郁闷,尽是删减片。不过这部电影都能过审,那还是说明现在对电影审查放的比较开,一看很明显就是非主流价值观的电影,虽然导演欲盖弥彰,前面那些就不用说了,最后走的时候扔给你2万块,那个数字是她前男人扔给她的,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哎,这也能过审,无语
各种俗到死的桥段,拉拉、娘泡、狗血恋、破碎家庭,不过想想,也许是挺符合内地女演员的精神世界……
小清新,画面不错。。。
什么鬼海报 其实很青涩细腻好吧
挥之不去的记忆,以为永远都无法抹去,因此选择离开。
我是来听配乐的。
回忆起来的甜蜜和苦涩 ,挺好的片子,演员也很好!不过我觉得电影海报不太符合电影本身的调调
18岁时会觉得好。有好多电影的影子啊。窦唯的配乐喧宾夺主。
配乐很好片很烂!一颗星全给配乐。
第一次看见朋友在屏幕上出现 感觉有些乖乖的 感觉整部片子讲了很多事情 但是都没有讲明白。 2013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