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政治类电影导演奥利弗-斯通几十年如一日,不断为我们揭示大洋彼岸这个国家的另一面,如同一只啄木鸟在不断寻找硕大树干里面的虫子,其实这位老爷子能够不断有新作品,对这个国家来讲也是一位奇迹,或者说这个国家包容了他的存在,起到一个政治“啄木鸟”的作用。
这部电影剧情设计中规中矩,节奏紧凑,让主角既讲故事,也演义了情感线,形象能够丰富。
这部电影从艺术角度来点评的意义不大,主要还是表现了斯诺顿的理想主义价值观,他幻想着,也努力着能扼制住美国政府强大的权力,防止蔓延到每家每户的卧室内,但政府权力的野蛮生长己成方向,尤其是目前科技的发展,数字化工具的普遍运用。
从其最后的归宿,他也是依靠了另一个更强势的政府来保护自己。
影片最后情节,还有一丝安慰,他的女朋友能够与他团聚,并共同生活。
《斯诺登》2016: “炸掉永远阻止不了恐怖分子,每个大脑总会有成千上万个想法” “不,我只是不喜欢抨击自己的锅家”“这也是我的锅家,而现在它手上沾满了鲜血”……“不,我不抨击,我是在质疑我们的正府” “外国情报监视法,FTSA法,我们尊重这个锅家的第四次宪法,我们按照宪法来处理各种问题。
但是有时候,有些问题需要用秘密法律来解决,所以我们不会让嫌疑犯知道我们在监视他们,这种法律过程是机密,这就意味着你不会在像纽约时报这种报纸上读到这些事” “我是你最好的学生,我的价值何在”“20年之内伊拉克会成为地狱,什么都会变得无所谓了,恐怖主义是短期的威胁,真正的威胁来自中锅、俄罗斯、伊朗,以结构化语言和恶意软件的形式。
没有了你这样的人,这个锅家将被在网络空间中摧毁,我不能让你们冒险参加可笑的由沙子和石油引起的战争” “你不必同意每个政字家都是个爱锅者这句话” “他们会告我监控罪,他们还会说我将锅家安全置于危险之中,他们会将我恶魔化,还有我的朋友们,我的家人们,然后他们会把我送进监狱,这是最好的情况了”“那最糟糕的是怎样”“如果我没有任何媒体掩护的话,我会被CIA逮捕,然后用被在法律之外的方式逼问” “在我每一天工作的早上,我会先设置一个定时备份系统,叫做Epicshel£ter,如果有任何紧急情况,比如恐怖分子炸平了在中东的大使馆,或者NSA部门的话,这个安全程序能保证我们不会失去任何数据。
但是当有访客来的时候,我就得把这些都放到一边了,NSA想通过展示我们的能力来让日本人印象深刻,他们喜欢无人机传回的图像,他们知道我们想让他们帮助我们监视日本公民时,他们不太高兴,他们说这是违法的。
反正无论怎样,我们还是监视了整个锅家,这一切还没有结束,当我们浏览他们的系统的时候,我们控制到了基础设施建设。
我们从小项目开始,比如发电厂,大坝和医院,我们的目的是,如果有一天日本不再是我们的同盟了,那整个日本就会停电。
而这不仅仅发生在日本,我们还会安装恶意软件在墨西哥、德国、巴西、澳大利亚,中锅我能理解在中锅安装这些,或者是俄罗斯和伊朗,委内瑞拉什么的,但是,在澳大利亚装就有点想不通了。
我们也被强制拥护那些世界领导和工业大佬,跟踪那些丑陋的交易,性丑闻,还有外交照会,让美国在G8谈判中得到好处,或者逼迫巴西的石油工厂,或者帮助那些第三世界不被支持的领导者上位。
最终,事实就是,无论这有多不公平,这根本不是跟恐怖主义有关的事,恐怖主义只是借口,这是关于经济和社绘控制,而你唯一在保护的就是霸主地位的正府” “当你坐着意识到世界有多大的时候,你也会发现NSA监视着世界上所有手机,无论你是谁,你的每天都被存储在数据库里,等待着被人翻阅。
他们监控的不是恐怖分子,也不是锅家,也不是公司,而是你” “你有没有想过,在二战之后都过了60年了,而第三次世界大战还是没有发生,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在为了世界的利益而使用权力创造秩序。
如果没有全世界的情报局日以继夜的工作的话,我们如何能阻止原子弹战争,恐怖袭击和网络攻击呢”“那样我们就要登记无数人的生活吗”“他们在消费的时候就已经被登记了”“是的,那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但是这不是自愿的,我们没有给他们选择,他们只是接纳了一切”“大多数美锅人不想要自由,他们想要的是安全,就是这么简单的交易罢了……,如果你想安全的玩最新的玩具的话,那你就必须付出代价”“但是人们根本不知道他们做了这样的交易”“现代战场在哪?
士兵”“到处都是”“战争的第一条规则是什么”“永远不要暴露自己的位置”“如果任何一个外界的人知道了,国会也知道了”“那敌人也知道了”“斯诺登先生,这就是世界现在的状态,保密就是安全,安全就是胜利” “NSA和FBI每天都直接从九大网络引擎收集数据,包括微软、雅虎、谷歌、脸书、美国在线、网络电话、油管、还有苹果公司,文章里说到他们下载一切音频、视频、照片、电子邮件、文件夹和日记来追踪人们”
网络时代是如此方便,方便的让人可以即时通讯,一个电话很多事情都能搞定网络时代是如此脆弱,脆弱的人的一举一动都能通过你的终端来察觉你每天走了多少步,你喜欢的餐厅,你想买的东西,你的偏好,甚至于你的隐私艳照门是因为电脑的维修而斯诺登告诉我们即使你的终端就在身边你的信息却会被黑客完全知晓美剧中用这些来破案而专业人员则可能用他来做一切必要的事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不喜欢一举一动有人看到,相信没有人喜欢打着gj安全的旗号,来做一些事情,毁灭的不仅仅个人的安全感,还有很多......
在我每一天工作的早上,我会先设置一个定时备份系统,叫做Epic Shelter。
如果有任何紧急情况,比如恐怖分子炸平了在中东的大使馆或者NSA部门的话,这个安全程序能保证我们不会失去任何数据。
但是当有访客来的时候,我就得把这些都放到一边了。
NSA想通过展示我们的能力让日本人印象深刻,他们喜欢无人机传回的图像,他们知道我们想让他们帮助我们监视日本公民时他们不太高兴,他们说这是违法的。
反正无论怎样我们还是监视了整个国家,这一切还没有结束,当我们浏览他们的系统的时候,我们控制到了基础设施建设,我们从小项目开始,比如发电厂、大坝和医院。
我们的目的是,如果日本有一天不再是我们的同盟了,那整个日本就会停电。
而这不仅仅发生在日本,我们还会在墨西哥安装恶意软件,德国、巴西、澳大利亚。
我能理解在中国安装这些,或者俄罗斯和伊朗,委内瑞拉什么的。
但是在澳大利亚装就有点想不通了。
我们也被强制拥护那些世界领导和工业大佬,跟踪那些丑陋的交易,性丑闻,还有外交照会,让美国在G8谈判中得到好处,或者逼迫巴西的石油工厂,或者帮助那些第三世界不被支持的领导者上位。
最终,事实就是,无论这有多不公平,这根本不是与恐怖主义有关的事,恐怖主义只是借口。
这是关于经济和社会的控制,而你唯一在保护的就是霸主地位的政府。
-看了这个才知道美国可以让整个日本瞬间全国停电。。
霸权的很腻害
看完《斯诺登》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有时候现实和理想是不可以结合在一起的,理想有一种天然的洁癖,有时候理想容不下一点瑕疵,而现实却恰恰相反,到处都存在着不和谐的阴暗面。
这就是斯诺登苦恼的地方,也是每个心怀梦想的人都或多或少纠结的所在。
电影里,斯诺登一心就像报效国家,军队训练的意外受伤,让他不得不转而在另一个战场继续着自己的理想,但这也同样是故事发生的开始。
在那个黑客组成的组织里,斯诺登的才华得到释放,他的爱国理想也得到实现,但与此同时问题也随之而来,当发现美国政府对每个人实施监听的时候,他当初满腔的爱国热情突然开始动摇,开始质疑自己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
在日内瓦,一个不懂技术的人来当技术人员的主管,结果只能是不被认可,由于做了本职工作而得了D级评级。
他见到了不用授权就能查看所有搜索信息的系统,也见识了有些人在想方设法通过系统发现每个人的弱点然后加以利用来让自己升职。
那一张张为了升官不惜一切代价的面孔让他感到厌恶。
在日本,他们暗地里备份系统,为了能在必要的时候找到恐怖主义的踪迹。
监视整个国家,控制基础设施,他们监视各国的领导人和工业大佬,掌握他们的把柄,为的是在国际会议的谈判上能够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尽管如此,他依然对国家抱有幻想,幻想国家可以保护民众的隐私。
当开始监视民众而且很大一部分是美国人的时候,他自我欺骗自己是在监视恐怖主义,可以阻止炸弹袭击,可以拯救美国民众。
“他们监视的不是恐怖分子,也不是国家,也不是公司,而是你(每一个让人)”。
在这种理想与现实的距离之间,他开始自我怀疑,怀疑自己的理想与价值。
同时也因为不被女朋友所理解而遇到了迷茫与困惑。
在压力与困惑之下逐渐让他变得焦虑困惑,并且出现了癫痫的情况。
面对这些他一直在努力地寻找着自己内心的那个答案。
最后,当他在夏威夷发现曾经做的系统被用来当做杀人机器的时候,他仿佛知道该如何做了。
他通过把存储卡放到魔方里偷偷地把资料带了出来,在香港通过报社公之于众。
当他笑着走出来的时候,他仿佛感觉到令人无与伦比的轻松,在他身上积压了多年的压抑与困惑终于在见到阳光的那一刻烟消云散。
至此,斯诺登的爱国理想终于真正地变成了现实。
或许打击恐怖主义是一个借口,真正的目的是对经济和社会的控制,来维持自身的霸主地位。
或许自由和安全人们更想要的是安全,这也仅仅是一个借口。
但是这些确实在被一些人当做手段来加以利用。
技术本来没有错,错的是不正当地使用技术。
或许斯诺登并没有出卖自己的国家,他只是揭露了一些敏感的黑暗面,为此也付出了远离家乡的代价。
或许那些打着保卫祖国保护人民口号仅仅是一个幌子,来掩盖那些丑陋的事实。
就像香港的那位律师说的一样“You are not alone!
”,他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为了能让这个世界少一些黑暗,多一些光明。
一个内心充满理想的人或许不太适合这个充斥着欺骗与黑暗的社会。
有些人不敢把自己的理想当做自己职业或许也是因为不敢面对那些难以接受的现实。
如何找到现实与理想的那个平衡点,使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考虑的问题。
“当我离开夏威夷的时候,我失去了一切,但我开始我新的生活。
”最伟大的自由就是不再需要担心明天将会发生什么。
身怀利器,杀心自起!
这是我看了之后的第一感受。
棱镜是利器,美国政府身怀这门利器!
哪怕它研发的初衷是为了反恐,但当它的使用没了监督,那么政府就会不自觉的用来谋私,监控国人,侵犯民权,以达到巩固统治之目的。
哪怕是以民主自由标榜的美国政府也不例外!
所以没有监督不要相信任何承诺,没有问责不要相信任何宣传…… 斯诺登到底是叛国者还是英雄?
我们到底要安全还是要自由?
没有自由的安全与动物园里的动物有何分别?
棱镜可以是反恐利器也可以是自由之障,关键看他的使用者是否处于民众的监督和问责之下!
最开始没抱太多期待的一部电影,但是看了之后却意外的震撼。
步入社会,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很难被周围的事物感动,也再也难以找到能让人专注,付出,热爱的东西。
看这部电影之前,我曾一度觉得斯诺登这个人,是个跳梁小丑,想博机上位,然而电影把这个形象树造成为一个聪明、坚毅、有原则的小人物,是的,我内心的共鸣仍然是他把自己定位成小人物。
他有最爱的林赛,有热爱的工作,然而周遭的境遇变了味道,这个性情温和,生活稳定的青年,却做出了几乎与世界为敌的决定。
整部电影看下来,是一种无声的震撼,是深入人心的执着,是一个平凡人的爆发。
我爱这部片子,我爱这个角色
身怀利器,杀心自起!
这是我看了之后的第一感受。
棱镜是利器,美国政府身怀这门利器!
哪怕它研发的初衷是为了反恐,但当它的使用没了监督,那么政府就会不自觉的用来谋私,监控国人,侵犯民权,以达到巩固统治之目的。
哪怕是以民主自由标榜的美国政府也不例外!
所以没有监督不要相信任何承诺,没有问责不要相信任何宣传…… 斯诺登到底是叛国者还是英雄?
我们到底要安全还是要自由?
没有自由的安全与动物园里的动物有何分别?
棱镜可以是反恐利器也可以是自由之障,关键看他的使用者是否处于民众的监督和问责之下!
传奇黑客阿桑奇上个月被捕,前阵子看到判决出来,暂时是入狱50周,想起了和他同为“泄密者”的爱德华`斯诺登。
查了下斯诺登应该还在俄罗斯,据说政治庇护延长到了2020。
年初看了斯诺登的纪录片和传记片。
纪录片《第四公民》是斯诺登曝光“棱镜”全球监听计划始末的真实视频剪辑而成,意义远胜于片子本身,拿了奥斯卡最佳纪录片。
《斯诺登》是囧瑟夫主演的传记片,叙事工整、中规中矩,对斯诺登和结局有美化。
但如斯诺登本人所评价,看了这个传记片,能更深刻地感受他做的是怎么一回事、里面有怎样的emotion、为什么这样做很重要、意味着什么。
和看新闻报道、纪录片的感觉完全不同。
对于阿桑奇和斯诺登,有各种各样的评价,有人说是英雄,有人说是叛徒,有人说没有职业道德,有人说真傻,搭进去自己的一生,却并没换来什么改变。
好神奇,每一种说法我都完全理解能够认同,但我更想用的形容是理想主义的殉道者。
法家的韩非子曾说“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侠是我国独有的文化符号,是社会秩序和个人价值追求发生激烈冲突的人,某种程度上竟和他们有些相似。
他们即使不被支持也会被铭记,就好比今天我们依然怀念荆轲,不是因为他是一个成功的正义的刺客,而是感佩易水河边一去不还的孤勇。
(ps:斯诺登本人比囧瑟夫还要帅,震惊)
对这个事件很好奇,把《斯诺登》和《第四公民》看完了还怕有遗漏,又查阅了相关资料,才敢来写观后感。
1.《斯诺登》和《第四公民》的区别:1.1叙事重点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斯诺登》作为现实题材的的改编电影,对斯诺登的成年、工作、恋爱生活进行了更艺术化的描写,大概介于3-8年的时间跨度内。
能够展现更广阔是视角、更丰富的情感铺垫和容易被接受的行为动机,但是真实性相较而言就稍弱一些;《第四公民》则以纪录片的方式,更真实的记录了泄密前的准备、过程中斯诺登与记者面对面的沟通、主动曝光个人信息后天翻地覆的生活,时间跨度大概在事发前的10天到事后的1-2年。
电影基本以80%酒店小房间对话+10%黑白字幕+5%空镜头+5%事后群像构成,手持摄像机时常对不上焦、各种晃动,从观影体验上来说真的跟看盗版光盘似的,至少盗版光盘还会有电影配乐。。。
但是如果关注事件本身的前因后果,则此纪录片应该为最完美反映当下斯诺登本人的想法一个作品,甚至超过其他书籍。
建议先观看《斯诺登》,有个相对全面的感受,如果有进一步了解事件的欲望可以再去看《第四公民》作为信息的补充。
1.2行为动机《斯诺登》,为了照顾观众观影体验,同时让斯诺登更丰满,选择以爱情为叙事线,以患得患失为切入口,以“深爱的人被侵犯”为直接行为动机,最终用小爱之名推进了“大义”之事;《第四公民》中斯诺登对自己的行为动机解释主要为“公权和私权的对坑与平衡”思考后的结果,他认为NSA在使用这些技术能力的时候已经极大超过了“对抗恐怖主义的原本宗旨,出现了未经审核未经授权便可以开展对无公共安全威胁的群众进行监视监听的行为,出现用以打压他国竞争对手,获得政治及经济优势的行为。
让我惊叹的是他在面对时斯诺登在《第四公民》里的展现了非常稀有的理想主义和个人英雄主义(他极力避免其英雄主义行为可能会对群众关于事件注意力的分散,反倒加深了其个人英雄主要)对普通观众来说似乎有点过于圣人化了,进而变得难以感同身受,所以《斯诺登》中的处理方式可能容易引起情感共鸣;2.斯诺登的行为结果其实理性来看,只要人类可用的资源依然有限,且国家的概念存续,则国家间的竞争显然不可避免,参考历史,集权(或者披上民主外衣的集权)显然有更大的政策延续性、国民动员能力去创造竞争力更强的国家3.斯诺登是否是英雄忽略掉十分的单纯和过于理想主义,相信假如斯诺登是站在全人类的角度考虑——圣人,但事实是站在他的立场来看,最后一步可能会伤害其国家的利益
能更难看吗
很多地方紧张感的力度都不够。令人震惊的是做了这么酷的事的斯诺登本人居然比小囧还帅(´༎ຶٹ༎ຶ`)
题材是好的,但是实在拍落入俗套
预算:4000万首周末票房:800万北美票房:2158万全球票房:3727万上映日期:16.09.16上映周数:9周分级:R最高院线数:2443北美最高排名:4
hacking,the proof of failure and success of western freedom,one ruined by his own work.
值得让人们记住的人和事。放弃一切世俗的幸福, 该有如何易于常人的勇气和见解啊!
5/10 这么精彩的真实事件竟然可以拍得这么无聊
本来是个有话题的电影,但拍的差强人意,平庸至极。电影本应该着重表现斯诺登在面对自身的道德和对国家忠诚的抉择时的矛盾心态,却过分关注其爱情冲突,这对剧情发展推动没有任何帮助。另外在表现其披露棱镜门丑闻到去俄罗斯这段期间紧张害怕的气氛营造上很差。最重要的是,囧瑟夫的这部演技非常平庸。
又是一部让我在电影院睡得很香的电影。
不用管这电影拍得怎样,这电影最大的意义就是它被拍出来了。
囧接片的题材都是热门啊,不过这片子请了太多大牌跑龙套带来最大问题就是我时刻盼着扎克瑞昆图来一句live long and prosper!一看到47就想会不会突然给所有人都凸凸死。。。。。
毫无防备毫无防备毫无防备 囧瑟夫和Quinto就这么站台上了 世界首映棒哭 ZQ演的Glenn Greenwald发起飙来好担心下一秒就要用念力劈开我头颅 #斯诺登#
事实证明geek的思维不是搞文艺的能懂
谢琳太丑了,影响观感,人女朋友明明很漂亮
……仔细想来其实这电影我看得挺不愉快的,尽管主题非常的自由民主唤醒,但叙事散且无重点,写实系的恋爱戏更是让人想换台,结果就是这个电影“不好看”。结尾部分多少还算上乘,但作为一部电影整体来说真的是很失败了。
真是為要一個有力的結局衝破了第四堵墻啊~!愛情線很好看 反倒決定“放棄一切”的那一刻變弱了
隐私和安全真的不能并存么?
奥利佛斯通真是个能把什么都拍得像老太太裹脚布一样的导演,这点我服了
斯诺登的声音真闷,比我的还要更低沉
连续看了两部长达两个小时的电影,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