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美国动物

American Animals,美式禽兽(港)

主演:埃文·彼得斯,巴里·基奥恩,布莱克·詹纳,安·唐德,乌多·基尔,杰瑞德·亚伯拉汉姆森,盖里·巴萨拉巴,拉腊·格赖斯,简·麦克尼尔,韦恩·杜瓦尔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8

《美国动物》剧照

美国动物 剧照 NO.1美国动物 剧照 NO.2美国动物 剧照 NO.3美国动物 剧照 NO.4美国动物 剧照 NO.5美国动物 剧照 NO.6美国动物 剧照 NO.13美国动物 剧照 NO.14美国动物 剧照 NO.15美国动物 剧照 NO.16美国动物 剧照 NO.17美国动物 剧照 NO.18美国动物 剧照 NO.19美国动物 剧照 NO.20

《美国动物》剧情介绍

美国动物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斯宾塞(巴里·基奥汉 Barry Keoghan 饰)和沃伦(伊万·彼得斯 Evan Peters 饰)是从小玩到大的青梅竹马,总有古灵精怪的念头出现在他们的脑海里,这么多年,他们不知道联手惹过多少麻烦。大学枯燥的课业生活令两个男孩感到窒息,他们急需找点乐子。 一次偶然中,他们发现大学图书馆里收藏了价值不菲的奥杜邦版画原作,以及一些同样非常昂贵的原版画册,一个糟糕的念头应运而生,这或许能够成为他们的财富密码。说干就干,斯宾塞和沃伦找到了另外两个朋友做帮手,一行四人制定了一个他们看起来天衣无缝,实际上漏洞百出的偷窃计划,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更是意外频频。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治外法权敌人凯文滚一边第一季曹雪芹幽灵写手第二季福尔摩斯:基本演绎法第三季萨拉热窝的桥蜡笔小新外传3带家之狼热血废柴中介第三季铁耙窃听风云3上错花轿嫁对郎世界奇妙物语35周年特别篇~传奇名作一夜限定复活篇~中产阶级反正我就废为爱毁灭遗弃玩命记忆加油吧!程序员白雪公主与七武士巧克力奶昔西瓜树奈欧斯奥特曼泰迦奥特曼李算伊丽莎白不见了我在春天等你世界末日大风歌孤星计划

《美国动物》长篇影评

 1 ) 真实故事!史上最蠢的抢劫案,却是年度最嗨的犯罪片…

2004年美国发生了一起离奇的抢劫案…犯案人员是四个在校学生,包括艺术生、体育生、甚至还有成绩优异的学霸!

而他们的抢劫目标竟然只是——一本书。

不抢钱、不劫色,只偷书…这波文化人的骚操作,快搜君只能表示佩服——《美国动物》

影片在开头信誓旦旦地铺上了一排字幕:这并非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这就是个真实故事。

美国,肯塔基洲。

斯宾塞,一个十分有天赋的艺术生,在图书馆中看到了一本名为《美洲鸟类》的画册。

和朋友沃伦提及了此事,谈话间萌生出了将其偷走卖钱的计划。

斯宾塞萌生这个念头的原因,一方面来源于对于艺术的迷茫。

他发现曾经那些著名的艺术家,都历过不同程度的苦难,而他的生活则顺风顺水,甚至有一点“幸福”。

另一方面,则是青春的迷惘和冲动。

不喜欢一成不变,想搞点事情,让自己变得与众不同。

斯宾塞或许只是随口一说,沃伦却上了心。

先是在谷歌上搜索怎样策划一场完美的抢劫案。

再是看经典犯罪电影,学习前辈们的先进经验。

按照电影中的套路:他们绘制了图书馆的平面图,踩点记录了图书馆员工的工作时间。

还制定了全套计划,包括进入图书馆,控制管理员,逃跑路线及销赃方式。

发现人手不足后又拉了两个人入伙,一人接车,三人抢劫,安排妥妥的。

看看他们幻想中的盗窃计划,颇有《碟中谍》的行云流水和潇洒恣意。

但当一切准备完成,他们乔装打扮进入图书馆后,却发现事情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第一次抢劫时,他们遇上了图书馆开会,满满一屋子人。

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他们,只好狼狈收场。

首战失败后,四个人显然没了自信…第二次行动也不再搞变装花样,直接上场硬抢!

一切如计划进行,先绑了管理员;再开始抢画册。

但当他们准备撤退时,意外又发生了,他们不小心按错电梯层,将自己暴露在众目睽睽下。

好不容易到达地下一层,却发现这里是个死胡同!

没办法,最后他们只能丢下画册,仓皇逃路。

最终,最有价值的画册没拿到,只拿了2本书,但这2本书也价值上百万了。

更蠢的还在后面,在沃伦和斯宾塞找拍卖行估价时,两人还留下了自己真实的电话号码…

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不要以为这是一部喜剧片,电影用了很严肃、严谨的方式表现了这一切。

当我们回过头去看时,就会发现这部影片想讲述的不是抢劫,而是成长本身。

除了他们为这次偷窃做的准备,它让我们感到更多的是成长中的迷茫,以及被身边人不断怂恿,推动着向前走的命运。

幻想犯罪,每个人都有过。

但能否坚守住这些信念和规则,从而不让自己为一时快感和利益所驱使,不让犯罪的兽性所驱使,才是人和动物的区别。

我想,这也是电影命名为《美国动物》的原因之一吧。

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在当贝影视搜索观看哦智能电视下载当贝影视,精彩一搜即看!

 2 ) 他想要的只不过和别人不一样

少年们将希望寄托在一件抢劫案来打破自己没有波澜起伏的生活,证明自己是special one。

我挺喜欢其中一句话:“我们生来被教育我们都是独一无二的,可是到头来发现我们和别人没什么不一样。

”四个少年明显把抢劫犯罪浪漫化了,犯罪是潇洒的,神秘的,刺激的。

法律,受害人,父母全部被有意识的自动忽略。

尽管他们愚蠢天真,甚至自私,我竟然有一点理解他们。

试问,谁不想用一件事情就能改变自己差不多能想到的人生后续呢?

但是,还有一句话,“没有什么比追求不凡更平凡的了”。

 3 ) 美国史上最蠢抢劫案

如果有一天,当你意识到触手可及,几乎毫无戒备的校园图书馆内藏着价值几千万的原版书籍;然而虽然自己家境完全不至于铤而走险,好友却在不断蹿火给你讲这一切有多轻松,你会动心吗?

先别急着回答,显然美国肯塔基州列克星敦市的四个小伙子在2004年替你作出了肯定的回答,于是这一场“史上最蠢抢劫案”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公式般地拉开了帷幕:阶段1:同舟共济将四个小伙子聚集在一起的显然不仅仅是金钱的因素。

最早发现这一切的斯宾塞不过是个懵懵懂懂走进大学的少年,家庭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他苦恼于的是好像永远无法成就的艺术理想,而仅是留意这一点也不过是他有贼心没贼胆的谈资。

不过这种谈资进入好朋友沃伦耳中便是另一番情形,深受原生家庭矛盾折磨的他天赋异禀却放荡不羁,他眼中这不该只是谈资,是突破社会阶层唯一触得到的敲门砖。

一拍即合后这个行动仍缺少足够的执行力,于是梦想加入FBI却有点自闭的天才学霸艾瑞克为了巩固友情加入了,12岁便成立公司的富家男孩儿听到有这种简单的挣钱方法也加入了。

四个少年身上带着的是这一代美国青年的心理通病,在一个愈发稳固的社会阶层中,努力的意义大打折扣,只有背叛法律积累财富才能成就自己。

中产阶级也会遇到这种层面的“成长烦恼”,物质的富足感并没有打消心灵上的困惑,导演巴特雷顿敏锐的关注到这个案例与当今社会矛盾之间的共通点。

这种矛盾如同《佛罗里达乐园》那些无法通过正规劳动而蜗居在汽车旅馆的穷人们一样,只有用同理心而不是逻辑才能讲清楚的社会伤疤。

阶段2:同床异梦谋划阶段从来会是这种抢劫片的重头好戏,文的比如《11/12/13罗汉》,比如《神偷联盟》,比如电影中一闪而过库布里克的《杀手》;武的比如《城中大盗》,比如《速度与激情5》,这些类型片总是不会吝惜自己疯狂不切实际的想象来为故事打通一切脉络。

而在《美国动物》中这四个男孩儿可从来不是法外之徒来的,虽然想象中有一场华丽至极一镜到底的爆窃计划,距离千万美元的唯一阻碍只是一个中年大妈;而实际操作起来这一切就像是场噩梦,除了沃伦所有人都处在积极的对立面,为了保全自己对一切可能引起的麻烦避而远之。

也许大家也会特别注意,纪录片式现实里的主人公的自述在整部电影中穿针引线的作用,这种有点“偷懒”的写作方式在这些年可不算少见,比如前段时间的《徒劳愚蠢的手势》(如果你对美国几十年的喜剧史感兴趣那可千万不要错过),东木大叔干脆找本人来演的《15点17分,启程巴黎》……我们能看到越来越多在影片中打破第三堵墙来和观众对话强化事实临场感的电影作品。

在我看来这在局部的确可以为影片赢来更轻松更活泼的情感脉络,但是看多了只会觉得编剧在偷懒用另一种形式的旁白来推动故事,难道我在看的是《逐梦演艺圈》那种ppt讲解吗?

阶段3:同室操戈没有完善的谋划肯定更架不住瞬息万变的生活状况,影片中的抢劫现场和现实一样一塌糊涂,本该体面搞定的抢劫不得不动手绑住看门大妈,而更加糟糕的是要面对事后销赃以及心里负罪感等一切消极后果,恐惧折磨住四人组引发了关系的崩溃与决裂。

影片末尾更多的还是主人公现身说法,讲述自己的后悔和十多年后仍然怀疑当初自己的所作所为究竟是为了什么,也就是大家戏称的“走进电影院进行普法教学”。

我在这里看到的不是像《萨利机长》或是《勇往直前》里那些骄傲的现实主人公走进电影里为给大家打最后一剂催泪剂。

而在《美国动物》里则是回归初心,回到影片最开始的地方,以达尔文的语气告别这些盲目过,吃过青春亏现在过着被该写的成年人。

Fall out boy歌里唱过的那些American Beauty / American Psycho一样,这些美国精神病吃够了美国梦的亏,他们所能做到的只能是同梦想遥望活过的少年时代。

 4 ) 我们都想改变自己

片子很奇特,和一般的美国“神偷”类大片不同,主角们并没有成功瞒天过海,就此大发横财。

而是四个精力旺盛的美国中二青年模仿电影情节,计划偷盗大学图书馆里的绝版藏书,结果过程中状况不断,手段蹩脚无比,最后锒铛入狱。

拍摄手法也颇为新颖,导游巴顿.雷顿在整片中大量穿插了真实大量的人物访谈,从片开始就有真实主人公,他们的父母老师,甚至当年受害的图书管理员,从他们的口中自述中逐渐还原了当年的“图书馆偷盗案”,在加以演员们表演直观还原事情的全过程。

导演没有刻意添加片中的紧张刺激的戏剧冲突,也没有为了追求引人入胜的情节而卖弄技巧,而是层层推进,平铺直叙,一点一滴娓娓道来。

颇有法制现场的风格。

主要情节由斯宾塞和沃伦推进。

斯宾塞,他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家庭主妇,家庭和睦,他是个艺术生,别人眼里的好好孩子。

他觉得他的生活在肯塔基陷入了泥沼,找不到作为画家的意义,但面试官问他,“你希望用你的作品表达什么,作为艺术家,你是谁?

”时,他沉默不语。

他急需点变化,可以是痛苦的,独一无二的体验。

就像他熟知的艺术家一样,梵高、莫奈、奥杜邦,无一不是人生灾祸把他们塑造成画家巨擘。

他想复制这种体验。

体育生沃伦,同样的渴望自身的改变,他与斯宾塞找不到存在意义不同,他是属于对生活的失望而苦闷。

他对他未来的日子有清醒的认识,“去他的兄弟会,加入他们的唯一原因,是为了有一天你能走进一间根本不想进的办公室,见一个你根本不想见的人,希望他能给你一份你根本不想做的工作。

”他发现他父亲因为离婚偷偷哭泣时,他由失望到愤怒到咆哮质问父亲为什么流泪;他从五岁开始为入队训练,却完全找不到为什么训练的原因。

当他知道斯宾塞想偷《美洲鸟类》时,他毫不犹豫的握住了它,就像溺水之人握住救命稻草一样。

这多少有金钱的利诱,但我觉得成分更多的是偷盗过程的紧张刺激,这可比他去仓库偷食物还美其名曰“拯救食物”刺激多了。

尽管斯宾塞是这场活动的发起人,但在团伙中他是最消极的一个,他摆脱不了这个“变化”的诱惑,却由不想承担付出的“代价”。

他和沃伦不同,他还有家人、学业、前途、道德顾虑。

所以整个行动他都是浅尝辄止,第一次实施计划失利时,他第一个叫囔地撤退,从图书馆门口走出时他觉得这个世界前所未有的美好。

晚上与家人吃饭时,虽萌生了退出的想法,当火急巴拉地找到沃伦时,又默默跟上了团队的脚步。

既无力无力脱离这辆失控的火车,又无法把它拨回正轨,这种矛盾让他迷惘、痛苦。

虽然沃伦不曾承认他是团队里的领导者,但他确实货真价实的的行动者,他主导了事件的本身,没有他的一厢情愿的偏执,事情就不会发生。

一人前往荷兰寻找卖家、组建团队、制定计划、模拟案件、解决麻烦,当第一次失利时,毫不犹豫的制定了第二份行动。

似乎一切都理所当然的朝着他预想的方向前进,但他才是最蹩脚愚蠢的那个。

第一忘记带电击枪,还抱怨自己不可能面面俱到;第二次信誓旦旦的承诺会一人“解决”掉图书管理员,却欺骗埃里克一起帮他;找不到柜台钥匙;寻不到地下室出口;抬不动画册;还吐在查斯的车上。

整个过程他开始的镇定自若到状况频发的歇斯底里,满口脏话,怨天尤人。

直到东窗事发,他还安慰斯宾塞,说没事,让斯宾塞不要胡思乱想。

沃伦本质就是一个企图自救,企图改变自己失望的现实世界,无力从下手的可怜人,他每一句的脏话,不过是自骂,是给自己无力改变任何东西的苛责。

那一瞬,他就是无数迷惘期青少年的缩影。

我倒是觉得查斯是唯一理智的那一个,他懂得怎么处理麻烦,被捕时还曾反抗。

可惜没有思考的选择注定了粗糙莽撞。

四个越线人生代价就是在最好的年纪在监狱中,企图强奸生活不成,反被踹了一脚。

影片最后,那个受害的图书管理员这样说:“我觉得他们只是想让人生更容易,他们不想努力来改变人生,他们不想通过帮助他人,来获得人生的转变,我发现他们十分自私,他们都无法理解,他们是怎样自私自利地越过法律的红线,用伤害别人的方式,来获得自己想要的,我觉得一旦你跨越了那条红线,那是很危险的。

”这些话说得很对,当一开始斯宾塞和沃伦想做出什么来改变他们的人生轨迹时,他们本可以有更好,更优秀的选择,可以更勤奋的作画,训练。

可他们对“努力”、“勤奋”是懦弱的,失去耐心的。

他们正处于自我迷惘期,寻求刺激,渴望特立独行,急于像他人宣告自己的不凡。

而偷盗名书正恰是他认知世界里最能体现他们不平凡的作为,他们无疑是清楚明白后果带来的毁灭性的,可当体验到了刀尖跳舞带来的刺激与冒险时,其他的就不管不顾了......曾有多少人和斯宾塞沃伦一样的大学生,生活处处不尽人意,想改变自我,又无从下手,渴求立竿见影的拯救,却本是无妄之谈。

选择了埋头苦干实干,又害怕成为自己讨厌的那种人,不得不走进一间根本不想进的办公室,去见一个不想见得人,希望得到一份不想做的工作,然后被生活榨尽最后一滴当初的豪情壮志与无所畏惧,带着不甘等待着死亡。

很多人嘲笑斯宾塞、沃伦、查斯、埃里克是“蠢货”、“白痴”、“精力旺盛”,但我认为,他们不过是把我们一直YY的,变成了行动罢了。

 5 ) 这是一部很好的教育影片

一开始看这电影,感觉这么些个学生模仿电影,成群结队,甚至还制定计划,伪装成老头想去抢价值连城的古书卖钱,感觉很幼稚很愚蠢甚至很搞笑,但越看越有感触,现实不是电影,不会像电影中的主角抢劫价值连城的东西后还能潇洒自如,一时兴起,为了证明自己很特别,想要做点惊天动地的事情就去抢劫,听起来很傻逼,但反观自己,我们很多人其实多多少少有过这样的经历,像我小时候就是这样一个人,觉得自己很特殊,生活没意思,经常在学校惹祸,十分的叛逆,其中也不乏一些很严重的事情,也是一时兴起想做一些不一样的事情,开始的心情觉得很牛逼,但做完后意识到自己做错了挺严重的事情,就很慌张,心里很恐惧很惶恐,但是我很庆幸我爸妈从来没打过我,只是冷静的教导我,不然我不知道后来我会惹出什么大麻烦,说不定现在不是在读大学而是成为社会上的混混,所以我觉得这是一部好电影,我给它五星,现在我们随处都能看见一些年轻的小伙子成群结队在街上吊儿郎当的,其实很多人都是像电影中被一些不好的价值观带坏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敲诈勒索,欺负学弟学妹甚至拿砍刀砍人等更恶劣的行为,在电影中主角几个出狱后都还有自己的生活,但那是在国外,在中国如果坐牢犯错这一生可能就真的被毁了,没什么出头之日,我觉得这部电影值得青春期的孩子看看,对于纠正价值观有点作用,家长也该看看,重视对孩子三观的树立!

 6 ) 玩票大的,像小丑一样去犯罪——不行了!我的臂膀托不起欲望这只火烈鸟

很特别,是满满正能量的盗抢片。

画册《美洲鸟类》核心麦格芬用的好,特别是抢劫中,充满诱惑的火烈鸟变成了两只猛禽袭击另一只鸟,与剧情贴合。

画册的沉重使得主角不得不放弃,也说明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现实与回忆的交叉联系是亮点,电影美学值得肯定,快银和敦刻尔克小逃兵演技发挥不错,抢劫戏拍出了荒诞感和紧张感。

可惜快银演的重口味美剧对我印象太深,老是忘不了他和双头畸形人做爱的场面,希望他能通过作品洗白三俗印象。

主旋律说教意味很重,道理讲的很实际很贴切,令人信服,很好的展现美国社会对青少年冲动犯罪的包容,既有人文关怀又有教育意义,很值得国产电影学习。

此片与发条橙相比完全是两个极端,一个靠教育感化,激发失足人员自省自觉,一个是威权主义不跟你玩这一套,直接洗脑干废。

国内鲜有此类题材,唯一对谢飞老师的本命年有印象,从当年严打到现在的扫黑除恶,我国社会对刑事前科人员只有理论和法理上的包容,实则充满敌视和白眼,广大失足人员和当年姜文饰演的角色一样,眼中除了绝望还是绝望。

 7 ) 在类型上反了传统盗匪片,又在真实事件改编上有不一样的突破。

《美国动物》 7.5分 ——————轻微剧透—————— 在类型上《美国动物》强调出了,和一般盗匪片的不同,它放弃了那些非常酷炫的镜头和动作设计。

而且这部《美国动物》基本就没有动作设计,都是非常写实的美国小镇拍法,无聊的小镇、无聊的大学生,这样的人物背景和人物状态和《十一罗汉》那样的盗匪片都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增加了影片的代入感。

两次偷书的经过其实都是非常失败的,这些和一般盗匪类型片的结局都是非常不一样的。

《美国动物》更强调角色的心理变化和动机的形成,这些都是用大段的篇幅来叙述的。

真实事件的改编方式也是本片的极大亮点,和《血战钢锯岭》《萨利机长》这些在片尾加入真实事件的录像,或者加入真实人物的访谈的方式不同。

《美国动物》是用真实人物的访谈剪辑进入正品当中,这又和《我,花滑女王》中演员来饰演真实人物来接受采访的方式不同。

这部《美国动物》又有好几层真实人物和演员的穿插饰演的关系,其中有演员饰演真实人物、真实人物饰演自己、演员和真实人物共同完成一个细节,给观众一种跳脱感,这种渐离效果是以往真实事件改编电影没有达到的。

特别其中男二和男二原型一起坐在车上去质疑男一描述的场景时候的吐槽,这一点非常跳脱,但是在同类型电影的维度是一个很大的突破。

电影在文本上也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在这样一个全美幸福度达到第十四名的美国城市,揭露了美国普通青年人的迷茫,也把这种迷茫清楚的表达了出来,就是这样一个无聊的城市养育出一伙无聊的美国大学生,而这一伙大学生要做一件他们认为伟大的事业。

人物、环境、人物心理这些东西都很好的给观众展现出来了。

但是确实一些亮点的地方还是过于稀少,在全片贯穿的不够,如果可以把风格化再推到极致,把这种感觉再极端一点酒更好了。

推荐给影迷或者观影量达到一定数量的观众。

 8 ) 《美国动物》,一场解说良知的荒诞犯罪故事

这是一场荒诞的犯罪故事。

年少的欲念是无知的自大,妄自菲薄地以为能够实施完美犯罪的教科书版,他们追求这个刺激的过程却又畏惧这个毁了自己一生的结果,如此反复矛盾。

现实中,这四个人都有对生活失望不满足的地方。

他们似乎拒绝平庸,但事实上却不知道怎么去解决遇到的不堪。

只是一时兴起的偷窃图书馆馆藏书籍念头,却衍生出了一个连如果计划成功你准备怎么用这笔钱都没有答案的犯罪。

从两个人到四个人的集结,随着筹谋组织到漏洞百出手法稚嫩的偷窃过程,整部影片的情绪也从冲动的热血到下手的紧张再到案发后内心的恐慌,我所看到的是人性良知的折磨,明知不可为而去违的犯罪心理演变。

而整部影片最出彩的地方,是在这四个人装扮成old man 却因为“图书管理员会议”而中断时,Spencer走出时觉得世界充满爱时的光环,那种重新降落在地球上的唯美的景致。

原本可以终止的计划,却因为那愚蠢的执念而继续慌乱得进行。

不愿伤害任何人,但那粗糙的手法却吓坏了守护书籍的忠厚的图书管理员。

计划朝着截然相反的方向,bug无处不在,也因此加深了这四个人的内心的畏惧。

影片中刻意得放大他们的情绪,彼此的咒骂以及独处时思考过后已经感觉到这场愚蠢的犯罪所带来的最糟糕的结果。

而毁了他们一生的,不是因为犯罪所带来的惩罚,判刑7年的牢狱,而是终其一生这场偷窃带给他们的尊严上的污染。

无论他们在自己的领域会有怎样的成就,都逃不开自我精神的讨伐,往后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救赎自己的人生。

 9 ) 碎碎念

第一次是四五年前在纽约用filmpass看的(充了三个月filmpass只看了一部电影😅)。

一直想重新看一遍,因为它这几年一直stay in my mind. 时隔几年再看有一些新的感悟。

在第一次quit的时候,真的一切会回到原来normal的轨道吗?

不一定,这时候他们的心态变了,而有的时候心态是最重要,如何看待一件事的角度最重要,而这件事本身也许并没有那么重要(就像结尾他们四人在经历过这件事后,都有了一个积极的角度,比如写这件事情的回忆录-成为作家;针对监狱健身的训练计划;重回大学学习filmmaking-怎么说就与这个半documentary无关呢?

;还有专注于鸟类绘画的画家)当然,肯定是七年监狱带给他们的影响比第一次quit更大,至于有多大、是不是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也扼杀了他们有可能将来会犯更大的罪行的可能性就要从时间的长河里去证明了。

这一边看已经知道了结局,看到了一些导演设计的巧思。

能找齐这么多人不容易。

回看电影,真的发现有很多时候他们都是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的,很多时候都是可以退出整个行动,也许当时面临的是回到“正常”的生活、同伙朋友的嘲笑、每天碌碌无为的无聊,但是像主人公最后所说,这与他们最后受到的惩罚来说,不值一提。

想通过捷径换来的成果最终是不可取的,也远没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换来的结果踏实。

起码不用犯了罪之后在床上提心吊胆,枕着几百美元的昂贵书籍难以入眠。

不过也正因为他们不是专业的criminal,整个计划有非常多的漏洞。

比如注册的邮箱、给拍卖行留的电话、劣质的化妆;整个行动他们想完成电影中、或他们想象中非常smooth的伟大的犯罪活动;但也正是因为如此,绑架图书管理员时不断地说“im sorry”、mr.pink举起手枪流下的眼泪、以及真实的主人公在马路上注视着车内的电影主人公让我看到了他们确确实实真实的一面,不禁感叹人性的复杂性。

the need to know what is on the ither side if that line, and realizing the only way to actually do is to cross it, there’s never a point in your life after that where you haven’t already crossed that line.

 10 ) 那些误入歧途的中二青年们,到底在想些什么?

估计有不少青少年,看了几部犯罪电影,就自以为能够照猫画虎成为“犯罪大师”?

唉!

与其受那些“犯罪大师”的不良影响,不如让这几位有故事的“男同学”给你讲讲他们真实的犯罪故事。

几位中二青年穷极无聊,便打起了大学图书馆珍贵藏书的主意。

挨个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几位:一号人物:计划发起者——斯宾塞

斯宾塞是一位出身于中产家庭的艺术青年。

他的生活原本安闲舒适、波澜不惊,但他觉得这种安逸的生活阻碍了他的艺术大师之路。

斯宾塞也许接受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教育,知道“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道理。

因此,他便想着给自己的生活添点波折,找点刺激。

这里边的逻辑就有点意思了,先贤们最初经历的苦难以及后来的奋发图强,原本是作为正能量,给我们励志用的,但在斯宾塞那里,却变成了他的犯罪动机。

这就是典型的“没事找抽”,非叫生活狠狠抽两个耳光不可。

凡事都是能者多劳,艺术特长生斯宾塞便将自己的艺术才能用在了绘制图书馆图纸和设计模型上,以便更好地实施犯罪计划。

斯宾塞是这项犯罪计划的最初发起人,却又毫无主见,在计划实施过程中瞻前顾后,犹犹豫豫,稍遇挫折,便要撂挑子不干。

最终,缺乏主见的他,还是在“损友”的影响下,半推半就地参与了计划。

第一次,抢劫失败,斯宾塞走出图书馆,见外面阳光灿烂,耳边有音乐响起,那叫一个神清气爽!

居心不良的人可要注意了,干坏事儿也需要持之以恒的“勇气”,倘若你没那份儿锲而不舍的精神,还是趁早收手。

二号人物:领头羊——沃伦

别以为沃伦是个“二傻”,他可是这项犯罪活动的中坚力量。

一般团伙犯罪的特征是“一只老鼠坏一锅汤”,一个人带坏一群人。

显然,沃伦便充当了这只老鼠的角色。

他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像《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安迪一样,携带巨款,逃到加勒比海边逍遥快活。

《肖申克的救赎》中的海滩大哥,人家安迪可是含冤入狱,你们几位却是明知故犯,以身试法,这两者可是有着本质的区别?

直到锒铛入狱,沃伦才如梦方醒:你一直受到这样的教导:你的所作所为很重要,你是与众不同的。

并且,你总能指出一些事情,能够展现出你是不一样的烟火,展现出你与众人不同。

然而,事实上,这些事情一点也不重要,你也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三号人物:学霸——艾瑞克

这哥们儿是老师眼里的绅士和好学生,没有任何令老师不满之处。

艾瑞克只是为了恢复与沃伦的友谊,就贸贸然参加了犯罪活动。

倘使抛开道德评判,就不得不感叹一句:这是多么伟大的友谊啊!

四号人物:有为青年——查斯

查斯是一个小时了了,赶早创业的企业家。

可是,您一个企业家,干嘛去掺和青少年犯罪呢?

犯罪首秀:出师未捷

乔装打扮

计划赶不上变化,计划泡汤犯罪重演:状况百出改变计划,不再乔装打扮:

计划是只劫财,不伤人,可是:

不可避免的伤害

逃走时,找不到路,只得暴露于众目睽睽之下:

带不走西瓜,只能带走些“芝麻”。

书太重,扛不动被挟持的图书管理员贝蒂感言:“他们只是想让人生更容易,却不想通过努力来改变,更不想通过帮助他人来获得人生的转变。

他们十分自私,因而无法理解,他们是怎样越过法律的红线,用伤害别人的方式来获得自己想要的。

一旦跨过那条红线,那是很危险的,而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何要这么做。

被挟持的图书管理员分犯罪电影都把犯罪过程拍得惊险刺激,酷劲十足,未免有诱人犯罪的危险,而这部影片却恰恰相反,有些反类型、反套路的意思,目的是劝人悬崖勒马。

其他影片告诉你犯罪有多么痛快刺激,这部片子就告诉你犯罪有多么繁琐无聊。

不得不说,这四位“不知愁滋味”的“青年才俊”,完全是闲着无聊强说愁。

叔本华曾说:“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满足则痛苦,满足则无聊。

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这几个哥们儿甚至没有痛苦,而只是无聊。

无聊得久了,便要徒增些欲望,即使要冒着品尝痛苦的风险。

明白了“知易行难”,就应该知难而退。

犯罪是一种负能量,不成功也是一种负能量,而不成功的犯罪,却负负得正,可作为一部传播正能量的主旋律犯罪电影来看。

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尤其是一个人的性格。

优柔寡断有可能让你盲目从众,也有可能让你避免犯错;意志坚定有可能让你成就大业,也有可能让你执迷不悟,坠入深渊。

有人说这几位是低智商犯罪,其实未必,他们的智商并不低,甚至有可能在普通人之上。

为何会失败呢?

因为计划赶不上变化,因为百密一疏,千虑一失,因为“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因为他们还存有良知。

你以为一切都可以按照计划进行?

你以为目的只是“求财”,就不会对他人造成伤害?

你以为自己一力承当,就不会对父母家庭造成伤害?

事实上,你以为的并不是你以为的那样。

《美国动物》短评

可翻译成:纯洁心灵——逐梦强盗圈,再次证明打破打破第四面墙这种事情没有那么容易

7分钟前
  • Indecent time
  • 还行

几个年轻演员演得相当自然不做作 作案时的屁滚尿流慌不择路就跟法治在线调了监控录像一般 要不是当事人出来现身说法 真的完全想不到这起轰动全美的图书馆抢劫案进行得如此愚蠢令人捧腹 演绎与纪实的界限越发模糊 所以还是生活更荒谬 诚不欺我也

11分钟前
  • 🥗
  • 还行

美国蠢货

15分钟前
  • 麻油
  • 还行

蠢人为什么会做蠢事的大型解惑现场

20分钟前
  • iris
  • 推荐

偷钻石的见过,偷黄金的也见过,偷书的还是头一回看见。为了偷书不择手段、煞费苦心,真是个好学生。

25分钟前
  • 朝暮雪
  • 还行

………傻逼孩子们,要犯罪就把脑子先理清好不啦??

28分钟前
  • 意生夏尋意
  • 较差

题材无感,叙事倒是流畅。美国2018版少年犯。

33分钟前
  • 左加菲
  • 还行

withひろあき 他们本可以在自己擅长的事情上证明自己的不同的

38分钟前
  • 紫苏バジル
  • 还行

比完美偷窃更精彩的是一无所获,比生而不凡更困难的是甘于平凡。记忆是个骗子,混淆男人的围巾颜色;青春是场闹剧,捉弄少年的蓬勃野心。规划路线图,猜不到人生的走向;复制易容术,逃不掉衰老的追捕;寻到新买家,卖不掉天生的愚蠢;窃来珍本书,赎不回幸运的眷顾。时间会偷走全部妄想,宣告你成人。

41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弱爆了的小白大学生抢劫案,搞砸一切

45分钟前
  • 带头大叔
  • 较差

5.0/10

50分钟前
  • 夜行,
  • 较差

很值得一看的故事。真实的抢劫犯或曰之大部分抢劫犯,恐怕都是鲁莽的新手。自视甚高、自以为是、躁动而紧张,冲动而胆怯,这几个大学生抢劫犯完美诠释了大学生的B样和初级犯罪分子的D形。插叙角色原型,一方面增加了true story的可信度,另一方面又损耗了观众的代入感。知识点:奥杜邦《美国鸟类》

52分钟前
  • 尘目
  • 推荐

看完才发现,原来是部纪录片

57分钟前
  • 陈默
  • 还行

笨贼一箩筐

58分钟前
  • 捉҉依҉茵
  • 推荐

基于真实事件,大学生抢劫珍藏书的离奇经历,要反映的是当代美国年轻人颓废和迷惘的心境。故事本事略单薄,半纪录片的形式显得略做作却增加真实感。

1小时前
  • 西木的风
  • 还行

影片一直摇摆在现实主义与形式主义之间,通过插入在故事中的人物访谈来让观众相信这个离奇故事是完全真实的、无戏剧成分的(有点像《我,花样女王》的形式)。《美国动物》的名字对应电影的行为也非常有意思,不过看完之后想到了一些奇怪的问题:偷窃行业是靠口传心授、继承衣钵还是以经验行事?电影中的几人知识源于谷歌,还吸收了希区柯克的《杀手》、昆汀的《落水狗》等偷窃题材电影中的方法,当然他们最终可能也不是因为考虑不周全而失败,而是他们根本没有那个胆去做这件事情。

1小时前
  • 康报虹
  • 还行

god, such a cliché....

1小时前
  • 阿暖
  • 还行

非常愚蠢,也非常真实。可能现实中绝大部分的犯罪都是这样,一时冲动,阴差阳错,以为策划精密实则处处都是意外,慌乱,可笑,悔恨交加……当然,也并不怎么好看。

1小时前
  • 鱼丸粗面
  • 还行

【SXSW】【#2】形式上的确酷炫到难以招架(虽然我仍然在消化打通剧情和纪录片的屏障这种事),娱乐性也十分到位,不过给故事本身奠基的概念真的好蠢啊--如果只是剧情片的话还好,但是一旦把纪录片元素加进去之后,蠢人将蠢事做绝之后反省出来的哲思一下子就成为重点之一—而它真的不值钱。7/10

1小时前
  • 考拉先生
  • 推荐

唉,年纪大了不懂年轻人所谓的hard core了。。。

1小时前
  • 娘姑寶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