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中一头一尾, 萧医师写给杨医师的两封信, 很治愈! 尤其遗书, 那么凄美却有带着希望 勇敢, 配上男主温柔的台湾腔, 忽然想说,这就是文字的力量啊!ps: 两封信都是萧医师的演员黄健玮自己写下的,真是有才华的男子呀!初看麻醉风暴时,男主真的不是花美男,加上角色设定, 总是一副精神萎靡的样子,就很普通so so...但是啊,他一笑起来, 露出不整齐的虎牙, 憨憨的淳朴笑容, 就觉得是个有故事的人! 有不好的经历 有心结,多年封闭在心底, 但依然坚守工作岗位, 带着高度责任感. 自从遇见杨医师, 一点点的解开自己的心结, 两个人内敛拧把的人, 小心翼翼靠近, 治愈彼此... 短短的一段,却是美好爱情的样子!关于结局, 演员有解释: 为什么要追求幸福? 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能平静就是很好的了...他应该是平静的,他把时间给了深爱的人.是啊, 这就是一封遗书却那么治愈的原因吧, 如同他的为人,平实却真挚, 萧医师有说他觉得人生都是带着遗憾 悔恨走到最后的, 尤其医生看过那么多的生死离别, 生不如死, 但他 "我要走的时候你要让我走", 到最后一刻,有一种看透人生却依然热爱生命的温暖!\一封跨越生死的信, 真的一下子拔高了这部剧的格局.这就是一部好剧,一个好演员的意义吧, 披露现实的残忍腐败黑暗, 哪怕结局再不美好, 但有人在坚持做对的事情啊, 这个世界还是有那么多平凡普通的小美好, 有那些如阳光般存在的人啊, 想一想他们, 就会觉得这个世界还不错啊[与妻诀别书 ]我挚爱的妻子 惟瑜,我希望你永远都不要看到这封信。
如果你正在读,表示我已然沉睡。
从这世界,从你身边睡去。
那一天,我们去登记之前,我走在公园里,想着过往的一切。
突然清醒了,担心害怕的一切毫无意义。
每一秒都弥足珍贵,踏出去的每一步都无比新奇。
记得一见到你,吻你,像是新的初吻。
我想告诉你的是,我是多么的庆幸,能够醒着在你身边。
我拥有无数个 无数个孤寂的夜晚,而你就像是切开黑暗的光刃。
在遇见你之后,在不见光的点点滴滴之中,现出银河。
那横亘在时间、在生与死之间的银河。
在你之前,不知生。
在你之后,不惧死。
而时间不再流动,凝止结构在心中,只待我们去探寻。
我的妻子,我的爱。
我将清醒的睡去,在你心里。
每当黑暗来临,只要你回望内心,即可重逢。
而这世界,全在你手里。
勇敢,勿惧。
晚安,惟瑜
[战地医生来自约旦的信]惟愉: 這是我在約旦的最後一天,明天會啟程去瑞士。
頭上的縫線昨天拆了,傷口癒合的很快,從爆炸發生到今天已經十天了。
十天前,我們在醫療站內被緊急撤離,說是有炸彈,Basem正在縫合一個傷患,我們先被衛兵拉出走廊外,阿里在我身旁,看著我大叫:foot ball!
他掙脫一個衛兵往診療間跑,我差一點點就抓到他了,但是沒有。
他跑得好快。
我也往前跑。
他進到診療間內不到三秒,就爆炸了,我當場暈厥。
Brain和阿里都在裡面。
上次給你寫信,是八個月前了。
太多死亡了,惟愉,太多了。
這次卻臨在己身。
暈厥前的短暫時分,血幾乎浸滿了我的雙眼。
血紅色的,就是天天從我們身邊手中經過的傷患的視野。
在死亡面前,我是如此赤裸,一無所有。
今天清晨,清真寺塔頂的廣播器響起,開始傳遍全城的經文廣播。
雖然看不見,但你知道,隔著厚厚的一無裝飾的泥土牆,這個城市,整個國家你認識的不認識的人們都跪了下來,而如此如此,已千百年了。
我無法停止的哭了,牽動了前額的傷口疼痛。
我也跪了下來。
我的名字,我的時間並不重要,我和他們並沒有不同。
我跪下來為了Basem祈禱,為了阿里祈禱,為了所有已逝的生命而祈禱,為了活著的我們祈禱,為了你祈禱。
我是如此的思念你。
爆炸後,隔天我在安曼的醫院醒來,從來沒有如此強烈的渴望希望你在我身邊,讓我能夠看看你,握握你的手。
但在今晨的禱文中,那渴望希冀緩緩的隨著淚水滑下,滴落黃土,漸漸緩去消失了。
如果再也見不到你,沒有你的消息也沒有關係了。
因為我和你並沒有不同,我們之間的距離,在心念裡不過一瞬。
你一直在這裡。
給你我所有的祝福 政勳
一个胡子大叔笑起来有傻子般的少年感[ 这里的人,既不盼望死亡,也不把死亡看作倒霉的事, 他们相信,是从今生 走向来时的过程,才是真正的生命. ] 台剧: 美剧的节奏, 韩剧的台词虽然国难当头弯弯还禁止出口大陆口罩...但真的蛮喜欢台剧的剧情都很扎实接地气, 影射现实 人情世故 搞笑幽默 loveline都有顾到, 明明是肥皂剧还追求深度 而且台湾的男演员啊,好像都没有中年油腻感,自带清新干净 善良踏实的感觉,
献给所有医务人员的致敬
无意间看到了第一部就被吸引住了,一口气看完,可以说一直在等第二部了,一开始场面的这么大,大概是有钱了吧哈哈,看完几集后,那种兴奋感减少了,大概就是一个看剧的,也不知道什么专业知识,但剧情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虽然联系了第一部,演员也还是那几个演员,新加入的颜值也好,但...总觉得有点跳跃感,自我感觉还是更喜欢第一部哪种慢慢道来慢慢挖掘需要思考的感觉,第二部感觉有点入世俗了,虽然还没看完,还会追的,总体而言,还是很值得看的一部片子.
有切切实实被萧政勋迷倒。
在第一部已经被吸引。
本来是因为喜欢医疗剧和吴慷仁来看的,萧医生太有魅力了,而且还是蛮帅的。
情书秒秒钟让人看哭,深刻,细腻,温柔,坚定,把该有的爱都给你想给的人。
一把青里的好多熟人,萧医生好像也在里面演了飞行员队长,那个打扮不如这边帅啦。
风暴2里的院长演了老孔。
几乎是连着看完了两季,非常欣赏这部剧,挖个坑先, 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
从麻醉师的角度切入,立意很妙。
我们知道,麻醉技术为手术中的病人暂时阻断了知觉(可逆性功能抑制),以免病人承受不住疼痛和乱动造成危险,可以说,手术里的麻醉是为了再安全醒过来,出发点完全是好的,麻醉对于一台手术的成功也很重要,但是任何手术和麻醉都有一定的风险。
就如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遇到一些困难或不如意的时候,因为不知道如何跟恐惧和痛苦相处、不懂怎么应对挑战,常常选择以各种方式来麻痹自己,本意是逃避痛苦获得短期安慰(也许阶段性会奏效客观上实现了注意力转移),但是有时也会有副作用,麻醉剂过量了会变成毒药。
要想真正解决问题,唯有积蓄出勇气、从面对现实开始,清醒和觉察是帮助我们穿越迷雾的法宝。
(譬如社长一直以来的牙疼,要么学会接纳这种症状与之共处,要么治好它,要么把病牙拔除。
)负责帮病人醒过来(但是自己睡不醒)的萧医师“恰好”拉动了被高压封装于密闭罐子里的台风炸弹的环扣,嘭——医疗事故和连锁反应不可逆地开始了,这场麻醉风暴席卷而来。
第一季开头,萧医师的状态就让我震惊,他太像一个真正的(麻醉科)医生了,那种经年的过劳和高压之下累积的疲惫感,仍然打起精神强撑着工作的状态,揉眼睛的样子,除了制服的颜色款式不同,跟我在医院里曾亲眼见到的深夜被叫起来准备做手术的值班医生如出一辙。
(此时赶来看急诊的病患家属也很纠结忐忑,医生看起来又困又累,也许还有点隐隐的不高兴(也许并没有)?
我们也很抱歉影响到他休息,但是家人病情又等不了得尽快动手术,眼下就是这位了,手术做是不做?!
宁可躺在里面的人是自己能代为承受疼痛和风险———在手术室外等候过后的领悟之一:爱惜健康是多么重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状态,减少不必要的意外发生,就可以尽量不用来麻烦医生护士,也不必让自己和亲人陷入两难扎心的处境了。
)我觉得这个剧的优点之一,是得益于剧本和演绎,表现出来的角色是活生生的人。
医生是人,不是神,他们与普通人一样有自己的压力、苦恼和快乐(他们也会状态不好、会生病、背黑锅,会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梦想)。
在受人尊重、仰仗和光鲜的表象下,他们所面临的真实职场环境和生存状态又是怎样呢?
(在这个故事里,病患、病患家属、医护人员、医院高层、保险公司和业务员、媒体记者、大众都是不同程度的受害者)比如萧医师是个注重医德、心地善良、负责任、专业能力强也坚持自己价值观的人,是很好的医生/职人,可与此同时他也会显得面色不佳、情绪不高、直言不讳、得罪人,除了身为麻醉师责任重大的压力以外,他还有隐藏的内心困扰,其实工作和生活的品质都不甚健康,他在尽力挣扎着不让自己失衡崩溃。
萧医师因为繁忙超负荷的工作和难以面对又挥之不去的心结,明明已经神经紧张累了一整天(白班只有他一位麻醉医师负责所有),回到家里却总是睡不好觉,他(连脸都不洗倚在沙发上)听古典音乐、(拖着疲惫的身躯)去跑步、(甚至尝试)喝酒来助眠都没起到多大用处(话说医生以酒助眠是错误示范,每天睡不着休息不好多难受啊!
)。
当他偶然遇到幼年的女同学后更是触发了生理反应会剧烈咳嗽,那种好像要把心肝肺都一股脑儿地咳出来自己又抑制不住的感觉,太真实了,屏幕前的我都能感到他的痛苦。
我们会忍不住地担心他这样下去,会出事的(万一出事不仅是他患者也会遭殃),他怎么了,该怎么办,谁来帮帮他?
叮叮叮......他的天使(女神)悄然出现了~我个人很喜欢他们之间的互动,大概他们自己之前都没有预期会爱上对方,但是感情就自然地发生了。
萧起初无暇(没有心力或不敢)多想却不知不觉地对她打开心扉被照护疗愈着,惟愉为他心动怜惜却克制自己保持冷静,默默地在心中字斟句酌,排演跟他在一起时的每个呼吸和话语。
他们的身份和关系有点特殊,是心理医生和患者,也是一对彼此吸引契合的男女(编导满会设置小细节的,在还不熟识时,他们就都喜爱听同一支曲子-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会在相同的时间在临近的街道上跑步,他们在遇见彼此之前都曾有过很悲伤的经历以致于他们都害怕跟人亲密相处,他们互相懂得对方,都是话不多但心里很明白的人,他们最后共同的愿望是开着露营车去旅行顺便出诊)。
从医学伦理的角度,心理医生是不宜跟自己的患者恋爱的,还好剧里惟愉发现自己对萧的感情已经压抑不了的时候,就马上告诉他不能再继续当他的心理医生了。
虽然拉拉杂杂写了这些,其实这个故事里跟爱情有关的篇幅是很少的,重点也不在于此。
主创们想要探讨的是很深刻的医疗社会议题,通过一系列事件,病患、病患家属、保险业务员、医护人员、医院高层、制药公司决策人、政客、医疗体系的政府主管机构官员、新闻媒体从业者、社会保障制度法规的制定者们、民间组织的会众、普通百姓,所有人物的命运交错影响,也是当下社会中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发人深省,颇具现实意义。
1。
叶建德/陈院长/方大器都是坏人吗?
(这个故事里有谁是彻头彻尾的坏人呢?
“好人”也会做错事,事有时会与愿违,“坏人”对自己的家人在意的情人也会真心以待,“坏人”并不是天生就作恶的。
如果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做了违法的错事,伤及无辜,承受后果这是符合公义的,没有什么可说的。
当遭受不公、屈辱时,帮助人们保持住良知底线/正知正见的是什么?
一味愤怒、仇恨、偏激之举、暴力私刑等都不是解决问题的良方,怕是只会带来愈演愈烈的误解、隔阂、分裂和痛苦。
除了不断健全法制、惩恶扬善,社会上哪些因素仍然在激发和喂养作恶的种子、助长偏狭呢?
怎样的做法才有助于化干戈为玉帛(转戾气为祥和安宁)?
2。
如果处于第一位炸弹客和他儿子、熊崽的爸爸、阿和、叶、叶的学弟、朱院长他们的处境,我们会(能)怎么做呢?
(让他们感到走投无路或行差踏错的环境和幕后势力,不也是生病了和需要正视并治疗的么?
)——当然要有选择,也希望每个人都可以/相信有选择的空间和余地3。
Zoe们以后会变成社长(谢主任、杨唯愉们以后会变成仁欣的副院长或朱院长)那样吗?
4。
吴次长、欧博士后面的那些人和组织,他们是怎么成为这样的,要破这个局(/网络/链条)的关键节点在哪里?
怎么破?
5。
身为普罗大众,吃五谷杂粮,难免会有病痛,总有人会生病,需要有医院、医药医疗器械公司,也总有人要做医护人员和管理相关工作,相对于社会需求公共资源难以充足完备的情况下,医疗资源应如何分配善用?
与民生切身相关的事业到底该如何经营、管理和监督呢(/医院到底是属公还是属私为好呢)?
只要有利可图,就难免有人会为了谋大利无所不用其极或伺机而动(此时若挡人财路无异于与虎谋皮,人类若凶残起来远甚猛兽,有可能“打虎”不成反被虎伤),这就需要代表正义又有力量的利剑雷霆出击了,以金刚手段显菩萨心肠。
必要时可以比哪怕最凶狠的作恶中的人更加果决勇猛,以正压邪,慈故能勇。
在医患矛盾(恶性事件)的背后,其实涉及社会保障体系需要更加完善和一系列复杂艰深的议题,与每一位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扶,民有所安,才是社会进步的方向。
社会上需要更多(有效的/真诚的)沟通、增进人与人互相之间的理解,逐步建立信任,有智慧地去解决问题。
就像细胞有自我更新的能力,人(和社会系统)也贵在有能力自省、改正不足(查漏补缺)、不断学习和成长,前进一点是一点。
再具体些,处在自己的位置和时点上,要尽可能做对的事情(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为参照)、心有敬畏、懂得反思,我做不到闻过则喜,也要争取知错能改,珍惜已有,持续学习和自我迭代。
能力(/权力/影响力)越大的人,责任越大。
即使我们不是蜘蛛侠,也请记得,所思所行所言的点点滴滴,都会影响到自己和周遭,进而成为一只轻轻挥动着翅膀的蝴蝶。
第二季第一集,萧在约旦,手中轻抚着医生故友和小男孩朋友的照片(他们刚刚在爆炸袭击中遇难去世了,那时萧、医生故友Basem和B的妻子S正在一起帮人开刀,Basem让萧和妻子先离开,自己坚持留在手术台边跟病人在一起。
萧撤离时本想拉住小男孩但是没能抓住,他也被炸弹波及头部受伤)跪伏在地毯上,在满城晨祷的声音中泪如雨下。
接着他遇到了医生故友的妻子S,S:“我现在很平静,......我们很幸运,这是Basem旅程的结尾,我们倆都很开心与你共事。
”萧:“我也是。
” 萧准备回中国台湾养伤, 而S打算去叙利亚继续救助有需要的人。
S:“你需要休息,Basem会永远在我们的心里,再见,不一定是永远,最后我们都会再见到彼此的。
”箫(点头,嘴角微微上扬):"保持联络,......(微笑对视),对了,这张相片是给你的(萧把三人合照送给S),...... 保重"S: (凝视照片一会儿抬头):“你也是”两人再次道别后,S忽然又叫住萧,S:“Basem给我的已经够多了”,她手中握着一个盒子,“这是他的眼镜,你收着吧”。
萧接过(慢慢打开,里面装着的眼镜,一边镜片是碎裂的,正是Basem当时戴着的) : “ 我会把它收好的。
”——这两位不约而同地把自己极珍惜之物送给了对方,大概他们觉得对方更需要更合适保有,作为对永远记得和缅怀的挚爱/生死之交的留念。
这副眼镜后面出现在萧的抽屉中,他本来叫熊崽(萧的下属,一个技术很好的年轻医师)来办公室说有一个东西想给他,但他没有来得及亲手交给熊,冥冥中自有天意(感谢导演编剧的精巧安排)还是由熊亲自发现了,这应当就是萧想要转赠给熊崽的礼物-Basem以前戴的眼镜,眼镜腿上刻着一行字:园丁的工作是照顾生命,而不是控制(Gardener is to take care of life , not to control.) 。
---个人理解,这句话是点睛之笔啊,阐释了Basem医生为什么要在战区工作,因为那里有他想要照顾/帮助的生命,不管身份如何是哪一派阵营持有何种立场,甚至身上带着炸弹,只要生病受伤遇到了需要帮助的,就是自己的病患,而他作为一个医生的使命就是照料病患。
Basem医生跟园丁是一样的,做医生/老师/父母的工作也如同在做园丁的工作。
此外,自己的心灵不也是一片园地需要栽种,谁在负责做园丁呢?
......园丁的工作是照顾,而不是控制......鲜活的生命/心灵可以被控制的了吗?
“这里的人,既不盼望死亡,也不把死亡看作倒霉的事,他们相信,是从今生走向来世的过程,才是真正的生命。
”“只要你坚持去做认为对的事情,即便现在没有办法完成,对的事情也会有人接手,继续做下去。
”萧医师和惟愉的感情戏份虽然着墨不多,却真挚动人,他们在一起真是太美好了。
呃,萧医师旧伤又引发的脑部出血难以治愈,是很让人难过。
不过退一步说,作为凡人,谁又能准确知道自己或所爱的人什么时间将会离开呢?
萧医师倒在自己喜欢也擅长的工作岗位上,此前有跟身边的人好好相处、认真整理自己的心情和物品、规划、向亲友同事交托未了心愿,离别时有爱人在旁握着他的手。
被急救前说的话简短清晰,“惟愉,我的手表,是我妈留给我的(剧中萧一直都戴在手上的),收好它。
” 惟愉:“我收好了。
”萧对她说:“我爱你” (这是他清醒时候的最后一句话,之后就陷入昏迷,直到“已然沉睡,从这世界,从她身边睡去”)——其实已没有遗憾了 他平静地走完了这段旅程,也很幸福的。
另一个世界的大门向他敞开,当他睁开眼睛的时候,谁知道会发生什么呢?
(新鲜的,好奇着,微笑)深爱着他(也为他所深爱着)的惟愉,只要她愿意,在每一朵花,每一片云,每一缕微风,每一滴露珠,每一个甜美的梦境中,都可以遇见萧,与他相拥,感受他的气息。
想念的人啊,并没有(再也不会)分离了,就在你我之中。
(9月17日补:偶然读到史铁生先生的书,他与夫人陈希米也是心灵相依的伴侣,曾有报道史铁生去世前,陈希米去旁边病房办理捐献器官手续,她刚走,史铁生就“全身挣扎,心电图立刻乱了”。
她回来,史铁生便好,再去,又不行。
最后,陈希米只好把手续拿到病床旁边办,史铁生便“安安静静了”。
)叶建德后面对惟愉讲的话,随手查了,出自旧约的《传道书》。
叶:“时间还有继续往前走就好,凡事皆有期,万务皆有定时,生有时,死有时,栽种有时,拔除栽种的也有时。
”《传道书》第3章摘选(来自公开网络查询):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务都有定时。
NIV:There is a time for everything, and a season for every activity under heaven.NASB:There is an appointed time for everything. And there is a time for every event under heaven.生有时、死有时;栽种有时、拔出所栽种的、也有时。
NIV:A time to be born and a time to die, a time to plant and a time to uproot.NASB:A time to give birth and a time to die; A time to plant and a time to uproot what is planted.杀戮有时,医治有时;拆毁有时,建造有时;NIV:a time to kill and a time to heal, a time to tear down and a time to build.NASB:A time to kill and a time to heal; A time to tear down and a time to build up.哭有时、笑有时; 哀恸有时、跳舞有时。
NIV:a time to weep and a time to laugh, a time to mourn and a time to dance.NASB:A time to weep and a time to laugh; A time to mourn and a time to dance.拋掷石头有时,堆聚石头有时;拥抱有时,避免拥抱有时。
NIV:a time to scatter stones and a time to gather them, a time to embrace and a time to refrain.NASB:A time to throw stones and a time to gather stones; A time to embrace and a time to shun embracing.寻找有时,舍弃有时;保存有时,拋弃有时。
NIV:a time to search and a time to give up, a time to keep and a time to throw away.NASB:A time to search and a time to give up as lost; A time to keep and a time to throw away.撕裂有时,缝补有时;静默有时,讲话有时。
NIV:a time to tear and a time to mend, a time to be silent and a time to speak.NASB:A time to tear apart and a time to sew together; A time to be silent and a time to speak.爱有时,恨有时;战争有时,和平有时。
NIV:a time to love and a time to hate, a time for war and a time for peace.NASB:A time to love and a time to hate; A time for war and a time for peace.这里面的“时”很像禅宗常说的“机”(对机)。
记得白乐天的文章中:“ 时之来也,为云龙,为风鹏,勃然突然,陈力以出;时之不来也,为雾豹,为冥鸿,寂兮廖兮,奉身而退。
进退出处,何往而不自得哉!
”也联想起读过的书里有:"真主是巨细靡遗的时钟工匠。
他的指令是如此的精准,所以世上的每一件事情都在它该发生的时间发生,不会早一分钟,也不会晚一分钟。
对每一个人来说,这个时钟也是同样的精确,绝无例外。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时间去爱,也有一个时间去死。
"______《爱的四十条法则》 艾丽芙·沙法克(土耳其)料想是源自《古兰经》或苏菲教派的教义。
这三种不同方式的表达,(或许)其精神是相通的,也可以无关宗教给人以启迪。
私以为这并非宿命论,它提醒我们立足当下,敢于回归本真(探究实相)/照见现实或深层恐惧,接受生命的历炼,打开自己的心去融入更加广阔的万有之中(好像波浪中的一滴水意识到自己也是大海,每个生灵都是地球/宇宙的一分子),也觉察和学习接受自己的局限,把明枪暗箭、掌声赞誉、惊喜变故都当作老师,不要止步于斯(去哭泣、欢笑、悲痛、跳舞、脆弱、坚强、栽种、建造、拥抱、爱),带着觉知去做此刻在做着能做的每一件事,个人的习气或可改啊,(当大风暴来袭时)心随境迷还是境随心转?!
困难/疾苦也是一个契机,令我们有机会觉醒,告诉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活出自己的生命。
愿无所住而生其心, 所有感到艰难挣扎中的生命都能穿越困境/获得解脱、离苦得乐。
Wake up , never give up ,......remember, 是以为记。
感恩今天的24小时,照顾我的田。
看到剧中我给了三颗星,今天看到剧末我增一颗星,到四颗星吧。
《麻醉风暴》第二季承接着第一季留下来的谜团悬念,一层一层层层铺开,从医疗体制的不合理,映射到政府官员的贪污受贿,甚至留下了更深、更庞大的谜团。
其中,有医护人员本身的强烈反抗与妥协,有良心记者与媒体的对于探寻真相的执着,有深居泥潭的高位者的麻醉与苏醒,也有无畏的小孩与避事的大人间的对抗。
布局很大,涉及的社会问题很多,完成度也尚可。
但是,与第一季相比,第二季的剧情节奏明显慢了下来,可能是因为要叙述的支线太过庞大,但这也造成的问题是,其实蛮多地方我根本就没有想要看下去的欲望。
列出几个我蛮欣赏的点吧,第一个是熊崽的成长,理想主义者只有在受到现实教训之后才会从原来的壳里跳脱来,走出固步自封的牢笼,才能长大,才能成为大人。
谁都期盼一个物尽其用,人尽所善的“大同社会”,可我们都清楚这不可能存在,有阳光的地方一定会有黑暗。
第二点是邱淳的自杀式报复,跟第一季的叶建德一样,邱淳想要自杀引起社会关注从而去冲撞不合理的体制,还记得邱淳说如果他的父亲等不来公平正义,如果没有人能给他正义,那他就创造正义,堵上他的一辈子,去赔给他父亲一个正义。
他是勇敢主义的激进者,虽然他对体制失望,但其实寄托了一丝会改变的希望曙光,可是他错了,他是那1%的牺牲者,他所创造的正义,于他是正义者的牺牲,于不公的体制是无谓甚至错误报复的自杀行为。
不值得的,邱淳与第二部的叶建德形成及其鲜明的比对,叶建德用头脑、用人脉、用关系、用人心险恶去打击犯罪者,但邱淳只是用一腔热血与不怕死的生命。
第三点,是尬到刚刚好的叶建德与萧医师,没有想到他们之间尴尬微妙的友谊会成为萧托付后事的最后一块地。
总而言之,这部剧还是很值得看的👍
我更喜欢第一部。
第一部比较短,6集讲的是以萧医师医疗事故为导火索的复仇故事讲了两条线,一条是萧医师的睡眠障碍,对于小时候事的自责第二条是叶建德复仇线。
医院为了省钱没有配药 -> 以一个老太太的死亡牵扯到几年前的人球事件->叶建德是当时的医生,然后因为信任导师,背了黑锅,却被抛弃,一起的学弟因为这件事情自杀,所以对陈院长进行复仇。
这一季为什么觉得比较好看->事情比较紧凑,各条线都是。
各条线都是以个人需求来推进剧情。
大家都在努力救赎自己。
叶建德要报仇,萧医师要救自己,无论是对小时候的事情还是被医院推出去挡灾的事情,他们都是在挣扎。
所有剧情的连线都是以自我目的为起点的。
所以即使我当时没有深入思考,但是也会觉得合理。
第二部 13集这一季故事更加宏大,在人球案背后又深挖了东西,把事情扩大到比医疗制度更高的层面,其实就是资本主义吧,上层都是以资本控制。
以人球案主人公儿子熊仔为起点,整个两条线,最后以陈显荣的车祸将人球案和以药牟利的高官连结起来。
一个是爆炸案 -> 因副作用药品受害者家属而起的爆炸案->为什么有严重副作用的药品还在台湾上市。
一个是人球案的背后-> 陈院长和万大器见面之后就出了车祸->万大器要隐瞒的是什么。
这两件事情的性质相比第一季的更大,讲述的是大爱,虽然第一集也是张口闭口都是体制,但是这一集把更上层的体制问题揭露出来。
而各种真相的揭开,是以一个女记者为线索的。
她的动机我认为非常单纯,就是想要知道真相,她认为这就是一个记者应该做的事情。
这个是以信仰为齿轮的剧情连接,很好,这让我知道不管事情怎么糟糕,你是怎么被迫妥协,这个世界上总有跟我不一样的人,会做出跟我不一样的选择,这很酷,但是总是让人觉得很空洞,就是连接不起来的感觉。
看来我这个人本来就不是很相信纯粹的利他主义。
再其次呢,我觉得我对高官牟利这种事情,好像已经到了没有那么愤怒的程度,总觉得好像都是应该的感觉,因为看多了??
这种事情好像我没有办法改变,太过于渺小。
我觉得只要是人,身处高位就会变成那样。
当你越爬越高,如何不成为那样的人才是关键。
我觉得更深入去挖掘人在上升期的矛盾才是比较有意思的议题。
我在10集左右就没在看下去了,主要是因为萧医师生病了,最后我看了一眼剧透,直接去世了。
我当场关掉b站了。
萧医师是我很喜欢的角色,他在第一季的愣头青表现,也让我知道了只想单纯做一件事是不是不仅仅因为热爱,还因为想逃离那些烦人的琐事。
第二季他的成长是必然的结果,但是第一季和第二季之间的衔接并没有做好。
只是粗粗点过,让我觉得萧医师的成长非常断层。
对于他和杨医师之间的爱情我觉得也很美好。
第一季和第二季中都是。
对台剧的印象一直是早年的偶像剧,但近几年倒是有很多现实题材,从我们与恶的距离,再到麻醉风暴,看完还挺震撼的。
虽然角色有主次之分,但是群像的刻画也很立体,每个人都有他的善恶面,有时候善占优势,有时候恶在主导。
即便是面对仇人,身为医生的责任也让他们挺身而出,握紧手中的手术刀,竭尽全力地和死神缠斗,这大概就是第一部里面,叶建德自白的那段医生宣言所传递的信念。
萧政勋在战地问他的伙伴:“我们这个世界会好吗?
我们坚持做这些有意义吗?
”他的朋友回答“这根本就不是问题,因为只要我们坚持那些认为是对的事情,那么总会有人接力一直坚持下去。
”所有事件的起源都是一款有问题的药物,因为有人抗争,有人受害,有人镇压,所以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为了99%的人牺牲1%的人,到底是不是对的?
单就本剧而言,我觉得这个说词倒像是吴部长为自己罪责开解的理由,没有讨论的必要。
可是归咎到更多事件上时,会发现其实这个命题被无数次提出来,讨论,又提出来,又讨论……因为角度不同立场有异,所以结论可能相悖。
也许有时候的考量是有必要的,可是如果我们轻易地认可它,那被牺牲的1%又要如何自处呢,谁来给他们保障?
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不断地讨论,然后某一天会达到某一个最完美的平衡点,去保障100%的权益。
就AM2这个导火索,想到最近台湾的莱猪事件,了解不多所以不做深入探讨,只是突然联想到,觉得可笑。
政客们为了利益颠倒是非,试图用逃避的姿态将伤害掩盖,这和掩耳盗铃有什么区别?
其实有些人并不是不珍视生命,他们只是不珍视别人的生命。
所以,才更需要有人站出来,坚持认为对的事情,推动着事情往好的方向发展。
对错善恶好坏,时间都会给我们答案。
NEVER GIVE UP.
萧医师有点像是原始部落里那种赤手空拳横穿了整个沙漠活着回来的人,因为与死亡近距离高频度的搏斗,变得经验丰富态度淡定并且更懂得珍视周遭的伙伴,还携带一颗神性的脑血块,为迷茫的后辈确定了信念之后就匆匆离去。
叶建德则有本事和和气气就推动事态往所求方向发展,出狱后这种沉稳的特质更加明显,吴慷仁的演法有点像金士杰,神经质+卖保险养成的社交艺术,阅读圣经带来的内心平和,还有包藏在最深处的愤怒和决绝,完整的个人经历从他的言行举止展现出来,态度卑躬屈膝,手段致人死地。
1. 非常用心有诚意的一出医疗剧,主要讲述台湾健保(也就是大陆医保)制度下衍生的不合理以及医疗体系内外的政治问题。
2. 开头少年熊森打了医师一拳,这是因为他的父亲在救护车上被当成医疗人球被医院拒收因而延误治疗时间而死亡(来自第一季的剧情)。
所以本质上并非医闹,而是医院与调度中心的行政疏失,这个事件原型是发生在2005年台湾的邱小妹事件。
所以观剧的医疗从业人员别不分青红皂白地就开喷医闹。
3. 剧中所描述的“删点”,是指健保点数。
要了解核删制度,要稍微理解一下健保署与民众的关系。
简单的说大家缴健保费给健保署,然后去健保医院或诊所看病,只需要缴部分负担,不用全额自费。
而医院运作需要成本,除了大家看病付钱以外,医院会以看诊行为的点数跟健保署申请给付。
例如照CT是6000点、X-ray 750点(实际数字不知,单纯举例)。
从这里就会衍生出一个小问题:如果有医师故意做一堆高价检查,跟健保署申报一堆高额给付来冲收入怎么办?
因应这个问题,产生出来的就是核删制度。
也就是健保署会去审查医院的申报资料,若是觉得有些医疗行为是不需要的,多做的(ex: 安排支气管炎患者照CT),健保署就会把这笔给付删除,不付钱给医院,这就是核删。
(以上资料来自林俊龙医师blog)核删制度有其不合理性,这个剧中有表现出来就不多说了。
4. 台湾医学院要念七年。
七年(含实习)之后会进医院当住院医师(Resident)。
住院医师当三到四年不等(R1R4),可以开刀(但不能主刀)、为病人诊疗,一般擔任主治的助手。
之后就会是总医师(CR),也就是剧中熊森的职位。
总医师年限不一定,端看何时考上专科医师证照,考上了,就是可以独当一面的主治医师了。
5. 台湾的医学生都是全台湾最聪明IQ最高的一群人。
台湾医师的社会地位以及对自身工作的荣誉感是非常之高(但是对病人不会高高在上或傲慢自大)。
剧中熊森的那种高智商屁孩真的是很常见于医学生(不過熊森已经是CR啦,还这么屁真的是有点欠揍)。
6. 本片的手术场景非常真实,道具、说话都几乎100%还原,这点真的要为剧组鼓鼓掌。
腾讯将部分太血腥的画面有做过处理,大概因为原版太真实血淋淋了。
可惜这么好的剧,没什么人看呢。
演员们演技在线,故事环环紧扣,比第一部的格局更加大。
最重要的是医疗过程中没有尴尬,作为医护人员看来,也算是非常还原真实的了,很多细节部分都有很认真对待,工作人员的用心,观众都看得到!
终于不用看到国产剧那种尴尬死人的抢救场面,还有类似9%生理盐水这种傻逼对白了!
一天追完!只能說想法五星滿分,但表達方法只值四星,果然政治這種東西真的很難用戲劇的方式好好說,雖然我很喜歡第二季更大更深的規模,也覺得加入新聞界的議題很有意思,可是無論是故事設定或是人物設定都太理想化了,反而把第一季最貼近現實世界的平衡打亂,也許旨在告訴觀者”Never give up”,但也實在太過矯情,讓我覺得很難接受,也許是因為這樣,我才總是不喜歡台劇,往往都過份理想化了。另外,第一季的演員表現仍然不俗,吳慷仁實在很會演,黃健瑋和許瑋甯在這一季也更有魅力了;李國毅的演技有進步,但在戲精面前還是遜色了,而孟耿如的演技實在尬的很,他的部分我幾乎快轉看完,尤其她和李國毅的愛情線生硬的令人尷尬。簡而言之,我還是喜歡第一季的真實,第二季實在太過理想化,不是我喜歡的故事。
没有萧和杨不影响剧情,白瞎好演员了
i jio 一般
质量明显比不上第一部,玛丽苏小记者,杰克苏厉害医生。他们俩的戏份多到不能忍受。突然加入两个新角色可以理解,但是谁要看感情线啊。至少到第七集才步入正题,即使是叶建德小哥哥屌炸天的演技也救不了啊!
看过最好的吴慷仁,比〈下一站,幸福〉比〈麻醉风暴1〉,甚至比四年之后的〈我们与恶的距离〉都要更迷人。还没有看〈一把青〉,不知道会不会更好呢,有点期待。
有那么好么?跟内地医疗剧比可能是强 节奏太差 台词听不清 弃了
对不起 年轻男女主让我弃了。第一部好看太多。
看完不得不感慨,论揭露社会现状的言论自由还是台湾韩国做得好啊……
從制度的問題還是推到高層個人哪怕是萬大器上邊還有人最終也只是人之過,萬大器還洗成迫不得已戴罪立功了,就離譜!第二部對蕭政勛的感情戲完全無愛,但他第二部好像一直在感情戲,這部吳慷仁突然變得會演戲而且一點都沒有原來的過火把握的度特別喜歡。
草东好评!集数拉长了确实没有第一季紧凑,两个新人也有点用力过度,但是吴慷仁真是酷啊
正义之光,结尾太扯,饶舌真败笔!叶建德前后两季体型巨变。
演技和剧情都特别尴尬。
这么好看。可惜大家都不知道
第一部惊艳!第二部更棒!要列个台剧单子了!
为剧情而剧情,很不真实。
比第一部還要緊湊還要好看,演員級別也超高,明年一定有金鐘。只是為什麼要讓蕭政勳死掉!感謝騰訊拿到版權,不然公視的劇是要怎麼看。
预算变高了,第一集就搞出两场爆破戏,然而整体相对上一部用力过猛,新加入的两个角色也显得太过理想化没有真实感。
虎头蛇尾,没一好看。
这一部格局拉的很大了,政治诉求也非常强烈,既有现实的黑暗,又有追求理想的热血。不过结局虽然很爽,方式和手段还是太戏剧性了,不够现实,几个小年轻的表现也有点拉后腿,吴慷仁赞!
瑕不掩瑜四星半 zoe的女演员演技差就算了 李国毅至少演了十多年戏竟然还是那么流于表面真的很吃惊的… 很高兴看到吴慷仁真的一直一直一直在push自己进步 细节上的处理真的非常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