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了十个“养老、孝老、敬老”的故事。
故事中,有勇于追梦自己动手改装自行车周游中国的爷爷,有无数次扶起跌倒的年幼儿子却在年老时因为一次摔倒而卧床不起的妈妈,有患有认知症不记得儿子却仍然记得喂他吃桃酥让他别哭的奶奶,有不服老亲自侍弄花鸟还在意哪个大娘夸自己年轻的爷爷,有潇洒人生聚会攀岩拉皮割眼袋的活宝夫妇,有过生日满心期待儿子会来却只能孤零零吃火锅的时髦老太太,有优雅得体每天给去世老伴送小馄饨全医院都配合她的气质奶奶,有互相正眼都不看刀子嘴豆腐心互相关怀的老两口儿,有超新潮网恋志愿支援偏远地区的退休老教师,还有为了出国留学的孙子学习使用微信给他录小视频的爷爷奶奶
出发吧,单车每次路过小区门口,隔壁年迈的大爷总是坐在轮椅上向远方张望着什么,但凡有人路过那里,问他:“大爷,你在干嘛呢?
”他就冷不丁地答一句:“等死呢!
”每当“我”的老父亲询问时他也这么回答。
父亲买菜时偶然看到了年轻的骑行队伍,活力、速度、激情、希望,燃起了他的满腔热忱,他转身和收废品的人买了一辆十块钱送到家的自行车,告诉“我”他要环游中国,“我”在家里给他安装了固定在地上的健身自行车,“我”“怕”,所以不想让他远离“我”的视线。
突然有一天,“我”下班回来,推开门,自行车都不见了,“我”慌慌张张地追出去,坐在小区门口的大爷说:“我在等死,而你爸找死去了!”“我”知道父亲蹬着自行车,随着骑行的队伍一起远去了。
摔不起时光荏苒,从出生一直到衰老,牙牙学语到脊背佝偻,一切恍如昨日。
仿佛昨天还在院子里看妈妈织毛衣,转眼长大离开家在外奔波,如今年迈的妈妈轻轻一跤就摔坏了健康,医生说往后要多陪陪母亲。
是的,多少年了,“我”一直在外面拼搏,现在重新踏进家门,以前的一切历历在目,这就是家,妈妈的毛线从指尖滑过,“我”用力去抓,终究是抓了个落寞。
就像妈妈一直在大门口等“我”的那些光阴一样,流逝了。
“我”听着妈妈美妙的歌声成长“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
”也有人讽刺说“我们坐在高高的骨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
”穷极一生,追求物质时别忽略精神。
挂起的记忆。
“别哭,吃桃酥。
”小的时候,母亲把桃酥挂在高处,“我”用椅子垫在桌子上,站上去够。
篮子被“我”掀翻,桃酥像春雨一样从空中洒落下来。
母亲先是一顿打骂,再为“我”擦擦眼泪,说“别哭,吃桃酥。
”那时的桃酥很甜。
现在母亲老了,甚至她已经记不得“我”是谁了,只要家里有一丁点的动静,“我”就怕。
“怦!
”的一声,“我”飞奔至母亲身边,母亲将椅子放到桌上,手指着挂在天花板上的篮子,里面放着桃酥。
“我”拿下篮子,递给母亲一块桃酥,她用尽全身力气,掰了一半喂进“我”的嘴里说:“儿子,别哭,吃桃酥。
”我慢慢地咽下这美味的桃酥,这时的桃酥又甜又咸。
父亲的花“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父亲将他的那盆花搬出搬进,终于在一个安静午后,花盆碎了,“我”的宁静也随之被打破。
“说过多少遍了,不要搬,你真要拿什么,你喊一声就行。
”父亲一句话不说。
“我”在打扫父亲房间的时候,收拾桌面时看到桌面,小时候的照片,望着窗外,看到妻子给他重新买了一个塑料花盆,他把花重新种好。
“我”知道自己不该那样说父亲。
这一次,我扶着他,他拿着他的花,妻子在旁边跟着,走进了屋子。
逆生长“我”给年迈的母亲打电话“宝贝,你干嘛去了?
现在还不回来。
”电话的另一头是“我”的母亲,“我在和小学同学聚会。
”“我”给年迈的父亲也拨了个电话,“爸,你在干嘛呢?
”另一头我的父亲,“我在攀岩,不说了,再说我要掉下去了。
”家有二宝,每天都在“我”的心尖上,
“我”到国外出差,给他们打电话问他们在哪?
他们唯唯诺诺地说:“在医院。
”“我”马上要两个宝贝(爸爸妈妈)分别接视频电话,确保都还在。
最后他们顽皮地告诉我他们是去整容,好在有惊无险。
母亲的生日。
“我”总是奔波,母亲一早起床,坐在梳妆台前,涂上美丽的口红。
今天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她的生日。
“叮咚叮咚”门铃响了,母亲期待地开了门,她以为是“我”回来陪她过生日,但并不是。
银行给母亲送来鲜花,接着保险公司也给母亲送来保险。
隔壁老王约母亲出去,母亲回绝了,她说:“我今天的行程被我儿子安排满了,他要带我去逛街、看电影、去河边沙滩上晒太阳。
”放下电话,母亲瘫坐在沙发上,偌大的房间一片寂静。
这时,“我”点的外卖到了(大蛋糕,海底捞),“我”打来电话给母亲唱生日歌,因为工作原因没法陪伴在身边,那一大桌子美味可口的佳肴,母亲一口也没吃,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陪伴才是最暖心的孝顺。
老伴儿。
“我”的父母彼此不说话,交流全靠家里的那只狗——欢欢。
吃饭时,母亲还在厨房忙活,父亲把碗里的汤倒给狗盘里,大声对欢欢呵责“吃。
再不吃就凉了”于是母亲到饭桌吃饭。
夜幕降临,母亲端来一盆洗脚水,对欢欢说:“洗爪子。
”于是父亲脱掉鞋袜,把脚伸进热乎乎的水里,嘴角微微上扬,露出满意的神情。
父亲去世后,母亲看着欢欢、父亲的一张老照片一坐就是一天。
相处吵闹觉得烦,真正离开了又会很想很想……且行且惜。
守候简单、无奈、执着。
老爷爷进入ICU病房后没有再出来,坐在椅上的老奶奶,每天都会做爷爷最爱吃的小混沌给他送去。
医生告诉老奶奶,“他”已经走了,奶奶只是默默不语,每天依然坚持送。
医生们圆奶奶的心愿,日复一日,只为你。
玫瑰余香“我”是一名出租车司机,这天“我”有一位很特别的客人,他告诉“我”,他是一名教师,在网络上聊了另外一名退休的教师,而他聊的正是“我”的母亲。
他说:“如果我和她能成,那我们打算把一生所积攒的教育经验编成一本书,为边疆的教育事业做贡献。
”
他的目的地到了,“我”向他致敬,就当我也为教育做一点点贡献,车费不要给“我”了。
他笑了,送了一朵玫瑰花给“我”。
阳光下,“我”看到他抱着玫瑰,而“我”的母亲和他心意相通,“我”的心一下子乐了。
爷爷奶奶我爱你。
再过三四个小时“我”就要到国外出差了,此时“我”在房里打着游戏,“我”的爷爷和奶奶在客厅里忙碌着,爷爷忙着玩微信,奶奶忙着缝被子。
“强子,怎么登录?”“我”停下来,出来教了爷爷,然后也帮奶奶把针线穿好。
迫不及待又打起了游戏 ,“强子,怎么收信息?”“我”有些烦,出来告诉了爷爷,顺便和奶奶说,“你缝这干嘛?这年头没人用这样的手工被。
”“小强,怎么发图片?”“我”很不耐烦了,痞痞地靠在门上,“您用得着微信吗?
”看看爷爷奶奶,“我”粗暴地教完之后,接着摔门而入。
在收拾行李是收到一条信息,是爷爷发来视频:“小强,爷爷玩微信,是怕你在国外孤单,为了能和你聊天。
奶奶缝被子是怕你冬天冷着,提前做准备……”看完视频,“我”哭了一路。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一切如你 (2019)7.42019 / 中国大陆 / 剧情 家庭 / 黄宏 黄兆函 傅绍杰 张楠 李譞 / 于蓝 于洋影片通过一个个小的片段展现年老后的生活,虽然故事很短,但是细节都刻画的特别到位。
大部分老人都是孤独的,他们需要陪伴,又害怕打扰子女,给子女添麻烦,老无所依的他们需要孩子的爱。
印象最深的一个故事是👇这个,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的爷爷奶奶相处的样子,太生动了,看的我又想笑又想哭。
老了之后的幸福模样
出发点和立意是好的,但选材不敢恭维。
十来个故事,大部分非富即贵,忘了在中国的广大农村还有远远多于这个数量的老人更需要关注,他们不是没有辛勤努力才如此,而是历史、时代和时事造就的,甚至是做出了很大牺牲的,为了其他的……才如此。
并不是影片里的就不应该关注,如果只有一两个甚至三四个故事也罢,可十来个居然没有一个,还号称是中国首部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推荐影片(能代表中国的老人吗?
),忽略了多数老人群体,实在说不过去。
也许,自带光环的编剧和导演们确实没有经历或面对过。
也许,“他们”根本就没有真正关注和在乎过。
想起了当年,想起了曾经。
再看看现在……更理解了那个人,还有深深的怀念。
有一天,我们也会老去,像他们一样。
以前,他们也曾年轻,像我们一样。
故事的主体,不是头发斑白的老者。
是亲密关系,是和解,是珍惜,是我们自己。
1.出发吧,单车。
这个故事关于青春和热血,呈现自由和追逐,探寻年龄与梦想。
白发不代表无力的苍老,而是敢于征服远方的乖张。
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有人正在年轻。
2.摔不起。
记忆中的昨日,回首中的蓦然。
红毛线,新儿歌,一切那么活泼;老院子,旧门槛,手中挣脱的毛线,再用力也是徒然。
3.挂起的记忆烟火气里的底色,白开水中的醇香。
曾经的孩子,现亦老去。
一个篮子,挂上的是关切;一口桃酥,满含的是真情。
4.父亲的花颤颤巍巍的老者,唯独对房间中的花悉心照料。
原来日日培植的不止盆中绽放的花朵,还有照片中的浓厚感情。
何谓安度?
一花、一鸟、一木。
5.逆生长两鬓微霜的人,开始着迷于新潮和挑战。
当老人不再每日端坐在床前、围转于桌边,当任性和尝试成为他们的字眼,那一刻他们打破禁锢,成为攀登高峰的勇者,成为拥抱时代的新人。
6.母亲的生日头发花白的老母亲,涂上红唇,穿上红衣,踩上红鞋,拿出她最具仪式感的装束。
她在等待一个熟悉的身影,接收一次又一次被按响的门铃,幻想一个能够见面的陪伴。
欣喜的预备,失望的眼泪。
一个情境,装满了儿女的愧疚。
7.老伴儿“欢欢”成为家中殷勤的青鸟,温柔和关爱也开始有了坚硬的外壳。
一盆洗脚水,一首黄梅调,满足的喜悦爬上纵深的皱纹,升腾到圆滚滚的脑门。
在一起,吵吵闹闹;分开了,尽是寂寥。
8.守候。
我要你亲口告诉我,你不在了,除此之外,他人的话不能相信。
生死都无法割舍的,岁月都无法淡去的,除了挚爱之外,还有其他可以撼动的力量么?
一碗小馄饨,一生不了情。
9. 玫瑰余香初次见你,一身白衣,和蔼且馨香。
历经沧桑,鬓霜老者仍拥有似少年般的眼神,如少女般的羞涩。
玫瑰花的约定,双向奔赴的欣喜。
花香袭人,一切如你。
10. 爷爷奶奶我爱你当下的我们越来越难以坐下来和老人聊聊生活,谈谈世界。
时代飞速发展,可他们的脚步却愈加蹒跚。
你要感知他们的期盼和关切,不要后知后觉。
视频里的声声嘱托,让人无语凝噎。
有一天,当你看到这里,我希望你能够喊你的家人,一同将这部电影看完。
你要原谅他们唠叨不停的画外音、口袋里不断响起的电话和手里放不下的活计。
最后,岁月无常,我们要有对世的坦然,就像三爷的那句“等死呢”。
很久没看过如此让人觉得轻松的电影了,这部电影实在是太简单了;简单到不用做阅读理解就可以知道答案,简单到我随随便便就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电影没有大悲大痛让我感动,只有老人们的孤独和寂寞让我看到之后难过不已。
电影讲述了十个小小的故事,其实电影当中的每一个小小的故事都有导演美好的用意,但是说实话,除了第一个故事之外,其余的故事并没有带给我特别大的感动。
Part 01:老头:我要浪迹天涯 电影的第一个故事讲述了一个一辈子没有走出过家门的老人,虽然这个老年人的孩子平时也挺孝顺的,但是老人讲说我其实一辈子没有走出过家门,我就想骑着自行车满世界地去溜达。
到了最后的时候,老年人出走的时候,骑着自行车,穿上军装,背上水壶浪迹天涯的时候,我觉得好感动好感动。
老年人没有义务为你看孩子做饭洗衣服,他们需要释放属于自己的生命。
Part 02:妈妈:年少时候我爱你 看这个小片段的时候,觉得还挺好看的。
刚开始的片段出现的是马苏,然后他儿子还挺帅的,这个名字叫做摔不起。
电影刚开始的时候,孩子摔倒在了地面上,摔了不止一次;到了最后的时候,母亲摔倒了。
一个烈士遗属,一个女人养大了自己的孩子之后,年老了,孩子长大了,老年人需要孩子来养育了。
Part 03:妈妈:虽然痴呆了,但还是记得孩子想要偷偷地吃挂在房顶上的桃酥 这个小片段里面,妈妈得了老年痴呆,忘记了身边的所有的人。
儿子买了饭菜,去给老人做饭吃,喂完母亲吃饭之后,母亲还想要桃酥吃,母亲忘记了自己今天已经吃过饭这件事情了。
儿子为了防止母亲再偷吃,于是把桃酥装在篮子里面挂在房顶上了。
这样挺让人难过的吧,妈妈虽然痴呆了,但是还是记得自己的孩子曾经想要吃桃酥,想要品尝一些食物这件事情。
Part 04:父亲的花,我的泪水从眼角滑落这个小故事让我觉得孩子就是很普通的中年人的孩子,老父亲养了一盆花,这盆花老父亲很珍惜很珍惜,放不久之后还要把花盆换个地方,然后再换个地方。
花盆摔坏了,到了最后的时候,儿媳妇买了一个新的塑料花盆给自己的父亲,让自己父亲能够不再经历摔坏花盆这件事情。
Part 05:逆生长,老了我也要美美的呀. 这个小片段里面,老两口冲到了整容医院去整容,一个割了眼袋,一个整了个双眼皮。
这老两口还真的是很有趣的呀,看完之后,我觉得老年人就应该活成自己想要活成的模样,开开心心的,从不放弃那种。
‘’Part 06:母亲的生日,我留你一个人过生日 母亲过生日了,一大早就已经起床收拾的美美的坐在沙发上等待自己的儿子来接自己过生日,但是可惜的时候,直到最后的时候,儿子也没有过来。
儿子在捞海底里面定了火锅送货上门,还煞有介事地拿了一个大熊猫给自己的儿子用,想到这里的时候,其实也挺好笑的吧。
Part 07:老伴儿:你走了我的日子,还要孤单地继续下去 这两个老伴儿原本两个人生活在一起的,养了一只宠物狗狗。
我觉得,其实我也想要等我老掉的时候,一生一世一双人。
但是我不知道,会不会到了老去的时候,我有没有这样的福气,怎么想也想不通;毕竟这种事情,就是想不通的吧。
最后老伴走了之后,老太太还要一个人孤单的生活着。
Part 08:守候:我在等你,等一个不会再来的人 老太太的老伴儿去世了,老太太变成了孤孤单单的一个人,但是老太太的记忆还是停留在老伴儿住在ICU的时候,老太太一个人每天都让自己的看护推着轮椅带着自己去医院里面,给自己的老伴儿送小馄饨,会精挑细选好看的胸针,也会很爱很爱对方。
如此执着,如此深情,谁还记得。
Part 09:玫瑰余香:希望我们再续前缘 老头拿了22多玫瑰,准备追回自己曾经相爱的人。
虽然年龄大了,但是内心深处还是充满了爱和关怀,好巧不巧,送老头去的,正式老太太的儿子,老头送她去的时候,老头内心深处全是期待和关怀。
这真是很美好的一件事情了。
Part 10:爷爷奶奶我爱你,你们也好爱我 最后的时候还真的出现了张艺兴,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才明白了弹幕最开始的时候为什么一直在刷张艺兴的名字,最后我终于明白了,原来如此。
我对于张艺兴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饰演的二爷,真的让我印象深刻地很,因为我就希望哪天的时候,我能够遇上一个这样闪闪发光的人,然后我们彼此相伴,我就是只有这一点点的期望而已。
张艺兴看起来很深情,我挺喜欢他的。
写在最后: 电影的最后有一个彩蛋,这个彩蛋里面把这电影里面的老年人年轻时候的模样都刻画了出来。
这些老年人年轻时候的帅气漂亮的模样简直让我眼前一亮,简直是太美了,他们太美了以至于我一直一直记得他们的模样。
经久不衰。
希望我老去的时候,也能够如此优雅,如此精致,如此成就自己的生命。
这个电影真的是非常棒,我在这几十分钟内感触很多,在这个世界上父母家人对我们来说是最重要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在生活中表达出来对他们的爱,同时也要学会去珍惜他们给予我们的一切。
什么是真正的对他们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是陪伴是不能置否的,同时在这个电影中,让我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我们都应该怀着感恩的心,多陪陪父母。
你能想象吗?
小品演员黄宏导演了一部催泪又温情的电影——《一切如你》。
你一定很熟悉这样的老人:头发花白、步履蹒跚,但依然对生活充满热爱,用自己的方式追求诗和远方;耄耋老人,行动不便,但非要自己做些什么;老年痴呆,不认识眼前的儿女,却依然保留孩子小时候的记忆.......《一切如你》用十个小故事记录老年人的生活,这部影片不煽情,甚至还有不少笑点,但准备好眼泪也是必须的。
除了总导演黄宏,这部电影还有四个年轻导演的参与,他们把自己与祖父母相处的温暖与怀念写进了故事里,简单、细腻、纯粹。
这部剧的演员更是阵容强大,有秦怡、田华、牛犇、雷恪生、彭玉、李明启这些老艺术家,也有刘佩琦、奚美娟、侯勇、聂远、郭晓冬、颜丙燕、马苏、张艺兴等中青年演员。
每个演员都在戏中演出了自己,每个观众都在戏中看到自己的父母和自己的未来。
中国正在变老,而且是加速变老,我们都会成为老人,老人的爱与牵挂,老人的执拗与活力,老人的陪伴与幸福,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未来。
一、热爱影片以一个让人捧腹的小故事开始——《出发吧,单车》。
一个老爷子看到骑行的年轻人非常羡慕,于是自己用一个废弃的自行车架子加上楼下另一个老头轮椅的轱辘改装了一辆自行车,穿上80年代的运动服、登上回力鞋、跨上军用书包、带上军人的钢盔,伴随着《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的激昂旋律出发了!
这个故事非常幽默,小区楼下永远有一个坐轮椅的老爷子,每次有人经过给他打招呼,他都会说“等死呢”,当那个骑单车的爷爷用他的轮椅轱辘改装了自行车出发后,单车爷爷的儿子问轮椅爷爷“我爸呢”,轮椅爷爷回答:“找死去了”。
一个不能行动的老人一定对能骑单车远行的老人充满羡慕嫉妒恨,所以他用“找死去了”表达这种复杂的情绪,但那个混进骑行队伍里的单车爷爷才不在乎是不是“找死”,他赶上年轻人,想用一辆自行车环游中国的梦想就此实现在路上。
另一个小故事叫《逆生长》,由两个活宝级老演员李明启和牛犇出演,女儿颜丙燕对爸妈的称呼也很有趣,妈妈叫“宝贝”,爸爸叫“发哥”,两个老顽童,一个独自跑去和朋友聚会,一个去玩攀岩。
两人在女儿安排出游的城市,还自作主张去美容院做了拉皮!
老人家也爱美,也一样希望自己活得精彩刺激,也同样不甘岁月的痕迹,这样的老人活得漂亮又洒脱,真好!
二、牵挂《摔不起》这个名字很直白,老人最怕摔跤,但这个故事中并没有写老人摔跤之后自己的痛苦和家人护理的辛苦,而是讲述了一个关于孤独等待与后悔的故事。
小男孩很小就没了爸爸,妈妈独自辛苦把他养大,终于培养成人,男孩出去上大学,就此很少回家。
年轻的妈妈变成耄耋老人,独自一人在空荡荡的家,一天不小心被门槛绊倒,送进了医院。
这个故事有个细节,小男孩小时候出门被门槛绊倒,妈妈会赶紧跑来抱起他并摸摸他的头,而年老的妈妈绊倒的时候却没人扶起她。
还有一个非常好的隐喻,小时候,妈妈和男孩一起缠红毛线,给男孩织毛衣,年老后,妈妈的红毛线球还在,但却看不到儿子,直到摔倒后送进医院,儿子回到空荡荡的家,一根红线在儿子手中滑动,儿子想要用力攥紧,但那线绳终究还是抓不住了,儿子泪流满面。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如今慈母垂垂老矣,儿子的眼泪是悔恨与愧疚,子欲养而亲不待是儿女最痛的领悟。
《守候》是一个关于长情的故事。
肖奶奶每天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煮上一碗馄饨放进保温桶里,从家走到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门口等待,她希望把这碗热腾腾的馄饨送进去,因为她的老伴最爱吃馄饨。
但其实,她的老伴已经去世了,重症监护室根本没有这个人。
护士长(奚美娟饰)决定不再提醒肖奶奶事实,而是接过那个保温桶,告诉她:“里面不让进去,我给您送进去。
”肖奶奶非常高兴,嘱咐道:“太烫,让他慢点吃。
”于是,后来的每天一天,肖奶奶依然会抱着保温桶来,所有的护士都会爽快地接过保温桶,然后默默地倒进自己的饭盒,把空桶还给肖奶奶。
有时,对老人家,我们需要做的,仅仅是顺应他们的心意而已,事实一点也不重要。
三、陪伴《老伴儿》讲得就是一对老夫妻,就像我们惯常见到的所有老夫妻一样,两个人互相有些看不惯,甚至老太太嫌弃老头的懒惰、没眼力价,老太太总是管着老头,老头有些烦但总是顺从老伴,似乎这日子单调的有些乏善可陈。
但,故事的最后,老头走了,老太太回忆着老头的过往,身边没了伴儿。
听过太多这样的故事,老夫妻两人说不上多么恩爱,吵吵闹闹,柴米油盐,但终究是一辈子的陪伴,如果说这是爱情,不如说是习惯,两人已经习惯生活中有彼此,几十年已经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生死契阔。
儿女替代不了老伴,闺蜜也不行,终究这个人是刻在你生命中的烙印,你们一起风风雨雨,生儿育女,经历痛苦与欢乐,一旦一个人先走,留下的那个该是多么孤单。
《母亲的生日》,母亲坐在梳妆台前精心打扮,甚至涂了绚丽的口红,穿着一件红色的外套,等待着。
今天她格外精神,因为她过生日。
门铃响了,老妈妈兴奋地跑去开门,一个陌生人拿着一束花在门口,说是银行的,祝老人家生日快乐。
第二次门铃响了,老妈妈依然充满期待地去开门,还是一个陌生人拿着一束花,这次是保险公司的。
老妈妈等了一天,也没等来她想见的人。
直到晚上,门铃又响了,老妈妈已经很疲惫,开门进来的是火锅店的员工,拿着大包小包,说是她儿子给她点的火锅,还友情赠送了一只毛绒泰迪熊,让这个小熊陪着老妈妈吃。
此时,电话响了,是儿子打来的,说今天忙,不能陪她了,给她点了最爱吃的火锅,祝她生日快乐。
老妈妈这一天盼望的人就是儿子。
然而,即使儿子为妈妈准备了丰盛的晚餐,也敌不过他的出现。
这一天,从希望到失望再到最后隐忍地强颜欢笑拍照发给儿子,一个母亲盼望儿子的心被描摹地细致入微。
我们到底有多忙,在父母重要的日子不能出现,在每一个夜晚不能打电话给爸妈,在每一次爸妈来电的时候不能及时接起,他们不过是想看看你、听听你的声音,这真的很难吗?
比起那个失落的老妈妈,《挂起的记忆》中,已经不年轻的儿子时刻陪伴在妈妈身边,只不过他妈妈已经老年痴呆,不认识他了。
但他每天认真地做饭,给妈妈喂饭,买妈妈喜欢吃的桃酥。
已经没什么记性的妈妈刚吃过饭,看到桃酥就想吃,儿子把桃酥收起来,放进篮子里挂了起来。
没过一会,在厨房的儿子听到动静赶紧跑过来,看到妈妈正拿着一个板凳放在桌子上想去够桃酥,儿子哄着妈妈说:就吃一点点。
于是他掰了一半送到妈妈嘴边,但是妈妈没有吃,而是叫着“儿子”,把桃酥送到儿子嘴里,儿子(刘佩琦饰)立刻眼眶湿润了,妈妈说:别哭,吃桃酥。
老年痴呆的妈妈永远记得儿子小时候最爱吃桃酥。
刘佩琦的演技实在是好,眼泪在镜头里缓缓流出,我相信他是真的哭了。
在父母的记忆里,我们小时候的样子永远鲜活,不论我们多大,都是他们想要照顾和呵护的人。
不要以为他/她不认识你了,你在他们眼里是陌生人,其实你永远都是他们最爱的人。
爱,一切如你,我一生骄傲的是你的给予,让我在乘着风的翱翔里,丰满了羽翼。
我,一切如你,我一生追求的是伴你老去,让爱包围着你,触手可及最近的距离。
非常催泪,眼泪花花花花花的流个不停。
鼻涕也提溜滴溜滴溜滴溜滴溜滴溜滴溜滴溜的流。
好久没看过这么催泪的电影了,得有五六年没这么感动了。
这次看完这个电影瘦了十几斤最起码,简直是开心。
准带着爸爸妈妈姐姐弟弟大舅二舅三舅四舅一起来看。
这么好看的电影为什么豆瓣上没有评分?
为什么?
好电影不应该这么被埋没。
我30多岁,才毕业十年就想过上剧中老人的生活,羡慕呀,幸福呀!!!
体制内也有很多年轻演员,多去拿年轻演员练练手再来霍霍老艺术家可以吗?
前三个很不错,尤其第一个自行车🚲,马苏的也挺好,于蓝和刘佩琦老师戳中泪点,差点冲动给了满分,能坑一个是一个!!
于蓝老师于上映次年去逝了,致敬。
其余的年轻导演,多去品尝一些人间冷暖再来拍戏吧,总导演黄宏,其余导演也都是体制内的吗?
体制内的导演门槛太低了。
好好工作,争取还清卡债,能有多余的钱缴齐保险。
我家里也有两辈的老人,这些赞助的老龄事业基金会,安心养老什么的,我虽然不知道他们是干什么的,争取有生之年能过上让他们关注的对象吧。
一个蜷居在城市角落的孤寡青年的自白。
电影算是很写实了 记录的都是老人生活里的点点滴滴 不着重于情节性 幕幕都是平凡的生活 大概由不到十个小电影组成 大多数观众应该能在里边找到自己家庭的影子 感受呢 就是 老人有他自己的倔强 你不能总让他闲着 不让干这不让干那 小辈是好心怕他累着 但他自己心里也怕自己变得没用 有时候让他们帮帮小忙 他们真的非常开心 还有什么过生日呀 该去还是要去了 好像前年吧我爷爷过生日 但是仨孩子碰巧都没空 我爷爷就有点耍脾气 当时我觉得还挺孩子气的不就过个生日嘛 平时也没少回家 现在也越来越懂过生日对老年人意味着什么了 唉 还有什么老年痴呆啊 很催泪 唉 还有张艺兴演的小强 和生活里的我也有共通之处吧 懂得珍惜就好 越快越好 岁月走的不慢 尽早学会珍惜 多陪陪家人 第一次一个人看电影 好处就在于不用像以前那样忍着不哭 排片真的太少了 我还得早起大老远坐很远去看电影 电影真的是不错的 能给人很多感悟 希望电影排片多一点
有时候,望着同龄人们都在悲痛地悼念他们或她们隔了一代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而我却早已无声而沉默地怀缅起母亲,便觉得人生的荒凉——好像我已经很老了。
辛苦了,想法不错,公益可继续保持
不好看
立意是好,就是,确实碎了点......要是小故事们能串起来会很惊艳
有亮点,每个故事都很真实,情感真挚。但是整体来说低于预期,过于小品化,每个就4-8分钟太短了,正来劲儿就结束了没展开,像早泄一样扫兴。放电视上合适,放电影院真不值得我跑大老远40块票价看它…
片段太短了
从未想过能有一部电影集中了如此多的“男神女神”,一群老戏骨会在同一部公益影片中纷纷亮相。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曾经为我们遮风挡雨的父母却与我们对调了位置,曾经健壮的身躯变得佝偻,曾经的记忆也变得残缺不全。但是他们对我们的爱没有变。在这部电影中分别讲述了10个小故事,有逗笑的,有泪目的,有感动的,也有让人五味杂陈的。社会老龄化是我们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要面对的问题,当父母落后于时代时,我们可以做什么,是我们未来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往事如风,一切如你。人生似戏,且行且惜。
十个小故事,每一个都短小精悍。不知你是否会感动。但其实,电影里演的就是普通的日常。就像在讲你家或者我家的故事。镜头里的也不过就是你家的老人,或者我家的老人。普普通通的日子,普普通通的亲情。但一切又在平凡、平淡中显出珍惜和珍贵。不管社会是否会进入老龄化阶段。至少我们终于有一天变老。
5.0标签概括影评了 资料馆大学生电影节好像只有81分钟不知道是删减了豆瓣错了 网上目前看都是80:30
仿佛交了十个公益广告给“老龄化”社会作养老、孝老的模板,十个小短片的老年人居然没一个是农村老人,农村老年人口作为网络的失语者其实更需大家的关注和帮助。
好多位老戏骨都不在了,2023年回看四年前的片子,虽说是短片的拼凑,起码能看到用心了。
当时的小鲜肉演技-1⭐
为什么这部矫情造作东拼西凑的破电影评分能这么高…整个煽情就特别特别特别尴尬,我不信谁家的亲情都跟演话剧似的,无限放大小事件去烘托主题,就真的好像所有人都不敬老爱老不知道老人生活怎么样,什么都得听你说呗?好好的题材给拍成这样也太无语了,还有张艺兴演的也太差劲了吧……管理一下面部表情吧,真的比剧本还尴尬。
不仅要关爱老年人,也要开导老年人多爱自己,不要只为了孩子。很高兴我妈今年对我们说:我要开始为自己活着了。作为一个普通农村妇女,能有这样的觉悟我觉得很高兴。(不得不说也有网络视频带来的作用)早上梦见姥姥姥爷了。
有几个故事比较亮眼
片头以为只有四个故事,原来是有很多个短片。故事都是关于老人、关于亲情的比较小的点,所以整体很mini的感觉,不过有很多熟悉面孔,很多老戏骨。整体比较真挚,挺有人文关怀感。
一星鼓励一下拍摄意义,大型公益片嘛。
3颗星献给所有老戏骨,以及创作团队的初心。关爱老人的主题在中国电影市场上实在太少。这部电影尽管拼盘的形式以及剧本的水平像极了春晚小品,但能在院线上映已经非常难得。这次电影,票价仅12元,影院里坐满了老人,很多老人看完了都在擦眼角。他们应该是感觉到了被理解与被尊重。不管电影质量如何,有这部电影的存在,都是应该被认可的。
立意很好,但是没怎么触动到,不算浪费时间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