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的手法不算纯熟,有些地方的过渡比较牵强,剪辑上显得比较稚嫩。
演员的发挥属一般,比较中规中矩,为表演而表演,缺乏个性化的发挥。
情节还算过得去,但在取舍上有些偏颇。
最有亮点的是,有些画面的感觉很协调,颇具大师风范,不知道摄影师是不是高手,或许导演本人对此就有很深的功底,尤其最后,画面非常有美感。
周末看的电影,很推荐《half light》(黄昏),“希区柯克式”惊悚片。
著名作家在隔世创作的过程中遭遇的惊悚诡异事件。
以假象乱人思路,梦中梦,计中计,还有无法相信任何人的恐怖心理。
但是片中没有任何恐怖的鬼影,它结合了孤岛上七年前凶杀案的传说,从另外一个背叛的故事作为巨大背景,背叛还是背叛,到头来结局悲惨。
这些预谋不是女作家笔下的故事,布莱恩说“这不是你笔下的故事,不会有好结局”,最终自己还是死在不忠者的利器下。
不洁者的头部撞在墙上,和七年前背着丈夫偷情的女子死法一样。
女作家的儿子只是过场,小镇上能见到鬼魂的姑娘只是旁衬,揭露事实真相的是爱人的心。
“Half Light”,DVDRIP名字叫“黄昏”,国内引进的译名叫“神秘小岛”,两个都译得很烂。
我一直认为译者没看过全片是不会理解外文名字真正的含义的。
Half Light,接下来应该隐含了半句就是Half Dark,其实翻译这东西有时候只能意会,就像中文的一些隐喻无法译成英文一样,英文也不是都能译成中文的,有时只是一种感觉而已。
正如对片名的分析一样,先说说Half Dark的一条线,说白了就是阴谋。
其实,本片作为一部惊悚片来讲,没有吓到我,作为悬疑片,凶手也早在意料,毕竟出场人物没几个,随便拍也拍出来了,而且剧情也是老套路。
不过,本片的独特之处是将虚实结合,将灵异的内容也加了进去,让人分不清什么是现实,什么是虚幻,颇有点寂静岭的神韵。
可惜凶手出现太早,终不及“The Sixth Sense”那么绝妙的悬念。
Half Light,就是一个“情”字。
爱情,其实很不可靠。
一个刚刚经历丧子之痛的母亲马上投入了一个素不相识的人的怀抱,而一个只认钱的人居然对他欺骗的对象发生了感情,这种情节也只有小说家能想出来了。
我宁愿相信是最后是守塔人的灵魂爱上了女主角。
友情呢?
我认为小岛上的人没有一个真正帮助了女主角,通灵者,退休警察,牧师,都只是扮演了制造悬念的角色。
而女主角求助的密友恰恰是阴谋的发起者。
最后拯救女主角的是亲情,爱子的灵魂帮助了她。
所以,这个世界上,只有亲情是最可靠的。
有些关键的情节没有交待清楚,让人感觉有很多疑问,不知这是否也是导演的本意,总体来说比较困惑。
女主角确实可以叫做票房毒药了,演技确实让人不敢恭维。
其实这部电影也算是不错了,尤其是场景音乐,将导演想要营造的气氛表现的淋漓尽致。
但是影片的悬念部分做的不是特别到位,很多情节都是可以预知的,这对于一部惊悚片来说是个大硬伤。
没有想到LOST里的DES也出现了,虽然他塑造的角色与LOST大相径庭,但也算是一点点惊喜吧。
只是刚好碰上我的心情很是个一般般。
既然都这么一般般下去了,就恶毒地评论吧。
这是一部非常拙劣的电影,如果他是本书的话,还可以,看书的时候有时是可以接受一些超自然力量在不应该出现的场景下出现的。
但是如果是电影,就很难处理。
前三分之二都处理得很好,包括女主的朋友睁着眼睛说瞎话的那场,很经典。
但是当女主朋友出现在小屋里给雇佣的男配钱之后,整个剧情就急转直下的差。
这是一个阴谋,就请老老实实地走这么一个阴谋故事来,完善它,让女主识别它,突破它自救。
既然有些安排是特意的,那么就让这些特意的安排露出本来面目,不要想想又加个温情鬼故事进去,不伦不类。
尤其是男配被附身,这种狗血的情节也能搞出来,编剧才真的是缺乏想象力,更别说后来还把场景搞成七年前重现,跟预言似地。
最后那个可爱的老头说要让安德森的灵魂安息,我刹那间觉得这原本应该是一部专访安德森的鬼片才对吧。
一个鬼被卷进了一场阴谋,不愿意自己的名字和故事和屋子被利用,于是真实现身,发泄自己的怒气……总而言之,这部戏,DEMI MOORE已经老了,编剧又毫无逻辑,导演也无所谓观众的判断力,是阴谋片的败笔,给个两星不过分不过分!
好久终于看完此片了,看了不少人总是对部分情节纠结与坏,还有说本片挺差的,我觉得是没看懂的人才这样说的,对于本片,重要的是在你脑海中留下了什么,而不是纠结到底哪里出现了问题,总之留在我脑海中的是她与灯塔守护者在一起的美好回忆,很美很美,但是现实总 是能抹杀一切,现实里的金钱跟残酷竞争,其实女人的孩子死后丈夫的离婚就觉得丈夫肯定不爱她,本片能把一个阴谋排成这样唯美的电影实属男的,看的我痛哭流涕,本片很美,孤寂的灯塔,有艺术才华的女作家,死去的孩子,貌似很平静祥和的小岛,还有本片里的音乐,生日聚会的音乐很美,苏格兰风格的音乐,只是本片的女主太悲惨了,貌似有着幸福的家庭,工作,孩子,这一切,都只是表面,在一瞬间崩塌,所以本片的英文名是光的另一半,表面是光,其实隐藏着邪恶跟黑暗,我感受挺深刻的,因为曾经我也有貌似幸福的一切,一瞬间崩塌后才知道现实里的残酷,我对本片感同身受。
片中救了女主的是死去的孩子的灵魂,本片不是鬼片,但是想说明孩子跟母亲是多么的心有灵犀,母亲又是多么的想念死去的孩子,一直在自责自己,多么纯洁的女作家,又是多么险恶的社会。
为了金钱不惜一切手段,我想灯塔守护者在跟她一起的日子里是真的,虽然是演戏,但是那人总是有感情的,多少都会有一些动真情。
本片拍的相当真实动人,唯美艺术,神秘。
还有一点就是我觉得本片揭露了现实里的残酷,比如女主求救她的医生去帮助她的时候,医生只是敷衍推脱,总之,在你突然失忆的时候,你又会遇见突然的奇遇,这总是令人疑惑的,现实里可以说不应该这两样都同时存在的,要是发生了,我们就要注意了。
绝望的女主,在孤岛上遇见令人感动的灯塔,互相亮灯来表示默契,又遇见很好很好的灯塔守护者,这一切相当唯美,也只有艺术家才会相信,呵呵,自己入戏太深,不过还好,最后的结局不算太差也不算好,毕竟她还是一个人。
最后,我真的喜欢那里,灯塔,海洋,孤岛和两个人的默契,可惜太虚幻了吧艺术家跟作家才会信有那种地方存在吧突然想起一个笑话,一个小偷在鸡窝偷了只鸡,逃跑的时候不小心打翻了鸡舍里的油灯,鸡舍着火了,这时候鸡明白了,小偷是在救它,小偷把鸡养起来,喂它时它以为小偷疼它,逃跑的时候把鸡揣怀里,鸡以为爱它,当小偷举起菜刀杀鸡时,鸡以为小偷要自杀,自愿迎上去为主人献身,幸福的死在了小偷刀下。
本片差不多这意思。
还原故事其实很简单。
剧透有一个很有才华又爱做梦浪漫幻想的女作家,发表了一本书获得巨额稿费,但是在一次写作中儿子不小心被淹死了,丈夫貌似对她感情已淡漠,儿子一死就想离婚换新,其实另有隐情。
就是本片的故事。
首先这个女主的同事是个整天上班的现实派,比较喜欢女主的老公,嫉妒女主,主要原因是因为女主的老公其实是为了想出名才跟女主结婚的,以为他是知名女作家的丈夫别人就会优待,结果他发现人们并没有因为他是知名女作家的丈夫而收他的稿子就起了歹心。
但是他表面上跟人家说他是为了支持她。
所以引起不知原因的女同事喜欢上了女主丈夫,以为是她丈夫的支持她才获得了成就。
所以他们有了共同的心愿,就是搞死女主,于是狼狈为奸,然后此女同事便找到了这个孤岛,孤岛上曾经发生过一起命案死了3个人,原因是灯塔员安格斯的老婆与对岸房子里的渔民通过亮灯来私会偷情最后被安格斯杀死的悲剧,对于这些岛上的人比较忌讳,都远离事发的灯塔跟渔民住的屋子。
并且岛上的人基本不愿意提起此事。
此女找到曾经的案发现场之一的渔夫居住的屋子推荐给了女主住,说是为了女主方便写作,女主不知中计就住进去了,结果后面遇见村里人问起她住的地方感觉大家对她都很奇怪,关于她儿子的灵魂确实一直在保护她,但是她不知道,所以她也比较害怕,毕竟她是一个人 。
她住的屋子对面有一个灯塔,就是另一个案发杀人现场,她为了写作去了解的时候遇见个陌生帅哥,帅哥说是灯塔守护者安格斯, 于是就与他来往好久,并产生了感情。
但是有一次她去镇子里参加生日聚会的时候打听到原来那个灯塔帅哥早死了,大家都知道的,她迷糊了,又去找,结果怎么也不见了那帅哥,还有灯塔也是空的,然后女主询问打听,别人都觉得她疯了,正好达到他丈夫的目的,这时候丈夫把她搞晕想弄死,结果没死,是他儿子的灵魂救了她,关于那个伪装安格斯的人,本来也是坏蛋,看到女主是个富婆,准备在敲诈勒索一笔,为了得到证据,他就回去又找回来胶卷跟贝壳,准备事发以后敲诈丈夫跟女同事一笔,谁知道这时候灯塔亮了,他以为是女主,就进去了,谁知道他看到了安格斯的灵魂,并且被附身了,(其实真安格斯在他们表演杀人的时候就出现过一次,因为那时候的安格斯也是浑身湿淋淋的。
)这时候刚刚害死沉水女主的两傻逼也看到灯塔亮了,以为是伪装者也过来了,这时候被附身的假安格斯重演了当年的一幕,最后跳落灯塔而死。
女主被儿子跟真安格斯的灵魂获救了。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列子乔】电影《Half Light》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冷门电影之一,豆瓣评分并不高,争议很大。
中文翻译名称叫《神秘群岛》,也有人翻译为《黄昏》,而我觉得应该译作《半阳》更加适合这部电影的调性。
在我看来,它并不仅仅是一部惊悚悬疑的电影,影片对生命中的脆弱,释怀,探寻,意义,背叛,遗憾以及存在都做了非常深远的表达。
女主的长发在风中飞扬,她忧郁而悲伤,在苏格兰的海岛上,马匹,海水,日落黄昏,风拂过长长的芒草,和岸上忽明忽暗的灯塔。
里面的每一首音乐,都是值得加入歌单收藏很久的曲子。
其中凯特尔民谣:girl in storm《暴风雨中的女孩》还有Boat Journey (Alternate Version)这两首都是我多年来常听的循环。
① 缺失了爱与灵魂,孤独就是一座岛屿她孤独的坐在海边小屋里,翻开一本蓝色的书,里面夹着她与丈夫的合照,在第145页,第7行里这样写着:“今天我开始明白什么是爱,如果爱真的存在,在我们分别的时候,都会感到缺少了另一半,我们都不完整,就如一本分成两册的书,从一开始就丢失了另一半,这就是我想象中的爱情:不完整。
”这段话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片名也应该由此而来。
寂静的海水,蓝色的海边小屋,她始终找不到落笔的灵感,在失去的阴影下无法释怀。
经过灵魂的洗礼,冲刷,重建对爱的认识和体验,在真相与背叛得失之间,思考和探寻生命的意义,最终回归到面对的起点。
②爱人本身需自爱,痛苦是心灵的智慧很多人都知道卓别林是世界著名的天才喜剧电影家,但他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身份:灵修者、悟道者。
他在年轻时经历了太多的起起落落,晚年才开始变得豁达而通透。
他于70岁生日时写下了《当我开始真正爱自己(As I Began to Love Myself)》。
他说,这是来自神的寂静之声,是生命回归到灵魂本初的声音。
虽然年过古稀,历经沧桑,心灵的回归依旧能够让灵魂无比宁静平和。
生命中所有痛苦和情感的折磨,都是为了让你活着不要违背自己的本心。
一个人走向心灵的智慧与圆满,会逐渐变得谦逊,单纯,自信,成熟,尊重,真实,自爱。
这一生,最需要的也许不是探寻如何去爱家人,伴侣,孩子,而是如何真正的爱自己。
当你不爱自己,也没有能力去爱任何人。
③爱就像半缕残阳,而生命本不完满。
看完电影《Half Light》,你可以在其中找到很多关联于生命探寻的样子。
从她在五分钟的时间痛失了五岁的儿子开始,时间就像是指尖的流沙。
她跋山涉水,只为忘却困苦,是一种逃避,也是一份探寻。
所有的翻山越岭,神秘群岛中,探寻与真相,不爱与被爱,都是为了感知生命的某种力量。
最终在背叛得失之间,都指向了三个字:不完满。
生命本就不能完满,就像半缕残阳,无论是爱人爱己,失去与爱本身始终并存,这份寂静终归尘土。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列子乔】
无意间在哥哥的硬盘里发现了这部电影 看之前并不知道其题材与剧情 一向不敢涉足惊悚片的我就这样在深夜把它看完 后来自己都觉得震撼 第二天把它推荐给可爱多 忘记提醒她剧情 绝对不是故意的 可能是最后被所有温情感动忘记了那突如其来的恐吓 晚上接到可爱多的电话 她在那边哭喊着骂到 你什么时候长胆了存心吓唬我是不是 我才恍然大悟 忘了告诉她后来百度了一下 题材居然写得是惊悚片
如果这部电影不打着希区柯克式悬疑惊悚片的招牌,我觉得影片反响起码比现在要强一些。
这片子让你很难评价。
感觉导演既想拍得风起云涌,又舍不掉云淡风轻。
以至于片子的节奏和风格始终在两者之间游走徘徊。
而结尾又落入了好莱坞悬疑、惊悚类影片的大俗套,让人觉得乏味。
如果结尾能做的再巧妙一些,影片的质量还能再上一个台阶。
黛米摩尔确实老了,和年轻英俊的男主角站一块,明显是大姐姐和小弟弟,看他们谈情说爱觉得有些别扭。
影片中的出场人物稍微有些繁复,倒不是人数太多让人眼花缭乱,而是很多人的出场让人误以为是导演埋下的伏笔,而等你看完电影才发现,原来都只是些跑堂的过场而已。
噱头大于实际内容,也就是说这部所谓的悬疑惊悚片其实并没有达到吓人或者说惊悚的效果。
几个吓人的小桥段的运用也稍显老套了一些。
故事主线有些松散,故事的发展进程中也时常出现让人不知所云的段落。
影片整体构架不够干净利落。
不过值得肯定的是导演对拍摄地点的选择。
小岛,灯塔、海边的小屋以及小镇,都是很赏心悦目的优美场景,是个适合谈情说爱的好地方。
景色怡人是我个人认为这部影片最出彩的地方。
此外,影片的配乐方面也算精良,较好的烘托了主题思想。
好莱坞其实不乏好的导演和演员,也不缺美元来烧,但最缺乏的,其实还是一个好的本子。
没有好剧本,其他条件再优越也很难拍出真正的精品。
抽丝剥茧只是背叛
一点都想不起来剧情了,明明看过的。大概太平淡了。
剧情可猜参与度高
丈夫和情妇精心策划的骗局
好文艺。。。
该死的海报害我以为昏黑晦暗心情沉郁的鬼片,下载后年余未看。孰料风景如画阳光明朗,阴怖片段不长,拍摄用心,镜头唯美;尤其音乐超棒,让我这种闻乐无感之人亦欣然倾听。初看以为鬼片,复看惊悚阴谋,末了还是温馨的鬼片。结局完满,恶棍得惩,前后两场事故呼应,很妙。从宽给个超优标签吧。
因为Demi Moore看的,邪不胜正的剧情很喜欢。但是,看了个配音版的,全程抓狂😫
这是美国版的消失的她吧?小时候好像看过。长发年轻的黛米摩尔好漂亮啊。有点脸盲,看到末尾才看出来坏人是她老公
研二那年室友们租碟在活动室看的,没被影片吓到,倒是被涵木不时的惊叫吓到了~~
好像有另一个名字吧
音乐不错。结尾很差。
挺不错的,感觉很棒。黛姨近年不错的作品。
悬疑惊悚片拍得跟爱情片一样美。
可能是最美的恐怖片了...黛米摩尔很好...
悬念迭出,激动中
demi比20岁的时候美了二十倍不止
前半段真的不错,可惜后面一路崩。里面居然致敬了我很喜欢的dead of night!意外的惊喜了。
结局设计很精巧,没有浪费那么长的铺垫,恶人比鬼更可怕的道理大家应该都get到了。但女主演技清汤寡水,如此有深度的一个角色:从痛失爱子自责欲死,到自我救赎最终决定活下去,这一路变化如此深刻复杂,这样演好能扫奖的一个角色,被诠释的如此平淡无味,让人捶胸顿首地遗憾。
在旅途中看的,开始以为是一部谋杀片,接着以为是灵异片,然后发现此片想表达的是悬疑,但是情节设置有很多疑问和漏洞,结局非常糟糕,留下的印象是DemiMoore的气质很是那么好,她儿子相当可爱!
还是那样喜欢黛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