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尸布
The Shrouds,Les Linceuls (法)
导演:大卫·柯南伯格
主演:文森特·卡塞尔,黛安·克鲁格,盖·皮尔斯,何家蓓,伊丽莎白·桑德斯,詹妮弗·戴尔,埃里克·温塔尔,容海峰,英格瓦·埃盖特·西古德松,维斯拉夫·克里斯塔,马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加拿大语言:英语,匈牙利语年份:2024
简介:男主卡什是一名有创意的商人、悲伤的鳏夫,他建造了一个设备,能够在一块埋葬的裹尸布内与死者联系。当卡什这项革新性的事业即将闯入国际主流视线时,包括他妻子坟墓在内的几块墓地被蓄意破坏、几近摧毁。卡什努力想要揭露袭击真相,而现实也促使他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婚姻、对已故妻子记忆的忠诚度,同时把他推向新的开始。详细 >
柯南伯格的电影是实在的,一直以来都没有离开身体本身,一种可触摸、可破坏、可改良,直至现在的可降解,盲人女友,妻子肢体和器官的切除,一直以来与身体捆绑的科技和政治依然在,但却变得语焉不详,影片中卡塞尔的相貌越来越像导演,或许是他自己想身在其中,被摄影机“触碰”。
“你还在笼罩我,你的名字还在纠结我。”
依然是乐于拥抱科技进化但又害怕迈过山峰后的滑坡,柯南伯格绝不会怕科技ai反噬。而是怕越是图通过科技向外征服,你无法把控的事情也就随之增加。最终你被未知奴役与囚禁为思想的囚徒。唯物者的自我可怖在于无休无止的向外求索归因,只会越感无力遁入虚无。于是如此明显的阴谋论也会愚昧的步入。男主的视角中除了对话对象之外一切都是虚焦,但在一个客观视角其实一切都是实焦。男主自妻子离别后对“不可控”而引发的“癔症、blind”从第一场戏就体现出来。也许这些阴谋论是真的,身边的声音都是不可靠叙述者。但那只会招致毁灭。就像紧盯着裹尸布的影响也只是对逝者物质身体那近乎苛刻的索求欲与支配欲。性爱也不过是一场对这些存在实体“征服”的代偿,而“信息”这一新时代科技分水岭的产物恰恰是致命的。拉普拉斯妖可望不可及
不是一部完美的电影,但却是面向未来的影像,反复振奋和坚定从业者关于艺术的未来的决心。它提醒我们生活中所不应该疏漏的维度,去直面“房间里的大象”,谈论残缺与疾病,找到与死亡共处的方法。电影以及所有新兴的艺术,势必要接纳新技术,而重点又在于,柯南伯格在采访中所说的,它需要展现一种曲折的真实,而非表面的真实。
只能从很少的场次中看出柯南伯格的想象力和激情,剩下都是又臭又长且假惺惺的技术造物,正如白男主角和他的裹脚布,何尝不是一种戏里戏外的一体两面...
其实作品想表达的主题很高级,存在主义中的虚无和徒劳。这种徒劳在大江健三郎的《奇妙的工作》和《死者的奢华》中表达过,在川端康成的《雪国》中表达过,在加缪的《西西弗神话》和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都表达过,徒劳既是存在的本质,也是超越的起点,既是对生命本质的叩问,也是对意义重建的探索,他们都成功了。但小说和电影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门槛”和“期待感”,被反转、意外、脑洞、埋勾起勾饲育了多年的群体,已经无法接受一个平庸的结局,连我也不例外。唉。
从“悲伤正在侵蚀你的牙齿”的现代医疗判断开始,情绪以一种具象的方式显形:监控身体的变化与腐烂,但柯能堡无意在身体与科技的深奥关系中逗留,不过审阴谋论只是一种途径,宏大的科技蓝图是一种外壳,他不是严谨、科学、客观的研究者,他亲身参与进「裹尸布」计划,以幽灵的形态制造滑稽有趣的一幕,从第一句台词开始,本人醒脾被高度认可,本人与柯能堡对监控尸体、人棍、阴谋论、乱伦的兴奋度同频共振,在死亡的边缘,唯有彼此相拥才能获得存在的可能,依然契合着拉辛的那句:"我们如何忍受/主啊,茫茫大海将我与您分隔",电影在温暖情欲和悲戚死亡两极波动。意义抓地力不行(?)。有点浪费裹尸布概念了老头子。
不恐怖,看不懂但还挺好看的,中国已经成为阴谋论里的强大存在了吗。【2025#44】
AI时代的柯南伯格依然践行着对 身体恐怖 的发散性思维创作,亡者未亡已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对科技决定身后事的强烈担忧是本片开展叙事的源动力,整体完成度尚可但更多的是停滞般的愚缓,少了几分犀利的反思。
Vintage 柯南堡,老粉绝不会失望。它虽然不像林奇的《双峰三》百尺竿头,但也没有像德里罗后期的Zero K或Silence 只是按着惯性疲惫重复。此片之中仍然有真正的情感和创意,正是因为悲伤的确凿存在,才需要异常扭曲的表达和疏导。所有的经典母题都获得再一次(如果不是最后一次)娴熟的弹奏。最好的安可。
前半段实在是有点无趣,后半段节奏快起来以后变的有意思了一些,但是这个中国阴谋论还是挺令人无语的。很难看出男主有多爱自己的妻子,他似乎只是爱妻子的肉身,甚至是作为性器官的肉身,从他的梦中和与妻妹的关系可见一斑。
戛纳第八日。名导演柯南伯格新作。柯南伯格仍然保持着每部电影都入围金棕榈主竞赛单元的优良传统,但影片本身也“保持”了乏善可陈的稍显无聊的特质——这一次他将关注重点放在了人与科技的关系,通过一个鳏夫以“观察妻子尸体的腐烂”为主线来探讨科技和政治对人的异化。故事中海量的对话让人昏昏欲睡,Lumiere主厅现场的观众反应也是寥寥。
6/10。柯南伯格再次把危险的科技放在作品的中心讨论,卡什在夜晚梦见复活的妻子被医学摧残的身体,这是科技与死亡进行严酷交锋的时刻。某种意义上,卡什研发的裹尸布就像在创造电影,它纪录的是尸体在坟墓中腐烂的过程,当卡什通过看电影来回忆死者,表现得就好像他的妻子继续活着,电影在此成为一台召唤幽灵的机器,这实际上是卡什摆脱悲伤和绝望的方式。开头牙医给卡什展示了X光片,告诉他悲伤在毁坏他的牙齿,卡什全心投入在他的高科技坟墓上,以修复死亡,但这种哀悼所引发的偏执埋下了阴谋论的病根:电影借助斯大林如何借阴谋论清算犹太医生,为后半部掺入了间谍元素,死者的妹妹不接受亲人死亡,推测姐姐被医生害死,她诱使卡什去怀疑,死者骨头子奇怪的肿瘤是人为添加进去的......技术与阴谋论本身的虚构,阻碍了人们感知死亡的现实。
【8.3/10】传统身体性的衰颓驱使影像皱缩为平面的概念图,《未来罪行》回溯的一些旧方法悲伤的宣告死亡,其尸体被编译进柯南伯格10s的模糊的数字伦理
完全自废武功的柯南伯格,改叫裹脚布算了
@CannesDebussy
对不起,真的不好看,科技有关的画面看着尴尬。
Oh no
【5+】意料之外的震颤…甚至观感如此畅快,百转千回的侦探小说。柯南伯格在本片中做出了如此坚实的想象,和阴谋论式的推导,梦成为一种眼神,在扁平的图像上目睹悲痛与激情交织,最终借用一系列数字时代的物质完成对“身体电影”的埋葬,深植土地,又翱翔于天空之上。 w/c
A / 柯能堡所理解的身体与话语依然在不断分裂,只不过与以往的区别在于:身体的坚实性被弱化,而它逐渐瓦解的路径则被更多探索。它被精神的躯体化反应所渗透,在医学技术的图像化中被剥离,在外部物质的侵入中发生着自毁的化学反应,更还在被虚拟化的过程中成为可被随意抹除或粉饰的对象,甚至在演员缓慢而诗意的念白中它也已经被哀悼。正如《欲望号快车》一样,我们依然在这个概念的星丛中看到破坏与残缺不可动摇的美丽,只不过柯南伯格在这种美面前有了更多的犹豫与惶然。但哪怕是在人物意识到爱可能早已不存在之时,他们依然能够拥抱眼前的那一片混沌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