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入坑这部剧之前,看到评论说此剧三观不正,说秦淮茹自私,每次傻柱跟别的女人不成就偷笑,而自己不爱傻柱,只是想占傻柱便宜。
我想大概可能真是这样吧。
毕竟影视剧嘛,总要有反面角色。
现在我也看过了一部分,大家断定秦淮茹 “不爱傻柱,只是想占傻柱便宜” 的关键情节——秦淮茹对婆婆说,我是担心咱们家以后也借不着傻柱什么光了,也已经看到了。
想说说我的看法。
影视剧很大的局限在于不能表现人物内心。
对于这一点的解决办法,有些导演是加旁白或独白,比如芳华。
好处是观众绝不会产生误解,保证了作品想表达的意思得到完整传达。
坏处是。。。
非常出戏,像是在以别人的眼光来看问题,灌输感很强。
如果你不想灌输,而是追求真实呈现故事本身的话,就要从情节的安排,和演员的表演上下功夫了。
关于秦淮茹究竟是因为爱傻柱 还是想占便宜才不愿意看到他和别人成,我们可以从几个小情节(略剧透,但是真的是小情节)得出结论:第一个,剧中第一次表现秦淮茹对傻柱的想法:傻柱和冉老师有说有笑地走,秦淮茹在背后看着脸上的笑容慢慢消失(我尽量只叙述而不渲染,其实笑容消失后的表情在我看来是寂寥,当然也可以理解为担忧)。
第二个,当天晚上,秦淮茹在炕上背着身默默流泪,婆婆发现她的沉默,问她,傻柱跟冉老师好你不高兴啊?
秦淮茹说,没有。
然后婆婆躺下,秦淮茹继续流泪,结束。
第三个,秦淮茹把表妹介绍给傻柱,俩人有说有笑地去了傻柱屋。
婆婆很高兴说俩人看来能成,说完又发现了秦淮茹的沉默,问,他俩成了你不高兴啊?
秦淮茹叹气说,不是,我是想着这以后啊,咱们家以后也借不着傻柱什么光了。
于是就有了两种相反的说法。
关键在于,哪种是真的呢?
秦淮茹说的是,怕不能再借光了,但是这句话是对谁说的呢?
对她那多事又敏感的婆婆。
而如果这真的是她沉默背后的原因的话,第一次她流泪为什么要瞒着婆婆呢?
这个原因可以说是非常正当了,没什么不好对婆婆说的。
第二次这样说,里面当然也确实有自己的担忧,但是更多的是对婆婆的说辞。
是叹气的原因,但绝不是那种出神的沉默的原因。
这几个情节,可以说是经过导员或编剧精心设置的,就是为了表现 秦淮茹到底是为什么不想让傻柱成事。
她是个寡妇,带着三个孩子和一个多事的婆婆,她不可能跟自己的婆婆有什么心灵交流,与闺蜜彻夜长谈什么的也不像是这个角色能做出来的事,更清楚傻柱娶媳妇的眼光有多高,自己的条件只能是脱累,所以不可能让傻柱知道。
到头来,这份情意成了一件不能说出来的事。
这样一件不能说出来的事,要怎么让观众自己看出来呢?
除了情节的设置,接下来就看演员的演技了。
第三个情节有一点让我印象深刻:婆婆在自顾自高兴,秦淮茹呢?
在自己自地拿手捻着傻柱送的点心包裹的绳。
婆婆没听秦淮茹搭话才转头看她,看她面无喜色问了一句,秦淮茹简单应了一声,眼还是放在那包裹上,婆婆又问了一句,她才转头来好好答话。
手指无意识地做着小动作,是她的心事。
答第一句的时候,心思不在这里,也不想应付婆婆,到第二句看婆婆起疑了,很快收拾好表情不经意地说出既是假也是真的理由。
我们说,看一个人怎么样,不能看他说了什么,关键看他做了什么。
如果完全凭一个人的话来看这个人,恐怕会错过很多真心。
那秦淮茹又是怎么做的呢?
你爱一个人,却知道自己的条件不可能。
而你爱的这个人急着结婚,你不光不能置身事外,还要介绍对象给他。
尤其你还知道你介绍的这个人是个自私眼皮子浅的主,他们结婚了之后你们可能连现在的情谊都没了。
每次傻柱事不成秦淮茹眼睛嘴角那种小小雀跃着的笑,都能让我由衷地替她喜悦。
傻柱为了救她得罪了副厂长,她一开始因为受了欺负在哭,后来哭着哭着笑了。
大概有人又会觉得是因为傻柱替她弄了猪肉面粉。
可是我第一眼却看到了那眼神里,那种“我就知道你就算得罪副厂长也会救我”的满足,还带着一种有人可以依靠的眷恋。
剧中最后宣扬的养老主题,是当初九十年代的时代需要,更是当今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不过,本人认为,宣扬应该真实恰当,建立在不客观现实的宣扬、抬高混淆概念的宣传,效果适得其反。
剧中宣扬的是无私奉献,说的是秦寡妇和傻柱俩口子在做一件伟大的、善良的、无私的壮举!
这是不切合实际的宣扬,也混淆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养老院的盈利性!
说到养老院,先提一下咱国家在50年代末的“五保户”和之后的“敬老院”。
五保户,就是国家对一些没有劳动能力,没有经济来源、没有生活依靠的的鳏寡孤独者,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但是,死后房产或财产得充公(2006年后改为,如有遗产继承人的并主张索取房产及财产的,需补齐五保费用后才可以才能领回遗产,其他情况则充公)。
敬老院性质跟五保户大致相同。
敬老院在当时全国的数量不多,发展规模也很小。
到了九十年代,国家的老人越来越多,养老问题成为当时社会重要问题。
很多像剧中一样的老人,像一大爷、二大爷、三大爷那种,家有房产、自己有退休金,是不符合进敬老院的标准的。
但很多不了敬老院的老人,孤独无依的、无能力解决做饭的、需要陪护的,又没办法解决。
所以,就需要更多类似于敬老院但又条件宽松、待遇更高的机构。
养老院就是在这时候兴起的。
养老院,不论是当时公办的,还是民办的,基本运营模式都是,由养老院与需要养老的老人或子女,签署养老协议,收取一定标准的养老费用,由养老院给老人提供吃、住、穿、陪、葬等等问题。
收取费用的标准,根据养老院的级别标准进行定价。
对于缴纳不起养老费用的,也可以酌情签署协议,对养老老人的财产接管并折抵。
当然,是在既没有没有财产又没有现金的,那列入国家低保户,另行解决的。
所以,无论当时的养老院,还是现在的养老院,出了个别低保户外,其他的,都是有盈利性质的。
只不过,公办的和民办的有些许差别。
公办的,标准更低,条件也更低,国家对于公办性质的,给予补助资金更多。
民办的,标准高低层次较多,更多依靠自身的盈利运转,国家给予补助资金更少或者没有。
说了这么多,我们就大概可以知道,养老院不是真的无偿的,而是需要盈利的,尤其是民办的养老院,说白了,更多像现在的公司运转模式。
那么,回到我们讨论的电视剧中,怎么一开始觉得编剧是告诉大家:傻柱和寡妇在做着的养老院事业,是无私奉献!
是跟古代开粥厂(开粥厂,是古代的大善人,对于短期特殊灾难下给百姓设施粥,不索取任何回报或代价)一样的大善人!
这怎么成了是无偿的呢?
先说幸福家园的前身——”秦家”和三大爷的大饭桌模式:“秦家”赡养一大爷、二大爷、三大爷,是在一大爷老伴去世以后开始的,一开始,是一大爷。
由秦家负责吃、花的,一大爷将自己的退休金全部交给秦家。
在这里,盈利性质不明显,但也不是无偿的赡养。
姑且不论一大爷一个人的工资是否能养得活自己的问题,还得考虑到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死亡后的房产归属问题。
这是很显而易见的,五保户被保护后尚且房产充公,那么一大爷无儿无女,去世后房产归谁?
原聋老太太因为傻柱的赡养而把房子留给了傻柱,这也是个先例。
所以,在一大爷赡养时,不应该是完全无私的。
(个人更觉得应该是,傻柱没开窍,没考虑和算计,但作为精于算计的秦寡妇,不应该没有计算,更不是无私奉献的初心)。
二大爷、三大爷加入这个饭桌过程,反反复复,加入又退出,后又加入。
一大爷也一直拉拢说,一起搭伙过吧,退休金已经交给秦家了,省心。
这说明,其实就是搭帮过的性质。
每家加入进来,就是将退休金或者一定标准的搭帮费交给秦家,由秦家统一安排大家的吃饭。
那么,在这里,秦家会亏损吗?
个人认为,绝不会亏损,这是一个资源的充分利用,也是利益的绑定。
打个比方,同事间中午一起吃饭,单独每个人食堂吃一份快餐得15元,但6个人一起搭帮吃饭,90块钱放一起点菜,能在食堂吃一份标准高多了的6人餐。
这时,如果其中一人正好中午闲着能回家做饭给大家吃,自己买菜自己做饭,那么90元的的饭菜能比食堂90元的点餐标准高多了。
这时,做饭那人告诉其他5人,说你们别给15了,给10元就够了,保证大家吃得比食堂的90元点菜的标准一样好。
从此以后,那人承包了大家的中饭,每人10元,做饭那人花40元的饭菜成本,就做出了食堂90元的饭菜标准出来了。
大家不亦乐乎!
不做饭的5人每顿省了5元,做饭的不用交钱10元还额外赚到了10元。
如果,做饭的这个人,有个便利,老公正好是一个超市菜品的负责人,能利用工作之便顺点菜回家。
这菜,对外不方面吆喝去卖,没法套现,但现在正好派上用场了,省掉了买菜的费用35元了。
每回做饭的只需5元的米饭和煤气水电费用。
这么一来,里外一算,做饭的赚了55元。
这个做饭的,就是用了一种非常聪明的盈利模式。
回到这个剧中,一大爷、二大爷、三大爷加入秦家一起吃饭,刚刚才举例的做饭的模式差不多。
在这里,秦家是有其盈利运转模式的,也是不会亏损自己的。
这就是后期的养老院的雏形。
(同理,傻柱可能有自己远大的理想,伟大的壮举,要担负老人的养老问题,但作为秦家,傻柱的财务掌控者,是不可能计算盈利得失的)。
后来,由于天上掉下来了个傻鹅,又让秦家和傻柱有了更远大的理想,把整个四合院改成养老院,成为一份事业!
具体的就是,由傻鹅出钱,秦家和傻柱出面,将四合院的老头们的祖产都买来,各老头们得到一笔卖房的费用,用来缴纳以后养老院的费用(分期),由秦家负责养老院的日常开销。
这就是90年代兴起的民办养老院。
这都是盈利性质的。
当时国家为什么鼓励这种民办的养老院?
因为当时老人养老问题越来越多,公办的数量远远不够,而养老院投入资金量巨大,资金回收缓慢,需要发展一部分民办养老院的来解决国家的难题。
这时候,有一批资金实力雄厚、眼光超前的实业家,做起了养老事业。
当初做养老事业的民企实业家,或得到国家的土地政策支持划拨得到了土地,或得到其他支持名下获得很多的房产,再加上日常的运营,盈利都是非常不错的。
就像这个电视剧中,秦家和傻柱兴办了这个养老院,巨额的收房子资金由傻鹅投入,以秦家和傻柱的名义全部收来,日常的开销由各家交的养老院费用,像秦家那么会算计会持家的,日常肯定是有不错的盈利的,名下还得了整个四合院的房子。
运气好,随着进入二十一世纪的房产的逐步升温,秦家与傻柱的盈利不可估量!
在这里,四合院房子和到底在谁名下,剧中没细说,但有一些细节,能推定,这些房子应该在秦家和傻柱的名下:傻鹅一直不愿出面,完全交给秦家和傻柱去做;与任何一家的签署房屋买卖协议,都是由秦家和傻柱去做的,甚至有些都不让傻鹅知道的;政府表彰也是一直是 秦家和傻柱,没有傻鹅任何关系等等,应该这些房子不在傻鹅的名下,而应该在养老院真正的实权人物秦家和傻柱家名下。
至于傻鹅以后跟秦家傻柱家房产怎么解决,也许,傻鹅一高兴,就不再追究这些房产的归属了。
呵呵,看到这里,是不是看到了秦家和傻柱在这养老院的盈利模式了吧!
所以,这个电视剧,宣扬养老主题,是当今社会需要。
但拿错例子,拿着一个普通的民办养老院,并且还本身槽点多多人物,宣扬成一种无私、奉献、高道德标准的典型,反而失去真实性,适得其反吧!
一群人站在道德制高点要求娄晓娥无私付出,而且是对曾经深深伤害过她的人,实在无法苟同,简直毁三观,而且还是一群靠人家养活的人,娄晓娥太亏了,她付出的太多太多,但是什么都没得到,反而是遭到别人的指责,我就想问那些人,有什么资格?
还有傻柱对自己的亲生孩子,以及那三个非亲生孩子,亲孩子却依然对他那么好,要放在现在,哪有这种事,对这部剧的吐槽太多
首先我是在爱奇艺看的版本,目前看了41集,所有观感皆出于此。
剧情什么的分析就不说了我的发言主要针对一众声音,说秦淮如自私,引出其一家人甚至整四合院的人都是势利眼白眼狼的说法。
在爱奇艺的评论里充斥这这样的舆论,甚至跟风者成潮,这让我内心里某种声音不吐不快。
今天特意下了豆瓣就想好好吐槽一番。
先说秦淮如,其是拖家带口的寡妇,上有老下有小,生活不易,这是她的原罪,很多评论建立在这基础上,以至于抹杀了她追求幸福的权利甚至扭曲了其追求幸福就必定有着私心。
且先不说为了爱情奋不顾身的例子有多少,但就爱而言首先该问这爱是不是真心实意的或虚情假意,这点上我以为秦淮如真爱傻柱所以追求傻柱不应该成为让人质疑的把柄以致于成为攻击其为人自私的理由。
再来说秦淮如自私论的几点缘由(暂且这么多欢迎补充):1.秦淮如破坏傻柱的相亲;2.秦淮如蹭傻柱吃喝;3.让傻柱等了8年;4.占傻柱房子;5.没给傻柱生孩子;6.吃娄小娥用娄小娥的还有理由霸占傻柱捍卫婚姻;7.不让傻柱认儿子。
分析如下1.那会两人不是认识一天两天,秦淮如认定傻柱想跟傻柱好,这点后面剧情有交代,秦淮如喜欢上傻柱了,但因为家里老人小孩那么多困难她这爱说不出口,但爱了就爱了,对于爱情吃醋的举动是人人都会有的吧,所以拆台冉老师,娄小娥,还有那谁(忘了),这点你说自私是有点,但谁对自己喜欢的人无动于衷我就服他。
2.吃喝问题,这得从两方面说起,好之前和好之后(这里好跟结婚领证不等同)。
好之前,秦拿傻柱的饭盒给家里老人孩子,有人小题大做,这时候他们还是邻居,邻里感情处得不错,秦帮着傻柱收拾房子洗衣服傻柱疼爱秦孩子乐意把吃的给他们,这有个前提是傻柱本就是个厨子,家里不缺这。
我在爱奇艺的评论说了,谁家孩子小时候不跟邻居吃点什么喝点什么?
就你家邻居的果树从青涩就开始偷吃了吧?
这邻里之间这点东西够不上谈自私吧?
好了之后,好了之后人就两口子。
男主外女主内包括现在很多也是如此,这时候说夫妻谁蹭谁吃喝这说法就有点亏心。
夫妻生活怎么过才好,这跟自私不自私扯不上关系。
3.傻柱等8年,我记得是因为棒梗心里的小纠结没领证。
但似乎已经在一起了,实质夫妻了,那本小证现在那么多人不在乎,凭什么说人自私了?
是人没给你睡了还是咋的?
4.霸占房子,这点说真的我想不通为什么说霸占?
是房产证上写的户主不写傻柱改秦淮如了还是就傻柱的房子除了傻柱都不能住了?
这时候人都好了是一家人了。
你说房子空着当仓库让一个老人三孩子挤一间合适?
傻柱和孩子们的关系本就亲近,怎么不能住。
怎么成霸占呢?
5.没给傻柱生孩子,在爱奇艺版本里说的秦生了槐花后上环了后来也取下了就是没怀上,这说了不是没那心,是没那条件,现在多少人为了工作事业都先不生孩子?
理由归结就条件还不成熟,再者孩子是想有就有?
6.娄小娥回来了,带来了何晓,娄小娥是傻柱初恋,人到中年该见识的都见识了,对很多问题的看法变了,在香港结婚时听她母亲的话觉得傻柱就一厨子,搁浅了这问题,后来离婚了想明白了傻柱一人值得依托一生而且娄小娥也喜欢傻柱。
所以娄小娥帮助傻柱很多,但非得说秦淮如吃娄小娥用娄小娥的就亏心了,那是傻柱赚甭管傻柱哪来的,秦用傻柱的钱有错?
如果是秦直接拿着娄小娥的钱那还谈得上,甚至有的人还说全院的人都用娄小娥的钱,别天真了,娄小娥只看傻柱,她愿意给傻柱。
她甚至连那个小院都不想进去你觉得她能管能给钱!
如果没有傻柱。
娄小娥跟那四合院一点都牵扯不上,谁生病要钱她娄小娥压根不会知道。
所以这怎么能说人用着娄小娥的钱?
这道理就像现在你比如在阿里巴巴工作,马云给你钱了,是不是得说你家人用着马云钱了,不能讲马云一点坏话要不就自私白眼狼了?
7.秦淮如从没说过不让傻柱认何晓啊,何晓和小当槐花都处得好,这不认一说从何谈起?
再来说秦淮如她孩子还有院里的三位大爷,有人也喷说都是白眼狼,只知傻爸这傻爸那,不懂孝顺。
孩子怎么孝顺电视里没怎么演,但侧面看,孩子和傻柱亲着呢,如果孩子真没心没肺和傻柱能这么好着?
别和何晓比,何晓说爸我给你点钱吧。
何晓是富二代,这是他孝顺的表现,槐花说我就算乞讨也得给傻爸先要一碗,都是好孩子,不能厚此彼非。
再者一大爷,听到有人说他绝后的喷他的,傻柱都说了,聋老太太是一大爷给养老送终的,他做人就跟一大爷学的,当初一大爷怎么给老太太养老他就怎么给一大爷养老。
傻柱说老人家就怕孤单,只要能一起就算吃糠咽菜老人也乐着。
傻柱看得透彻的事,电视机前面的你就看不明白?
总结一点,很多人都把当代的价值观,金钱至上的衡量标准套在电视里的人了。
看到了钱的得失,却不能体谅感情的投入付出。
因此评价总是有失偏颇,情满四合院,看到的应该是情,是善。
要看一个人为自己做了什么又为别人做了什么,他(她)自己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
就像傻柱你可以说他傻,但你不能不说他善,就像秦淮如你可以说她偏,但你不能说她自私。
一部以寡妇表为主线的电视剧,强行挂羊头卖狗肉,在前面加上“情满”二字,实际上是一个充斥着各种套路,讲述一个寡妇如何绑架傻子的一生,用来警醒世人的故事。
看到20集实在是恶心得不行,恶心——不是悲剧带来的悲怆,也不是喜剧带来的含泪,而是吃了地沟油饭菜的恶心。
郝蕾能把这样一部戏演出来,就不要在纯真的时候演得太纯真,这也脱离了现实,也证明了你的演技只是术而不是道。
看下来倒是觉得这部戏里也就许大茂是个坦荡荡的小人,秦淮茹真是寡妇表中的劳力士,不得不服,不得不吐!
前面十几集还行,打傻柱跟秦淮如好了后就没法看了。
本来刚开始演着整个四合院吵吵闹闹挺好的,但是后来几个大爷变老了,就有点道德绑架了,娄小娥回来后,更显现。
每当看到一大院子人围着一空桌子挨着饿等傻柱饭盒的时候,真的有种一桌吸血鬼的感觉,老中青三代人有手有脚的,都在那等着。
过日子不能自己做饭吗?
是,有傻柱饭盒多好啊,跟天天下馆子一样,谁不乐意?
有人替傻柱考虑过吗?
他把秦淮如三个子女拉扯大,随是寡妇家,从小孩子们不缺嘴,长大安排工作,儿子结婚,把房子贡献出来,整个半辈子就为秦寡妇奉献了,他得到什么了?
还要养着一院子的大爷,况且这些大爷们都有儿有女。
人傻柱唯一的一个亲儿子能有机会团聚,这个时候一院子的人都又为秦寡妇站台,对傻柱三番五次劝降,道德绑架。
是啊,这一院子离开傻柱活不了啊,起码生活质量直线下降,所以这些人算计也好,道德也罢,肯定都不会也不愿意傻柱远赴香港与儿子相聚,这就叫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这些个人得多自私啊!
况且娄晓娥也是间接养着一院子的人,不然那个年代,谁家能享受天天下馆子的待遇,这院人吃着八个菜碟的时候,也没想怎么吃到的,吃的谁的,傻柱一跟娄晓娥走近点,秦寡妇就开始不吃不喝不睡觉的,你有没想过在傻柱的帮衬下,自己子女一个个成家立业,傻柱的责任也算尽到,完事又接上大爷们变老,傻柱又要开始为养老送终尽责任,合着傻柱这辈子就为你们活着了。
有自己儿子不能养去养别人子女,也挺替傻柱不值的。
其实许大茂虽说有些事做的不地道,但他还是能分辨是非的,他是典型的旁观者,也最真实,每当他说大实话的时候,也是最臊几位大爷和院里人的时候,所以整个院子里人都不喜欢他。
一直与院里人斗争,心里的有多抗压,但是也算凭自己本事一步步小日子过的也算红火,谁都不靠,自食其力的典范。
讲真,是冲着郝蕾追剧的!
前二十集确实是我见犹怜,剧情发展到一九八八年,我忽然想到,郝蕾,你记不记得当初拍过的一部电影,现在怎么什么戏都接了?
很多人都在说这部戏三观不正,说寡妇一家吸血鬼,我也能理解。
毕竟人性都是自私的,总得先考虑自己,再顾全他人。
我所不能理解的是傻柱。
正是因为这种人的存在,我们才会看到那么多丑恶的嘴脸。
自从大领导功过三七开,那个年代就成了禁区。
恶人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有的反而飞黄腾达。
现在这部戏还要为他们养老送终!
是的,在那个年代,每个人都是帮凶,但带头整人的,带头抄家的,总得付出一些代价吧!
我们这个民族,从来崇尚糊涂哲学,揣着明白装糊涂。
正是这种是非不分,才导致作恶的代价太低,劣币驱逐良币。
而傻柱这样的人就是帮凶。
宽恕恶行,不是大爱,是大蠢。
子曰: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我能理解傻柱在感情上的选择。
一个仗义的男人,在秦淮茹面前,他是天,是一家人的依靠,自尊心得到满足。
在娄晓娥面前,他只是一个普通男人,或多或少会觉得低人一等。
中国男人,有几个愿意找个老婆比自己强的?
假设娄晓娥被男人欺骗了感情,穷困落魄,带着儿子来投奔傻柱,他肯定会选择晓娥。
毕竟,他还是善良的,仗义的。
正是这种善良和仗义,一定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善,反到成了恶的工具。
我不能理解的是,二大爷、许大茂这样的人,凭什么得到宽恕,他们有什么道德可言,有什么良心发现?
一个满手献血的杀人狂,皈依佛门后,就能成为有道高僧吗?
正义何在?
受过迫害的人,冤屈哪里去诉?
这不是情,不是大爱,是真的糊涂,真的伪善。
何况,你有没有能力为这么多人养老?
有没有资格要求,受过迫害的人也来宽恕?
有多大屁股,穿多大裤衩,话糙理不糙。
别用别人的钱,行自己的善。
用别人的痛,宽自己的恕。
道德,律己足矣,律人,就是绑架了。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大大方方的说出来,我他妈就是爱钱,就是要挣很多很多钱,先让自己的家人好过起来,再推己及人,尽己所能帮助别人。
否则,还是先顾好自己,洗洗睡吧。
这个世界,圣母已经太多了。
也正是傻柱这样的人太多,老好人似的糊涂,不分好赖善恶,我们还要一直浑浑噩噩,说着紧紧团结的官话,看着似是而非的电视,满眼流着道德的泪水,感动着。
这样的环境,不可能产生像样的影视作品。
国产电视剧,拜拜了,您呢!
一个导演,假如没有深刻的人生体会,没有过硬的审美情趣,是拍不出什么好作品的。
这部剧败笔之处就在于情节太烂,节奏太肉,各个助演太假。
感觉导演,编剧和几位年轻助演都集体没长大,幼儿园似的表演配合烂俗的剧情,也就产生这么一种四不像似的产物————垃圾剧集。
可惜了何冰,可惜了方子哥,可惜了那个聋老太太的精湛演技!
最近,二老在追看一部劣质国产剧《傻柱》,看得义愤填膺牢骚满腹,因为,这是一部宣扬好人吃亏坏人得逞的充满了负能量的作品,狗血和弱智的程度早已突破了天际。
傻柱的大名叫何雨柱,其貌不扬,但他是个厨师,在那个人人吃不饱的年代,也就相当于现在的高富帅了。
所以,他被院子里的小寡妇秦淮茹给盯上了。
秦淮茹带着三个娃,还有一个拖油瓶性质的婆婆,生存都成了问题,忠厚老实的傻柱就成了她最好的猎物。
定好了目标,下一步就是行动。
她是怎么做的呢?
但凡有个女人对傻柱稍感兴趣,她就跳出来迫不及待的宣示主权:傻柱是老娘的禁脔,闲人退散!
清清白白的女儿家,哪里斗得过不要脸皮的泼妇?
最终,傻柱还是落在了这恶女人的手里。
秦淮茹拖了八年才和傻柱结婚,一开始,她还扮成含辛茹苦的小白花,时间一长渐渐的原形毕露。
婚前,她就提前接收了傻柱的财产;婚后,她做的当然变本加厉。
大姐,知道你卖肉养孤儿,也知道你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但,吃相能不能不要这么难看?
能不能大发慈悲,好歹也装出点关心傻柱的样子?
恶人做坏事是没有心理负担的,也没有底线。
秦淮茹和她的婆婆(哦,现在已升格成前婆婆,一个老寡妇),两个恶女人,有事没事地凑在一起密谋,算计着傻柱的那点辛苦钱。
比如,千万不能帮傻柱生娃,生了,他就不爱咱家的孩子了——看吧,她就没把傻柱当成老公,而是当成了冤大头、取款机和不平等性交易对象的三位一体。
(按照因果循环的理论,傻柱上辈子一定欠了她的钱,很多很多的钱,这辈子才遭此报应)上梁不正下梁歪,秦淮茹的儿子同样不是好东西,在不要脸的程度上做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一方面,他反对老娘再嫁,另一方面,他一点也不反对全家人愉快地花那个野男人的钱。
见过不要脸的,但全家人都这么不要脸的,还真是少见。
啰里啰嗦的说了这么多,你以为我在同情傻柱?
才不是!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恶女人这么嚣张,完全是傻柱长年累月纵容的结果,对恶的纵容,也就意味着是恶的帮凶。
这种恶,充分暴露了人类的劣根性,自私自利掩盖在温情脉脉和家长里短之下,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欺骗性,甚至,还会造成一种“有情人终成眷属”的错觉。
按照国产剧的尿性,恶女人最后的结局应该不错,成了人生的赢家。
总的来说,她就是一个廉价穷酸版的马蓉,马蓉和傻根的婚姻眼见是保不住了,如果她再找一个,我建议她去找傻根的弟弟——傻柱。
(剧情根据二老在餐桌上的口述整理,如有出入,本人概不负责)
偶然地通过《情满四合院》(又名《傻柱》)的评分才发现,豆瓣网也不全是喷子,最起码较好的电视剧他们还能看得出来;最起码《情满四合院》还被他们评了个8.9分。
傻柱和秦淮茹看来还是识货的人多啊。
小编也是因为这部剧好看,才去到网上印证的。
说心里话,这可不是一部脑残剧。
在人设搭建、情节铺陈等环节上,《情满四合院》绝对堪称一部文学性较强的人文剧。
也正因为如此,小编才在标题中说“在剧里寻找单纯好人,是一种脑残行为”。
一、文学性审美的魅力:灰色演绎,黑白判断在写这篇文章时,小编最先想到的是何冰的一段话。
这句话是他在接受窦文涛的一次访谈(在《圆桌派》里)时说的。
他说:“我小的时候就特别关心剧评。
八十年代初的时候就有这么一个说法,就是说好人、坏蛋。
好像对于戏剧的观赏只停留在这个阶段了。
好人和坏蛋就是咱们客观欣赏之后想聊他,没办法下嘴而给他们插的小旗(标签——小编注),这是好人、这是坏蛋。
比如你去演戏。
让你演好人,你会了;让你演坏蛋,你也会了。
而让你演个人,你却不会了。
其实他就是一个人。
”
秦淮茹在跟表妹争论其实,通过何冰的这句话,小编得出一个不成熟的结论。
即,影视欣赏是一个“灰色演绎,黑白判断”的过程。
咱们以《情满四合院》为例,其中的演员在诠释人物的时候,他们并不是在演绎一个单纯的好人或坏蛋。
他们是在演绎一个优、缺点混合的正常人。
也正是因为《情满四合院》的这种做法,才招来更多审美不成熟的网友的大量诟病。
更有网友评论该剧说“三观不正精神扭曲满院白眼狼”,同时还有人大骂编导人员脑残。
这是指演员在诠释人物上的灰色演绎所带来反应。
而作为观众的我们在判断阶段又是怎样的一番情形呢?
肯定会经过一番思考而做出自己的黑白判断。
比如对于秦淮茹的判断,肯定要费一番心思。
傻柱在给工人兄弟们演讲“灰色演绎,黑白判断”,其实这才是影视剧中文学性的魅力所在。
作为观众,我们不应该把自己的审美放在“舒适区”或“安全区”,比如说,我一眨眼就知道秦淮茹是好人,又一眨眼就知道许大茂是坏人。
这种脸谱化的黑白判断是没有任何审美价值的。
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许子东说过,只要戏里有一个明显的反派或正派,它就是一个通俗剧。
相反,在剧中找不到一个绝对的好人或坏人,它就是纯文学。
显然,《情满四合院》属于后者。
二、在《情满四合院》中,没一个好人在《情满四合院》中,我们可以分别把这些主要人物盘点一下,比如傻柱、秦淮茹、贾张氏、一大爷、二大爷、三大爷、许大茂、娄晓娥、聋老太等人物,把其中的任何一人拉出来,判断一下,他是单纯的好人还是坏人呢?
你能够不做任何分析就立马做出好和坏的判断吗?。
从此秦淮茹总算有了保护神了傻柱:职工食堂的一个厨子。
表面上看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看到秦淮茹家的大儿子棒梗去食堂偷酱油,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待院里的聋老太太比对待自己的亲妈还好,对待寡妇秦淮茹更是倾其所有。
可是,因为三大爷的收礼不办事,而把三大爷的自型车前轮给偷走卖掉。
还有他明明知道棒梗偷了许大茂家的鸡,却还要刻意隐瞒。
其中最大的缘由是秦淮茹要给他介绍自己的表妹当媳妇。
这件事你很难说他办得好还是坏。
还有,他在愤怒时,蹬倒一大爷的凳子,踢翻三大爷的花盆。
其实,一大爷和三大爷根本就没得罪他。
娄晓娥是最先和傻柱谈上的秦淮茹:看似一个无辜的寡妇,在那个物资贫乏的年代,为三个孩子的吃食,不惜舍皮舍脸,而去巴结车间主任或职工食堂厨子。
初看,这是一个相当苦命的人设了。
但是,她却暗暗破坏了傻柱的好几次相亲。
特别是在傻柱和冉老师相亲那事儿上,秦淮茹没少使坏。
最后,她以爱的名义,携着自己那三个孩子像蚂蟥一样死死地吸附在傻柱身上。
最终傻柱的家产和钱财都被他们娘儿几个给死死地攥在手里。
最后导致傻柱连个零花钱都没有。
总算当上保卫科长的二大爷一大爷:表面上是一个非常正值的人,在傻柱和秦淮茹闹别扭时,他没少出手帮忙调解,可是,谁成想他最终的目的,却是担心傻柱一旦离去,自己会被秦淮茹的婆婆和孩子们给赶出家门。
谁会想到他那么一个正当行为的背后却隐藏着这么一个自私的动机。
二大爷:这个人物就更不用多说了。
在剧中一露脸就是一个官迷形象。
在大院里他在不断地维护着自己大院守护者二把手的形象,同时在厂里还不断地巴结李副主任。
最后,终于如愿地当上厂保安处处长。
接着便开始在大院里整治那些看着不顺眼的人。
更在抄娄晓娥家的时候,把抄来的金条据为己有。
一向正直的一大爷也有自己的私心三大爷:天生一个能算计的主儿,要不是因为能算计就不会在后来反被儿女们算计了。
收了傻柱的礼却不给人家办事。
在过年给大家写对联的同时还忘不了向大家索要润笔(花生瓜子)。
许大茂:一出场就不是个好人,这是剧中唯一脸谱化的人物。
但这是一个特别会伪装的人,不然,那个嘴馋X浪的秦京茹也就不会被他哄骗上钩了。
娄晓娥带着儿子来看傻柱了娄晓娥:许大茂的前老婆,一个在文革中被迫害的右派子弟。
受迫害的父母要人前低头,已经成家的自己还要在丈夫面前处处受气。
最后,终于被许大茂一脚踢开,而一头扎入傻柱的怀抱。
在香港生活了十几年之后,性情出现大变,进而变得更加自私。
以亲生儿子何晓要挟傻柱,以逼迫他离开相守多年的秦淮茹。
这期间她可谓不择手段。
多年后从香港归来的娄晓娥变得自私了例子就先举这么多吧。
可以说每一人设都是按照正常的人性去设置的。
在人物性格方面,没有提纯,更没有脸谱化。
就像何冰说的那样,在《情满四合院》中,没有单纯的好人和坏人。
所有人物都是你我身边这样的正常人。
他们有优点,也有缺点。
他们每一个人都不是完美的,也更不是玛丽苏的。
如果一心想要在剧中找一个单纯正能量的好人,真的会让你很失望的。
贴切生活, 有原汁原味的老北京民风,剧中的傻柱外表看似无赖样儿,实则是有爱!
很独特的表现形式 傻柱不傻 不过是一份坚持
就这女方一家子能活活把人气死
娄晓娥饶是当了冤大头,最后还得说是秦淮茹教育了她,而秦淮茹呢,要钱没有要命一条,一家子赖别人身上当寄生虫,反倒成了道徳楷模了。傻柱呢,你自己出钱出力没关系,那是你乐意,但你用娄晓娥和亲生儿子的钱去买好儿不说,还常弄得娄晓娥里外不是人,就说明也不是个东西。那亲生儿子何晓简直圣母得不
这是我姥姥看的一个剧,居然这么搞笑。我都看的乐不可支
挺好看的,就是觉得棒哏小时候和长大变化太大了,小时候很聪明也很机灵,明白事儿,就因为经历了一件事,长大就变化那么大,有点不能理解。
许大茂都比秦寡妇好,他起码小人就是小人,秦寡妇就是绿茶婊,自私自利到极点还要装出一副圣母样。何冰和郝蕾的演技五星,剧情扣两星吧。
一家子吸血鬼,忙活一天顺回来点吃的,一点也不给留,全给白眼狼了,秦说是爱傻柱,也不考虑给人留点吗?就拿点花生米,别人可是工作累了一天啊。剧情、情理和逻辑真是硬扯,感觉编剧就是把老实人弄成傻子呗。而且人性是复杂的,坏人永远是坏人,好人也没一点缺点啊,哪有这种完人啊,既然是生活片,刻画人物要全面展示,对错掺半才是生活啊。剧的bgm也是硬啊,女主就给悲伤基调,就是存心渲染对她的同情呗,但考虑过对其他人来说遭难了也是别人的悲伤啊,硬给看笑话的曲调。。。还好有这帮老演员撑起演技,但剧本真的是烂笔,但正是这好的演员并未演绎出真实的生活情景,那就是对这些个老戏骨的贡献的一种浪费。
演技啥的肯定是好的。也佩服主创们,这年代大概不会有编剧会写这样主题的剧了,完全没冲着年轻人去的,大爷大妈们煲汤剧。人物也是当年《嫂子》《大姐》式的做法,四合院里的大善人,刀子嘴豆腐心,最后已经好到不是相逢一笑泯恩仇,而是慈航普渡众生的男菩萨了。反潮流的精神是好的,也未必全是好。
“一个女人撑起一个家”的反面;如此设置秦淮茹恰是去“圣母化”的体现
被评论震惊了,三观差距这么大的吗。后半段年代设定有点诡异,王毅08年才到国台办的。笔芯郝蕾
四合院人物搭的还行,可是不喜欢女主一家,自私的很。占人物质占人青春八年不结婚,也不合理
前半部分5星,后半部分2星,还全是给演员的,越到后边越三观不合,看得烦死了。
何斌五颗星,这部电视剧打负分,实在看不下去了。一家子忘恩负义吸血鬼把一个老实善良的傻柱的一辈子坑了。盒饭、房子、钱、恋爱、婚姻、人生都剥夺了。满满的自私和心机。气死我了!(傻柱被棒梗一把推倒,叫他滚,何斌的表情真是让人心疼,演的好极了!打call,心疼傻柱,看到十几集,弃了)
电视上叫《情满四合院》,虽然这种题材我并不喜欢,但是有郝蕾何冰啊,这戏差不了,看了会儿,还真不赖。
每个人物性格都好鲜明。每天看到凌晨2、3点,完全停不下来。喜欢何冰。
断断续续看了一些,三观不合,精神扭曲,也就仗着演员强大加时代背景讨好观众,之所以能看下去都是为了看何冰…
2.8 过年假期看完。浓浓京片子味儿。饶人不是痴汉。
三星给演员们的演技,至于剧情,唉。。。。
何冰的演技是好,但是话剧腔实在是太重了。或许是近些年专注话剧舞台的缘故吧,感觉电视剧上显得有些假。看看当年演电视剧版《我这一辈子》时候的自然,再看看现在梗着脖子拿腔拿调的刻意……因为他是好演员,所以不希望看到他有退步。另外,这部剧里挺喜欢演过郑西坡的那个老爷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