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鱼:少女自身的隐喻,对于青春情感的寄托。
峡山:浴缸中被束缚的金鱼,如同被困与峡山的少女,对自由的渴望,对狭窄世界的控诉。
“活在当下”:流行歌曲传递出的是一种主流的意识形态,活在当下更多是因为未来的不可期、没有奢望、梦想一样行尸走肉的活在当下生活,是一种没有未来、只能活在当下的消极、厌世、虚无情绪。
成人世界:情感的丢失、爱情的背叛,机械的生活,家庭成为一个空壳,一个典型、普通、司空见惯的家庭。
新闻事件:讲述一段真实且无聊的青春生活,用事件的真实对话现实的真实青春,以此来引发对于青春本身的思考。
独白:少女内心世界的自述,讲述生活之背后的真实思想,不是人前的客套话的对白,突出表现对于青春、当下的自身思考。
(有些画面进行消声、慢镜头处理,突出无聊生活之下人物的思考。
)“打破第四堵墙”:(给电影起副标题/看见未来的自我对话)与观众/镜头的对话,如同与现实中、镜头外的生活对话,不仅仅是对于青春少年的你,还有对于固定秩序之下、机械生活之下的生活的反思,思考自身处境:你是如何活着。
章节叙述:一方面弥补电影叙事的不足,作为片段叙事的标题概括主要事件;另一方面对少女生活的分段叙述,用不同的章节刻画少女们的不同事件、不同情绪,体现这种表面多元、丰富生活背后空虚与落寞。
青春事件:群体的疯狂青春与个体的落寞空虚。
恋爱(冰淇淋)、性、荷尔蒙意识,流行歌曲、演唱会,同伴的玩耍,社交的频繁与空虚。
影像风格:奇妙、丰富、新颖的视听技巧,彰显出青春活力与巧思妙想,影像风格与青春生活形成对应。
物件(手机、保龄球)的主观视角,新奇的摄影角度(翻转镜头),剪辑节奏的快与慢,配乐的多样变化,手持摄影,快慢镜头的运用,大字幕,等等来衬托青春少女在当下生活的呈现、思考、态度。
2017.08.02/就这样,我们把金鱼放入了泳池影评一部作品,一定有导演想要说的话,他想要表达的主题。
看到对于这部影片最多的描述就是极度的丧,我却在写这篇文章思考时发现,实际是很正向的主题。
结局是无意义,无改变,就是现在,活着。
是那一首开头与结尾都出现的歌曲,令akane落泪的歌曲。
距离高中毕业已三年,迷迷糊糊,好似熟悉,却已然不是当下而有些怅然若失。
高中时期的我,也觉得人生无聊至极,没有意义。
既不知读书何用,想要找到答案,也想在书中找答案。
现在,也没有寻到人生意义,意义这个宏大的命题,难以寻得满意的答案。
回忆起以前的种种,带有的情绪多是对自己脑回路神奇的嘲笑。
我的高中是一所很好的高中,她的好不仅于高考录取率。
几乎是全员奋笔疾书时,我却浪费很多时间在“自毁前程”的事情上,除了准备高考外的想法也是多的要溢出来。
父母到现在还悔不当初的就是,我在高一时选择文科班,高二却又转入了理科班。
他们把这个作为了我考不上一本这个结果的原因。
高中极其重视的学科是数学,我在高二时却拼命念文言文,把做不完的数学作业丢在旁边,大学的科系却主动的选择了数学。
午休时间,在自习室里,我在看瓦尔登湖,做摘抄,晦涩难以理解之处就攒起来去问语文老师。
一个人跑去英语岛,坐在靠湖边的台阶上,看对面的枝桠上,有时候会停满白鹭,有时还会听到猪叫声,那时候的我在想什么呢,啊,无外乎,为何读书,人生意义,伤春悲秋,放空吧。
那时的我,发现多数人都有一个毛病,想要的很多,却吃不了。
我会询问一起吃饭的同学,可以夹你不吃的吗?
次数是多是少也不知道了,想来自己真是无理啊,也觉得单纯坚持不浪费而无所顾忌脸皮。
我会把衣服束在裤子里,裤脚挽起,左脚上戴着L字母的红绳,这些习惯依旧如此,只是红绳不再是高中的那根,字母也已经不见。
那段时光我还以音乐度日,玻璃屏碎光的MP4,耳朵疼却依旧戴着的耳机。
听垃圾场这一类的中国旧音乐,粗糙感让我对于小众音乐毫无障碍。
音乐软件里面逼哥的照片,我暗自断定这不是本人应是随机的网络图片。
把玫瑰这首歌推荐给别人的时候,得到的反馈是摘下耳机和这是什么烂音乐这句话。
我赋予离别很强的仪式感是从高中毕业开始。
毕业前,我攒了一堆钱用来买礼物。
思考着最合适的礼物,写卡片。
因为以后的我们,可能不会再说一句话,也不会再见。
有一些事情,我觉得神奇的是因为我都猜错了后续发展。
送生日礼物,却联系不到,穿着鞋子跑进了露天游泳池,像个偷窥狂一样转了三圈,才找到。
因为朋友的台风天不能失约,冲动的跑下了爸爸的车,问他在哪里,虽然我还是没有见到。
跑去另外一个学校,信息错误的情况下,还是寻找到了班级,座位。
在安东诺夫卡的苹果的这一页,左手握笔写上标记。
和父母起冲突的时候,情绪激烈到我需要蹲下来,才能冷静。
人生第一次跑去看音乐节,踩了满脚的烂泥巴,已经晚上十点,我爸开着车在瓯江大桥上来回找不到我而火冒三丈。
拦不到出租车的我,只能选择从桥的这一头跑去另一头,msx就在后面追着。
曾让hx,jm,jq帮我兜谎,他们无法理解我为何对父母撒谎这一行径。
自我意识的觉醒,自我的新旧挣扎。
我开始有了自我的想法之后,与父母就出现了隔代的障碍,还遭遇了沟通失败。
想尝试,被压抑,再思考。
新的想法冒出,便会重复着上述三个步骤,高中不结束,就会在这个圈圈里面循环多次。
那时候多期待啊,能够跳出这个圈圈,能够自行在想尝试的下一步变成去尝试。
对我而言,高中毕业比高考的意义更为重大,兰州的遥远程度大概就是我迫不及待离开的心情程度也是我对这个圈圈的厌恶程度。
金鱼这个意向,出现在了标题,开头,中途和结尾。
akane在第四章的时候对金鱼说过,如果我能给这部影片取个名字的话,她取为,你是跳不出这里的,夏 。
如同她的命运一样,是离不开这一个小镇的。
金鱼无法跳出鱼缸,除非发生奇迹。
少女们的突发奇想,成了金鱼们的奇迹。
她的结局是,什么都没有改变,什么都没有意义,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就是现在,活着。
akane留出了眼泪,话是直白而简单的,要懂得只需一瞬,唱出来的就是现在,活着。
在探索意义,未来,兜兜转转又是回到了现在。
活在当下这句话多么的简单,但其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把期待放在了未来。
我们称现在的都是苟且,远方的才是诗和田野。
告别青春期的我们,多数人更是把生存放在了意义之前。
那时候没有人和我说,活在当下这个道理,说的全是,高考之后的如何如何,过了高考这条线你再努力也没用了。
没有人教我如何享受枯燥,在这些蚂蚁文字中寻得乐趣,大多听到的是,老生常谈的道理和成功的方法论。
我突然变得很好奇,当年那一群同龄人中,他们是凭着什么学习下去的。
父母老师的教导?
理想的向往?
对往后生活的期待?
人云亦云?
还是对于知识的热爱?
我们把知识当作矛与盾,当作冲锋陷阵的利器。
是浑然不知所做何用,只是日复一日。
高中时期我所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当下情绪使然的冲动,行为是当下的,却没有活在当下的恍然大悟,我把新生放在了高中毕业,活在大学才开始。
活在当下也只是一种人生观点,是我三年前的迷惑,和这一刻的透彻明白。
把意义大大的期许在未来,我们多半达到时也不会多么的快乐。
结局就是一个结果,没有任何意义,他既不改变未来,也对曾经没有任何影响。
所能感受到的,也许只能是“就是现在,活着。
”akane远比我厉害,她在结尾的那一刻就找到了。
会关注到这部短片,是因为半个月前刚结束的第69届柏林电影节。
除了一波三折热热闹闹的主竞赛,自己关注比较多的则是新生代单元了,因为每次总能在这里,看到一些有趣的新生力量。
而今年,在柏林的新生代单元里,我发现了一部色彩奇异、配乐魔性的《We Are Little Zombies》,虽然只看到短短35秒的预告,但已经足够我对它产生兴趣。
《We Are Little Zombies》/我们是小僵尸这是导演长久允的长篇处女作,在这之前,他导演的短片《就这样,我们把金鱼放入了泳池》就曾获得圣丹斯电影节大众评审短片奖和第11届FIRST青年电影展短片类评委会大奖。
翻看导演的照片,两条麻花辫子,挥舞的双手,就像一个长不大的孩子,异样的气质让我好奇地点开了这部短片。
导演真的是太可爱了!
《就这样,我们把金鱼放入了泳池》改编自2012年在日本发生的一个真实事件:在埼玉县某中学的泳池里,一夜之间突然冒出了400多条金鱼。
警方经过初步调查,认为可能是暑祭中没有卖出的多余金鱼,被人偷偷放进了池中。
这样一个看似无聊的新闻,却成为了导演这部短片的灵感来源。
在短片中,将这400余条金鱼放入池中的,是想“拯救金鱼”的4名少女。
小茜、民子、吕子、真由,四位生活在一个名叫峡山小镇里的少女。
她们在同一间学校长大,会一起踩在卡拉OK的沙发上唱奇奇怪怪的歌,会四个人挤在狭小的照相馆里拍大头照,会一起逛街瞎跑胡闹,挥霍无聊的时光。
这样的生活,在她们看来,却是“没什么有趣的,棒得可怕。
”她们渴望有一场地震或战争来将这样的生活打破,或者来一场爆炸,把狭山变成一个独立的国家。
因为不发生什么便无法改变什么,和平便是无聊。
就算回到家里,也一样普通寻常,无聊至极。
父亲沉迷于人气偶像,天天躺在家里看电视;母亲出轨就像玩老虎机一样,父亲即便知道也懒得计较;而哥哥则躲在卧室里玩直播,从不踏出门一步。
这样的生活虽然很真实,但是因为无聊,因为一成不变,而活得行尸走肉。
她们甚至能一眼就看到自己的未来——长大后的小茜在玩老虎机,民子有了五个孩子,而吕子成为了单亲妈妈,剩下真由正在和一个公务员出轨中。
当你看透了自己的未来,即便知道会各自幸福快乐地活着,但还是会感到很无聊啊,不是吗?
没有奇迹来打开这地牢的锁,天空依旧照常飞过自卫队的飞机。
自己要和这样的朋友和那样的家人生活在这里,直到死去,真是太无趣了。
所以,少女们决定要做一件“大事”。
她们在夏日祭典上蹲着捞金鱼,趁着金鱼摊老板离开去看表演的空档里,偷偷将池中的金鱼用塑料袋装起来,然后一路狂奔。
在漆黑的夜里少女们拿着手电筒疯狂地奔跑着,她们爬过学校泳池的铁丝网,然后把手里的金鱼哗啦啦地倒入学校的泳池里。
她们以为这样就能看到在泳池里游泳的金鱼,然而结果是什么都没有看到,因为周遭太黑了,实在是太黑了。
“结局是什么也没有改变,结局是我们做的一点意义都没有。
”
28分钟,9个章节,充斥着无厘头的对话和出乎意料的无聊情节,让我看到的是肆无忌惮的青春,特别狂妄放肆的青春。
就像短片所展现的影像风格,是个性化的,是躁动不安的。
出其不意的镜头,不时出现的口号标语,夸张花哨的视听语言,会让人感到毫无章法,毫无节制。
这种情绪的宣泄就如同片中的少女,是一种对无聊日常的对抗。
是的,这就是一部在与无聊互相抗衡的作品。
无论是导演所展现的影像风格,还是短片所表达的内容意象,它传达的都是在承认自己如僵尸般麻木生活以后依旧想努力打破当下、成为鲜活的人的努力。
所以少女们才会用交友软件约炮然后在远处偷偷地看谁会来,会将400多条金鱼偷偷放入学校泳池里。
她们试图用这样荒唐可笑的行为,来摆脱生活的无聊。
然而这种摆脱无聊的努力终究没有换来成功,反而印证了无聊不可撼动的力量。
在漆黑的泳池中依然看不到金鱼,在青春里极力制造的火花仍旧会被黑暗吞噬。
但即便结果是什么都没有,依然没有阻碍少女们用各种方式对抗无聊。
在圣丹斯国际电影节上,导演长久允谈到这部短片时说:“电影里好像在传递一种消极的情绪,是的,我其实非常理解那种处境。
‘我活着’说起来非常简单,对于他们的父辈而言可能‘活着’本身就已经足够了,但对于这群女孩来说,只是‘活着’还远远不够。
”所以啊,不必为当下的百无聊赖和无法打破的桎梏而烦恼,享受此刻吧!
黑夜,学校泳池,湿身,少女……短片开头是一个名叫茜子的少女,刚跟另外三个好友把四百条金鱼放进了泳池。
黑夜,学校泳池,湿身,少女……短片开头是一个名叫茜子的少女,刚跟另外三个好友把四百条金鱼放进了黑夜,学校泳池,湿身,少女……短片开头是一个名叫茜子的少女,刚跟另外三个好友把四百条金鱼放进了泳池摆少女》般轻松阳光的日系青春片,也不像如《贱女孩》般开放激情的美国校园剧,当然也不像如《匆匆那年》般爱恨交织的国产片。
它并不是讲述成长,更像是青春记忆里零散的片段,与朋友在包房里放声k歌,在海边骑车,拍大头照,去游戏厅,暗恋老师……在我的青春期里,我曾无数次说过“好无聊”这句话。
或许青春就是荷尔蒙的代名词,我们都想“作”一番,茜子和她的朋友也一样。
在这个叫狭山的小城里,没有她们想要的东西,她们日复一日地过着口中“born to be zombies”的生活,甚至希望地震、战争来打破一潭死水似的生活。
她们渴望外面的世界,不一定更好,但一定不一样。
短片主要从茜子的视角出发展现她眼里的世界。
在她眼中,有沉迷偶像团体的父亲,有爱好直播的哥哥,有出轨的母亲,有不断发emoji的朋友,有不知怎么就喜欢上的老师……就这样过着波澜不惊的生活,直到隐约看到自己和朋友的“未来”,茜子无比期待“有奇迹降临,成为打开生活地牢的钥匙”。
只是,生活继续平庸。
在夕阳下跳舞的少女,用力寻找生活的答案,懵懂美好,也有各自的烦恼。
因为“有些心情会在长大后消失,就像你长大后会渐渐听不到超音波驱蚊器一样”,所以我们都想留住青春,绽放得像手里灿烂的烟花,只可惜烟花易冷,青春易逝,就连多看一眼都是奢侈。
在最后一章中,与其说“拯救金鱼”不如说“拯救自己”。
夏祭后即将要被处理的金鱼就像是成年前的这些少女们,她们想要看金鱼在更大的天地里自由畅游,算是对平淡压抑的生活的反抗,结果最讽刺的是,她们什么也没看到。
或许青春就是,当你满怀希望想看泳池里美丽的金鱼,最后只有一片漆黑,而我们就是这样在一次次失望中长成了“坚强”的大人。
或者青春没有那么多励志情节,我们都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我们都没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我们都不是风靡学校的校花校草,我们只是那个会和父母闹别扭的孩子,那个会和朋友打闹的傻瓜,那个会把暗恋埋在心里的胆小鬼,没有那么多自由、叛逆,可这就是我们的青春,我们活着的记忆。
结尾对应开头,四个女生在k房唱起了“此时此刻,我还活着……”。
放生金鱼并没有为她们的生活带来改变,金鱼逃出了小鱼缸,而她们没有。
你以为青春是一场狂欢,其实只是不甘寂寞的自嗨。
无所谓意义,无所谓结局,青春只是胡思乱想加上躁动的心。
我记得那天下午最后一节是体育课所以放学很早,春末夏初。
我和同学说笑打闹走在天桥上,外套系在腰上,吃着棒棒冰。
望着桥下来往的车辆我就想,我一定不能做个平凡渺小的人。
于是13岁我就到外地求学,直到今天在北漂。
家里的朋友都过着24岁这个年或许该有的生活,安逸的呆在那个小城市。
可我一直坚信自己的选择。
有人说人一辈子就像走一个圆,或许有一天我会选择回到最初的地方,但那必须是我看便了外面的风景后。
年轻时,该活的落魄点,不是吗
——一个突然大雨盆过后的夜晚在伴随家庭中一阵突然的争吵平静后突然想起来这样一部片子,搜着这部有着长名字的短片。
向来写东西难免东扯西扯,总是想说的东西多又不知从何说起,遇到这样一部“万花筒”一样的短片,反而触到了特别多心里的事。
所以想读的朋友,这偏影评大概也就是我个人内心的一些小小波澜感受,有出入不同和不准确也望理解,此文随笔一篇,希望相互交流~
影片啊也没说什么事,几个女孩子,放生金鱼,正执青春,还有那些胡思乱想和生活乱七八糟的琐碎。
——但是又一面又觉着其实影片讲了一大堆东西。
这个时代啊,最初每天是电视新闻接二连三,电视最初连接了外面的世界,真实或虚假都好,它连接了一个通道,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后来手机丰富了,我们不仅仅知道世界的大事,还知道了更多的中的小的更小一点的事情在发生着,那些“事”填满我们的生活,每件事都在告诉我们,生活并不无聊,有些人在做这个有些人在做那个,人类有着无数的可能,人类有着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不可定义……——人类,仿佛不可能被任何事情困住。
属于生活的最新鲜充满最真实矛盾的阶段大概就是所谓青春年少,因为我们不愿定义,不愿归属,不愿妥协,生活一半理想一半,一半单纯理想天真无忧无虑,一半矛盾复杂不可描述深邃忧愁……
徘徊在被捕捉却又被放逐的感受之间,极小的渺小中。
在这片出生地游荡,漫游于大人们对生活的经验的告诫与自己对理想世界憧憬向往之间。
“和平……平静……安然……稳定……什么仿佛都又不会发生,仿佛整个世界已经不会再发生什么了……”——希望着有什么可以打乱这一切,可以让这连混乱都没有意义的世界重新获得感受存在血液,让自己麻木的灵魂重新活过……什么重要的不重要的,该存在的不该存在的,真的假的,有的无的……
人们创造工具,人们懂得重复,人们懂得理性,人们懂得存在的构成组成世界的东西……却用在想着,我们究竟在怎样的活着,从哪里?
去哪里?
……自我?
影片虽然在短短二十多分钟里分了如此多的章节,却全片并不脱节于主题,对于突然蹦出来的话题,突然碰到的现实,突然扭转的局面,全都非常有趣的运用直接的方式仿佛即兴处理。
而关于标题里那放生金鱼的故事,更是成为影片的一天潜在故事线,而填充影片大部分的却是生活日常的琐碎,关于这群女孩的生活,她们的家庭,她们的名字,他们担心的,她们忧虑的,她们喜欢的,她们追求的……在泳池放生金鱼。
——这件事的前因便通过生活的样貌得以说明,是因为无聊而突发奇想呢?
大概是这样的,因为一定是因为无聊了,想看金鱼在泳池里美丽的样子呢!?
夜晚一片黑,泳池又那么大,终究还是跑不掉的,大海在哪里呢又?
金鱼还是会死掉的,不尽人意也好的生活终究是要以同样的方式结束,跳进水里,水湿透衣服想必一定也让麻木枯燥的心得到了些滋润,一定也让平淡的心得到了一点波澜……
“历史上有没有人从古到今一直活着呢?
”——想必也应该会有吧真的会有么?
真的没有呢?
世界那么多神奇,什么事情不会发生,而作为另一种不到最后不知自己是不是不会永生的人类,眼前的生活永远是问题,在影片中每次环境气氛形成后突然抽离的旁白,像是灵魂深处,内心的独白,清醒又沉醉诉说着眼前触碰不到自己的一切,大量的信息充斥刺激我们的身体。
眼睛被满足,鼻子被满足,嘴巴被满足……我们快速便捷地满足着身体,却在远离,一种脱离感仿佛是灵魂的保护层隔膜来这物质的触摸。
终究是在追寻着什么?
要去向哪里?
“别想了,你跑不掉的……”就是这样,人,在伟大着思考往往这样,愚蠢着思考属于又不属于自己的事。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想必导演也是某天突然好奇为何这些女孩子要这么做,寻根问源事情本身变得像影片现在完整准确,更准确的其实是属于每个人应该有的对自己生活的敏感。
就这样,我们把金鱼放入了泳池——
故事发生在日本埼玉县一个狭小的地方……想到《一拳超人》中的崎玉也是一个虽然自己是宇宙最强,而生活却总是躲不了的无聊,面对生活谁不一样?
更何况是作为学生,虽然每天就穿梭在学校家里,这种枯燥的生活形式下总要寻求些不同的心情,我们总明白生活不是简单的复制重复,追求意义,追求希望,追求所谓美好……这是她们对无聊生活的抗议,对一分一秒的前进的时间能做的抵抗。
影片运用琐碎去展现这群女孩的想法我们和其他人有什么区别呢究竟?
没有什么大事发生让谁脱颖而出。
他们说着,活了十五年,像僵尸一样活……
我们仿佛有诸多的情感却献给了那些快速流逝的娱乐快餐,我们本身丰富细腻的情感被分割注入进了每一个打发无聊的“工具”中。
容易丧失的人情味儿,容易迷茫的空壳信仰,节日平淡了,言语被弱化了,时间变得锋利,情感变得冷清木讷过着这样的生活很可怕。
于是在夏日祭那晚,她们看着路边摊水池里的金鱼,听老板说反正都要处理掉,她们突然觉得:“它们不应该在这,它们应该在大海。
”“真的是为了金鱼的美丽呢?
”
为这样的生活做点什么罢了 电影从头到尾都贯穿的独白直击人心,生活的话题各种各样,家庭,朋友,学业,社会等等,充满了无奈,看不尽的长路漫漫,属于“真”与“实”的一切踪迹,身边也无处可觅。
“我很害怕失去她们,我不知道她们怎么想,我永远无法知道,但或许我们分享着同样的恐惧,这就是友情。
我将跟她们和家人一起,生活在这个小镇上,直到死去。
”
未来啊,又是复杂的结合体,又是站在一个点向着无数方向发散,但是我们终究是只能迈出一步,我们寻求真实存在的同时,我们清楚了我们真的被困住了,肉体灵魂都切实体验到的敏感,脱离麻木感受到的重生般新鲜力量,谁又会说不是痛苦呢?
最美的不会是最后的结果罢,一定不会。
恰巧最近偶然想起来了一部初中那会儿看过的片子,前些天又翻出来回味,对于生活的话题,其实再加上失败的人生,存在意义就变得更重要。
《阳光小美女》
我想,对于最后的结尾这应该是最鼓舞人心的话,失败的人生,失败的生活,痛苦的煎熬和迷茫的岁月,讨厌被定义讨厌被否定,挣扎着证明着自己真实的存在……痛苦的岁月会塑造成最好的我们么?
谁在乎呢?
反正我们总要做,去做点什么,去做下去,即使最终不属于我们,最终不见得被认可被接受,总要选择一个点,方向,去完成。
我们的确被困住了,我们的确像游不进大海的鱼,可是仍然作为有着一个生活的人而存在着,时间就在身边左右,我们内心存在摸索着真实的东西,那是有意义的。
所谓的未来,尽管去他的……
因为……“此时此刻,我活着。
”——
早几月在某社交软件看到有人po这短片里的截图,当时就很想知道出处但是没问今天竟然在一篇文章里看到提到,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了这篇文章叫《那个追求安稳的人,最后为什么死了?
》讲的是上个月在西雅图偷飞机的那个年轻人,他每天在社交软件抱怨着自己枯燥而且环境恶劣的生活,但最后又告诉自己说,这份工作也没那么糟糕,有机会享受航空公司的福利到处旅行。
就好像日常的我们,抱怨着工作的无聊,领导的苛刻,同事的客套,环境的不尽人意,但是抱怨完,还是告诉自己这样的生活好歹也没什么差错,也无从选择改变。
然后盖好被子,第二天清早关掉一个两个三个闹钟再赖一会儿,摸着手机刷着朋友圈搓着眼屎慢慢找回意识,再缓缓爬起来耷着眼皮去漱口,然后清醒过来开始新的 无聊的一天。
偷飞机的青年,后来把飞机开到了海上,他说他只是想去看看那条 背着自己幼崽的尸体,在海里游了17天才决定放手的逆戟鲸。
75分钟后,他让飞机坠毁在了普吉特湾的一个小岛上。
总觉得有时候遇到一些音乐或者电影,都好像是有缘分,冥冥注定一样,亦或者是你总能从一些作品里看到处于当下那个状态的自己所想看到的东西。
现在的我,就处于这样一种,安稳,无聊,想挣脱,又无处可去,不知道活着要追求什么,的状态。
并且,总觉得至今为止的生活,都是那么不尽人意。
想在平淡如水的日子里找点刺激,却又觉得都是徒劳,好像那样的我也不是我,那样的刺激也不是我想要的起伏的人生。
再看看上面的热评,是阿,就算去大城市又怎样,去开阔眼界又怎样,就算我现在活在一个灯红酒绿的街道,我就会觉得生活很有生机吗?
谁都是一个人,即使有了爱人,人终究还是一个人。
心若死了,在哪里,在谁身边,可能都会觉得虚无吧。
这部短片还让我想起我长大的城镇,我想,可能很多人都是在一个小城镇、小乡镇长大的吧。
谁家的大人之间仿佛都认识,谁的事似乎都迟早传到各个巷子每个人的耳朵里。
马路不算特别宽敞但车也没有大城市多,不会那么容易拥堵。
或许还会有一个人工湖或者小公园,体育场,饭后人们牵着爱人带着小孩出去散步,走几步就碰到一两个熟人然后寒暄几句,小情侣如果想找个隐秘的碰不到熟人的空间可能都觉得很困难。
大家似乎都很享受这样的环境,养老的环境,自娱自乐自给自足的环境。
对阿,也没什么不好。
但是,每次回家逛超市,看到年轻夫妇或者中年大妈们买菜挑酱油时木讷的表情,又总会觉得,啊这就是生活,日常,一陈不变,循环往复,机械化,的模样吗。
嗯,也没什么不好,养着一个两个孩子,安稳幸福,不好吗。
那所以,我们到底在厌倦什么呢。
为什么看着西雅图青年的新闻,我竟然有点想为他鼓掌哭泣呢。
又还会有多少人会在行尸走肉的安稳中死去呢……
平淡无奇的小镇上,4个女生是从小到大的玩伴。
本片描绘了她们各种角度的日常。
但其实是在讲述女生A视角下冷酷的世界。
它用肆无忌惮、绚丽鲜活的磁带A面,讲述了阴郁、灰暗、让人想彻底放弃的磁带B面。
家庭,汇聚人性中最让人疲惫、失望的黑暗面。
哥哥家里蹲,做着直播,从不踏出房间一步;爸爸温吞而窝囊;妈妈出轨,“就像玩老虎机一样”,无聊生活中的娱乐;自己是看到这一切,却什么也改变不了的少女。
友情,貌合神离。
小镇青年的未来,每个毛孔都被堵塞,迷茫和压抑,反抗的施力点也找不到。
连象征意义上的反抗,都消解了意义――把摊主拜托看管的400条金鱼全倒入泳池,然后呢?
什么也没有改变。
那些更大意义上、对生之价值、未来、情感的困惑,依然没有改变。
我最有感触的地方有两处。
一、青春期小孩虽然极度不稳定,偏执得令人发指,却非常敏锐。
旁观者看来,怎么你们世界里全是负面的念头?
其实,不过是少年少女们擅长于识别,把被日常遮掩、散落四处的黑暗现实,集中摆放于视野内罢了。
这种洞察力并不分男女,只是少以女性视角理所当然地表现出来。
正好,本片精彩地还原了这一点。
甚至少女们的嘲弄、嗤笑和冷眼,更加直白,所以更加毫不留情。
二、第5、6个小故事,讲小镇青年的压抑与无聊,以及毫无可能性的未来。
女生A,看到了十年后的自己与同伴:玩老虎机、生5个孩子、单亲妈妈、婚内出轨。
就是平平无奇、重复了父辈乏味的生活。
未来的她们,严厉地对现在的自己说:“拥抱吧,你的未来。
”我体会着画面深处埋藏的绝望,居然感到非常强烈的共鸣。
好像跨越了国界,跨越了年龄,回到十几岁,和屏幕那端的她们,共享那种困惑――绵延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困惑。
自己像溺水的人无处借力。
这一瞬间,我相信了人的情感,是可以共通的。
它无差别地困扰着地球上所有十多岁的小孩。
如果这个短片的目的,是揭开稳定、平淡现实的一角,露出高度黑暗而尖锐的底色,那么它很成功。
作为观众的我,已经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就这样,我们把金鱼放进了泳池里》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看完之后第一感受“无聊。
为什么无聊还要看完,因为这里起码百分八十和我的生活态度相符吧。
就是 “丧”。
可以说这里的大多数台词都很现实,只看你敢不敢面对。
想起一句话“就怕你一生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生而为僵尸”按我看完的感受就是,生活在一个平凡的地方的四个女生,觉得生活很无聊,百无聊赖,没事找事,但其实这个整个地方的人都很无聊,于是她们做了一些很无聊的事。
把偷来的几百条金鱼,放进泳池里。
以为会发生什么,结果天太暗,金鱼根本看不到,四个人跳进泳池里,后来走了,以为生活会有改变,但是,被停课,转校……依旧无聊。
应该就是平平无奇的过完了这一生。
有一个女孩和另一个女孩手机聊天时,一直不停发😊类似这种表情,嗯就是互相装,其实谁都不想聊,因为很无聊。
生活即凑合那个女孩吐了口唾沫到手机上又擦了,另一个(这个女孩应该是一个从这个地方走出去的小歌手)还在不停发。
那个歌手回来演唱会的时候,十五岁唱《十七岁》对这个地方的不满,对这里就是个小地方。
每一个人都很无聊。
到了外面也是,无聊。
还有很多片段,这个短片分章节的,不同的感受很多,就是丧。
如果平时生活得很开心的人,应该会觉得没事找事。
有很多很特别的镜头和情节,也许会莫名很爽,可能有一些会这么觉得吧。
不是每一个人的青春都是什么天真美好又快乐的。
但是你还要积极面对。
积极有什么用,积极换回来的结果也不是我想要的。
就是一切事物可有可无,没有兴趣。
完全没有。
至于那些记忆,不喜欢回忆,有什么好回忆的,有时候是强迫自己回忆过去,结果就会哭的稀里哗啦的,因为具体发生什么都忘记了,只剩下感受,真真切切,痛也是,即使是现在也会不经意地出现。
很烦,为什么不失忆,那样最好,失忆之后,只给我一种人生观,毫无矛盾地过完这一生。
真没意思。
那样活着,白活了。
很想继续打字,可是很烦,有点强迫症,如果再打字,我就很想去修饰,我又干嘛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呢?
对自己很无感,就是这样还有很多感受,但不打字了,好累。
感觉在写日记…… 我很话唠,突然想起某部剧里的一句话“我们活着只有一次,贪婪有何不可” 大意
看多了质量参差不齐的大学生作业短片和自制微电影之后好久没有这种感觉了。
看完过了很久也缓不过来,像情绪从现实生活过渡到了影片上又过渡回来了。
无聊透顶的生活,逃不出去,好像会一直这样直到死去,但其实也知道会有那个尽头,并且等到了那个尽头,越过那个时间点,你就再也听不见那些声音了,比如夏天的蝉 像耳鸣的底噪 比如sonic mosquito repellent。
粉色玩具手枪射击出假子弹,保龄球滚得头晕,ktv里大声唱着“在一个荒无人烟的海 我想测试你对我的爱”,一遍遍喊“born to be zombies”。
大家都活得像个僵尸,好无聊,真无聊。
四百条金鱼被放进了泳池。
女孩子们说很美,但整部短片看完也没有这个镜头。
你看,我们总想要个结局,但结局就是什么也没改变,结局是我们做的一点意义也没有。
就像女孩趴在鱼缸前说,如果让她来对这个电影起个名字的话,她会说:“你是逃不出这里的 夏”
嘿吆,狂躁的发情期
无聊至极的人生,28分钟竟然也分了九个章节,略为有趣的是镜头。
我们都是金鱼 可以活在池塘里游泳池里浴缸里甚至下水道里 但是无论在哪里又有什么区别 都不过是行尸走肉
- 无情的自恋电影,永远反对这样的矫饰,存在的问题被掩盖和糊弄(所以《自私的巨人》那么珍贵),好在舞台上还有真诚发生,“我没哭。”
應該是要拍成feature的節奏吧 請一定要拍成長片!哪怕概念和玩法都不新鮮 日式少女+青春的主題永遠看不膩 永遠會被感動
窗纱外,小鹿给我送枝花。梳化上。下凡天使共我喝着茶。世间千千万万人未明白我——替这位空想家惊讶……如果是 20 年,我想我会打四到五星,但是那段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会忧伤惆怅,但我还是只给两星。
空虚无聊的青春,夕阳下的剪影很美。
时而光怪陆离时而意识流的拍摄手法,浓重的日式气息感觉影片有深层的含义,可惜只看到最浅薄的一层哪怕生活再无聊再无趣,也得活着,继续消磨着无聊无趣的生活,直到死
我真的是已经过了形式大于一切的年纪了……
哦,无聊。
不喜欢。
吵死了
青春嘛,怎么玩都行!
无看
这也叫无聊的青春。。。
台词满喜欢的,就是剪辑手法太乱,就像点开了剪映所有效果都用了一遍,感觉十分的自恋
标准的日式浮躁喧嚣,看的很痛苦,但同时隔了一会后回想,这是所有进阶路上导演应该学习的干货
真好 但青春真的离我已经太远了 不过小时候应该并没有像她们这样觉得自己的城市无聊极了 这应该是互联网普及后人们的青春吧
颓废,无聊却又充满幻想的青春
一般。没觉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