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回家的路

回家的路,回家的路之疯狂直播秀,听妈妈的话

主演:范冰冰,杜汶泽 Chapman To,邹砚文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中国香港语言:汉语普通话,粤语年份:2008

《回家的路》剧照

《回家的路》剧情介绍

回家的路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大型直播真人秀节目《回家的路》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收视持续下滑,赞助商广告商纷纷撤走,台领导不断施压,女主播田聪(范冰冰 饰)即使具有超好的职业素质还是举步维艰。就在直播进入倒计时的,参加节目的几个小朋友却都不能来。为了节目能够正常运行,田聪突然想起自己儿子路笑。田聪五年前和前夫路远方(杜汶泽 饰)离婚,儿子一直由前夫扶养。当田聪向前夫提出这个要求时遭到拒绝,于是她趁着路远方赶去相亲的时候跑到商城接走儿子。古灵精怪的路笑在心不在焉的路远方遥控指挥下,在直播节目里频出怪招,结果却意外的让节目收视直线上升。路笑的不配合让节目又一次陷入危机,此时路远方跑来电视台找儿子,在电视节目的直播过程中,这家人的过往的渐渐浮现在观众面前……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化身家有吸血鬼飘忽男女前田建设梦幻营业部不可遗忘第一季北方大地如纸人生哪吒降妖记龙与地下城2:龙王的愤怒伦敦河战火中的小狐狸灵异神探僵尸情人节缉毒警多谢款待失恋反攻队丑女无敌第二季独奏者我心雀跃飞天舞套现2:大赌客春天的麻雀孔雀镇乞丐王子生化危机4:战神再生纽约的一个雨天玫瑰园里的老少爷们儿从暗处来新手老卧底第一季浪矢解忧杂货店

《回家的路》长篇影评

 1 ) 这孩子将来怎么办

若干年后的一个下午,老年的鲁豫(依然头大身小)坐在沙发上,手扶着腮,腿互相搭着,丝袜包裹下的它们显得那么单薄.镜头转向大屏幕,上面的画面定格在一个小男孩光着屁股的图像上.她对着镜头说:大家想不想知道这个照片的来历..(下面有人喊想....)鲁豫回头很知性地看着他,已经是三十岁男人的邹砚文,他看着屏幕说:这是我演的第一部电影<回家的路>鲁豫:你当时几岁?邹砚文假装思索:六岁?不,是五岁半.鲁豫假装惊讶:触电好早呀,比我早了十几年.这部戏和你配戏的是杜汶泽还有.....鲁豫说这话时拿手指指着邹砚文,邹砚文咬牙:还有范冰冰.鲁豫:那时他们俩正是如日中天,非常红.你第一次演电影就和他们配戏,你是开心多一些还是紧张多一些.邹砚文再次思索:都有吧.鲁豫:我不信,你紧张吗,你在戏里有那么漂亮的妈妈,而且还和妈妈有亲吻戏.邹砚文面无表情.鲁豫:你还记得那场戏嘛?邹砚文装羞涩:不怎么记得了.鲁豫继续:那你当时明不明白那场戏是什么意思.邹砚文一惯地装思索:当时导演跟我说的是你从未和妈妈见过面,你要表现出对妈妈的渴望.(鲁豫点头,头部大特写)鲁豫:那场戏很感人,我当时就看了几遍,这一次为了采访你我又看了好几遍.再次回头对观众,大家想看吗.请看大屏幕.屏幕上范冰冰的特写,割过双眼皮的眼睛在颤抖,她的头一上一下的旁边是邹砚文当时的小脑袋.镜头切到邹砚文,他双手按在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鲁豫喊停,大屏幕中定格的是邹砚文和范冰冰两个交错的脸.鲁豫:砚文,你妈妈在你那么大时亲你吗?邹砚文吁了一口气坐直身:亲.鲁豫继续:你妈妈也像范冰冰那样亲你吗?邹砚文表情开始凝结:不,我妈只亲我脸不亲我嘴.鲁豫追问:范冰冰亲你时你想的是什么?邹砚文摇了摇头但表情很痛苦:什么也没想.鲁豫追问:不可能,我表哥在我三岁时亲我我就有感觉了.你没说实话.邹砚文咬咬牙:时间太长,我忘记了.鲁豫:那我们再次看一遍这个镜头,直到你恢复记忆好不好.于是大屏幕上反复着范冰冰的脸部特写.邹砚文突然大喊:不要.不要....他把他的脸埋在膝盖里,全场一下子静了起来.鲁豫缓慢地转向镜头:本来是一个温馨的吻,为什么会给邹砚文留下这么痛苦的记忆,一个五岁的天真男孩,不正是需要母爱关怀的时刻,而就在和戏中母亲接吻...不亲嘴....亲吻.....妈的这句话怎么说都不对劲(场外提醒说亲亲,以上内容在正式播时被砍掉)亲亲的时候,年幼的邹砚文到底在想些什么,广告之后内容更加精彩........忘了说这个访谈的名字叫<万金油之鲁豫有约:有关一个五岁孩子的舌吻>PS,虽然整个片子打着儿童亲情片的旗号,但从屁股,小便,乳房到亲吻样样俱全,完全应了片中那个假专家所说的性意识的觉醒.这根本就是向弗洛伊德的一次伟大致敬,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一个孩子从肛欲到口欲的过渡,应该选为全国中小学校必看电影.

 2 ) 眼前一亮,仅此而已

片子的前几分钟,至少前10分钟内,是特别没挑的一个商业片段落。

放在好莱坞也是好的。

真的让人眼前一亮。

原来中国大陆还有真正会用镜头、有天才的年轻导演。

不过剧情实在太恶心了。。。

大人们恶心的世界观还要强加给孩子身上,把孩子弄得看似天真,实际也一样俗不可耐。

另外,难道这孩子摆点小可爱的造型就叫戏了么?。。。。。

要不是因为是国产,肯定只给二星不到。

 3 ) 让命运去选择

——我觉得就这样,一切都是合理的,让命运去选择吧。

剧中的路远方很像我,应该说性格上我很像他。

很多人都选择不择手段去追求自己的荣誉,我还是坚持相信有最纯真的情感存在。

不要抱怨什么,一切都是合理的,只是大家追求的不一样,对错就让命运去选择吧。

 4 ) 如果起飞,就要准备好无处着陆

我们不再能一脸正义态度,掐着腰奶声奶气地指着对面的人:你是坏人。

我们不再用好与坏去标签一个人,任何周遭物事都有了模糊标准。

很可悲不是么,我们终于成熟为人。

令人羡慕的路笑小朋友,迷着眼,九十度角仰望天空,他的世界仍是净。

穿着背带裤,晃晃当当地去找他妈。

妈妈在于他,不是一个人,是一个符号。

这个符号没有特别的样子,只有标志性的小虎牙。

换而言之,任何一个有小虎牙的女人,都可能是妈妈。

小蝌蚪当年找妈妈,也是这么盲目和执著。

在明珠塔顶,当田聪抱着自己的儿子,像服了过期春药般狂吻自己的孩子,我料到了片子的结果。

亲情和欲望根本就是两码子事,这位妈妈已经在这个欲望都市的最高处,找不到回家的路。

名为“回家的路”的栏目、在找回家路的孩子、找不着回归路的女人。

戏里戏外,严密切合。

每个人的童年都有许多标志性符号,跳房子,碰碰车,棉花糖,还有,旋转木马。

眩目的逆光中,田聪的侧面剪影那么美。

在木马上亲吻孩子的状态却怎么看怎么像艳伶猥亵幼童。

上面两处是片中最让人揪心的,却恰好也是导演的处理高明之处。

这其中有饱满的同情,也有些许的批判。

一个已经找不到魂灵归处的女人,她所能给予出的母爱状态必然是扭曲的、非常态的。。

看完整片,我们没办法像憎恶被当街拿获的小贼一样去指责田聪这个人物。

她的美丽不可方物,上天的偏爱让她没办法甘心把自己埋在人堆里。

不给她拨牙的那个男人是有自己原则的,但当这个有原则的男人成了自己的丈夫,他又是那么乏力的。

他没办法给她向上迈去的脚垫上一个肩膀,白嫩多脂的皮肤更没办法撑得住她需要的那把大伞。

靠自己,女人最无助的选择。

每次从田聪嘴里蹦出一句“该死的路远方”,都好像这个女人在对这个时代和自己的运势进行着最隐忍的抱怨与诅咒。

田聪这个人物注定是悲剧性质的。

如果非要给她的悲剧性找个始作甬者,推举这个时代应该不是替罪羊。

我喜欢素颜、穿着国产老牌回力鞋的姑娘,但也不讨厌登着艳俗红色PRADA的女郎,你怎么知道她不是顶着脚上的血泡和父亲一屁股的债去和这个世界血拼?娱乐至死的世代,一个不靠丈夫,不靠和上司有一腿而博出位的女人,我们不忍心对她多加指责与非议。

片中对这个时代诟病的明嘲热讽随处可见。

眼球效应、娱乐营销、PK选秀。

艳照满天飞管他女主角谁是谁,讲点你不开心的事情让我开心一下吧。

我们即是病症的知情者又是加剧病情的作祟者。

其实早在我们老祖先那儿,选秀活动就早已有之。

只不过择取标准由优秀变成了作秀,那时的选秀一般是宫廷选秀。

以最近的清朝为例,选秀制度甚是严格。

康熙帝时后妃制就已经很完善,皇后、皇贵妃、皇妃、妃、贵人、常在、答应等,级差相当明确  说白了,无非是为皇室挑选美女。

不过一入皇宫深似海,一旦踏上了这条路,也就将熟稔身不由己。

田聪来到明珠塔下是迟早的事。

一票狗血粉丝堵住了去路,各路媒体、商业因素、官方压力齐齐作用。

她没有退路。

上去不容易,想下来同样不容易。

片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明确的生活态度。

包括不足六岁的路笑小朋友。

他坚强、乐观,注重环保,极具爱心。

面对生煎包和汉堡包,路笑态度明确,妈妈又怎么样,也不是你让吃什么我就非得下咽。

就算勉强应承,最后也是把汉堡肉饼喂了狗。

80后忧伤,90后嚣张,2000后的路笑小朋友可以在无意识的状况下当街脱裤、小便、袭胸。

貌似看客的观众嘴角带着笑,瞪大了眼睛为那个最后才以太阳镜掩面出现的周台长口中的收视率做贡献。

闪烁着亢奋眼神的粉丝们,造就了一个又一个泡沫偶像。

  路远方也有自己明确的生活态度,找个贤淑的女人好好过日子是人生信仰:“就一分钟,我许你一个未来。

”他有坚定的职业操守,轻度的职业性强迫症:没错,我是牙医,但并不是你想拨哪颗牙我都可以给你拨。

空姐李昔有明确的生活态度。

她有清晰的是非观,善良,干脆,不矫情,还有极好的体力。

可以背着圆脸蛋的路笑、拉着旅行箱步行无数米,还毫不气喘吁吁。

综合素质绝对是做个好继母的合适人选。

天朋有明确的生活态度:生存就是王道。

摆弄着硕大的汽球在街头哄小孩子在他自己眼里绝对不是杂耍小丑,这是谋生途径,绝对热血敬业。

但有奶的才是娘,能在这个组散摊子后第二天立马在别的组走马,这也是种法力。

周台长有明确的生活态度,收视率就生命。

管你美女还是大牌。

田聪那个BOB头小助理亦有明确的态度。

忍辱负重怕什么,迟早有翻你盘的一天。

直到影片最后,才发现这个人物长得很美,但让人背后冒凉气儿。

一个以探讨娱乐营销社会现象的电影却没有以娱乐的态度去营销。

娱乐时代的娱乐现像都只能以娱乐的心态去处置,片子开端,炫目的灯光下女人性感的小腿,也是种娱乐效应。

导演的才华是掩不住的。

从2002年春天初播的《情不自禁》到07年的《桃花灿烂》,有用心的态度和扎实的进步在里面。

国际象棋的布局,换个方向的行棋,是为了更好的前进。

 5 ) 小小的温柔感动

从前,有个小朋友叫路笑。

五岁。

  他喜欢说大人话;有好多只属于自己的小秘密;跟爸爸是好哥俩;从来不哭,特别特别的坚强。

  只是从懂事那一天起,直到这部电影开始前,都没见过自己的妈妈。

  听说,爸爸跟妈妈早离婚了。

田聪   妈妈,据说是个节目主持人,她经营着一个面临停播的栏目《回家的路》,在电影的一开始,困境中的田聪想到了要自己的孩子路笑来帮助她。

  在这个故事里,妈妈是路笑的恋人,情人,伤心人。

  路远方   爸爸,一个固执的牙医,路笑最好的哥们。

  但是在电影开始最关键的时候,抛弃了路笑,为的是去泡妞,美其名曰:给路笑找个新妈妈!

  是不是特别不仗义,呵呵。

  李昔   爸爸泡的妞,她是一个懒散的空姐,头脑简单,感情丰富。

  不知为什么,她会喜欢爸爸的苯嘴笨舌;着急的时候,她还会偷偷伤心。

  但是路笑觉得她更象自己的妈妈。

  天蓬 马丽   田聪妈妈的两个助手。

一个好一个坏,一个太笨一个太聪明。

  天蓬是田聪妈妈最忠心的下属,穷鬼,喜欢小孩,但是小孩不喜欢他。

  马丽是田聪妈妈隐藏很深的可怕对手,关键的时候会跳出来取代田聪妈妈。

  谭总   肯定香汉堡的老板,广告赞助商,自以为是,气焰嚣张,是田聪妈妈的对头,也是路笑的对头。

  不过还好,最后路笑还是搞定了他!

哈哈!

  东方明珠   东方明珠!

是路笑最向往的地方;是路笑不敢跟所有的人说,但是又想去的地方;是路笑的另一个情人。

  奇怪吧,对了,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带给我们欢乐的同时也带给我们思考,当然,还有小小的温柔的感动。

 6 ) 没有最烂,只有更烂

本来就是混时间才看的这部片子,看完还是后悔,宁愿这段时间发呆也比看这部垃圾片要好多了。。。

为什么范冰冰要跟那个小孩舌吻?

 7 ) 没头没尾

看前觉得应该很好,看后虽然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可看过之后觉得不像电影倒更像是电视剧中的一集,既没有创新,也不深邃,完全没有看电影的感觉,内容的表达形式更是没有吸引人的地方

 8 ) 白裙飘飘的主持人

除了范冰冰的白色百褶裙,路笑的屁股,路远方的金边眼镜,我不记得电影里其他的镜头,在关上电视两分钟之后。

我没有哭,也没有笑。

我安然入睡。

我在想,真有人会去电影院看吗?

 9 ) 回家的路[Hui Jia De Lu]...

http://axinlove.com/2008/11/hui-jia-de-lu/更好的排版回家的路[Hui Jia De Lu]...by @xinl.ve 081117在开始本文之前,先看看后面来自《香港电影的秘密》的附文,大段大段的原本Copy。

要不乐意,那我简单来解释下附文的概要内容和摘录这些文字的意义。

香港电影喧闹一时是因为其一年可能高达200部的产量,支承着这些高速创造的是香港电影纵多的从业人员与制作机制。

10天一部剧本,20天的实际拍摄,60天电影上映,没有恢弘叙事,没有精美布景即是无需大量的制作经费,小成本制作横行。

《回家的路》走的就是这样一条1990年香港的老路。

香港则鼓励编剧运用集体智慧,从而提出众多故事构思,结构紧密与否反是次要。

对他们来说,惊人情节与了不起的噱头最重要,连戏的肌理次之,对白又远远次之。

那些西方拥趸津津乐道、令人兴奋又稀奇古怪的场面,便是如斯境况下产生的:一群通常蛮年轻的编剧,为要青出于蓝,也为了互相较量,便抛出各种各样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意念,再以某种方式串连起来,变成故事。

剧本编排的噱头大于情节合理,情感或事件转折在某固定节拍处,电影快速消费着大众的通俗情感。

作品的好坏可以说完全靠天吃饭(商业上的保本甚至有盈余几乎是肯定,因为明星因素),《回》集聚了所有旧时HK的小成本影片的特点,而关于影片几乎让人无话可说。

电视直播推动剧情的套路,04年杜琪峰的《大事件[Breaking News]》里的陈慧琳已经干过一次,本片这个关键的亮点便不算新鲜。

小孩路笑(邹砚文饰)的桥段、空姐李昔(尹晓洁饰)与杜汶泽饰演的木讷的路远方之间关系升级、范冰冰饰演的田聪在事件发展的后期将计就计,便是“青年导演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意念”,“奇诡”的想法对照剧情转折的僵硬(目睹整个事件的人对田聪的情感转变)。

矫情的城市和市民,东方明珠的地标意义,这是怎样的上海?

电影的整体......PMCG(本Divx的发布小组)反正是死在中凯手中了,既有挥之不去的logo,又有恶心的大陆配音。

杜汶泽的配音和影片的配音导演是同一个人,整个干的不行,路远方角色所有的情绪都吃掉,但这明显是杜应该游刃有余的特色。

他那种一贯不受人关注的“小”角色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无间道[]》里的傻强和《破事儿[Trivial Matters]》里召妓的阿泽,寥寥镜头印象深刻。

演技没有问题,路远方形象的单薄于是只能归罪于配音,谁会记得杜汶泽在《回》里面干了什么?

大陆票房的保证自然便是现在范冰冰,不能否认明艳的她是个丽人装束,化妆精致的美人,所有的电影表演来自于特写的眉眼,其它没有了。

要说惹人喜爱的人物,女孩李昔(尹晓洁/尹媗饰,在《即日启程[Set Off]》里还尬了一角,当时没有看出来,-,-)的亲和、宜家,魅力不全然来自于李昔这个角色。

Hui.Jia.De.Lu.2008.CN.DVDRip.XviD-PMCG附文:若要定期生产,电影制作就需要规律化,除有成本预算,还要有进度表,以及协调数十人的复杂工作过程的所有文件工作。

这些例行工序,需要技艺衍生的效率与速度,才能实现。

《满汉全席》由创作剧本到公映为期不过两个月,导演徐克指出:“要是人人都懂得怎么做,拍片实在不怎么费时。

”好莱坞有全球收益,挥霍不是问题。

但香港电影工作者却往往秉承冷静的专业态度,视遵守预算与进度为首要任务。

他们以辛苦取得的直觉知识完成任务,技艺于是在银幕上表现出来。

这些知识包括怎样以简洁笔触使角色性格鲜明,怎么铺排剧情,使戏剧性更强,甚至引发惊喜:以及怎样设计场面、拍摄与剪接,以引起或兴奋或忧伤的反应。

香港的电影传统,为导演提供验证过的实用知识,但亦同时容许有创新的空间。

好莱坞导演每三年拍一部片已算走运,但影业未衰退前,香港导演大多拍片不掇。

多产是这儿的优良传统,王天林1950年开始执导,至1973年炮制作品凡120多部。

50及60年代,有的粤片导演据说更完成了200多部作品。

今天的制作量,已没法跟片场岁月相比,但香港导演依然尝试拍得又快又多。

“古惑仔”系列导演刘伟强初当导演时,早上拍一部戏,下午便要赶另一部。

90年代后期,他可以年产多达4部作品。

香港商界各行各业,有赖廉价劳工而兴旺起来。

工会——邵逸夫的噩梦,至今依然绝迹电影界。

用贝弗利山的标准看,香港影圈的主力影人都未称得上富裕。

只寥寥数位首席导演,才有资格分得影片收益,余者大都收入平平,且无权过问后期收益。

为提高入息,有人自己当起监制,执导自己作品之余,也兼及其他导演的影片。

90年代中期,为一部片导演、监制与编剧的薪酬加起来,通常约100万港元。

明星身价较高,首席女演员一部片收100万~200万港元,男的则介乎250万(如张学友)~500万(张国荣的最低价)之间2。

90年代中,除成龙的电影外,真正大制作的成本或会高达5000万港元。

但另一方面,以1997年为例,但求归本的影片,成本300万至500万港元,优质片则会高一倍,即约800万港元。

至少一个大明星的片酬,会耗去经费的1/3,其他制作人员薪酬约占1/4,制作及后期制作的支出也占去1/4,另外,还加上拷贝支出(25~30个不等,每个1万港元)、广告费用(最高100万港元),所以,一般电影成本的下限会是900万~1000万港元。

多数美国大公司的制作,都会是此数的20倍,但却与欧洲的平均数字相去不远1。

1997~1998年影市低迷,制作经费大幅削减,平均成本跌至400万港元,有的更少至150万。

好莱坞编剧独自工作,逐行逐句将文字苦苦串成一个剧本(落到别人手中却又遭拆解),香港则鼓励编剧运用集体智慧,从而提出众多故事构思,结构紧密与否反是次要。

对他们来说,惊人情节与了不起的噱头最重要,连戏的肌理次之,对白又远远次之。

那些西方拥趸津津乐道、令人兴奋又稀奇古怪的场面,便是如斯境况下产生的:一群通常蛮年轻的编剧,为要青出于蓝,也为了互相较量,便抛出各种各样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意念,再以某种方式串连起来,变成故事。

有志做好莱坞编剧的,通常先学写“三幕剧”剧本,在影片的1/4及3/4位置插入关键的“情节转折点”。

这种方式对香港几乎是闻所未闻的,他们的导演与编剧的工作,反倒受放映时间的必然限制。

院商要尽量增加场次,港片长度便得限制在90~100分钟之间。

片长若一个半小时,由正午至午夜,便可放足六场。

片长的框限,成为剧情构思的一个基准。

片长95分钟的制作,需要九至十本胶片。

70年代中,香港导演开始以逐本胶片安排情节。

按他们的方式,第一本要先声夺人,第四本有一大高潮,第六或第七本出现另一高潮,最后一至两本,便是雷霆万钧的结局。

而且,为使高潮与高潮之间保持生动精采,于是不管是否离题,每本胶片一律制造层出不穷的笑料、追逐及打斗场面。

这种对策变成编剧的习性,一如高志森称,“那已可完全不假思索,像呼吸一样自然的了。

骤眼看来,这种硬要用种种吸引力淹没观众的冲动,似乎暴露了电影工作者过度的不安。

据高志森说,第四及第七本千万“别让他们离开座位”。

我们也许不以为然,观众若已坐上半个小时,就不大可能会离场。

也许是午夜场观众的冷漠或敌意作祟,导演因此不忘每一刻都搞搞新意思。

到了今天,众多创作人已不再按逐本菲林构思故事,但仍不觉得需要构思完整详尽的剧本。

多数影片开拍时都没有详细剧本,主要对白都不完整,结局可能仍在构思。

制作蓝本只有故事大纲,血肉是边拍边加。

陈可辛拍《金枝玉叶》(1996)拖到最后一天,才解决剧本的几个主要问题。

一部理想的好莱坞中型制作,需拍80~100天,每天拍10小时,但多数需超时完成。

香港制作承受更大压力自不待言,每个工作日更长达12~15小时。

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影业全盛时期,影片平均80天拍完,而认真的功夫武侠片则需110个工作日(用美国高档影片的标准看,时间仍短)。

监制若与中国大陆台作,得预留较长时间,因为需向内地制片厂借将,他们的工作效率没香港那么高7。

90年代中开始了勒紧裤头的日子后,摄制一部中型制作的时间只有20~30天8(有趣的是,此进度与50~60年代的高档粤语片制作相去不远9)。

较认真的动作片或明星挂帅的大制作,就需40个工作天,而低成本的,不到16天便可以了。

舒琪赶在黄金档期推出《爱情Amoeba》(1997),只11天便完成这部长106分钟的作品。

查传谊幸有罕见的完整剧本,摄制《旺角掩Fit人》(1996)只用了十天,期间更往日本拍外景。

多数制作,包括那些但求归本的,都得动员至少三十人的制作班子,其中数人辅助灯光师及摄影师(摄影师通常负责掌机)。

过去,所有对白一直都是剪辑后才配上,拍摄时毋须录音工作人员,这情况到最近才改观。

但拍摄期间,也许导演已指示演员讲些什么对白,对白那时大概已定下来,因此录音师便需要“跟录对白”,录下演员实际上说了些什么。

负责记录摄制过程的工作人员场记,按美国说法即“剧本监督”(script spervisor),会用微型录音机录下演员对白。

有时,演员会自己来,把录音机隐蔽地搁在膝上。

有人还记得周润发是个中高手,可边按录音机边开车,还能同时开枪哩。

现在,不少影片已改用现场收音(同步录音),只有部分对白要修改而需动用后期配音。

不管成本高低,所有香港制作都追求效率,而一律免去某些繁文缚节。

好莱坞赖以处理复杂场面时所用的分镜头绘图(story boards),即连串动作的图画素描,香港导演都花不起时间做。

他们极少排演,所有演员化装时才拿到当天对白,更要马上默记,导演拍摄前才讲解该场全部内容。

80~90年代初,导演准备动作场面都很仔细,又细心检查供角色在半空飞来飞去的弹床与吊线。

他们对角色塑造与对白场面,却罕见这种细心。

对文戏他们会草草了事,枪战或武打却需拍摄数天之久。

《黄飞鸿》一场令人目眩的竹梯决斗,更拍了超过两周。

他们把场面分段顺时序拍,徐克与武术指导一起翻看每天拍好的胶片,根据拍得最好的镜头设计翌日拍摄的动。

近年,碍于财政压力,导演要拍得更快,但仍不惜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动作场面之上。

《省港一号通缉犯》(1994)高潮一幕的追逐,在接壤国内边区的村子附近拍摄,警(黄秋生)与匪(于荣光)给手铐扣在一起直滚下山,又在沼泽左闪右避横飞的子弹,更在船上肉搏,在尘土飞扬的街头用菜刀乱斩。

黄志强的摄制队伍为拍这一场,足足花了三天,每天工作达10~12小时。

港片制作许多时候需要实景拍摄,有经费搭建厂景的并不多,多数场景都在真正的办公室、寓所、街头及酒吧拍摄。

由于实景形形色色不一而足,制作人员惟有依赖他们行之有效的技艺来进行补救。

拍室内时,他们会用短焦距镜头,盖可将较阔的场景拍人画面。

反光板反射的光线虽较平板,但一般情况下已经足够,只是在营造气氛的镜头里,背景时会闪现透明人影,这都是因为使用富士与伊斯曼的高速感光胶片所致。

拍夜景往往打起大量蓝光,或在镜头前放上蓝色胶浆,再以个别的橙光或深红光照明。

外景首重拍得快,走得快,手提摄影因为省时,而且走位灵活,所以多用。

运用手提摄影,一天可处理30~50个镜位。

可拍外景问题多多,如有邻居投诉,警察会着令他们收队,此外又会给黑帮滋扰,勒索保护费,因此导演都喜欢选择偏僻地点。

自80年代开始,动作片往往在空地、建筑地盘及不显眼的小巷拍摄。

炮制烟火与爆炸场面,在香港都属违法,所以拍摄烟火装置的镜头,通常要到远离人烟及荒废的公路地段[经业界争取后,为电影中使用危险品而订立的新规管制度己于2000年3月实施。

新法例生效前,业界须向多至五个政府部门申请,难获批准又费时失事。

——译者注]。

然而,情节常常需要人来人往的实景,譬如为了剧情需要,得在九龙闹市拍摄追车场面。

这须事前获警方批准,而且拍摄时间最多不过两小时,至最近政策才有变。

陈嘉上拍摄《飞虎雄心》(1994)时,一场于早上七时三十分爆发的追逐戏,拍摄时间只有15分钟,一周后虽获准返回现场重拍,但同样只给15分钟。

拍摄前,导演与助手会到场地视察,并设计动作路线。

拍摄当天,演员与工作人员在未有人围观前,花上数小时排练。

拍摄时刻,他们会封路,并更改行车路线,还挂出告示提醒路人正在拍片。

他们很可能动用数部摄影机,因为拍摄机会可一不可再。

若拍10分钟城市动作场面,你猜他们需时多久?

擅于摄制低成本电影的导演兼摄影师邱礼涛咧嘴笑说:“20分钟。

”更何况拍片经费愈来愈捉襟见肘,导演于是学会打游击。

林岭东的《高度戒备》(1997)用了5天的时间,于湾仔马路上拍摄紧张的追车场面,期间没有封路也没有向警方申请,却把汽车在电车之间风驰电掣,以及车翻人亡的过程拍摄下来。

摘自《香港电影的秘密》大卫·波德维尔 David Bordwell[著]何慧玲[译]

 10 ) 范冰冰怎么会接这部电影了,晕

电视是反映了几个社会的真是层面,真人秀的,女主播家庭的等等2008 10 28,看完,出来后,脑子里莫名奇妙的。

不过看到了范冰冰穿职业装的样子,看到了东方明珠

《回家的路》短评

怎一“雷”字了得。。。

8分钟前
  • doee
  • 较差

这种节目要是电视台让播,收视率肯定是天文数字。

9分钟前
  • 小小的团子
  • 还行

那个空姐果然不错~

12分钟前
  • Uncle Mario
  • 还行

因为范冰冰,只能给三星了!!!!她太贱~~~~~~~~~~~~~~

13分钟前
  • 淡定哥走路带风
  • 还行

结局蛮开放

16分钟前
  • Joy Division
  • 推荐

还成吧 小孩子很可爱 范冰冰太像老徐了

21分钟前
  • Fallcon
  • 较差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魔鬼,出于道德和理智的缘故,被深深锁在了心底。电影从某种角度释放了我们的真实一面,由于电影的虚构性,我们可以无所顾忌的表达自己的内心,而不是像在真实世界中,我们的每一个表情,每一句话都是经过潜意识的过滤过的。

24分钟前
  • 许侠客
  • 推荐

没看完……

29分钟前
  • 小达宝宝
  • 还行

其实比马震啥的好多了

32分钟前
  • nnuboy
  • 还行

好假,好假

37分钟前
  • 老朱無電影不歡
  • 很差

之前看的,刚才又点到电影页了,看演员表里没有杜汶泽,点影人页,显示你访问的条目豆瓣不收录。我想说,针对港独,我们是有原则有底线的,豆瓣干得漂亮!

39分钟前
  • ______追逐
  • 较差

发现了一个美女:尹媗

42分钟前
  • paopao
  • 还行

看了半天在那里说这不是杜汶泽吧这不是杜汶泽吧……还是很奇怪很莫名其妙的电影……

47分钟前
  • amethyst
  • 较差

漏洞也太多了吧

51分钟前
  • 武藏小阿桃
  • 很差

就那样吧~

52分钟前
  • 周公子
  • 还行

心软,就冲小孩、杜汶泽跟空姐不能给2星,三星吧。。

55分钟前
  • fB木有I.
  • 还行

有点夸张,不过还蛮有意思的:)

60分钟前
  • Alvin
  • 还行

奇烂无比!跟《明明》有得一拼了

1小时前
  • elwing
  • 很差

悲剧结局,有点某人自传性质。表露人性以及制作的虚伪。

1小时前
  • 布小熊
  • 还行

没看一星党现已加入豆瓣豪华电影餐!

1小时前
  • 清舞翩翩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