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超级搞笑,但看的越久就觉得越悲伤。
不该对comedy要求逻辑,但还是想说,it crowd和书店都是同类型的剧,里面的角色生活也挺扯淡的,但不会让我觉得伤心,甚至还挺羡慕的,因为他们虽然总是碰到状况外的事,但他们是自得其乐的。
比如jen roy moss里moss更贴近miranda的人设,但他又聪明又为自己感到自信(不是说他没有自卑时刻,是他整体来说对于自己是怎样一个人很满意,由衷地接收自己喜爱自己),在自己的世界里过得很开心。
书店的话manny是miranda人设,他比moss在精神上弱很多,但他也是一开始会计,有很好的工作,然后听从自己内心要换一个压力小的环境去了书店工作,虽然挺经常被bernard欺负,但大部分时间他是享受这种欺负,因为这是他们的相处模式,fran也对他很好,被bernard欺负到受不了的时候他就会离家出走,bernard也会感到孤单,悄悄打洞看他,(被逼)道歉请他回来。
虽然有时候也觉得看他被欺负有点伤心(尤其番外娃娃那集,把manny扔微波炉里烤了,woc。。。
),但剧里很多情节佐证这就是他们的相处模式,我也就释然了。
然后说会这个剧,米兰达的生活真的又糟又混乱,每集都有极其多次她在社交场合紧张到开始乱说话或者唱歌停不下来,我就觉得很心疼,看不下去,不想说觉得尴尬就不要说了好不好,但她就是停不下来。
还有对gary卑微诡异的执着,做了一堆人形立牌抱枕,每次表达情感都说不出口。
和妈妈去therapy那集我真的很希望医生能好好给她心理辅导一下,她症状超级很严重。
全剧好笑是好笑,但总觉得她在快乐的外表下在哭,每次很亲近的人不在意她,body shame她,还有她自己因为身型导致的笨拙。
也许笑点的确比it和书店都多,但我觉得她在80%的情况自己都很难受,不像其它剧里角色是insensitive那种,像moss和manny,Miranda打心底里是难受但因为类似的事情发生地过于频繁,已经麻木到以为自己不在意还在笑。
我觉得她本质还是对于自己是个oversize girl很自卑的,觉得没有人爱自己,但又提醒自己要be strong,不要介意这些事所以产生了十分夸张的表演型人格,mbti的话应该是ESFP了。
quote一点官网的分析“自发的,精力充沛而热情的表演者-生活在他们周围永不无聊”、“ 如果有人总是不由自主地开始又唱又跳,可以将其划分为表演者人格类型。
表演者人格类型的人会沉醉于当前的兴奋状态,而且希望人人如此。
说起激励他人,给他人打气助威,表演者人格类型的人会毫不吝惜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令人难以招架,任何其他人格类型在这方面都不能与之相提并论”、“ 表演者人格类型的人是心知肚明的:他们观察力敏锐,能够非常敏感地捕捉到他人的情绪 ”。
当众歌尬舞可以说是本剧一大特点,但也是最令我不适的,(没有说不好笑,有时候很好笑,尤其每季招牌笑声,但就是不适),因为她自己不想那样,经常拍着自己胳膊说stop it但停不下来,比起其它剧里人物就是自主自愿地做好笑的事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做的事有什么问题或者很享受自己的行为,这就是最大区别。
她在整个剧都在被环境或者人强迫、被push做很多不想做的事,这个过程既self conscious的尴尬难受拒绝还要呈现很开心的样子、快乐的喜剧效果。
我就。。。
觉得很无力,想去电脑里把她抱出来。
可能是因为镜头设置总有和观众对话,我看的时候就不自觉代入觉得她是我的一个朋友,我看剧的时候真的每过几分钟就和她说why are you pretending? can you stop acting?难受的话就不要再继续了,觉得她很辛苦。
但毕竟我不是esfp,可能她实际上也并没有不开心吧,我的底层逻辑和esfp不兼容。
总之看喜剧还是不要认真然后开始疯狂纠结共情。
第一次看《米兰达》这部BBC剧,是在英语课的课间十分钟。
或许老师是想让我们放松放松又能顺便学点英语口语。
一开始,确实是这样的。
后来,渐渐发现,它不仅仅是一部让人龇牙咧嘴笑笑就过的喜剧。
更大程度上,它可能是在向我们传达一种非常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这部剧里,我们可以看到作为被多数人“嫌弃”的大龄剩女但仍积极地在喜欢的人面前展现自我的米兰达,屡屡出丑却继续做自己不会自卑不会自我贬低的米兰达,没有外表、年龄优势却值得被家人、死党去关心、去爱的米兰达。
最近在看英剧《米兰达》,感叹好想活在英剧里哇。
《伦敦生活 第二季》豆瓣评论区一条点赞高达1.2万的短评是这样说的:“电视剧女主角真好啊,遇到什么事都可以侧过来向观众眨眨眼,我也尝试了一下,但是始终不确定镜头在哪边。
”《米兰达》里的女主米兰达也有这个习惯。
每集开头她正对着镜头说话的地方会让我想起伍迪·艾伦在电影刚开始的时候同样会对着观众絮絮叨叨,但会让我觉得自己仍处在观众的位置。
但随着故事展开,米兰达会像《伦敦生活》中的菲比一样,从正在进行的故事中短暂抽离,扭过身子对着镜头说话/眨眼睛,让我觉得自己参与了她的生活,有种心照不宣的默契。
好想自己在生活中也能有这样一个人哦,一些隐秘的情绪、内心的吐槽都能及时、准确地传达给她。
这样会让我感觉自己更像个活人,在这方舞台之上我是主角不是NPC。
我很喜欢英剧戏谑、犀利、阴恻恻的风格。
没有太多光环,主人公向来乏善可陈和好人沾不上边,生活不算好也没那么差,反复出丑、笑料百出,把事情搞砸了天也不会塌下来,身边有从始至终都陪伴着你的人。
没有放肆咒骂的时刻和情绪表达的高潮,大多数时候所思所想就像水一样流淌出来让人意外地安心。
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但会由衷地觉得这样的故事真有意思。
《米兰达》《伦敦生活》《此路朝上》已经成为我生活的蓝图和范本。
祝我早日拥有一无所有、乱七八糟但仍熠熠闪光的人生。
无所谓变坏,大胆做自己,不回头地说爱。
Gary,hi,um...I've got something I need to say.I'm sorry that I haven't said that I'll miss you.It's just,if I do,I'd make a fool of myself because I'd say that I'll miss coming in to the restaurant every morning.Not because of the cakes,although they do have a strong bearing,but because my heart skips a beat every time I see you.And I'd say I'll miss you,because you're the one person I can be myself with and underneath all the fear,you're the only person I could consider a relationship with,because...I love you.And that's why it's best that I don't say anything.无论重温过多少次,这个场景依然泪目……Miranda可真幸福呢,一直有Gary在。
Miranda&Gary🌹
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对电视剧有种狂热又偏执地热爱。
大概我就是太爱听故事了,我觉得生活里要是没有别人的故事做点缀就少了很多乐趣还是怎么,但是即便自己的生活就是这么难以为继,我怎么还特么对着别人的生活津津乐道?
是不是我真的太孤独了,所以幻想自己也活在那些童话里,会让自己不那么单薄。
好可怜。
喂,可是那都不是你自己造成的么?
放假了,不主动联系小伙伴,就是主动联系了,或是有朋友主动来找,也会为即将到来的约会感到莫名紧张:“啊,我不是早上起床脸没洗干净吧”“( ⊙ o ⊙ )啊!
,我怎么一根她站在一起,觉得好土!
”“啊,怎么这么多人!
好不习惯”“啊,什么时候他们关系那么好了!?
”“啊,我一个人杵在这,会不会太没面子”而且我也好懒得出门,懒得逛街,所以衣服都是几年前买的了,鞋子也就只有一双白色匡威。
你们想叫我女汉子,那就叫吧。
因为我虽然外表放荡不羁,可是我不会假扮柔弱不会装不懂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我也有底线,我也有美的观念。
只是懒得追求罢了。
成人的世界是好复杂的。
那个曾经在看【蓝色大门】之后幻想三年后、五年后会是什么的样的自己,不会想到,一直渴望进入的成人世界背后还要承担这么多:责任。
所以我还是太幼稚。
可我真的不想长大。
不是害怕承担起这份责任,哦,不,半害怕吧,不完全的那种大部分还是觉得自己更喜欢那个对什么都不在乎、对什么又很在乎,孩子气的那个自己。
可以任意挑食,可以发脾气,可以偷懒,所以我突然明白,为什么米兰达有那么多人喜欢了。
因为人们从她身上看到了孩子气的那个自己,即便自己已经不再年轻,可是仍有幻想。
其实是因为感觉自己都要去医院测试是否得了抑郁症了,所以才翻出来看的喜剧,一开始觉得这个傻大姐也有点太神了,看了几集也get了笑点。
最好看的喜剧就是嘻嘻哈哈接受残忍的结局,包着糖衣的苦涩。
盖里最后还是背着包走了,米兰达的表白还是没有顺利说出口,人生啊人生,就是我的人生,这个时候能不能冲出去把想说的话说了,不要纠结他会不会留,对你有没有意思,不要担心他是否会因为你的表白有压力,至少表白是一种权利吧,特别是对于堆积了很深的情感,我就大胆一会,自私一回也好,至少说出来这段感情就存在了。
我也要这样的厚脸皮一点,无所谓一点,出点糗也不不怕,加油,我也要有米兰达精神
最近在看一些国产言情剧,总觉得缺点什么,直到看完IT狂人还有米兰达,我才知道我喜欢的是什么,其实我就是个屌丝,但是看这些真的很欢乐。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频道,就算是觉得自己cant do anything的米兰达,善于搞砸一切的她,还是会有人陪她闹陪她笑,就觉得她好。
我时常觉得米兰达和盖里这种感情就是最真挚的友谊,因为我也是这样的,但是好像没有那么理所当然,可能米兰达自己说多了we are just friend自己都信了,只有当盖里快走的时候才想起要去真情流露一下,但是又被这样那样的之前阻拦然后抛之脑后了,这很米兰达。
其实他们在一起还是不在一起都不重要,开心最重要。
一季六集,一集三十分钟,不长。
在家中的点播频道看完了这个剧。
怎么说呢,一开始的时候会觉得这个剧的表演有一点尴尬,而且会从内心当中为主人公米兰达以及扮演这个角色的演员感觉有些难为情——那么高的个子,那么大的块头,短短的头发,并不性感的五官以及着装,被人多次误解是个男性——这些都让一个女性失去了她天生被赋予的最美好的女性美,让人不禁觉得为她感到很尴尬。
但是米兰达并没有为这些感到气馁,感到自卑,相反她活得很从容,这一点令人感到佩服、值得学习。
在看完这个剧出门的出租车上,我想着一件事情:故事……真的可以讲完么?
跟故事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我,很清楚无论这一生有多么用功,也不可以搞完所有地故事——试看,我们鼓励创作、鼓励创新的原因不就是在内心的深处我们一直坚信这世界上的故事不会被我们写完么?
故事,还有什么可能?
豆瓣第一个全五星献给这部剧,真的真的太好笑了,在看这部剧之前很难认识到原来我的笑点如此之“低”,随便一句台词一个动作就能笑得眼泪出来。
女主角超级超级棒,感觉她很多表演都来源于生活观察,特别精炼,一下就抓住了神韵,最后看完时特别舍不得跟这部剧说再见!
我看过的个人认为最好看最有趣的喜剧,没有之一。
最后,表白里面所有的演员。
这部剧真的很搞,就发生在米兰达身上的事情其实就很尴尬,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其实会让我觉得有点可爱,而且不会让我觉得很夸张,看到米兰达和大家发生那些事情让我觉得很funny很可爱,就算她大部分时间其实都在胡言乱语,但是我还是觉得好可爱,啊,可爱可爱真的很可爱。
谁规定的34岁就一定要规规矩矩安安静静,34岁一样可以犯花痴,经常摔倒,说着能吃下一份千层面就点一份千层面,为了一件赠送的浴袍又半三年健身房的卡即使我不去。
我喜欢的是那种他们就算和客人第一次见面也没有距离的那种感觉,那种亲和感让我觉得太棒了,让你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就掉入他们的氛围中,但是你愿意和他们一起在头上绑上皮筋看看有没有好的想法出现,真的太棒了。
而且我觉得米兰达身边的人都很可爱,而且大家也不会互相judge,想到去泰国那集,大家其实都知道米兰达没有去泰国,但是在她旅游回来之后大家还是都帮她cover,而且结尾大家也一起跟着uptown girl dancing,oh,lovely。
我其实看完第一季就顺下去看了第二季,第二季第一集我觉得那个拥抱太好了,原本米兰达都成为一个new me了,见到回来的gary又变回去那个一老出丑的米兰达,但是不要紧,gary说他喜欢那样的米兰达,有个能在他面前成为完全真实的自己的人可真好。
顺便一说,喜欢米兰达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她在我们面前也是真实的米兰达所以我喜欢她。
生活需要自由而又快乐的人作为点缀,祝大家活的浓烈且奔放,要知道出丑也没有太大关系的哦,胡言乱语也是。
挺搞笑的
看了第一集 完全笑不起来啊就
Get不到笑点,觉得好尴尬,不喜欢女主...02弃。
英国女屌丝 第一集爆笑~~~
看了一集,实在不喜欢主演,而且笑点有点老。PASS。
弃
女主是freak类型的,所以要配正常又帅的男主增加吐槽点么,就算不合理~老妈很给力很招人爱~such fun~~~
一般好笑、…虽然还是连着看完了
搞笑很做作~还有模仿 blake books 的嫌疑~~~~·
笑点很刻意
也有笑料,但是就是喜欢不起来
笑岔气了
完全看不下去
太蠢了
作为一部喜剧看得人憋屈也是失败……不喜欢米兰达的性格,不知轻重,老是闯祸,喜欢人也不会对人好只会自己在心里演琼瑶。
奇怪为啥极品基老伴能让我笑到整个地铁车厢都在看我,Miranda第一集全无笑点,我可真不合群
a charming girl
超爆笑啊!!
第一次看第一集都没看完就关了 第二次耐着性子看了两集 我觉得一般
屋企有个大只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