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明确下立场,《无名狂》是我本年度看过最烂,不太会有竞争者了。
我一向认为时间和精力是最珍贵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精力等同犯罪,为了不给别人犯罪机会我看片子都很小心翼翼珍惜羽毛的。
那我这次怎么踩了坑了呢?
一是北影节选片我是信任的,二是资料馆的公众号幕味儿不吝溢美之词,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期间还看到不少电影自媒体的通稿,没仔细看的就不说了,但肯定加强了印象。
大周末的我要从北五环赶到二环,来回就是半天。
我看到半个小时就有点心虚,不会吧这片子不是那样的吧?
应该后面会有大招吧?
新派武侠应该是在不走寻常路。
等到片子出字幕,我终于意识到,这片子就是那个味儿的,就是我避之唯恐不及的网大味儿。
我起身就走试图多挽救几分钟自己的生命,身后响起了稀稀拉拉的掌声,我当时怒发冲冠,特别想大喊一声:鼓什么掌啊!
这么烂的片子你们还鼓掌!
把自己当个人行吗!
后来我忍住了,我怕我一时冲动给这烂片做反向营销。
题外一句,谁给大家养成的看完电影鼓掌的毛病?
你花钱了,花时间了,给眼色了,主创应该谢谢你,何必多那么多礼数。
艺术是高尚的,但不是所有的艺术作品都高尚,有些人有些作品,真不值得。
然后我就陷入了深深的愤怒和幻灭,每天盯着豆瓣开分,扭扭捏捏过了一周才出评分,一看5.4,当下反应,高了,好在这两天分数一点点往下走了。
但我心里也不好受,说明又有不少兄弟被骗了感情。
愤怒驱使我弄明白自己到底怎么被骗的被谁骗的。
导演李云波,谁啊不认识。
影评人?
警铃大作。
众筹拍片。
已经有一部长片作品,现代故事。
行了,导演怎么回事我基本懂了,就是一位电影发烧友不甘于做影评人,非要实践一下自己的艺术理想,第一次出手失败的情况下居然还没有认清自己还想再来一次,又不想担风险让自己的粉丝集资给自己拍电影。
我跟你们说,别天天嘲流量明星,就这众筹拍电影的手法,比流量明星手黑多了,你出钱我花钱,你浪费时间我出名,人流量明星还客客气气说一句谢谢我的粉丝宝宝大家辛苦了路上注意安全,众筹的同志们不仅看不到自己投资的电影出现在院线(影院又不傻),还得自己买票进电影院。
这一招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一个人扒你两遍皮,真黑!
真漂亮!
张杰让粉丝集资给自己赎身时不时就要被拉出来群嘲,李云波让观众出钱给自己拍电影看起来还挺沾沾自喜。
这一层想明白了,我知道这片子是怎么出来的了。
我这几天白天黑夜地琢磨这片子是怎么被我看到的,缺点那么明显的片子,是怎么得到各位影评人大V的青睐的,他们是在选择性装瞎吗?
动机呢?
我昨天突然明白了,是,是在选择性装瞎。
动机就是影评人是个利益共同体。
如果你作为影评人批评李云波拍得不行,就是在承认云中这个人其实根本不懂电影。
那所有影评人是不是有可能都根本不懂电影?
如果你作为影评人批评李云波没有拍电影的才华,就是在承认影评人其实都是眼高手低的废物,万一哪天自己手痒也想下海自我表达,怎么说服别人给自己这个机会?
挺好的,大家都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想拍电影又不想自己担风险的可以众筹,不好意思打同行脸面的睁眼说瞎话,就剩下一帮观众傻了吧唧花了时间浪费感情,还浪费钱。
都自己血汗钱,可没人众筹养我呢。
想想那些抵押自己房子拍电影的,真是真高尚,知道什么叫高下立判了。
另外还有件事,想给众筹的兄弟们说,心疼你们,不是笑话,明白你们对武侠这个类型的热爱和期待。
但是事物有他自己的发展曲线,一个类型发展到顶了,自然就会衰落,歌舞片、西部片、武侠片都是如此。
不是这个时代有问题,而是武侠片最好的时代已经过去。
那些天才大师前辈已经把自己的才华贡献了,当代的人如果没有另辟蹊径的创意,没有超越前面高山的才华,就别踏足这个领域了。
还有,好电影不是靠众筹养活的,不能老想着用爱发电。
电影这个行业是资本最敏感的地方,因为每一个作品都很贵,李云波前面一部失败了就很难再说服人给你下一部的机会,他自己明白这一点,我估计他连PPT都没做teaser也没有就舔着脸来跟大家要钱了,别地方他知道自己没机会,又不想花自己的积蓄,我看这大兄弟开了不少公开课不是没收入,何必用这种站着要饭的方式。
我知道大家对这个行业的现状很失望,也对电影这种艺术有热爱有期待,所以才会参与众筹想要看一个奇迹的发生。
但是我想说,让一个行业变好,首先是要尊重商业规律,绝对不是用扰乱商业规律的方式。
拍电影这就事是最适合说you can you up这句话的,有没有东西,是不是那块料,一部片就能看出来。
优秀的导演,处女作没有烂片。
既然行业不给李云波机会,那就尊重这个事实,李云波认不清自己没才华这件事,我们也没必要哄着他,大家都过好自己的生活,这对大家都好。
至于那些影评人公众号自媒体,人在做天在看,谁说谎谁知道。
前不久,一部不算低调的电影“悄悄”登录了优酷平台。
为什么说“不算低调”呢?
这部电影的导演是云舅,就是《电影公嗨课》的云舅;监制比导演名头更大——连片头的字符比导演大——冯小刚;最不低调的地方在于这部电影两年前就发起众筹,等于蓄积了两年,令人期待了两年,这种感觉和当初期待《大鱼海棠》一样。
当然,比《大鱼海棠》的结局还惨。
《大鱼海棠》上映后豆瓣标记4万多人,产生巨大争议,评论两极化,喜欢的与厌恶的双方几乎呈现针锋相对的局面。
而《无名狂》呢?
登陆登陆海南、上海、北京三个电影节,8月27登陆网络平台,截止至今,豆瓣评价不足1700人,讨论刚满20个。
要知道众筹人数是4475个啊!
要说艺术片,没见获大奖;要说商业片,没见多少人看,简直拿着大家的钱,取悦自己嘛!
那么,《无名狂》电影本身如何呢?
一、俗套的故事与乱套的叙述方式《无名狂》故事很简单——寻求灭门真相。
江湖上有两大门派,无名门与唐门,两派世代争斗,相互渗透,直到有一天无名门众人中了唐门的毒,惨遭灭门,却活下来两个弟子……一个弟子疏狂,一个弟子偏执;一个弟子因灭门厌弃江湖纷争,退而隐居,一个弟子因灭门复仇之 心益强,执著复仇。
就在二人展开生死斗时,冒出一个小师妹说她是幕后黑手。
有人说,你怎么剧透?
相信我,不,相信你自己的智力,只要看了这部片子就能发现一定是小师妹干的。
因为整个故事就是俗套的复仇故事,尽管很多影评人说这是一部“反武侠”的“武侠”,是一部“武侠悬疑”片。
其实,老老实实拍一个复仇故事,未必不精彩。
偏偏导演觉得自己应该有“格调”。
导演觉得自己有格调是很常见的事情,前者有库布里克的《太空漫游2001》,后者有侯孝贤的《聂隐娘》。
关键是这些导演成名已久。
“成名已久”不是说他名声很大可以胡来的意思,是他已经了解自己能拍什么,不能拍什么,哪里是局限,哪里可以突破。
云舅的《无名狂》是他的第二部电影,在第一部算作试水的情况下,基本可以算作处女作。
一部处女作,就要展现成熟的导演风格,确定一个新的电影类型。
上一个有这种自信的人还是拍出震惊寰宇的《逐梦娱乐圈》、掀起对最高学府学术水平质疑的毕导。
说回“格调”这件事。
导演显然想玩弄叙述手段,显示结构的精巧与自身智力的高超。
用所谓的“罗生门”叙述,分别通过两个师兄弟和一个小师妹,讲述两个“残缺”的故事与一个“完整”的故事。
“罗生门”原本指芥川龙之介的小说,后来被桥本忍改成剧本,黑泽明拍成一代经典之作。
主要是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真相没有因为众多的故事水落石出,而是消失在故事之中。
讲述故事的背后,显现的是每个讲述者幽暗莫测的人心。
《无名狂》套用这样的讲述形式,并不是为了表现人性,而是设置一个形式上的圈套,为结尾的“真”故事做铺垫。
意图给人“哇!
原来是这样子!
”,眼前一亮的感觉。
但是假如你看这部影片,能坚持三十分钟不睡着就很不错了,迷迷糊糊看上几眼,基本剧情就能搞清。
除此之外,这部电影杂糅了众多元素:有日本剑戟片、香港武侠片、大陆武侠片、悬疑、人性、哲学……许多造型、场景、镜头都十分相似。
虽说是致敬,可致敬有加深或者消解的效果才是真正的致敬,《无名狂》只做到了把这些元素拼凑到一起,勉强讲一个故事。
看完《无名狂》之后,你非但没有见识到一个新类型武侠的感觉,甚至会觉得《卧虎藏龙》简直是艺术片,《绣春刀》简直是大陆武侠之光。
二、概念的人物与荒芜的镜头每一部有格调的电影都宣称自己直指人性,《无名狂》也不例外。
但,《无名狂》里面的主角没一个讨喜的。
“狂”是题眼,也是人物的核心。
张未然,疏狂。
武学天才,投在暗杀流派,却心慈手软,门派惨遭灭门后,消失在江湖。
白笑天,执狂。
要达到武学至高境界,为了复仇,苦苦寻觅。
小师妹,疯狂。
因为一次强奸,策划了整个灭门。
乍一看,每个人物各有特色,也仅此而已。
福斯特说,喜剧人物多扁形人物,悲剧人物多圆形人物。
《无名狂》有探讨大问题的野心,偏偏设置的人物全很单薄。
张未然疏狂,总是喝酒总是笑,总是漫不经心的样子,反露出故作洒脱的尴尬。
白笑天执狂,总一脸严肃,遭了大难,仅仅嗓音变得更深沉。
这些角色像纸片人一样单薄,看不到性格的侧面。
换句话说,人物没立起来。
导致《无名狂》的悲剧既不是因为性格,也不是因为命运,谁也不知道因为什么,结尾音乐一起,拍几个唯美镜头,黑幕一上,颇有导演摁着你的头说:“够惨吧?
赶紧哭吧!
”的感觉。
苍白无力的人物,打动机就说不通。
张未然投到无名门下,为的是什么?
为的是一个家。
可无名门五年招一个弟子,允许弟子间比斗滥杀,有什么家的温暖可言?
相比之下,作为反派的人数众多的唐门反而更像个家吧?
其中,唐门弟子向白笑天挑战之前,还有一个唐门兄弟之间相互阻拦的镜头。
大概导演自己也没搞清楚自己要树立什么样的人物动机与背景。
小师妹的灭门动机就更混乱了。
一个一岁的弃婴,因为无名门有唐门的卧底,得知自己的身世,加上被强奸后“最后一根稻草”,灭了无名门。
倘若仅仅是强奸,还能让人稍许理解。
偏偏多嘴说自己身世。
这个世界上的确有潜伏多年的间谍,但是一岁就送进去潜伏,还不多见。
大概是有史以来头一例。
从这个角度,不得不说,开创了电影史的一个传奇——一岁潜伏者人物形象。
很多人夸镜头漂亮。
其实除了开头的镜头与配乐,有流畅感,有许多风景镜头十分废笔。
“废笔”不是说拍的不美,是叙事无效。
那些云啊、草原啊,你能理解导演试图用景物表现人物的心境,给故事一个留白。
但是在一个故事混乱,人物单薄的电影里的留白,就成了“斑秃”——光洁的头皮不能说皮肤不好,放在整个脑袋上很不协调。
三 所谓的阐释与智力硬伤什么是阐释?
印象派有一句话叫“灵魂在作品里的冒险。
”意思就是说,看作品许多时候是看自己。
电影也是一样,从电影中看出许多感悟,并不是电影教给你什么,而是你本身积累了这些感觉,经过电影触发了。
这些感觉就算不看电影,也会通过别的事情触发。
所以有一个著名的求佛故事:一个人问什么修佛。
禅师说:吃饭,睡觉,挑水,种菜。
并非吃饭种菜就能成佛,不然每个农民都是佛学家了,而是日积月累的经验在这些活动中触发了。
很多人解释《无名狂》有文本效应、视觉艺术、人性探讨、类型突破……等等,并不是《无名狂》本身真的做到了这一点,而是那些人用自己的知识套在这部电影上来。
相信我,一个有充分建筑知识的人,见到一坨屎也能想到一些建筑理论。
但屎终究是屎,不会因为建筑家头脑里的建筑知识,变成一栋大楼。
最后,我想提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是我看《无名狂》无法回答的,感觉触碰到了我知识的盲区:一个一岁入了无名门并在其中长大的女孩,为什么会是小师妹?
是她的名字叫唐小师妹吗?
如果不认真工作,你的上司一定会指着鼻子问你:“你能不能干?
”看完真的想问一句,你能不能干?
当然我不是导演的上司。
还挂个冯小刚的监制名,他来了吗?
他来过吗?
扯这个犊子干啥啊?
好好把剧本加加工,怎会至于如此境地?
开场就整稀烂,导演你听说过节奏这种东西吗?
开篇师傅教徒弟,搞得神神秘秘,紧跟着就是老太太声旁白,这在结构中相当于两层旁白,开场就稀烂。
你自己把悬念都踢没了。
后边怎么发展都没有弹性了。
全靠台词往外蹦招,你这是火影忍者啊,打之前还得介绍介绍,全靠嘴炮,狗掀帘子。
后边毫无人设,剧情崩塌。
你这剧本是王二小放牛,就没往好处赶啊。
这两段罗生门回忆也没有形成悬念,最后无论是什么,包袱都不响啊,麻烦有空看看《剑雨江湖》和《武侠》,让甄子丹演就已经很露馅了,但是那也做了悬念啊。
你这给人物卖性情是闹哪样?
他潇不潇洒,是否放荡不羁对剧情有什么作用???
太业余了。
不是没有优点,讲良心话,美术挺好的,服化道场景啥的都行。
那个“穿白衣的”(不一直是绿衣吗?
你怎么看出里面穿白的,难怪武功高)最后小丑脸加白衣的形象都挺好的,就是人物你没给立住。
一些广角镜头也很好,只是对剧情没有帮助。
还有从树林里看的窥视视角,我就想告诉场务,能不能帮摄像把挡住中心画面的树枝和草整整,都糊住了。
镜头定好角度做个构图啊,就这么糊弄。
最后你这精修三环套月的剧本还是肌无力,好好修修再拍。
没那么多钱这么造。
这几场打戏很短,但一点不落俗套,而且有趣聪明,效果也好,我喜欢。
每一次打斗对战和战术对决的感觉都起来了的。
是不是收得太快了呢?
你打三分钟全是套路我也觉得短。
这动作戏的分量我觉得对表达来说已经够了。
导演也是有洁癖的,不可能硬往里面掺水。
故事上洁癖更厉害,不想煽情。
全片也没几个特写,情感最强烈的几个地方大部分时候的景别也都是中远景,比如门槛上两个人夜谈那个场景。
这样那些木门木地板竹林和烛光才是有意义的。
同样的情节,不同的写法会表达不同的情感,这是写字的功夫。
同样的情节,除了讲法不一样,镜头景别的选择也会有不同的效果,这是导演的功夫。
非常微妙,观众也不用意识到这是特没特写造成的,对感情的操控在那张大脸摆在观众面前时就已经完成了。
节奏其实是很紧凑,而且好就好在没有那么多水分,即使紧凑也不会显得赶,还会有人觉得慢呢。
有的戏挺重要的,也就一两个镜头,你说慢吗?
后面很多那种空旷的大景我总觉得太大了,这里面这几个人物撑不起这么一个完整的江湖完整的天下。
我也不觉得它意在描绘一个「江湖」。
所以会觉得这么大的景太浪费了,甚至我觉得有的时候美得、宽阔得都累赘了,我没能从这种美和宽阔中感受到更多的东西,就有点空洞和形式了。
还是门槛那个场景,宽得就刚刚好,室内部分之前训练的戏可以撑起来,外面的绿色就像一面墙。
当然好不好这都是我瞎说的,我感受到的就是这样了。
那不是江湖讲啥。
还是他俩嘛,我几乎都相信是白在说谎了,他都成这么个样了,但再仔细一想他俩遭遇的其实完全一样。
初看前面还是有点儿意思的,场面也还算过的去,一直到客栈吃饭还都是挺吸引人,人物的造型也算是不错。
武侠片儿先说说打斗场面,打斗之前的姿势都挺到位,但,一动真格的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给人的感觉就是:完了?。。。
没完吧。。。
我去!
真完了?
让人很哑然。
说一招儿制敌吧,又出了好几招儿,说招式细腻吧,一点儿都不过瘾,总之是有一种非常不爽的感觉。
情节给人的感觉就是,很老套的情节又想标新立异,夹杂了乌龙事件。
感觉突兀、别扭:首先是男主A,误会是唐门将自己的门派灭了,去杀了唐门的少门主。
人家灭你师门,去报仇毋庸置疑,要不您就快意恩仇,要不您就处心积虑,把认为的仇敌唐门给颠覆了。
但,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儿,本以为他杀了少帮主是复仇的开始,没想到也是复仇的结束!
让人感觉很是泄气。。。
那帮他圆一下,唐门太厉害了,动不了,去把唐门的少门主宰了算是泄泄愤,也行。
但,您还把自己的门派和名字留下,为什么?
再给您圆下,让唐门发怒,追查凶手,引蛇出洞再逐个击破。
但,您还隐姓埋名了,让人很是不解。。。。。。
男主B是一个武痴,就想踏踏实实的练剑,但门派被灭,误会是男主A干的,结果去找男主A复仇。
找不到仇人,就绑架了仇人的挚友,想引仇人出现。
那您干吗不直接把人质给杀了啊?
这样不是更能吸引出仇人吗?
可能是因为他还有最基本的道德底线,不能乱杀无辜。
但,干吗非要找一个镖局来运送人质呢?
就放出消息,坐等仇人前来解救不是更简单一些吗?
反正我是没看明白。
男主C是一个镖局的头目,禁受不住钱财的诱惑,决定帮男主B押送人质。
拿了一把看似很厉害的断刀,身边还有一帮貌似感情很是深厚的兄弟。
结果,寺庙中跟随他的兄弟全被杀了,丫不想着给自己的兄弟报仇,直接抱着男主A跑了!
你说气人不气人?
最后被逼到没辙,和男主B决斗。
本以为到了最后,终于可以看到他那厉害的刀法了,没想到,最厉害的一招儿是两个人互扔刀剑。
哎。。。。。。
为他那帮兄弟觉得不值。
女主也是无厘头至极。
她本是一个弃婴,无名门的门主将她抚养成人,没便宜别人,自己给享用了。
刚知道的时候也觉得她挺可怜,感觉无名门的门主乱伦挺缺德。
但,越往后看就越觉得她不贴谱儿。
人家可是救了你的命,又把你抚养成人,而且和您明明没有一丝丝的血缘关系啊!
不过,被强迫了终归不是好事儿,您找了个机会把门主给毒死不就行了吗?
干嘛把全门上下全弄死啊?
那边被门主强暴着,这边还同时勾引男主A和男主B,您的心也太大点儿了吧?
再无差别下毒后,用剑一下一下的捅门主,也没给人大仇得报的痛快感觉,只是也让门主也体会了不情愿被捅的痛苦。。。。。。
还有一个她灭门的原因,她原本就是唐门安插在无名门中的卧底。
这个设定就更扯了,无名门将你从婴儿养大,突然过来一个人说你是唐门从婴儿就遗弃,安插在无名门奸细,您就认了?
简直是天理不容啊!
本来故事也就这样儿了,但突然觉得门主很是冤枉,好像他才是故事中最有魅力之人: 门主年轻的时候也是英姿飒爽,突然在这家的门口捡到了一个女婴,出于怜悯将女婴收留。
门派中都是男人,自是不能交由其他人抚育,只有自己亲力亲为的照料,为了怕女孩受欺负,自己竟是终身未娶。
作为一个门主,带领门派抵御住了唐门的侵袭。
作为一个江湖中人,不向权势低头,快意恩仇,一言不合将朝廷的爪牙尽毙于剑下。
作为一个父亲,独自将一个弃婴抚养成人。
只想着将门派交给自己最厉害的徒弟,之后归隐山林。
其实,他早就知道那个弃婴就唐门安插进来的卧底。
他本想的是,将来此女可用于解开两个门派的间隙,少一些江湖仇杀。
于是,对此女细心照料爱护有加。
但,此女甚是愚钝、狠毒。
在得知自己是唐门的卧底之后,竟是不顾前恩,一心想着将无名门覆灭。
门主洞悉此事后,心痛欲绝。
他本是果决之人,但毕竟是自己养大的女儿,根本不可能向对付朝廷鹰犬那般的心狠手辣,也只能是一边约束门人,一边自己小心,希望终有朝一日她能够回心转意。
谁成想,此女见门主武功厉害,自己不能得手,竟是以自己作为诱饵,去勾引门中弟子,以离间门中师徒。
无名门中弟子五年才收一人,所以,就算最年轻的弟子也都可以说是看着此女长大,门人又都很淳朴都拿她当可爱的小师妹对待,再加上门主又是厚待门人,是以此女的计谋根本就无法施展。
但,事情总有意外,坏就坏在这一次五年的收徒之日,来了两个百年不遇的奇才。
门主爱才之心顿生,不顾门派规矩执意将两人都收入门下,谁知,这一次的破例收徒,竟是让那恶女有了可乘之机,门主竟是将自己和门派都推下了万丈深渊。。。。。。
生树下,三个人。
一个简单执着的人和一个简单无奈的人,都从自己的角度认为自己掌握了真相,了解了事实的全貌,做出了自己认为对的选择。
却浑然不知,都被另一个掌握着更多真相的人说控制和摆布。
即使回到树死的故地,也只是盯着眼前的那点事实,而奋力徒劳地挣扎。
而那个了解更多真相的人,最终却回到死树下,寻求自己的归处,还祈求自己能得到一个想要的结局。
到头来,也逃不掉那棵死树的循环。
人类最愚蠢的地方,其实是一直妄图突破循环,冲到直道,殊不知,自己只是继续落入循环之中。
罗生门式的叙事,揉合了香港与日本的风格,终于是学到了点。
此心安处是吾乡。
剧情垃圾,演员垃圾,演的浮夸,污染眼睛剧情垃圾,演员垃圾,演的浮夸,污染眼睛剧情垃圾,演员垃圾,演的浮夸,污染眼睛剧情垃圾,演员垃圾,演的浮夸,污染眼睛剧情垃圾,演员垃圾,演的浮夸,污染眼睛剧情垃圾,演员垃圾,演的浮夸,污染眼睛剧情垃圾,演员垃圾,演的浮夸,污染眼睛剧情垃圾,演员垃圾,演的浮夸,污染眼睛剧情垃圾,演员垃圾,演的浮夸,污染眼睛剧情垃圾,演员垃圾,演的浮夸,污染眼睛剧情垃圾,演员垃圾,演的浮夸,污染眼睛剧情垃圾,演员垃圾,演的浮夸,污染眼睛剧情垃圾,演员垃圾,演的浮夸,污染眼睛
先说结论——这是我近五年看到的比较(相较于其他的!!
)不错的武侠电影。
首先它有一个完整的故事。
女主暗中复仇,无名门两个师兄弟恩怨,镖局保镖,蜀中唐门拦截,武侠味十足。
其次,有几段戏,武侠意境出来了,最好的是饭店那场戏,不论是人物,布景,对白,武打,都是十足的古龙风,蒙面客与唐门弟子的对决,筷子穿桌,一击必杀,非常有意境。
寺庙那场戏也可以,简直是罗生门的翻版,各自的回忆,谁是真相。
最后,人物设计还可以。
镖局保镖,唐门,无名门,张未然,郭长生,王一刀,蒙面客(原谅我忘记他名字了),小师妹,无名门师父,这几个人物都比较立体。
但是,逻辑性稍差……很多影评多说了,就不多说了。
最后,是打戏,武侠片打戏不可避免,我明白导演是想体现古龙风格,但是……寺庙张力最强的一场戏,三个唐门高手对王一刀 郭长生 蒙面客 ,竟然就灯一黑就过去了!!!
最后的决战,本来本片都是一击必杀风格,类似于日本剑戟片,其实挺好,最后郭长生跟蒙面客打的,变成香港老式武侠片,各种慢放过招,我理解导演想体现他两人不相上下,但前面武打挺写实,挺干脆利落,突然这么的墨迹,郭长生一根树枝能打蒙面客,真的前后有些撕裂。
(可能是本片缺少好武术指导吧)尽管如此,这是一次很好的尝试,有出彩的地方,也有不足,导演继续努力吧。
《无名狂》这部,算是上影节意外抢到的一场。
总的看下来,虽然对电影的剧情不能多想,但架不住对画面和配乐音效的良好感觉,看了还是值的。
当然,这是今年头一回坐进影院,对影片的印象,有情感分加持。
片子有贴“新武侠”tag打戏的话,正儿八经酣畅淋漓的不多,但是好在不花哨,也不飞来飞去。
有些打戏直接跳过,给了留白处理,比如无名庵里靠黑灯瞎火跳过整场打斗过程。
害,也没毛病吧。
我比较喜欢夜里两个男主在屋里探讨为什么进入无名门后的那场打戏,一场非正式交锋,看上去随意的招式间,一个嘛有杀气有试探又有点妒忌,一个嘛有自暴自弃又没有真的示弱,有点意思。
配乐的话,有质感,我是喜欢的,氛围感营造得好。
喜欢画面镜头,有粗糙感,但滤镜又有点好看,尤其是涉及草原的镜头。
让人感觉武学造诣再高,旷远之中,依然困囿了每段江湖人生。
复仇的剑再快,快不过人心。
逃离的人再狂,狂不过命运。
快意恩仇的狂风压弯过每一从荒草,可风过去了,一切又像是什么都没来过,荒草还是荒草,以后长出来的也不会是水稻。
电影可能想拍点出离感,然鹅不管是改名换姓,还是改头换面,也都是逃不出恩仇轮回的亚子。
想要不俗来着,想着讲道理,又想着讲故事,有点儿顾不上吧。
电影的叙事,由多主角视角叠加观影时,第一反应是罗生门,没人知道真相,也知道真相肯定不是看上去那样。
每人一个不同版本,每个版本才堪堪把故事拼出来。
第一版本,白笑天的视角,是很窄的,像画布上开了的一个洞,只能看到白笑天个人的刻苦固执,对武学境界的痴迷,以及他所处无名门里无数个欲言又止的谜团。
可惜给我感觉故弄玄虚得有点明显,像拿掉大量桥段,专门用来埋伏笔。
第二版本才开始用主角张未然的视角,除了体现主人公本身个性,这一版通过情节,多交待了故事背景,比如一些朝廷政治意味,无名门冷血门规,揭开了第一版本里的部分盲点。
感觉第二版本处理得更好些,但是那个对白啊,随意得有些随便。
无名门算是朝廷的暗杀机构,太监出面安排任务,师父讲到张居正是被他干掉的,他很后悔,我当时就已经有些“What?”,而师父拒绝新任务后,太监来了句大意是不能为我所用,就不用存在的台词,我内心OS就变成了:艾玛,这还用你亲口说出来解释一下剧情嘛哈哈哈哈哈哈。
夜里比剑,张未然和白笑天聊起入无名门的理由,讲出所谓想见高山的道理,emmmmmmm不是老套,是微妙且无法描述的尴尬和跳戏半秒一代宗师。
这个电影的对白啊,要吐槽一下,明明感觉是走惜字如金的风格,怎么一开口就变成大白话解释些有的没的。
“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的直白白台词,也不及镖头全程走调吼的几嗓子。
意在言之外,才能意犹未尽吧。
相比之下,还是唐门小哥哥的邪魅笑容更有记忆点呢。
第三版本,用师妹的视角来解谜,整个故事果然就变成了很好猜的师妹复仇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作为幕后推动所有事件发生的隐藏Boss,师妹这个角色,也不是说没感觉,就是她一出场,全场观众应该都觉得她要搞事情了。
害,给两个人都送镯子太明显,不会有别人,就你。
(是不是本来想要拍出《唐探1》张子枫那种反差感啊,这纯属我瞎猜)所以吧,虽然影片是打了武侠悬疑牌,但是悬疑这件事情吧,不要太care。
郭长生是张未然这件事情,吃草细节之类,也没有那么不明显,尤其是白笑天的台词里还专门安排了一句独门易容大绝招,说得很是明白呢……第四版本则是女声旁白,时间线变成现在进行时,一个全开的上帝视角,嗓音低哑,情绪稳定,一路把大伙儿从回忆里的无名门惨案,引到了现实里的一座无名庵。
最后整个故事到底有多少是真相,这个女人是不是老年后的师妹,无名门只能留一个传人的洗脑硬道理之下,留下的那个传人是谁呢,都成了开放式结局。
各版本的细节差异tip没记错的话,师兄弟比剑,第一版本里白笑天是木剑,第二版本里是真剑,可见白笑天视角里,他不是那么冷血的,但张未然的第二版本里,白笑天全场真剑杀杀杀,几乎误入歧途。
第一版本,白笑天因为从门缝里看到张未然手中毒药瓶,所以后来下意识认为张未然下毒,要寻仇。
可第二版本这就没交待了,直接变成张未然寻仇唐门。
问题来了,白笑天没死啊,这版里他去哪儿了?
要是一直在江湖上寻仇,张未然不会不知道吧,这锅怕不是主动背的?
(当然,其实这些都不重要,各个回忆版本本身就是角色非常主观化的……)最后说下,这些演员都不错耶,有点喜欢,郭长生有几个角度cue出低配金城武的既视感,白笑天恍惚是武侠版张鲁一,张未然吃着草是痞痞帅帅,小师妹最后花树下的镜头也有点美,想起妖猫传幻术里树下的贵妃。
想来这几个角色的名字,不笑的叫笑天,迷茫的叫未然,后来未然假死,改名叫了长生。
害,名字,也有也无呗。
还不错,加油。
看完后的一些凌乱想法,以上。
文艺片,古装片,宣扬片,动作片,赞一个。
导演有追求,可以说是最后一刻揭晓答案,不错。
文艺片,古装片,宣扬片,动作片,赞一个。
导演有追求,可以说是最后一刻揭晓答案,不错。
文艺片,古装片,宣扬片,动作片,赞一个。
导演有追求,可以说是最后一刻揭晓答案,不错。
文艺片,古装片,宣扬片,动作片,赞一个。
导演有追求,可以说是最后一刻揭晓答案,不错。
狂是挺狂(指的是胆子和脸皮)
非常難看 請影評人不要玩互相捧的遊戲 和利用很多優秀電影公眾號 因為相信你們這些影評人才想掏錢看!但就給我們看這個?集百家之大成卻學不到精髓 所謂新式武俠 荒謬的很!不是音樂學的像臥虎藏龍 省略些打鬥和有裝逼的詞 就是武俠片 荒謬 荒謬 荒謬
【北京电影节展映】构图个个精致,剧情却故弄玄虚、冷笑尴尬;尺八声声悠扬,音乐却堆砌使用、过满过滥;动作招招花哨,细节却一晃而过,敷衍了事。在谈什么金庸古龙黑泽明胡金铨、弄什么罗生门腹黑蛇蝎女反转、称什么“留白”“新武侠”之前,能不能把剧情、对白、动作设计的基本功先做好?那个唐无缺角色是从《小时代》穿越来的吗?中国根本不缺武侠片,更不缺平庸的武侠片。题外话,无奈上线流媒体已经伤了一些众筹者的心,片尾能不能好歹把众筹者的名字写清楚?那蚂蚁头大小的字即使在大银幕也根本看不清。一星半
形式非常棒,great production design,内容没怎么看进去。。。徒有其表的感觉,不过作为外貌协会,我很欣赏。
摄影和音乐一流,尝试讲一个罗生门的故事但本质很空。
很有日本片的格调,写意的大旗下,摄影与配乐都是赏心悦目的。一场罗生门的寻凶,卷入许多老谋深算与少年意气,反转的递进自有层次,可格局还是会被一些台词泄掉。三个问题:一,张未然的烫头,谁个老师做的?二,一直沉稳酷帅的王一刀怎么一旦憋不住唱歌,实力和智力都一泻千里?三,无名门五年才招一个徒弟,每次比试还动真格,还须唐门来灭门?两星半。@HIIFF,20191204
布景和摄影还是不错的,鼓励一下!
是纯粹的江湖和武侠的感觉,演员和动作戏是差了一点,其他还好,评分普遍偏低了感觉,多给1星鼓励一下
来看张晓晨,虽然帅哥烂片多,但说实话这部没那么烂吧?优点缺点都挺明显,但综合起来不至于5分。说模仿罗生门失败的,这不是个罗生门啊!两人说的都是真的,只不过视角不同造成认知偏差。编剧的硬伤在结尾,小师妹和唐门的关系,她接下来到底想干什么,有点莫名其妙,另外qj复仇的梗用滥了,应该给小师妹安排一些更精巧的动机。另外隋咏良好帅,这种型男脸真的好适合演剑客浪人,还有那种神经质的角色。可惜现在国内审美就不待见浓眉大眼的。
这是什么垃圾...
50/100,部分段落挺有形意,有些部分又极其尴尬。整体是无趣的,影评人导演一贯的爱抠细节,致敬这个致敬那个,却忽略了类型电影最基本的元素魅力。
【MelaLife Journal】调子有,无奈情节太烂!
【2020年第107部】这是一出武侠外壳下的“罗生门”连续翻转电影,还是能比较好的引导观众进入再翻转,而且连续翻转的时间点把握的好。故事、镜头、构图,色彩都是一等一的好。除了有个别不太经得起推敲的小细节和演员演技,实属佳作。
最后女主的视角是个败笔,本来挺写意的一个故事掺上狗血感情线,实在是拉低分数。
标签里“妈的我捐钱的”给我笑抽了,心疼一波,不过说实话其实也没有那么差劲,至少配乐还真是挺有味道的,某些场景也是用心了。本来打算给两星,但是最后镖头唱的歌有被逗到。作为一部武侠片,这动作是不是太“软”了些?剧情确实没什么太多的悬念,比较算故弄玄虚吧,三个人的故事就是无名门。如果“张未然”是一个杀手组织的集合体还挺酷的,太儿女情长的故事真的有点无趣了呀。
被海报剧照以及片名给骗了!作为一个超级武侠片迷,这拍得也太让人失望了!剧本水平大概类似一个中学语文课代表,摄影质感更像是一部低成本网络古装剧,服化道则有点儿网络页游的样子,尤其是那把短刀,太出戏了。故事基本上就是靠对白和旁白推进,找了几个相对漂亮的取景地弄了几个还算不错的镜头,也就那样了。电影整体透着一股低劣的味道,没能上院线直接选择流媒体,估计会彻底被无视掉的一部片子。事实说明影评人转型导演加最大的电影自媒体众筹及冯小刚监制这个模式暂时失败了,需要继续探索...
疯疯癫癫,罗生门的叙事,后期隐约可以猜到女的是个王者,好多地方都觉得莫名其妙
演员选的瞎
啊噗,被公众号骂的不要不要的~,冲这个画风想看看,感觉男角色的风格,跟井上雄彦的浪客行很像(女角色们太不接地气了~========看完,好棒一装杯片,画面逼格拉满,真的养眼!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取景风光大美,分镜构图舒服,人物后现代发型,但邋遢风适合哎!(女角只有一个,造型原因真的片bug,因为画风不搭)故事前面努力罗生门,其实我都猜到内鬼是她了。男角色表演完美啊wwwww
年轻影评人做的武侠电影,把《罗生门》和日本的剑戟片、古龙和金庸做了一个融合。制作很用心,几乎每场戏都做得很讲究,摄影和音乐也都不错,构图上的细节也挺多的,但原创性和故事趣味都差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