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黑色党徒

BlacKkKlansman,卧底天王(港),Black Klansman

主演:约翰·大卫·华盛顿,亚历克·鲍德温,小伊塞亚·维特洛克,罗伯特·约翰·伯克,布赖恩·塔伦蒂诺,阿瑟·J·纳斯加勒拉,根·加里托,弗雷德里克·韦勒,亚当·德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8

《黑色党徒》剧照

黑色党徒 剧照 NO.1黑色党徒 剧照 NO.2黑色党徒 剧照 NO.3黑色党徒 剧照 NO.4黑色党徒 剧照 NO.5黑色党徒 剧照 NO.6黑色党徒 剧照 NO.13黑色党徒 剧照 NO.14黑色党徒 剧照 NO.15黑色党徒 剧照 NO.16黑色党徒 剧照 NO.17黑色党徒 剧照 NO.18黑色党徒 剧照 NO.19黑色党徒 剧照 NO.20

《黑色党徒》长篇影评

 1 ) 希望大家在看这片后看看《一个国家的诞生》

大家好,我又来打脸了。

我个人最喜欢的一部黑人电影,全片大概是只有斯派克李这种“只有黑人才能叫黑人nigga”的情感铺设。

我最爱的一段就是黑人老头和3k党一起说到《一个国家的诞生》的时候,格里菲斯追求了一辈子现实主义,结果就是3k党从几近灭绝飙升到400w的人群,谁说电影就不能改变世界呢。

 2 ) 《黑色党徒》不仅仅是3K党与种族歧视

近年来,每届奥斯卡金像奖的影片角逐总会涉及黑人影片,这些影片或提名或拿奖,如由Barry Jenkins导演的《月光男孩》在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中获得最佳影片,该片讲述一位黑人男孩的成长与同性之间的爱情;同时期的提名影片《藩篱》亦是讲黑人世界的是非善恶。

又如Jordan Peele导演的《逃出绝命镇》在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中获得了最佳影片的提名,影片围绕美国种族矛盾展开,与今天讨论的《黑色党徒》有相似之处。

时间线回到今年刚过去不久的第91届奥斯卡,涉及到黑人的电影更是很多,如拿下最佳影片的《绿皮书》,讲述黑人钢琴师与白人司机的一段公路故事,其中提名影片《黑豹》与《黑色党徒》也都统一把黑人作为影片主角,一部将黑人作为super hero 来崇拜,一部则完全由黑人导演执导讲述。

《黑色党徒》与其他影片的不同之处在于斯派克李将白人与黑人都推到幕前放到一个平等位置,此处平等不是剧中人物对种族观念认可不同而导致的种族歧视,而是指幕前与幕后的认可度,诸位可能有言,《绿皮书》等影片难道不平等吗?

在电影故事之中,自然是平等的,但是不得不说《绿皮书》更符合观众及评委主流认同观,这也是颁奖典礼现场斯派克李气愤离场的主要原因,《绿皮书》的结构脉络简单概括为:白人歧视黑人——白人与黑人相互帮助——成为友人和睦结局。

这是大众喜闻乐见的故事套路也是导演与编剧常用的公式模式,与诸多影片一样,白种人或多或少站在思想指引者的高度,幕后的制作者亦落下大幕成为那个种族平权的正义者,但或许只有他们本人才知道影片是为观众喜爱还是为了种族平权的无私事业,毕竟好莱坞一向如此。

而《黑色党徒》则完全由黑人导演执导,讲述黑人警察罗恩与3K党之间的宗教及种族矛盾,影片幕后人变成了斯派克李,但他也没有给主角增加额外的技能光环,其个性及行动中也没有展现出对3K党强烈的愤懑和激烈的行径,而且将白人警察与黑人警察合力扮演一个角色“罗恩”卧底至3K党并成功团灭其一个分会的故事讲的严肃而不失诙谐。

坦白说,导演斯派克李是一位非常犀利敏感的美国黑人导演。

此前导演的首部作品《稳操胜券》让他在美国电影圈成为一名大获关注的新人导演,后又执导《丛林热》《马尔科姆·艾克斯》等,黑人种族的基因让他在电影创作的道路上对黑色种族的一系列问题极为紧抓不放,他的作品毫无例外的都对黑人出路、发展、种族歧视做出探讨。

影片《黑色党徒》根据2014年罗恩·斯塔尔沃斯所著的自传改编,故事讲述上世纪70年代末一名科罗拉多州的黑人警察罗恩与同事福利普·季默曼协同合作,黑人罗恩负责与3K党人的电话沟通,福利普则扮演白人罗恩与3K党人进行表面的交涉,他们成功潜入当地的3K党组织做了卧底并且破解了分会的炸弹袭击给3K党领袖大卫·杜克当头一棒。

剧情并不难理解也似乎没有什么新鲜劲,而仅仅如此显然是不能成为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提名的,影片自带的3K党与种族歧视等标签给与影片政治的严肃感与美国历史种族矛盾的厚重感,但斯派克李显然不满足于此。

首先,影片开头采用了《乱世佳人》的斯嘉丽在一群战伤士兵中寻找麦迪的片段,近景至远景再到大摇臂展现的俯视镜头,伴随着斯嘉丽“拯救联盟国”的台词进行了影片开场。

对于这种开头或许有些观众摸不着头脑,在笔者看来,其一这是斯派克李对美国联邦的解读,《乱世佳人》诸多片段,而斯派克李单取美国战败这一段,反讽意味不言而喻,其二,影片中斯嘉丽衷心的黑奴饰演者海蒂·麦克丹尼尔斯曾获得获得奥斯卡最佳表演奖,影片中罗恩与3K党领袖交谈中也有对其的提及,暗示黑人地位的低下。

你瞧,斯派克李一开始就埋了一个讽刺的大坑。

而接下来一段新闻讽刺也揭示电影主题,黑人种族歧视与种族平权运动。

其次,黑人罗恩与白人同事福利普的合作带有一定的巧合性,这种巧合性表现在罗恩是白人口中的“nigger”,而福利普则是“该死的犹太佬”,3K党对其皆厌恶至极。

福利普的犹太人身份似乎让他在面临卧底任务潜在的生命危险时尚能挺住,避免了任何英雄主义和高尚情操的假大空,将人性拉至尘世,恍然明白,奥,你也有不得如此的原因。

而这不仅也对3K党的内部的种族歧视和自诩高人一等的狂妄自大明讽暗刺,这种背靠背式的同体亦是象征黑人与犹太人的团结,也将严肃的宗教与阶级矛盾带出。

电影在帕特里斯与罗恩的交谈中提到了双重意识,即作为美国人,同时作为一名黑人,是否是黑人精神里两种对立的人格,罗恩暗示,可以从体制内获得平权而不一定非需要暴力行动,罗恩的确是这么做的也获得了个人胜利,直到局长让他销毁关于3K党的一切证据。

那么罗恩是否从体制内改变现状了呢?

只能说,改变了整体中的部分,倘若成功也就不会有片尾直击现实的新闻剪辑,罗恩在告诉帕特里斯自己卧底警察身份的时候高声说道:“不要觉得我不戴黑人帽子,不穿黑人夹克,不带黑人眼镜,不天天叫喊着杀掉白人,我就是不在乎我们黑人的事”,那时的罗恩或许以为自己选择了一个正确的方法,但他离开警署的时候必然明白他与帕特里斯只是不同的选择,在此很欣赏影片的一点就是导演处理罗恩与帕特里斯的感情关系时并不是幸福牵手的俗套结局,而是因为政治观点的不同留下一个悬而未解的感情问题。

另外,斯派克李明目而又大胆的对格里菲斯《一个国家的诞生》进行了讽刺,借助见证3K党人行恶的旁观者之口说出“因为《一个国家的诞生》导致3K党的死而复生,并对黑人进行深恶痛绝的批判”这一认知。

研究影史的都会了解,《一个国家的诞生》在影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地位,任何一本影史书上都会写,即使格里菲斯政治观点的差异导致观众对影片的价值观认可度不同,但影片展现出的影像艺术永远不可磨灭。

斯派克李作为一名黑人与导演,也对此做出了双重意识,一方面作为黑人的他讽刺《一个国家的诞生》,另一方面作为导演他使用格里菲斯的平行蒙太奇去演绎影片中旁观者痛诉白人对黑人的作恶和3K党人齐看《一个国家的诞生》并高声欢呼“白人万岁”的迥异,使用“最后一分钟营救”演绎炸弹袭击又成功营救的高潮。

最后,片尾借焚烧的十字架接入现实新闻的剪辑,使影片的诙谐全部散去,把观众重重的拉入现实。

新闻暴露出种族歧视行为依然存在,各种暴动行为尚在上演,特朗普的上台从而助长的“白人至上”之风大行,大卫·杜克依然活着并且四处演讲,而2017年8.12的暴力行动致使白人女孩Heather heyer 死亡。

现实远比影片更有说服力与震惊性,斯派克李不屑在电影中温情煽动群众去反抗,他只是在片尾给与致命一击。

影片最后用倒挂的美国国旗有彩色变为黑白作为落幕,恰如开头斯嘉丽的高呼“拯救联盟国”。

斯派克李用影中影或者互文等的方法对影片做额外的点缀,这不仅是影片宗教与种族歧视主题之外的延扩,也是斯派克李对黑人电影整体串联的思考,显然,他的目标不仅仅是对3K党行为的唾弃,亦是对黑人剥削电影的新的解读。

 3 ) 永不结束的种族纷争

公园十五世纪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

异教徒、商人、被驱逐者、罪犯在这块新大陆上建立了英国的第二个殖民地,原住民印第安人惨遭屠戮,新的殖民者从非洲等地输送了大批黑奴到新大陆从事苦力劳动,很大一部分黑人病死于颠簸的长途航行,活下来的黑奴将面对新大陆奴隶主的虐待剥掉,这种贩卖人口的行为美其名曰“猎奴战争。

”这段殖民者在新大陆上建立自己王国的历史里,印第安原住民与黑奴是直接受害者,二者在各自文明的发展史上落后于欧洲诸国,落后就挨打是恒古不变的生存法则,印第安人的遭遇有点符合黑暗森林法则,不过他们没发光,也被屠戮了。

黑人与白人先后踏上了新大陆,本来黑人因该从中分一杯羹,可惜他们是主仆关系,但这也只是暂时的,黑人老铁们既然来了,就不会再走了。

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有良心,人会同情,即使朝不保夕的时候依旧如此,人们开始怀疑贩卖黑奴是否合理,欧洲诸国开始发起取消奴隶制的运动。

后来南北战争爆发了,既然干仗了,北方南方谁输谁赢还不好说,就在兵荒马乱的时候,黑奴们逮住了造反的时机,他们为了逃脱奴隶主的压迫转化而协助北方联邦作战,北方联盟的白人老哥们一开始是拒绝的,哪里跑出来的黑人老铁?

还自己愿意抬着枪杆子上战场,人多总比人少好,既然如此就让这些黑人老铁们加入北方联邦好了,战后林肯发话了:“我要解放黑奴,给他们自由!

”不只是说说而已,林肯颁布了《解放黑奴宣言》,187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宪法第十五修正案,允许一切种族有选举权,但是这在当时似乎也是流于表面的修正案,并没有多少黑人真正参与投票选举,不过解放黑奴的同时也解放了南方农场的劳动力,使北方工业得到更多的生产力支持,增加了国民的GDP,也就是为资本主义道路铺瓷砖了。

可是黑奴并没有完全得到真正的自由,但是“解放黑奴宣言”不止使黑人看到了自由的希望,也解放了他们被奴役习惯了的心,突然获得自由的黑人是懵逼的,从前他们在大草原上打只羚羊烤来吃,就可以勉强度日,如今突然到了工业化的大城市,失去了奴隶主的奴役,大部分黑人老铁们就像无头苍蝇一样,他们没有土地,没有钱,没有受过教育,文化程度底,有些甚至还使用着土著老家一长串一口气读不完的名字,为了安置这些黑人,自由民局出台了一些政策,为黑人们解决工作问题,当然大部分黑人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他们有些去了北方,有些回到种植园工作,有些去了西部拓荒,他们承受着白人不平等的雇工合同制,这一代黑人是最苦的,他们得到了自由,却也成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奴隶。

从前黑奴们大字不识,现在黑人开始接触白人社会,虽然他们自由了,但是他们依旧无法被白人社会所接纳,他们求知若渴的学习知识,他们开始拥有追求权利的思想,思想对于注重血统的部分白人而言是件危险的东西,黑人大兄弟们开始琢磨着怎么塞一个黑人老哥进政坛,经过多方商议筹划,1870年希拉姆·罗兹·维尔斯老铁进入了国会山,成为美国国会史上第一个黑人议员。

1963年,一个明媚的午后,一位慈眉善目黑人在林肯纪念堂用他那极具感染的演讲方式说出了“ I have a dream……!

”马丁·路德金此方关于寻梦演讲是至关重要的,或许他的私生活并不检点,但他确实为黑人老铁们在美国未来的发展指出了可行的方向,尽管黑人们在白人社会里屡遭挫折,处处碰壁,犹如在黑夜里摸石头过河,就连公交车都不让坐,可是身为基督教的牧师马丁路德金依旧怀着一颗和平的心,使用仁爱的方式领导黑人争取真正的权利,并不是写在纸上的公民权,而是更为实际的经济权,可以说他发起了一场“穷人运动。

”因为他的活动,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被视为非法。

电影里有两段黑人精神领袖组织的聚会,他们搞得声势浩大,好像要造反一般,可是主题其实仅仅只是为了平等人权而宣誓,他们不搞暴力袭击,只是举牌示威游行,相较于3k党的激进份子要安分很多。

当然喽,黑人是出了名的嘴炮,第一个次聚会的黑人老哥就是列子,这货一直说要搞战争,搞到最后也不见冒个泡,男主角卧底小队得出的结论就是这群黑人不会搞事。

当然同时期还有激进的马尔科姆·X,X代表他遗失的部落姓氏,同时也代表他拒绝白人姓氏,这家伙年轻时候也是一条江湖浪子,人到中年才觉得应该做点什么,不如搞点种族运动好了,他是反基督者,他信奉阿拉,他背后的“伊斯兰国”搞得是“内部建国,对外移民”的政治思想。

他的理念和马丁路德金是不同的,对于种族问题,他的原则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他与马丁路德金都为黑人争取权利而运动,他也拥有足够多的追随者,斯派克李为其拍摄了一部传记电影《黑潮》。

后来马丁路德金和马尔科姆x都被刺杀了,此后黑人的民权运动依旧在进行,虽然黑人内部激进党和保守派已经逐渐分裂,可是诚如鲁迅先生所说:“能发声的发声,能做事的做事,以后若无光,我便是唯一的光!

”更多的黑人政治家加入了为黑人谋求与白人同等利益的活动,路上不亮,但是总有人背负着歧视,背负着鄙夷负重前行,一代又一代,如愚公移山,时至如今黑人老铁们终于挣得了在美国还算平等的地位。

其中电影里的女大学生就代表了斗争的一代人。

世界上所有的种族都有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瞧不起其它种族特质,譬如“地心说”就是整个人类最大的自以为是的表现,每个种族都有自己的神,有着自己的傲气,对于其它种族,要么暗中较劲,要么直接奴役。

解放黑奴对于白人而言,就像是从前我养着一条大黑狗,我让它做啥它就最啥,现在它突然坐上餐桌告诉我它有一个梦想……,部分白人是可以理解黑人的思想的,毕竟人不是牲口,人人生而自由,可是对于多数白人而言,百年来黑人是奴隶的事实已经是白人根深蒂固的思想。

1866年比较激进的白人份子搞了一个3K党,估计是北方战败的老兵在斗地主时候突发奇想取得名字,顺口又好念,不过它的意思是其实是Ku Klux Klan。

三k党这群家伙喜好穿着白床单,带着尖帽子,套着白面罩烧十字架,实际上这是一种设计不合理的战袍,姜哥里就吐槽过,发起冲锋的时候,白面罩上的眼睛洞洞视野极差,经常误伤队友。

3k党是绝对的种族主义者,他们可以说是有色人种在美国争取权利的最大阻碍之一。

如果从电影的角度来分析,3K党的眼镜老哥一开始就自我介绍说亲人被黑人杀了,老婆被黑人轮奸,对于他而言,他确实有足够的理由憎恨黑人,3K党简直就是他的道友会。

不过有时候个人的行为往往会影响整个群体的名誉,当然种族根性也有,不过稍后也不说了…世界上有善神就有恶神,并不是所有黑人都愿意老老实实的凭本事吃饭,无论黑人还是白人,总有那么一些人不本分,在黑人得到自由以后,不免一些获得自由的黑人开始瞎搞,正好这又发生在黑人运动的敏感时期,本来白人就对解放黑奴有意见,这些黑人身强体壮,器大活好,搞个抢劫,开点白人荤也是很有可能的事情,犯罪的事情天天都有发生,但是有色人种的犯罪就尤其惹人注意,时间长了也就烂了黑人名声。

电影里3K党还有另外一个角色,他比黑人眼镜老哥要激进的多,这家伙没有说明自己加入党派的理由,但是可以看出这家伙有狂躁症,他的胖子老婆也是一个激进的女人,这两个家伙其实并不是恨黑人,从他们安装炸弹的时候可以看出他们是典型的反社会人格,黑人不过是他们发泄情绪的口子,另外一个白人胖子感觉是闲着没事做,打桌球的时候顺便入了3K党,3K党就成了这些家伙的乐园,他们没事做的时候就抱着枪去大山上打靶玩,靶的形状就是黑人逃跑的样子,黑人老铁们怕不怕?

电影里犹太小哥的角色比较有意思,在美国犹太人与黑人都是受歧视的人种,犹太小哥因为是白皮肤所以受到的种族欺凌要少点,直到3K党的变态小哥拿枪指着他的鸟,要他掏屌看包皮的时候,他才切身的感受到颈上的六芒星是多么沉重,种族主义是多么可怕,不管他是谁,他的血统在他出生的时候就为它的命运打上了烙印,总有那么一刻,他会提醒你,你属于哪里。

可是,假如换下位置,当年被奴役的是白人,黑人是奴隶主,搞不好现在白人都还是奴隶也说不定,可能世间从来没有对错是非,从自身利益出发才能辨别对错。

其实不止是美国国内的种族纷争,近些年大家都讲究国际多元化,其实不过是暗中较劲,多年前布什一心搞波斯湾战争,给了足够的时间让咱大天朝飞速发展,如今特朗普开始和咱们玩贸易战争,可是这个黄毛大爷真的能阻止东方雄狮的崛起吗?

 4 ) 片子不错,致敬一下。

历史倒退的时候,需要这种提醒。

但是又觉得这么说挺扯淡的,我们还有更严重的问题被压的喘不过气来。

倒是本片真正让我意识到“狭隘”两个字的具体内容,这种狭隘目之所急比比皆是。

没办法证明历史是不是在主动选择这种狭隘作为推进的力量。

但愿世界大同的理想还在吧,但愿我们身边的族群还没有分化至此吧,但愿他们经受的一切都会被我们幸免,但愿所有执着和忠诚都不会演变成狭隘吧。

 5 ) 幽默的绒毛蘑菇头cos三k白人

一开始,完全被翻译的所谓”黑色党徒“的片名误导,再加上它的海报。

看了简介都觉得是一部文艺、宗教电影。

其实,主题跟表面理解相差太远。

简单理解,电影是说:有一个白人至上的三K党,一个黑人警探加入党员当卧底的事情。

那好的,当然不会是一个黑人明目张胆进入卧底,这里就需要一个白人警察和一个黑人警察互相COS。

角色的张力,意犹未尽整部电影人物设定风趣幽默,情节有多次转折。

也确确实实就是种族励志(崛起)的作品。

恰到好处地呈现黑人对种族歧视的愤怒与怨恨。

电影层次分明: 黑人革命派--卧底中间人--三K党情感主要出于以上三类人,围绕三个不同层次的角色叙事。

最后,电影是想说明黑人和白人,只是共同生存在这片地域的人类而已,不应该有那么多的纷争。

 6 ) 《黑色党徒》——“白色放火,黑色幽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黑色党徒》讲述了在科罗拉多泉城,一名非洲裔新人警察的真实故事:他在70年代渗透进入KKK(Ku Klux Klan:3K党),通过渗透三K党的当地分会来证明自己能够成为一名警察,自己作为“幕后者”获得三K党魁的信任并说服他的犹太人同事(Adam Driver)作为白人至上主义者扮演自己的“幕前人”进行卧底。

导演斯派克·李一直被认为是美国当代最有天赋的导演之一,其所拍摄的独立电影充满冲突的同时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本身来自于非裔家庭,父亲是黑人爵士乐的作曲家,母亲则是一位文学教师,家庭的影响下,斯派克·李较早地开始了针对本身种族及其地位的反思与创作;作为一名最具黑人意识的导演,他一生的愿望就是拍出真正的“黑人电影”,因而他所涉及的题材也大都与黑人的出路、觉醒、种族歧视有关。

由于对于黑人的习性和社会困境有着深刻的体会,他的电影风格相当犀利、节奏明快而有爆发力。

我们可以在本片片尾给出的片段看到这部电影的现实来源:2017年8月11日至12日,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爆发的团结右翼集会(Unite the Right rally),声称犹太人正在毁灭西方,这场大规模的集会是美国白人至上主义者对犹太种族及其他有色人种仇视心理的集中爆发。

右翼集会者手举Nazi党旗,宣扬“Make American Great Again”,向川普大帝与阿道夫·希特勒致敬。

集会过程中,一辆汽车冲入了反对集会的人群,造成了一名女性死亡,另有19人受伤。

8月16日,事件逐渐升温,总统特朗普在一次活动中称“双方对暴力事件都有责任”,对白人优越主义示威者表示同情,并称示威者中“也有很多好人”,认为“另类左派”应当在暴力冲突中负有责任。

这次事件在美国产生了巨大的负面风潮,一度将整个国家激化到种族仇恨的巅峰,站在又一个危机的临界点上。

斯派克·李面对当代的种族主义热门话题、白人警察杀害黑人,以及白人至上主义等等,创作了这部丰富而又激动人心的电影。

电影本身的剧情并不像上述事件那样具有政治性,整体娱乐性非常不错。

这部电影在大致的背景上讨论了70年代的政治与社会气候,但更多的是黑色幽默,表达一种愤怒的态度。

在展示美国白人的官方形象时处于野蛮的最佳状态,由亚历克·鲍德温单独负责了开始的这一part,拍摄一段3K党人的宣传片,丧失理智、急躁,明显地如野兽般的焦虑,念着一段Form Speech的间断爆出几个脏字。

电影中表现了两个不同组织“3K党”和“黑豹党”的冲突,但两个组织并没有在电影中发生直接的大规模肢体冲突,仅仅从几个人物之间表现出来。

两个党派并没有实际参与到国家的政治生活当中去,我们可以仅仅将其视作一种社会组织;两者都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积极地进行活动,关于这个时间节点,可以在戴锦华教授的《电影与世界60年代》的课上得到充分的分析,再次不在过多赘述,就多言一句:六十年代是一个混乱与反思的年代,而从那时起每个十年的反思都是对那个年代冲突的重新推导。

“Ku Klux Klan”源自希腊语kyklos,圆圈的意思,发音与"Ku Klux"相同,以及英语的“clan”(氏族的意思)这两个词汇组成。

二者合一,则是一种白人至上主义并在意识形态上组成一个排外(黑人等有色人种及其白人支持者、天主教徒、犹太人等等)的圈。

而黑豹党,产生于1966年,成员是由非裔美国人所组织的黑人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组织,其宗旨主要为促进美国黑人的民权;他们也主张黑人应该有更为积极的正当防卫权利,即使使用武力也是合理的。

本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另一部入围电影《黑豹》中的主角,超级英雄“黑豹”这一漫画角色在当时的创作时很大程度也受到了这一社会活动的影响,也诞生与1966年。

可笑的是,除了白人选择了使用暴力和恐怖威胁将其对其他种族的愤怒表现了出来以外,我觉得两者的主要理念并没有本质区别。

他们所表现的都是种族主义,都是一种狭隘的仇视心态。

而“3K党人发泄仇恨终害己”的这一剧情,这可能是这部电影的一处在观者角度的“小失误”,没有达到黑白平衡,“各打五十大板”的手法可能更有助于其达到社会影响的作用;但一想到《绿皮书》中,Shirley博士的处境,也就对斯派克·李这么处理有些理解了。

说实话,这部电影能够达到平和种族纷争的结果吗?

答案是否定的,比起是一种解决方案,这部电影更像是一种政治声明。

 7 ) 赵铁柱大破3K党

如果你经常关注美国现任总统的动态,那么就无须担心被剧透,可以放心继续阅读了。

严肃的剧情介绍:赵铁柱(丹泽尔华盛顿的爆炸头儿子 饰)无意间得到一个诈骗集团3K公司的联系方式,出于好玩的心理,拨电话过去跟对方谈笑风生,更被该集团相中,获邀加盟。

赵铁柱虽然会模仿东南沿海地区的口音,但是却有着标准的北方人长相,担心线下与3K公司成员们见面会穿帮,于是请来自己的同事张全蛋(韩索罗的中二病儿子 饰)冒充自己。

在两人的配合之下,查明3K公司打算利用存在质量问题的手机实施炸弹袭击,袭击对象是进步女性李小花。

最终3K公司的阴谋被挫败,但是电信诈骗问题并没有因此得到遏制,反而愈演愈烈,遗祸无穷。

去看这部电影之前,没有注意到影片信息“类型”一栏有着“喜剧”的标签。

结果一开场亚历克·鲍德温的大脸还有半半卡卡的演说就奠定了影片的基调,不仅是逗乐,还有怼川普,毕竟这位大叔除了是阿汤哥在IMF的(故)顶头上司以外,更著名的身份是川普模仿秀宇宙总冠军。

紧接着是一行典型黑人英语的字幕,具体内容记不清了,好像是说电影基于真实事件改编。

黑人主角登场,那嚣张的发型怎么看也不像是纪律部队的执法人员。

他去应聘警察,面试官相当可疑,分明是纽约警局黑警组织HR的重要干部西蒙斯。

上个月看的男主他爸丹泽尔华盛顿主演的《伸冤人2》里,还出现了这位面试官的克星豆豆警探。

主角被安排去整理文件,遇到种族歧视的同事,憋了一肚子气,申请转岗去当卧底,正好有个黑人学生会请了一个黑豹党的干部去做演讲,警方担心这场演讲会宣扬激进的内容,就让主角混进去搞窃听,必要的时候可以让那个黑豹党的伙计闭嘴。

结果主角去了以后,发现里面个个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反而被演讲嘉宾洗脑了。

顺便他还勾搭了人家学生会主席。

因为这次窃听任务,主角认识了警队中的两个伙伴,一个是日天日地弑父弑君的凯洛伦,还有一个样貌和声音都有点像史蒂夫·布西密,最后一看演员表,果然姓氏相同,原来是哥儿俩。

话说这电影还真是爱找知名演员的亲戚。

接下来,就是本文开头提到的内容了,这也是影片的核心情节,主角给3K党打电话,结果被吸纳为成员。

我对这部电影评价不高,主要是因为它有点标题党的感觉。

看之前,以为真的是一个黑人混进了3K党,心想那得多夸张、多刺激?

于是对这个故事抱有极高期待值。

结果实际上执行潜入任务的是凯洛伦,主角只负责打了几个电话。

而且那几个电话也不是非主角打不可,凯洛伦人都去了,顺便把打电话的活儿也接过来就得了。

对这个主角的第一印象还不错,可能是因为演员身上那股云淡风轻的感觉有点像他老爸。

可是电影给他的人设实在是不讨喜,老是甩脸子给队友,像是别人欠他的一样。

没错,黑人确实在美国遭遇不公正待遇了,可是他的队友是犹太人,人家的族群还遭遇过大屠杀呢,也没他这么苦大仇深。

更重要地是,这部电影里面真正危险的卧底任务都是队友执行的,队友要跟拿枪的神经质3K党直接打交道,所有的危险都是队友在扛,结果导演却强行让黑人小哥当主角,可是观众又不傻,能看出来谁才是真正的英雄。

你去看《智取威虎山》,最佩服的一定是杨子荣,而不是少剑波,何况就这个大破3K党的故事来看,黑人主角的重要性还达不到少剑波的程度。

如果要说主角发挥了什么关键作用的话,大概就是激起了犹太队友对3K党的憎恶,那么他就该作为一个导师一类的配角退居二线,电影的核心矛盾应该是受到歧视的犹太人如何对抗3K党。

可惜导演是黑人,因此黑人角色的故事哪怕没什么可看性,也要强行被扶上男一号的位置。

这部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或许有人会借此为导演辩解,说历史上就是这么发生的,所以就这么拍了。

如果原始事件就是这个尿性,那么这个事情本来就没什么可拍的。

替两个男主撕番位这个事情就此打住。

换个角度,单看反派的话,这电影还有点意思。

我估计很多人也是跟我一样主要冲着3K当来看的这部电影。

里面的党徒们简直都蠢哭了,而且能看出来都是些游手好闲的屌丝。

把严肃社会问题用喜剧手法呈现出来是导演最值得称道的地方。

我们不需要担心严肃性和社会意义被喜剧消解掉,恰恰相反,导演让3K党丑态百出,反而加深了观众的危机感。

3K党徒们表现出的这种不可理喻的状态,极易链接到观众的真实体验,让人们联想到与之有相似特点的传销组织、邪教组织,以及疯狂的粉丝团体。

这里我又要老调重弹一下,引用自己之前的观点:愚蠢远比智慧更容易叠加。

一个蠢人或许还有点萌,一群蠢人就很惊悚了,没有理智却具备强大执行力的人,就像丧尸一样可怕。

这部电影其实是借批判3K党来怼川普。

我非常尊重导演的个人立场,而且我也不喜欢川普。

但是直接让3K党大佬说出类似“让美国再次伟大起来”“美国优先”等川普金句,把川普和3K党露骨地划上等号,手法并不高级。

结尾的纪实影像资料当中直接出现了川普的身影,其实导演的意图已经很明显了,正片里面继续无节制地兜售私货,未免用力过猛。

扮演3K党大佬、川普化身的托弗·戈瑞斯把上面提到的那种蠢萌发挥到了极致。

说点题外话,这次开场前的贴片预告有汤老湿的《毒液》,巧的是托弗·戈瑞斯正是老版《蜘蛛侠3》毒液的扮演者,而本片女主角还是去年《英雄归来》里面小蜘蛛的女神学姐,所以这部电影也算是蜘蛛侠电影宇宙的编外作品了。

说回影片。

后半段的节奏明显出了问题,跟最近的国产片《西虹市首富》结局部分有点像,凯洛伦的身份暴露,观众的心情都随之紧张起来,按理说接下来应该是他面临杀身之祸,观众想看他怎么应对危机。

结果导演却话锋一转,去讲女主角遭遇的炸弹袭击了,凯洛伦身份曝光的事情不了了之,导演制造了紧张感,却没有对此做出呼应,而是用另一边的危机掩盖这边的潦草收尾。

除此之外,汽车被炸那一幕,感觉上对应的是剧情线当中主角失去一切、陷入黑暗时刻的节拍,结果下一幕就是主角智擒种族歧视的同事、大获全胜,让人有点跟不上思路。

正如上面提到的,这部电影里勇闯虎穴的是凯洛伦,主角一方作为警察,唯一曾经有过射击动作的也是他。

而黑人小哥干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在身上绑着窃听器搜集证据。

或许这部电影应该改名叫《窃听风云》。

最后给出纪实影像,已经是近年来用烂了的招数,但是观众确实吃这一套,我也被震撼到了。

这样的手法放在《萨利机长》那种五星佳作里面,就是扣分项;放到本片则成了加分项。

此外片中的时代金曲也值得一听,男女主角在餐厅约会时的背景音乐是Brandy,去年的《银河护卫队2》也用了,还是星爵爸妈的定情曲。

 8 ) 拿起武器!!!

“我们在讨论革命,你们却还在讲什么特写镜头?

”当法国电影新浪潮的小子们冲进戛纳会场的时候,政治影响了戛纳,这个日后最具影响力的电影节。

2018年,戛纳将《黑色党徒》迎进了卢米埃尔宫,斯派克·李导演的新作,一部愤怒的电影。

电影中的高潮部分用格里菲斯创造的平行剪辑来展示3K党观看《一个国家的诞生》的场面和黑人集会,以此展现美国社会中双线的政治生活并表达导演的抗议。

《黑色党徒》讲政治的视角十分特别,它以反击电影史中鼎鼎大名的《一个国家的诞生》的种族歧视内容而引出自己希望种族平等的观点。

《一个国家的诞生》在电影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因其使用平行蒙太奇和最后一分钟营救等而成为以后早期电影叙事技巧的集大成者。

但其内容以南北战争的背景且充满着种族歧视的内容,并直接成为3K党观影“圣经”。

《黑色党徒》这部直接回击《一个国家的诞生》的作品,因其强烈的政治性大受争议。

现在再将《一个国家的诞生》拿出来批判其内容,并不合适。

但以它电影史的地位,且作为3K党的“标志”之一,斯派克·李的目光并不能将其忽略掉。

与其说站在黑人立场的斯派克·李在反击《一个国家的诞生》,不如说他反击的依然是那种族歧视的思想。

双面的身份 说回到斯派克·李, 斯派克·李是对美国种族历史文化和融合有自己深入的理解的,同时他也并不一味的将黑人放置于弱者地位,同时甚至可以看出他对黑人运动的一些不当行为的不满,这在他的《为所应为》中都可感受的到。

《黑色党徒》延续着《一个国家的诞生》的黑人白人的地位之争的问题。

《黑色党徒》依然有着类型片的外衣,卧底警察的故事也并不少见,但斯派克·李像《为所应为》中那样的设计的剧情和人物不仅仅牵扯到黑人和白人,隐藏的犹太人也被提及。

斯派克·李在这里面呼应了《一个国家的诞生》:3K党认为是犹太人带领黑人民兵洗劫庄园。

卧底警探其实是主角罗恩和他犹太同事菲利普组成的“虚构”的罗恩,这种“虚构”既是荒诞的,同时也是复杂的,其实在某种程度上的“重合”表明了,在电话另一端,黑人和白人并没有什么区别。

电影中的罗恩一个试图在混乱中认清局势的人,作为一个黑人,他对黑人处境不满,作为一名警察,他不能完全同意黑豹党的做法。

他似乎就代表着斯派克·李的目光。

作为黑人,斯派克·李要反对《一个国家的诞生》为代表的种族歧视,但作为一个具有洞察力的美国社会精英,他试图在激进的两个种族中寻找落点。

所以,他用反击的平行剪辑段落就不代表着他失去了理智。

罗恩与黑人大学生联盟的领袖在桥上的对话,更像他的自问自答。

他借罗恩之口说出了他的对自己的定位:具有双重意识即既作为美国人又作为黑人。

同时也在询问着:不能从体制内进行改变吗?

斯派克·李对黑人身份有着极高的认同,所以他完整呈现了夸梅·杜尔的演讲并伴随着一张张发亮且深情的黑人的面孔。

斯派克·李在本片中加入了喜剧元素,他明白在当今,以彻底的黑人意识形态输出必然会导致白人观众的不满,这是他妥协的一面。

但他喜剧效果更多的来自对3K党的描绘和嘲讽的对比上,不着重让黑人去复仇,着重去刻画3K党徒的愚蠢。

例如:3K党领袖组织的白人聚会上,负责安保工作的是一名黑人警察。

这些处处体现着他的蔑视的态度。

平等而非推翻 《黑色党徒》的平行剪辑中黑人认为《一个国家的诞生》直接导致了3K党的重生,白人则在仪式和观影中享受着《一个国家的诞生》带来的快感。

《一个国家的诞生中》黑人民兵意图强奸庄园中的白人女性,《黑色党徒》中,3K党筹划着对黑人的袭击。

“白人万岁”和“黑人万岁”交响。

当我们观看《黑色党徒》时,当它引发巨大的争议时,我们就应该相信,斯派克·李想要的不是以黑人题材获得怜悯与赏赐,他要的是揭开电影史在某种程度上的伪装!

它迫使观众去重新想起那部在电影史上赞誉满满的电影的内容和其所代表的思想。

它不像《黑豹》,但又确实有相似之处,《黑豹》本身没有明显政治诉求,甚至带着不切实际的幻想。

但根据鲍里亚的观点来看,意识形态本身的效果就已经内在于电影摄放机器之中,所以如果将《黑豹》和《黑色党徒》两者如果结合分析的话,无论是有意和无意,两部电影背后都可以看出“白人能做的,我们也能做”的呼声,超级英雄黑人也可以做,同样的,电影史黑人也能发声。

况且,《黑色党徒》激进吗?

从前面的论述就可以看出,它是愤怒的,但它并不激进!

一方面受限于类型化的处理,另一方面,它不想创造什么,它不要求推翻,它的思考是两面的,它只要求平等!

《黑色党徒》并不想发明一种全新的拍摄手法、剪辑技术,或建立一门独属于黑人的美学,它沿用着格里菲斯的手法来拍摄电影。

即使很多人批评用格里菲斯手法来反击格里菲斯依然是在白人话语权下做无谓反抗,但用格里菲斯手法不就是恰恰表明了,电影史不是专属于白人的吗?

这不就是要求平等的呼声吗?

黑人可以在同样的技术上表明自己的立场,完成自己的表达。

这部电影来的太晚了,比《一个国家的诞生》晚了一百零三年,但它终究到来了。

坦诚的结尾 当罗恩完成自己的任务时,他却被告知销毁掉任务的记录和证据。

这个社会依然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这也就是为什么 在《黑色党徒》饱受争议的结尾,一段段纪实片段让整个电影的呼喊获得有力的现实支撑的原因,《一个国家的诞生》所代表的歧视带来的后果依然存在。

一些评论认为这样的结尾是在逼迫观众强行代入导演的政治立场,但其实这正是“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的部分,《阿甘正传》都是将观众直接放置在意识形态之中(手段的高明与否另当别论),而《黑色党徒》则是让自己的意识形态与观众发生冲撞,因为它展现的是真实的画面,它需要观众脱离电影这个“虚构”,去审视真实的生活,而不是仅限于热血、感动和流泪。

所以,斯派克·李是坦诚的,在他眼中,他的“虚构”和他眼中的“真实”是一致的。

在当今电影的政治表达上,像斯派克·李这样坦诚的表达并不多,我更愿将《黑色党徒》作为斯派克·李心声的吐露。

当我们鼓励导演的作者意识时,必然要考虑到,政治观点和发声一定是作者范畴内的一部分。

我们认为电影是一门艺术,艺术是可以表达作者的思考、作者的理念的,这其中也必然包括政治思考和政治理念。

正是因为电影的艺术属性,所以才使它和政治的表达不可强制分开。

 9 ) 矫枉过正的政治正确终于迎来停步思考

叙事节奏把握得很好,不会紧凑到让人紧张过度,但是又会吊着观众的胃口,冲突不断。

很高兴看到导演没有政治正确,而是真的思考种族冲突这个问题。

最后那段即时摄影的现实片段引人思索,突然发现21世纪初期那种海纳百川的时代已经开始过去,大家看够了各民族的特色,猎奇的时代已经翻篇,开始坚守自己的利益和地盘,未来的路似乎越来越难走,而真相从来没有唯一的答案。

镜头拍摄有希区柯克的痕迹,在男女主人公持枪走到门口的场景尤为明显。

最开始黑人演讲者演讲的时候,观众脸部特写的剪切很棒,略微俯拍,表现他们的虔诚认真和蠢蠢欲动。

最后局长辞退男主的时候,是略微仰拍,表现他的盛气凌人和不讲道理的反面形象。

好笑的是,正是这个人最初说会罩着男主。

配角们表现得很出彩,每个人都有记忆点。

不能算一部绝佳电影,但是面对政治正确矫枉过正,这部让人有新的思考,很高兴看到有导演在一条走得太远又太多人走的路上,能够退回一段距离,开启一条新路,这在我看来已经是一次值得铭记的作品。

 10 ) Black man infiltrates Ku Klux Klan

How did Jordan Peele preach to Spike Lee about the film? Six words. He said, "Black man infiltrates Ku Klux Klan".48:00 Man in the white house embodies the white supremacist values by creating images of black Americans being the source of all social problems, selling hate through issues like immigration and crimes. Sounds familiar?50:00 Media report: The black woman was harassed by the police. In the tabloid, it was reported as the woman attacking the police officer after attending the black student union speech event. 兼听则明,但也得有基本的独立思考能力来选择自己的信息来源。

1:35:00 The "National Director" David Duke cites the study of William Shockley on eugenics to claim that the white is a superior race. However, eugenics as a discipline has long been scorned at by scientists and refuted by increasing scientific evidence. By the way, the peeking scene is a little bit hilarious. Ron's catching hairstyle is clearly visible when he was secretly peeking the KKK's ceremony from behind the window.

1:43:00 The movie repeatedly references slogans that became familiar with us in the past few years. At the end of the KKK's ceremony, David Duke thanked the crowd for putting their country first, and all started chanting "America first!" Does "America first" even exits then? I doubt so. The phrase "making America great" is also mentioned somewhere in the film. 02:07:00 电影画面一转,我们看到的是2017年白人主义者在街上拿着火把游行、高喊“White lives matter"的口号、街道上的两拨游行者之间的暴力冲突以及Trump的荒谬发言。

Throughout the movie, it's always been about white men, not women. The only white female character eagerly follows her white-supremacist husband's order and set out to do one thing - bomb the protesters with a C-4. A movie about systematic racism, KKK, and their treatment of the colored can be made, premiered, and shown all around the world, while no public discourse can be made on that 10-year history, the student movement, or the dystopian governance in the far west.

《黑色党徒》短评

3K党也被塑造得太敷衍了事了,感觉被虐的毫不费力,几处剪辑断档也很奇怪。

8分钟前
  • 路人甲先生
  • 较差

被封面和标题骗得好苦。。。自己选的电影,再困再无聊也要睡着放完

12分钟前
  • Moon
  • 很差

卧槽,斯派克李典型志大才疏越活越抽抽的大爷,你他吗牛逼哄哄个啥,奥斯卡绿皮书拿了最佳,你摔门而去,这个我支持,我要是黑人早他吗竖中指了,可你丫自己拍得这个片子,能不能争口气啊?这拍得什么玩意,这么好的一个真实史实打底的电影,看的我都快睡着了。。。

17分钟前
  • 琧婯
  • 较差

今天在北加州看的美国首映, 从现场氛围来看观众的认同度挺高的, 不断的黑色幽默梗让影厅笑声未停过, 调动得十分成功。但最后穿插纪录片真实影像还是蛮让我出戏。另外挺喜欢此片的胶卷摄影。

20分钟前
  • SoundsSad
  • 还行

too long too boring

25分钟前
  • kitty62888
  • 较差

为什么斯派克李总是被双标?他用平行蒙太奇就是土鳖吗?我觉得那段很有力,是电影情绪升华的重要部分。他那些很典型的镜头和剪辑还没放进来呢。这部电影和《抱歉打扰》放在一起对比可以看见显然的切入角度不同,相比《抱》的劳工视角,斯派克李还是为所应为时期那个愤怒的他,更加针对纯粹由肤色隔离、美国的历史造成的冲突,可能相对会显得表面吧,但也更契合当下的美国——没错就是影片最后那些新闻片段,今天的、此时此刻的美国。甚至我觉得,这次因为喜剧的元素、更大规模的制作他作出了不少牺牲,如果是平常的小制作,他完全会更愤怒一些才是。

27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一星半。美国已经到了随便拍一部黑人运动影片就能得奥斯卡提名的程度了吗?40分钟弃

32分钟前
  • 业余左后卫
  • 很差

戏谑口吻无疑在消解凝重的诉求,而作为商业产品却又过于深刻。核心创作矛盾在于,主角身份被空前强调的时刻,他的非裔身份又如何起到对叙事的真正推动?合理性的失效即表达的失效。

37分钟前
  • OreoOlymLee
  • 较差

3.5

40分钟前
  • 曳尾于涂
  • 还行

不给四星以上算不算政治不正确?

43分钟前
  • 顾得儿白
  • 还行

每年奥斯卡都有涉及种族类的电影,但这么赤裸裸的讲政治还真的挺炸眼。白人万岁和黑人万岁直接对立的冲突融入黑色幽默的佐料让片子避开了暴力拉仇恨的窠臼。可能中国人永远不理解3K党和黑权运动,就如同我们不理解电影最后怎么把美国国旗放倒了还黑白了,怎么侮辱国旗映射总统的新纳粹主义怎么还能6提奥斯卡。电影可以是抨击政治的利器,谁说艺术就要中立。

48分钟前
  • Jonathan
  • 推荐

这也能入围戛纳电影节竞赛单元和奥斯卡最佳影片?完全没有感受到戏剧冲突和张力。最觉得好笑是一个菜鸟新人警察随口打电话问一句,就迅速被允许入会,还一步一步接近地方和中央领导。就这样的反侦察能力的话,3K党应该分分钟就被端了吧。岔开的感情分支完全不知所以。故意引用川普的一些话语,以及最后穿插的新闻片段都太刻意。我觉得正式因为电影本身的力量不足,才不得已需要用这样“取巧”的方式来展现。同样是种族话题,《绿皮书》的感染力要大太多了。

52分钟前
  • ROROTO
  • 较差

设定非常非常好,非常有趣且值得讨论,有那么一瞬间我以为是卡佛(白权组织)和“是首相”(民权组织)的夹缝里,一个傻黑人和一个傻犹太人的故事。没有人是傻逼,但全是衰人。后来发现斯派克李还是没有办法真的去挤兑一切嘲笑所有,整个片子又回到了他黑人电影的轨道上,不得不说非常遗憾了。

55分钟前
  • KREJERK
  • 还行

就这影片质量,和黑豹一个鬼样,还想赢最佳影片?不托政治正确的福连提名都没有...

59分钟前
  • 小唧唧
  • 很差

hmmm.. I can’t

1小时前
  • 牛奶配送员
  • 较差

(8.0/10)斯派克·李高级的地方在于同时兼具观点和技巧,在阐释一个苦大仇深的问题时也不总是哭哭啼啼的,能笑着述说悲剧是鉴定一个导演功力的标尺之一。越来越喜欢亚当老司机了,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1小时前
  • cliosong
  • 推荐

#Cannes71# 哪种政治宣传都是政治宣传,这已经跟电影没什么关系了,不加那个结尾或许还有三星(虽说剧作不行但起码喜剧部分还不错),加了那个结尾没有商量只能送一星。说真的,你要是批判「一个国家的诞生」,你别用平行蒙太奇呀,有种学学戈达尔。

1小时前
  • 胤祥
  • 很差

直面被《逃出绝命镇》回避的复杂,直面被《绿皮书》降级的调和难度,直面分裂,直面激进,直面不太平。碍于知识面,很多点一知半解,但看爽了。这是被现代语境、影史观、使命感共同铸就的现代电影。从主角开门起,结尾的蒙太奇如此述说:一、以上是一部电影,接下来不是。(故意提高噪点、用载人推轨制造最虚假的行进感)二、他们要面对的不是某个人,而是更多。(敲门→没人→窗外远处的3K党)三、这并非远去的历史,一切还在继续。(3K党进行焚烧十字架仪式→当下种族主义者示威)

1小时前
  • Ocap
  • 推荐

技术上非常好,段子也足够好笑。故事逻辑开始瞎扯淡得还挺好玩,到最后一团糟,说了半天白人是黑人的敌人,怎么到最后白人警察连同黑人一起把3K党领袖的女人抓了?莫名其妙就抓走了,非常应付。一个值得称赞的地方是把Adam Driver拍得没那么腻味人。音乐主题魔音绕梁。

1小时前
  • 小A
  • 还行

一个关于马丁路德金、反对种族歧视的故事。用戏谑喜剧的角度来表达严肃沉重的主题:种族歧视、平权、反战反暴力、男女平等,角度还蛮别致。不过个人觉得最佳影片应该是没有机会了,毕竟各方面挺好的但没有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

1小时前
  • Soke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