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真的对诅咒有极大的执念,不知道是因为压抑的社会环境还是鬼神文化的影响,从大名鼎鼎的《午夜凶铃》《咒怨》再到这部《残秽,不可以住的房间》,虽然故事不一样,人物经历不一样,但是内核都是诅咒。
跟西方传统的家族诅咒不一样,日本的诅咒往往是无缘无故的,可能只是偶然间到了一个地方,可能只是无意间听到一个故事,看这里日本恐怖片常常会为主角大呼无辜。
但是正是这种随机式的诅咒,才更让观众有代入感,在我十多年的恐怖片观影经历中,只有日本的恐怖片会常常让我有内心发毛的感觉。
像《残秽》这部电影,从头到尾并没有使用一惊一乍的音效和突然冒出来的鬼怪来吓人,但是里面午夜来的骚扰电话、精神病患者在地板下爬行、上吊女人摆动的腰带、无人经过但是自己亮的感应灯……这些细节会让你在现实生活中突然在脑子里出现可怕的画面感。
比如晚上下楼扔垃圾的时候会担心楼道下来的邻居会不会是已经被鬼上身的行尸走肉,比如深夜加班回家走在小区昏暗的灯光下担心会不会突然在前方站着一个长发女人,比如回想起某次出差住的酒店玄关的感应灯会突然亮起,而人却在房间里的床上……诸如此类。
更别说电影最后所说的即使听到了也会沾染上(残秽)这种让人诅咒方式,不过就算真的被诅咒了又怎么样呢,就像电影里面的邻居一样心大一点好像也没有什么影响吧
与大多数中式的恐怖片不同,日式(尤其是残秽)试图用一种平淡的叙述让你感受到恐怖,一种从后背透出的凉意。
而中式恐怖大多是由音乐和画面给人一种突如其来的恐惧,一种来得快去得快的恐惧。
在此,我不想评论两者的优劣(两者都是电影的表现手法)。
言归正传,本片由一个女大学生久保独居的离奇经历开始,在与一个女作家的书信交流中,两人对此产生了好奇,便决定一起寻找到事情的真相!
(好奇害死猫) 从女主久保租住屋的衣服摩擦榻榻米的声音查起,妇女上吊案,婴儿哭泣事件,再到杀婴案逐渐浮出水面,最后追溯到九州的煤矿矿难。
(售货员自杀,骚扰电话,老头离异死亡,阿婆的怪异行径,精神病男子,九州矿难遗址房主的死亡都是依附于上述这条主线上的) 层层推进,逻辑严谨,不简单地依靠恐怖的音效以及令人恐惧的画面,通过事件的层层深入,让人自然而然的产生一种恐惧,这是日式恐惧的一大特色。
无论是中国大陆的恐怖惊悚片,还是中国香港的灵异片,都不可避免地用音效来渲染氛围,而且由于某些原因,最后一切都只能归咎于精神问题,幻觉,梦等载体,无法形成严谨的逻辑,大多数片子最后都无法解释片子前面所描述的内容,但是日剧可以最大限度的构建自己的鬼怪逻辑。
当然一部片子无法做到十全十美(我个人意见)。
回到本片,残秽意图营造一个步步深入的恐怖环境,但是它在构造这个严谨的逻辑的同时,用了可以说是大量的小故事来勾连这条主线。
正是由于故事的众多,纵然有一定的联系,也难免会让观影者存在观影的困难。
假设只看一遍,你能叙述出她们调查的几个案件吗?
我想我是不能的。
再者 ,从九州矿难事件到地基上的建筑物都发生灵异事件,无论从地址,时间,载体,两者缺乏必要的逻辑。
仅仅凭借矿难者的怨念,难道是只要与这个怨念有一定的关联都得受到诅咒?
是从九州来的那幅美人图将怨念带到了事发地?
还是说美人图就是载体?
可是最后的编辑仅仅是记载这件事也被怨念所骚扰。
这里的叙述不够清晰,不像贞子中的录影带和咒怨中的凶宅有明确的载体。
最后是美人图和寺庙中的和尚,美人图我的猜测是怨念的载体,而和尚是一个事件的叙述者。
可是,片尾的和尚紧盯美人图,美人图渐变,是彩蛋?
是暗示?
是引申?
不得而知。
最后说一句:好奇害死猫!
整个故事构架就是推理小说吧。
真相以人物登场丰富起来,慢热得夸张,真相掀开不由得我觉得是不是到了日本电影的瓶颈时期,推理剧+灵异,但是整个故事的恐怖气氛都被推理剧的局限套路了,理性与恐惧之间矛盾,即使擅长讲故事的日本电影也处理不好了。
小说迷会不会失望?
即使没看过小说版的我也有点不满意这样效果不知道原著粉如何。
深夜看的,B站片源。
不看弹幕我还是无法支持的,本性怂得很。
女主角好像初中的G密,带上眼镜就像漫画里出来的温柔派男猪脚。
所以当时我还经常暧昧TA的,哈哈哈。
G密就是偶初中的男神了,(●'◡'●)。
待续。。
吓得整个人都激灵了……各种恐怖意象里最害怕的还是上吊的女人,脚尖在空中摇荡,肿胀的脸庞,布满血丝的眼睛。
结果最后偏偏是正面特写啊啊啊!
比预先期待的更带感的恐怖片,污秽像一棵树的根系那样不断延伸到远处,波及的现实范围越来越广。
作家及她的同伴所做的是顺着脉络向源头挖掘,一点一滴寻找散落在时间里的真相。
满足好奇心的同时,离致命的危险越来越接近,近到无论怎样搬家也无法甩脱的地步。
结尾还有彩蛋,画卷没有被烧掉,所以最初的源头是什么咧,失事煤矿死去的一百多名无辜工人?
这类设定总带有理想化的色彩,人们活着时无法求得丝毫正义公平,死后却拥有复仇的恶力,借煤矿主之手灭了他的满门亲眷仆从,这污秽依然残留在世间,吞噬着后来不幸居住在此地的人们,恐怖的意象交杂汇聚,愈演愈烈。
如果世上真的存在「残秽」,可能人类灭绝的指标都能提前达成。
这么多年一代又一代,多少恶行的累积啊。
收回前段时间对韩国的那个公寓的赞誉,这部"原作"才是真正的恐怖啊。
中元节当天看的,命名残秽非常合适,比起恐怖,更多是指精神污染和服的腰带刷拉刷拉的扫着地板,女儿吊着的兔子玩偶,黑白像素化的照片细看非常掉san,还有越来越憔悴的女作家这远远不是结束,甚至可以说他们仅仅是窥见了怪谈的一角,他们都已沾染了残秽,女孩儿和女作家也逃不过 "烧啊杀吧"的命运。
不要调查,不要讨论,不要说出来,不要看,不要听到--很多怪谈追踪到底,会发现是同宗同源卧槽主角也去世了日本女演员竹内结子去世了,在她刚步入40岁的这一年。
26日晚,她还像往常和丈夫中林大树一起吃晚饭,饭后她独自上了二楼,看上去没什么异样。
次日凌晨,中林大树,在步入式衣柜里发现了上吊的妻子。
救护车赶到时,竹内结子的心肺处于停止状态,现场没有发现遗书,在被送到医院后宣告死亡。
以下均来自豆友评论,记录下来以供后续翻阅--我觉得那幅画是承载污秽和怨念的载体,显然和尚已经被画控制了,不然也不会撒谎说他没有见过那幅画,所以和尚是在保护那幅画,画在污秽就可以继续传播--从这一段叙述中我们不难发现,表面上,影片中的人似乎在调查后又回到了以前的生活状态,大家都过着正常的生活。
然而,每个人却又都相互联系着:女大学生九保和伊藤太太偶尔联系,下次搬家会搬到那里去;“我”也和九保联系着,由此得知每个人的近况。。。
经历了如此恐怖的事件,按照常理,当事人应该避之而不及才对,尤其是女大学生九保,居然还要搬到死过人的房子里,而她之前就因为405室总是听到和服扫地的沙沙声而逃离,这实在是不合常理。
事件之后,所有人貌似疏离,却又保持着不温不火的联系,这种联系是偶然?
还是必然?
不得而知。
也许当人们觉得已经逃离诅咒的时候,一只看不见的手仍在将他们紧紧的联系在一起。
联系,是这部影片的一个重要的主题,每一个看似独立的事件背后,都有一个恐怖的源头;上一个屋主死去了,下个仍会搬进来。。。
细思起来,毛骨悚然。
影片里的高能片段不多,由于特效一般,除了特写上吊的穿和服女人眼睛的镜头以及尸体在房间晃悠之外,其他的直接恐怖镜头比较……额,有点出戏……不过这部电影吸引人地方就是对于恐怖气氛的烘托,不是简单的用鬼魂来唬人,因为看不见的才最让人恐惧。
和一般发散式恐怖片不同,电影主角们是在追寻不同怪谈的源头,并且发现所有事情都逐渐往统一的方向聚拢出自一样的源头,而且故事永远不会停止,每一段故事背后都有引发产生故事的其他故事。
影片很大篇幅都在讲述追寻故事的源头,剧情比较平缓。
女主最后简述了每个人的生活现状,似乎大家都过上了正常生活不被奇怪的东西打扰,然而镜头下的场景却并非如此。
小女孩过生日,后面房间出现了婴儿的模样。
邻居大姐眉开眼笑,身边孩子们却一直向上盯着房间的天花板看去。
那个特意租住自杀者住过的房间的少年也遭遇着奇怪的事情。
就在女主刚刚记录完大家走上正轨的生活时,家里的感应灯又莫名其妙的亮了,还接到了深夜的骚扰电话,说明女主也沾上了残秽。
也印证了之前所说,这些怪谈就算只是谈论也会遭到诅咒。
虽然时间过去很久但是诅咒也依然会慢慢找上门来。
影片最后没有描述清楚涉及故事中的所有人的生活现状,但是这样的留白也给了观众极大的想象空间。
但是想象的方向一定都是――故事中每个人都会慢慢的死去……而影片最后,那副奇怪的画出现在寺庙,出现在和尚手中。
之前和尚对女主说那幅画被毁了,是撒谎。
这样的反转进一步告诉观众们,怪谈的源头也许依然没有找到,还有故事让人挖掘,一切都没有结束。
调查结束,但诅咒没有结束。
电影结束,故事依然没有结束。。。
观看电影的人不禁也会想着――自己现在可能也是一位受到诅咒的人了,难免有丝丝凉意浮上心头。
好久没有看如此日式传统的恐怖片啦,但其实就是这样看似不痛不痒,却无处不在无限蔓延的恐惧最让人细思极恐。
不过看多了会觉得打瞌睡啦hhhhhhhhhhh偶尔兴致来了可以看看,然后就算一个人住也不会觉得孤独了呢😊
⭐ ◀ ▶ ⭐ ⭐ ⭐一棟郊區廉價公寓頻現「鬧鬼事件」,建築系學生兼怪談協會成員【久保亜紗美】和恐怖連載小說家【小松由美子】組成業餘偵探組合,試圖從房間詭異的「掃地」迴蕩聲中追尋「殘穢」的源頭;電影的「恐怖」表現側重內斂的虛張聲勢,不以「感官驚嚇」為軸,而以「歷史」的脈絡來闡述淡淡滲入的「恐怖」,嘗試【黑澤清】之流的半懸疑、半查探的於「傳聞」和「現實」兩個敍事層次之間疊加,以平舖直敘的一連串密切關聯的「訪談」來一層一層抽絲剝繭的揭開「陰宅」與「土地」的歷史變遷;對懸疑的描寫尤為依賴「倒敘」,根據舊地圖展示該地區的歷史對比和此前各住客的口述來你一言我一語鋪陳來龍去脈,將「事件」散落於各處並將其拼湊,深入「歷史」中更深層次的恐怖,看似毫無關連的、孤立的「傳聞」形成連結並直指共同的根源;顯然電影缺乏真正銳利的「恐懼」焦點,中段較為懶散近乎停滯不前,結果真正表現因「詛咒」而喪命的只有「編輯」和公寓「住客」,他們的角色非常次要 ~ 要說【梶川】站立玻璃門前臉部模糊的畫面倒是滲人;電影恐怖之處之於對「殘穢」傳染性的揭示,由「不義」產生並懷有不滅仇恨的「怨靈」(火災亡魂「煤礦工」),超自然的「邪惡」如疾病一樣於人心肆虐並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記,「惡意」纏繞如影隨形、糾纏不休,對所有牽涉、聽聞於「歷史」的「墜入者」一併施以詛咒並拉入永無止境的煉獄,「根」於「土地」,「源」於「歷史」,世代相傳、惡性循環、環環相扣、輪迴不止!
🍁 殘穢 【ざんえ】 ― 住んではいけない部屋 ― 🍁 中村義洋 ★ 男 ★ 日本 🔥 45 R 🔴 2015 🔵 日本 🟣 2025 ▲ 1月 🟣 ➊ 🟣 25🟣 線上 觀影 🟢 55 inch🟣 Ⅱ ≈ 107分鐘【24幀】🟣 原聲音軌 ★ 中文字幕
本片鬼的镜头聊聊无几,没有一惊一乍的画面和音效,但全片剧情缓缓推进,阴郁之感很浓,现实感强,让我真正感到心悸。
我看过的恐怖片很多,早已免疫那些通过画面和音效来吓人的恐怖片了,所以对这种靠剧情推进,给人稍稍不安的恐怖片很喜欢。
就我个人评定而言,恐怖片的最高境界就是如此了吧,恐怖的是故事,不是单纯的音效或是画面。
我看有人说不懂最后的结局,我这里说说我的理解吧。
最后明线的话死了三个人,其实导演想说的事死了三种人吧。
第一类是直接接触了“残秽”的人,结子演的怪诞小说家,这类包括一起实地调查过这个事件的那群人(=。
=看电影什么的我一直记不住人名)以及还在那座被“残秽”的公寓住的人;第二类是“听过”“污秽”的人(那个发表怪诞小说公司的一个估计是编辑的人);第三类是最无辜的吧,202房的前住者后来住的房间的居住者(=。
=记不住人名只能这么说了)。
这三类人都会死。
其它就不说了吧,不过演员的演技真的没话说,情绪演得很细腻。
本片故事叙述也是很细腻的,我仿佛在吃一块肥美的肉,细口品尝,不腻不淡。
对于我这种喜欢看悬疑片的人来说,看得甚爽。
力荐!
1.形式有问题。
原著应该可以很好看,电影改编太“小说化”了。
它能做到的效果,小说都能做到;小说能做到的效果,它做不到;作为电影本来应该做到的效果,它被小说原来的面貌束缚住了,没有去做。
2.作为一部影视作品,通篇没有高潮。
其实这个故事的结构很精致,类似于蝴蝶效应的环环相扣,导向的结局也很别致。
作为小说形式时,这是没有问题的,很美。
但是作为电影,太平了。
3.角色太多,难以形成认同感。
这是这部电影最大的败笔,为了故事而舍弃了人物。
一片土地,牵扯到了不少怨魂。
可惜节奏缓慢,并没有给观众在心理上造成压力。
抽丝剥茧以后,也没有处理方式。
各种鬼倒是沉得住气,公然现身了,早前都干啥了,那么有克制力,先发声吓唬人么?
矿工、精神病人、杀婴犯、自杀的老妇等等,不分地点都能出来折磨人。
而那些被鬼折磨的人,与鬼之间有什么深仇大恨,会被不断折磨?
就因为租了一个房?
这些都没有交代清楚。
总的来说,低于预期,也不及午夜凶铃。
没有jump scare而且一层一层剥开给你还原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氛围营造的很棒
开始还觉得有些沉闷,但是随着案情一层一屋像剥洋葱一样被剥开,最后当第一个被烧死的矿工阴魂在杂志社里爬出来的时候,真真切切地被吓到了,吓得我有些怀疑看了这电影的我会不会也被残秽给污染了?真是吓到我了!厉害!
把日本人的严谨带到拍电影里面,有时并不是一件好事。这片纯粹就是一考据狂的追寻过程。但这过程的观感是乏善可陈,犹如嚼蜡。不过日式恐怖的气氛渲染还是有其独到之处。
上映前的预告片就特别感兴趣,之后就看了,当时就很喜欢这部,刚才终于读完了原作,于是又重新温习这部电影,推荐各位看电影前或是后都务必去读一下这本书,非常好看。
被海报耽误了 有格调的恐怖片
相比于《鬼談百景》的点到即止,这部不止于单纯的灵异事件呈现,而是由不经意的摩擦声开始年代递减式地追本溯源并直指某种同根性。不再玩廉价的惊吓,不再用惊恐的音效,而是四平八稳以探索考据的结构把真相娓娓道来,这种来源真实生活慢慢渗入的恐惧感才是最让人背脊发凉的。
怪谈千层饼,作家和经历者抽丝剥茧般去探秘怪异起源,病毒一样的残秽和贞子异曲同工。整部电影虽然不是很恐怖,好在情节完整流畅,故事性和惊吓点都想当不错
也就睡了七十多分钟吧
缺少很集中的戏剧冲突, 导致一个恐怖片拍的像是走进科学
5分,单纯的吓人,故事稀烂,黑炭鬼做的也太假了,恐怖片里纯纯的烂片
出乎意料很好看
私心加一星。主上和中村义洋挺合拍的,冷静而克制地讲述鬼神之事,最后爆发的时候不吓人,反而是以平淡口吻说生活恢复正常画面却并非如此的时候最可怕。也正因为如此,画蛇添足的最后一段原创砍掉,停在原作的结尾就真的可以五星了。
这种抽丝剥茧追根探源的故事结构比起一般恐怖片更有看头,让你在一步步的深入中渐生毛骨悚然之感。高级的恐怖片就应该是这样的气氛和心理的恐怖而不是jump scare,但是全半程太拖沓进入剧情太慢,五毛特效以及结尾都是不足。最后那个和尚才是最大的BOSS?话说日本的资料保存的真完整啊!
看完后,我环顾了一下小小的房间。
故事纷繁,环套环,可以看看
614@环艺 节奏神差。前面拖沓疲软太久(按年份抽丝剥茧偏考据反悬念),靠最后一刻钟进行密集惊吓投放(啊不五毛黑面特效)这种路子,我是不买单。而用生育梗和剥削梗实行恐怖教育也实在陈腐(基友argue说是恐怖的泛化- -)。本届SIFF最差。
変な家2
电影和书比起来太平庸了。结局的改动也很俗套。还是喜欢书里面的开放式结局。
其實完全可以結束在我和久保告別,後面加入的尤其是辦公室黑影的五毛特效,有些破壞原著小說的美感。由我的講述開始再由我的講述結束,後來我和相關人員的經歷就由觀眾自己想象(前面已經給足線索,如新家玄關的燈,久保重新開始聽到摩擦聲等)堅持這種概念恐怖不挺好的嗎?最後那些膩味的把戲畫蛇添足
看过的人都得死。。。这个设定太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