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海报中写着“深宵电台节目授权改编”,事实上电影中的故事的确取材自90年代香港电台最受欢迎的灵异节目——《恐怖热线》,该节目每晚接听听众电话,分享各自遇到的灵异经历,当年在香港大受欢迎。
而“大头怪婴”的故事是源于某个晚上,一位听众讲述自己和同学在60年代误闯西环某妇产科医院,偶遇一大头怪物,以及后来经历的各种离奇遭遇。
这故事一经节目播出,立刻火遍全港,后来更被导演相中,才改编成这部电影。
这些年来,大头怪婴因其离奇、诡异的情节,又经电影的推波助澜,已经变成了香港街知巷闻的都市传说,但亦有不少人质疑这件事的真实性。
2015年,当年灵异节目的主持人潘绍聪,再次找到当初的当事人,时隔十五年,重新对这件萦绕多年的都市传说作出回应。
恐怖在線(第1771集) 15年後重遇大頭怪嬰事主Jeffery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80426315以下主要对“大头怪婴”事件的真实性作探讨。
在长达一个半小时的电台节目中,Jeffery重新讲述了当年事情的经过,对事件中的每个人物、细节的复述都如十五年前一样,而且从神态和谈吐看来,不像是在编织一个子虚乌有的故事。
但如果细究他口中的一些细节,就会发现一些不太符合逻辑的地方:1、根据Jeffery讲述,大头怪婴可能是在61左右出生在西环赞育医院,而他和同学发现大头怪婴是在63年。
发生如此离奇的事情,英国方面居然没有立刻对“它”进行保密研究,而是放任“它”留在医院两年,还是一个仅凭几个小孩子就能误闯的简陋地方,这不太合乎常理。
2、假设事件是真,那么除了当时亲眼目睹大头怪婴的14位同学和校长,应该还有赞育医院的医护人员,即便是高度机密,少说也有几十位目击证人,为何这六十年来,除了Jeffery之外再没有其他人提起?
(这也是潘绍聪最存疑的地方)3、Jeffery提到当时一起目睹大头怪婴的马丹校长,经过查询英皇书院历史,实际上他是70年代在任校长,事发的63年,校长一职并非由他担任,此处是漏洞。
4、Jeffery还讲到自己小时候曾经有心漏疾病,医生判断他最多活到9岁,而事情发生时他正读小学三四年级,也是9岁左右的年纪,如果患有如此严重的疾病,按道理说,无论是家长还是他本人,都不会允许自己进行足球这种剧烈运动,这个细节似乎有漏洞。
5、除了大头怪婴时间,Jeffery还说到自己80年代和女鬼互通书信、当事同学灵魂对换的奇异经历,虽然讲述时细节丰满,但情节实在让人觉得过于离奇,很难相信如此神奇的遭遇都会集中发生在他一人身上,听起来更像是杜撰的人生经历。
以上是本人发现的一些不合理疑点。
后来,潘绍聪为了求证事件的真实性,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一位60年代在赞育医院工作的妇产科医生,按这位医生的讲述,当年并未听闻有这件事,虽然也有因为事件保密的原因,并非每位医生都能知晓的可能,但相信在每位关心这件都市传说的人心中,事件真假的天平又倾斜了一点点。
恐怖在線(第1780集) 婦產科醫生李健鴻回應大頭怪嬰事件(请直接跳转到PART3)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80808722?p=3许多相信大头怪婴事件是真的听众,多数是因为相信当事人Jeffery,的确,他在讲述整个故事的时候思路清晰、细节饱满、神态自若,看起来并不像是说谎。
但这个世界上确实有一类人,编织谎言的时候,连自己都被催眠了,连自己都沉浸在这个谎言之中,信以为真。
或许当年他只是百无聊赖之中,打电话去电台讲了一个自己花10分钟杜撰出来的诡异故事,后来没想到会被改编成电影,更没想到会成为萦绕香港几十年的都市传说。
说实话,我被吓到了,不是被鬼,是被自己。
电影的恐怖氛围营造得很好,充斥着一股张力,压抑在心里,不断膨胀,好像随时都会爆炸。
然而直到影片结束,大头怪婴仍然没有出现,于是,它将继续存活在我的幻想里,让我继续自己吓自己。
我说了这部电影的好话,于是有的同学就会去找来看,然后以抵制的情绪去挑电影的毛病,然后说自己根本没有被吓到,然后说电影很多地方说不通,最后总结出两点:一是自己胆子挺大。
二是电影很烂。
对于这类人,我嗤之以鼻。
诚然,电影确实狗血。
一来它承认了“鬼”的事实;二来,有些剧情连“鬼”也无法解释,我们不要较真儿,不要钻牛角尖,这不是推理,这是故事。
不要因为承认了“鬼”就将它归为烂片(《灵异第六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也不要因为电影借鉴《女巫布莱尔》拍摄手法就说它抄袭。
天下文章一大抄,你又冒充什么专业嘛!
最后,我以过来人的身份,将这部电影推荐给那些诚心想看的朋友们,那些在某个时刻特别想看鬼片,特别想吓自己的朋友们。
请你们将电影粤语版下载下来,在一个深夜,躲进卧室,躺在床上,关掉电灯,孤独地,安静地,用心地看这部电影,只要心诚、气氛对,相信你一定不会失望。
友情提示:1.下载一定要下粤语版,相信大家知道和谐之后的国语版肯定是个悲剧。
2.不要以为字幕出现就是结束了,其实这部电影有两个结局。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大家喜欢提到“丛林法则”,大意是因为进化论,只有最强势的人才能够活下来,而那些弱小的只能被牺牲和被淘汰。
可是即使是一个小毛虫,也有它存活的理由。
哪怕是一个大头的婴儿,既然上帝给它生命,那么也没有被损害和轻视的理由。
可能是受到日本恐怖文化的影响,现在恐怖片中的发恶对象,很多都是这种被社会漠视和侮辱的生灵,从知名的《午夜凶灵》《咒怨》系列,到有着深厚的封建殖民彩色的香港出产的这个热线怪婴。
扔掉大头婴儿的人没有得到惩罚,遇到大头婴儿的人也只是神经失常。
但是朝着大头婴儿丢石子咒骂它的那几个人,都意外地惨死。
上帝说,人生来是有罪的。
人的罪孽就包括:落尽下石,追根纠底和过于执着。
名侦探柯南的人生方向是要知道所有的真相。
但是事实上有很多事情我们也许不知道更好,过于追根纠底反而会害了自己和别人,就如同何超仪的女记者,像所有恐怖片的女主角一样,都太执着于一个真相,不信邪反而害己害人。
这样被侮辱的和被损害的故事,会一直以恐怖片的形式继续下去。
而此片,的确可以称得上香港最佳的恐怖片了。
人类直立行走的代价是骨盆的变小,从而带来生育风险的增加, 这就导致头部较大的婴儿很难通过产道,加之文化习俗对畸形婴儿、“生而知之”的婴儿的恐惧,由此诞生了一些恐怖传说,这在各个领域都会出现。
同时,自20世纪60年代有官方记录以来 ,香港的出生人数和死亡人数的差值在1960年和1961年达到了历史峰值,达9.16万人,而当时香港经济还没起飞,医疗条件的不足也导致婴儿死亡率的提升,伴随着人们见到越来越多的死婴,一些关于婴儿的都市传说随之泛起。
说到底,这一现象其实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恐怖热线之大头怪婴》童年阴影三部曲之三:纵观整个影片,无论是拍摄手法,还是恐怖气氛渲染,以及演员的演技,都是恰到好处。
时至今日,依然可以盖过当下的国产恐怖片。
影片主要讲诉的是一个深夜恐怖电台节目,偶然间听到“大头怪婴”的消息,并顺藤摸瓜调查此事件。
在调查期间,不断的有离奇事件发生,主角们本想用推理的手段来证明没有鬼,结果却发现真的有鬼。
当然,所有的恐怖片不能用现实逻辑来推演,因为一旦推演,你机会发现故事漏洞百出。
观后感:当年看没什么感觉,现在看感觉还是很淡,只是对影片的名字记的比较深刻。
我是个地地道道的恐怖片影迷,看过将近一千多部恐怖片,有低成本血腥的(鬼玩人之类),也有驱魔灵异(驱魔人之类),还有探案侦凶的(沉默的羔羊之类)。
之前对香港恐怖片了解并不多看过几部像山村老尸,三更,回魂夜,维多利亚一号这种烂大街的。
并不觉得香港电影能吓到人,幼稚的情节,尴尬的对白。
但是这部电影,我看完之后觉得,要再去看看更多的香港恐怖片了。
真的非常精彩,至少作为一部恐怖片,他首先做到让人恐怖了,我这种本已对恐怖麻木的人能感到汗毛直立,在电影院观影感受会更强烈。
电影一直没有出现大头怪婴,这个悬念留在这里,给人一直带来一种随时出现的压迫感。
有的时候,恐怖片中的鬼,你搞清楚他的来历,往往都变的不再吓人了,比如贞子,伽耶子,当我们知道他们身世之后,再去看他们,觉得原先的恐怖感会荡然无存。
人的恐惧,更多的来源于未知,很多人怕僵尸,也有很多人怕鬼,但是怕黑的人无疑是世界上最多的。
为什么?
因为人对未知事物的不明确感,导致的压迫式的恐惧。
这部电影把这种恐惧做到了近乎完美。
我给他四星,一星是扣在一些尴尬的对白上,可能是大陆人跟香港的语音习惯不同,我一直认为香港的对白显的过于直白。
这部电影跟我最喜欢的电影罗斯玛丽的婴儿有一个相像之处,就是他们都把恐怖的压抑气氛留到了结尾。
只不过这部电影拍的更粗糙些,表达的东西更少些罢了。
看了“香港制造”上给捧上天的大头怪婴,实在是一般,所谓点睛的“手提风格”,我没闹明白点睛在哪里,突兀倒是真的,既然摄影师是贯穿的配角,那以他为视角的“手提风格”,就应该更早的出现,而不是到结尾才来个惊鸿一瞥,再想想,正常人碰到这哈子儿事会什么反应?
敬业的继续扛着摄影机给“鬼鬼”们来个特写?
换我早就把这笨家伙一丢,喊爹叫妈去了……当然,你可以说他是爱岗敬业郑宝瑞用的一些所谓惊悚元素,也是港片早就玩烂的了,“集体撞鬼”“鬼影飘飘”“生死对话”,多么多么浪漫的桥段啊!
毕竟,比起那些粗制滥造的港产鬼片,大头怪婴还是充满了诚意的,甚至有电脑动画的加入。
从头到底没正脸出现过的“大头怪婴”说实话的确要比小白鬼脸吓人不少,故事也尚算流畅,正因为如此,我十分的期待郑宝瑞的热血青年。
忘不了在仓库中墙上的婴儿画像....气氛渲染地太好了 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的怪婴还有最后晃落在地上的摄影机无限的绝望啊啊啊啊啊.....
故事粗糙、画面粗粝,但是代入感和情节推动都不弱,电影发展到后半段人物台词逐渐变少,几个夜间远景镜头颇有质感,大部分画面让度给氛围的营造,故事结尾采用了伪纪录片形式不失为一种有趣尝试。
初执导筒的导演想表达的东西不是很清晰,整个电影骨架其实是散掉的。
内容方面恐怖不足风格有余,也许郑保瑞想成为一个风格导演的野心在这里并没有隐藏起来,电影主题到底是怪物还是鬼并没有明确交代,但这反而让电影在众多”烂大街鬼片”中别具一格了。
片中演员的发挥不是很好,给了很多吴镇宇面部特写,导演实在是太过依赖男主角的表演了,可惜吴镇宇的演绎完全漫不经心,本来对其抱有期望看完后感觉不过尔耳。
总的来说是一部及格的恐怖片,在港产鬼片里不算差的,可以一看。
最近看了优酷的《真.导演》采访郑保瑞,还提到了这部片子,虽然当年香港本土获得了五百多万票房但是导演本身不是很满意,我只想说相对于这几年的“商业大片”路数,“风格片”方向更值得你走。
《狗咬狗》还不够优秀吗?
我一直记得那天下午。
我同桌给我讲述这部电影时惶恐的神情。
她说。
最恐怖的不是哪个场景。
哪个鬼出现的样子。
而是至始至终。
这个家伙未露过脸。
我们用想象勾勒出他的样子。
让原本的恐怖更加阴森。
而且在香港某电台在深夜、也确实有类似恐怖热线这档节目。
不得不怀疑这个故事的真实度。
我只是怀念一下寝室的日子~
!!。。。。。。。。!!!!!!!!。。。。。。。就是无力各种腿软。。。。。。。。。。。结局不咋地
很平缓地推进,没有一惊一乍的音效,但是镜头从现实生活切换到DV,让人默默沉入故事里去周丽淇好美!
这是我看的第一步恐怖片,初中时吓的一晚睡不着老觉得有个红衣女人站在窗前·······
大头大头,吓人不愁
烂……………………………………
从头到尾没出场的鬼怪boss倒是有点搞头,但是,还是没feel啊
拍摄手法明显模仿女巫布莱尔 走的记实路线 特别是最后晃得不行 剧本又延续了老港鬼的传统模式
前面很无聊,精华都在结尾恐怖气氛营造很棒
至少称得上是一部恐怖片。
吴镇宇 郑保瑞 導演 初出茅盧之作, 詭異作派讓他自成一派.
大概是想模仿女巫布莱尔结果拍出来根本一大堆事情都没讲清楚的大烂片 也就氛围塑造还可以就是了
如果评语越短越精辟的话……就,“精湛”吧。
吓到几乎失禁!
恐怖片里的翘楚了,气氛让人不寒而栗。
真的很恐怖
第二个版本结尾还不错
3.7分。
我啥时候标记了???靠?和岛连线看的,这片主角就是何超仪,都不用说女主,吴镇宇过来添彩的。结尾明显模仿女巫克莱尔,有些东西故意讲得没有那么明显,我看的时候老想到双瞳,没有jump scare好评,各位千万不要没事作死啊,真相未必那么值得追寻。
终于有一部内容和海报一样吓人的恐怖片了。。。